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应粤方保障安全之请,蒋介石令十九路军调至京沪线,陈铭枢也从剿共将领成为中枢要员。自此猜忌、矛盾即在蒋与陈及十九路军之间蔓延。淞沪战事期间,由于抗战观念对立,特别是察觉陈铭枢的异志后,蒋即将陈铭枢与反叛孙中山的陈炯明划上等号,调十九路军赴闽成为必然。蒋介石档案及蒋介石日记印证了回忆录资料关于蒋调十九路军赴闽的原因,也提供了一些后者所缺失的细节。  相似文献   

2.
读者之音     
许远航(山东读者):贵刊2021年1期《鲁迅与一·二八事变》一文提到,事变爆发时,在上海驻守的中国军队为十九路军.可否对十九路军这支抗日劲旅的战史及主要将领作一介绍? 本刊编辑部: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十九路军前身是粤军第一师,系粤军精华,首任师长为邓铿(支持孙中山,后遇刺身亡),李济深、邓演达、叶挺、陈铭枢、陈济棠、蒋...  相似文献   

3.
民国21年(1932年11月28日,日军悍然向上海发起进攻。十九路军本着“为中华民族图生存,为中国军人争人格”的决心,奋起抗击。但是,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不顾大片国土的沦丧,继续奉行对外妥协、对内“剿共”的政策,对十九路军将士在前线英勇抗战不但不给予必要的支援,还下令十九路军开入福建,其目的就是要肢解和消灭这支抗日部队。  相似文献   

4.
正第二十九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整个国民党军历史上,曾经六度出现第二十九军的番号,部队来源不一,存续时间不同。本文第二十九军特指来源于西北军,存续于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和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不久,以宋哲元为军长的第二十九军。第二十九军的由来说起来源于西北军的第二十九军,离不开西北军的主要创始人冯玉祥。冯玉祥,字焕章,1882年11月6日出生于河北  相似文献   

5.
我曾于1934年7月22日,在西安陕西绥靖公署拜会了杨虎城将军,此事系由十七路军总部参谋胡振家所引见并促成。 胡振家先生,陕西人,与我乃南京陆军步兵学校第一期同学(1932——1933)。毕业后胡回原属部队十七路军总部任少校参谋,我即回原属部队十九路军总部任少校营长。 1934年1月,十九路军在闽变中失败后,我被挑选考进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  相似文献   

6.
1933年11月20日,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领导十九路军发动了福建事变。由于十九路军在军事方面的诸多不利因素,导致其迅速败亡。本文从十九路军与国民党军双方军事力量切入,进一步探讨十九路军败亡的军事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二八淞沪抗战与福建事变是奠定十九路军历史地位的两大事件。这两大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得到了华侨的积极响应和热诚援助。本文分析华侨对十九路军抗日反蒋爱国义举的援助和支持,特别是华侨对十九路军入闽后的“模范省”建设及在福建事变中的影响与作用。作者认为,华侨对十九路军爱国救国壮举的热情支援,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它作为中国革命重要推动力量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到来之际,上海收藏家王毅向笔者展示了一幅《十九路军淞沪抗日血战图》。此图鲜明地展现了73年前中国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寇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十九路军淞沪抗日血战图》是  相似文献   

9.
蒋建农 《百年潮》2002,(5):32-39
陈铭枢,1889年出生于广东合浦(今属广西),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在40岁之前,他由粤军第一师的下级军官逐级擢升至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师长、代军长、第十一军军长和蒋介石南京政府军委会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可谓戎马半生.在1929年出任广东省省主席后,陈铭枢于翌年出资接管了颇负盛名的出版机构--神州国光社,并网罗了一批在政治上与其意气相投的文化界人士为其经营.从此以后,陈铭枢以新的姿态活跃于中国的政治舞台,而他所领导的十九路军(由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改编的)也因思想转变,参加上海"一·二八"抗战和发动福建事变而闻名遐迩.十九路军和神州国光社,一支军事力量和一个文化团体,在陈铭枢的纠合下,演出了中国现代史上有声有色的一幕.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四年(民国二十三年五十六岁) 1月4日罗文干抵港晤胡汉民。①1月6日张学良、陈策、简又文抵达香港。张等登岸后即访问胡汉民。①1月11日胡汉民就十九路军退守漳州的形势,提出闽局善后的三项主张:“一、宁闽双方即停止战争。二、十九路军应即驱逐一切叛党叛国之乱党份子,自承其咎,取消荒谬之党政组织,恢复党徽国徽。三、依照淞沪抗日时旧制,改编十九路军,以保存此有历史之国家武力。”⑧  相似文献   

