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严 《北京文史》2004,(2):34-35
甲午之战大败,清廷震动很大,年轻的光绪皇帝深感不变法社稷实在难保,但大权操于慈禧手中。无奈,他与庆亲王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太后听到后,虽然愤怒,但内心也明白,列强环逼,确实危及祖宗大业。她说:“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背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情势,即不阻止。”  相似文献   

2.
北宋徽宗帝赵佶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多才多艺的亡国之君,史有“亡国之君似智,亡国之臣似忠”之说。其书画造诣有相当高的水平,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书画大家中亦有很高的地位,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徽宗独创的“瘦金体”道劲有力,如大匠运斤,庖丁解牛,生意盎然,恰到好处,独具一格,被誉为“天孙织锦,美女簪花”。其铸造的各种钱币.即使在以铸工精良、书法别致生动称的北宋钱中也是极为突出的。被泉界誉为中国古钱三绝之一。  相似文献   

3.
兰殿君 《炎黄春秋》2006,(4):74-75,80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末帝大多沉湎于酒色,而明朝末帝崇祯朱由检则是个例外。他18岁称帝,17年后即亡国,后世对他的评价却不错。史书说他“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沉机独断,刈除奸佞,天下想望治平”。《明史》的作者张廷玉也说,崇祯“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也有的史评家说他“宵衣旰食”、“殚心治理”,将其归于英主之类。  相似文献   

4.
正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十一日,宋军孟珙部与蒙古军塔察儿部攻破金国的蔡州城,金哀宗完颜守绪见亡国在即,乃自缢于便殿幽兰轩,临死之前,金哀宗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做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也无恨。所恨的就是国家社稷到我而绝,与历来荒淫暴乱之君同样亡国,为此让人愤愤不平!"那么,金国的灭亡和金哀宗到底关系大不大呢?南宋为何要与蒙古联合攻击金国呢?  相似文献   

5.
正隋炀帝杨广(569-618),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同时也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君主。他是征陈(南陈,557-589)的主要指挥者,在他的统领下,50万隋军一举灭陈,完成了国家统一。此后率军北上击败突厥进犯。《隋书》称赞他"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杨广在位期间,修大运河,此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大运河都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业二年(606),杨广建  相似文献   

6.
史式 《文史天地》2008,(8):32-32
猛然看到这个题目,读者也许会认为我在匆忙中产生了笔误。因为众所周知:诸葛亮辅佐刘皇叔(刘备)在成都登上了帝位,成为蜀汉的开国之君,这应该说是扶起了的。刘阿斗(刘禅)是由他父亲向诸葛亮托孤,由诸葛亮长期辅佐,最后还是不免当了亡国之君,这应该说是扶不起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不是说颠倒了?不是。  相似文献   

7.
制造商纣王     
徐成 《中华遗产》2020,(4):67-77
如果一定要从中国历史上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恶君”的话,那么桀、纣似乎入选率最高。一个是传说中夏王朝的亡国之君,一位是断送商王朝600年基业的昏庸帝王。如果两相比较,商纣又比夏桀更坏一筹。因为人们都喜欢拿商纣王开刀,比如风靡数百年的明代白话小说《封神演义》。  相似文献   

8.
正世上本没有后悔药可卖,可偏偏想"吃"后悔药的人不在少数,著名的如南唐后主李煜李重光,南宋词家陆游陆务观。此二人虽说同怀一个"悔"字,但体现出来的心胸、气魄、境界相去甚远,社会效果大相径庭,留诸后世的也不止是关于悲欢离合的一唱三叹,堪称国人"后悔史"上的一代经典,值得叨叨。李煜(字重光),亡国之君。不用说,他后悔的是"失国"了。他是南唐元宗李璟的  相似文献   

9.
正《三国演义》中的后主刘禅,被塑造成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形象,让读者觉得后主刘禅是一个昏聩无能、不理朝政、娇宠宦官、荒淫无度的末代之君,由此对于他的亡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其实,纵向来看,相比于魏、蜀、吴三国的第一代创业者曹操、孙坚、刘备来说,后主刘禅的功绩和能力可能稍逊风骚;横向来看,相比于魏、蜀、吴三国的官二代  相似文献   

10.
《文史月刊》2013,(7):11-12
在中国历朝历代亡国之君中,刘禅的下场是最好的一个个人魅力太强、太完美的开国君主,给他的后代带来的精神上和政治上、社会上的种种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这样的君主在离世之后,往往会给政治体制留下一个  相似文献   

11.
夏天 《贵阳文史》2013,(2):49-49
崇祯皇帝名叫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这个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多年来提及崇祯,人们总爱以"杀害忠良"、"自毁长城"等标签来概括他,似乎他真如历代亡国之君那般昏庸无道。然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真是如此吗?朱由检受遗命于1627年8月丁巳日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在天启一朝,由于魏忠贤乱政,整个大明王朝的政治被阉党所掌控。年仅17岁的朱由检接掌了摇摇欲坠的大明  相似文献   

12.
清光绪初年在重庆巴县木洞出土了“枳阳府君碑”,当时书坛引起轰动,学子争相拓摹碑文。 此碑的全名为“巴郡察骑枳阳府君神道碑”。古人谓“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即墓碑。该碑文字部分宽40厘米,高35厘米。碑文7行,每行7字,全文为:“晋故巴郡察孝骑都尉枳阳府君之神道,君讳阳,字世明,涪陵太守之曾孙、隆安三  相似文献   

13.
上博九《成王为城濮之行》简2"王归,客于子文",李守奎、白显凤先生以"王归客于子文"作一句读,甚是,但"归"当读为"馈","客"当读为"赂","王馈赂于子文",谓楚成王赠送物品给子文;《邦人不称》简2b"■天之女","■"当读为"激发"之"发","女"当读为"怒","■天之女",谓激发了上天的愤怒;《邦人不称》简2b"要王于随寺","寺"当读为"畤","随畤"当为曾侯在都城随附近设立的祭祀上帝的地方;《邦人不称》简7b"兀千君,■可它","兀"当读为"扤","千"当读为"仁","■"当读为"焉","它"当为"也"字之误;"扤仁君,焉可也",谓动摇了楚惠王这个仁君的地位,怎么可以呢?  相似文献   

14.
当年隋炀帝为了到富庶的江南游玩,开创了几条运河,把黄河、长江连接起来,这是人们所熟知的。可是隋炀帝西游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据史书记载,隋朝自文帝开皇年间以来,河西地区屡遭突厥、吐谷浑人的侵扰,西陲不安。严重地威胁着自两汉开辟的丝绸之路中段的甘凉大道,使商旅难通,中外贸易阻塞。杨广一即位,便致力于建立以张掖为中心的中原与西域的贸易基地。大业初年,炀帝命吏部侍郎裴矩往张掖设互市,专主西域贸易,并详细了解西域44国山川、地势、风俗、出产等。杨广“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把西征吐谷浑、开通西域、发展丝路贸易…  相似文献   

15.
晋王杨广和天台智者大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晋王杨广和天台智者大师袁刚杨广为晋王坐镇江都时,与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的微妙交往一直为学界所瞩目。由于炀帝后以暴虐亡国遭人唾骂,以及僧俗史料记载的隐晦和残缺,这段政教秘史虽多有中外学者的研究①,但事实仍未明朗且问题仍很多。近来这方面的研究似更趋于热②...  相似文献   

16.
东吴惠氏,四世传经。包世臣《惠氏四世传经图跋》谓:“第一代为明经律和先生,名有声,原名尔节,号朴庵。明季以诸生贡成均。第二代为其子元龙先生;第三代为大令次子学士仲儒先生士奇,别号半农;第四代即征君栋,为学士之子,世所称定宇先生也,又号松崖。”学界推惠氏经学之创始者,或谓有声,或谓周惕,然于惠栋为集大成者则无异辞。士奇之学承前启后,实为惠氏学术之奠基者。  相似文献   

17.
《群书治要》是魏征奉唐太宗李世民“欲览前王得失”之命而编撰的。是书爰自六经,讫于诸子,上始五帝,下至晋代。魏征采摭群书,剪裁(?)放,光昭训典。圣恩所存,务乎政术,缀叙大略,咸发神衷,遂撰为五十卷之巨著。上献于太宗,以资匡政。书中选编了“屈已以救时”的有道之君,和“乐身以亡国”的无道之王,以及“临难而知惧、在危而获安,得志而骄居,业成以致败”等各种类型的君王的事例,莫不备其得失,以著为君之难。又选编了“贞心直道,亡躯殉国”的忠良元臣,和“大奸臣猾,危亡邦国”的奸臣妄相的事例,以显为臣之不易。还选编了懿后良妃,亡国艳妻的事例,以及有利于富民安邦的佳言美事,多次告戒唐太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教李世民为政清廉,重本轻末,繁荣经济,治国安邦。总之,在这部书里,魏征从具体的事例,深刻地总结了  相似文献   

18.
北宋徽宗赵估,昏庸无道,乱政虐民,终至国破身俘,客死异乡,是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可另一方面,他却是工书善画,卓有成就,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帝王书画家。他少年时就喜弄丹青,登帝位后在宫廷中兴办画学,网罗人才,搜求名作;钻研书面和纵欲享受重于料理国政。  相似文献   

19.
晋文勾践死里逃生艰辛倍尝终成霸主;殷纣周幽沉湎酒色,国破家亡成了遗羞千古的著名昏君。从刘汉、李唐到元、明、清,哪一个开国君主不是生于忧患?哪一个亡国之君不是毁于安乐?事迹凿凿,示意昭昭。所以有识之士无不把孟老夫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作为至理名言,不时提醒自己。  相似文献   

20.
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以文化复兴为前提、为标志。换言之,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代价。我想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哪些价值理念,今天仍然可以发挥作用?我近年一直在研究"敬"这个价值理念。"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更是人的自性庄严。这涉及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孔子的弟子子游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没有敬,人的所谓"孝"和犬马就没有区别了。《论语》凡讲"礼",其核心都是"敬",所谓"无敬不成礼"。《易经》坤卦的"文言"也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礼记》祭统篇说":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明。"这说明,敬和诚信是连在一起的,无敬则不诚,无诚则不信。反过来,无诚信的话,也就没有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