11.
十九路军与其他反蒋者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有长期的拥蒋经历。由于个人关系纽带的先天欠缺,尽管十九路军与蒋介石有过长期的结合,但基础不牢固。随着九一八事变、淞沪抗战等时局的演化以及国民党派系纷争加剧,内有陈铭枢急剧转变,外有反蒋势力助推,在抗日、"剿共"问题上与蒋介石分歧日益突出,十九路军最终走上反蒋之路。  相似文献   

12.
神州国光社是旧中国颇负盛名的文化出版机构,十九路军则是因淞沪抗战而扬名于海内外的军事组织,这一“枪杆子”与此“笔杆子”原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而在中国现代史上二者却结成了亲密关系,即十九路军出资接办神州国光社作自己的舆论工具;神州国光社则开动宣传机器为十九路军作舆论宣传,并在政治上为十九路军出谋划策,二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民党军抗战部队的编制序列里,第五军这个番号的部队时聚时散、屡散屡聚,部队的来源也不尽相同。虽然如此,这支部队参与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立下赫赫战功。1939年冬取得昆仑关大捷,更使其威名远扬。第五军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也是一支为抗战屡建殊勋的部队。  相似文献   

14.
王君  周千 《环球人物》2013,(4):56-57
公开番号彰显我军透明与自信部队番号是部队的指代名称,是指按照部队的性质、编制序列,以自然数顺序授予的部队名号,如:炮兵第一师;也可泛指军队中按单位性质授予的名称;如:××省军区,就是指××省的驻军部队。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军陆军番号曾多次调整变革,演变成今天的18个集团军番号。  相似文献   

15.
一在本世纪20年代,中国军队的第十九路军,像一簇无根的浮萍,在内战的漩涡中飘荡。但这支部队的历史却令人感叹不已:它的前身是粤军第十师第四团,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都在这个团任职。北伐时,它是号称铁军的四军的一部分。由于这支部队战斗力非同一般,因此,各派政治力量都曾向它伸手。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汪精卫曾企图拉住陈铭枢,任命他为总政治部副主任兼武汉卫戍司令。不料,陈铭枢弃职逃到南京投奔蒋介石。陈铭枢丢下的部队由蔡廷锴率领开到了南昌,1927年8月1日,起义委员会名单上印着蔡廷锴的名字。哪知,蔡廷锴在起…  相似文献   

16.
“一·二八”时,先父蔡廷锴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军长,蒋光鼐伯伯则是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含指挥后来增援的张治中率领的第五军)。凡是见过先父与蒋伯的人都会有一个突出的印象,两个人的外观是迥然不同。先父蔡廷锴,字贤初,出生于1892年;  相似文献   

17.
1932年1月28日,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将士在上海淞沪抗击日寇,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这就是著名的"一·二八"事变。当时侨居新加坡的胡文虎立即打电报给蔡廷锴,对十九路军浴血御敌的英勇行为表示敬佩。并通过汇丰银行汇出法币1万元,委托上海《申报》史量才转交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对淞沪抗战将士救死扶伤的费用。同年2月中旬,淞沪战事更加激烈,胡又汇去1万元,委托上海永安堂分行负责人范其务到前线慰问将士,并送给每位伤员5元。  相似文献   

18.
值此庆祝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使我回忆“—·二八”十九路军于湘沪战役抗击日寇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兹将当时见闻陈述于下:坚守淞沪1932年初,我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借读,某日突闻炮声,正惊异时,军训教官某对我们说,这是日寇进攻的炮声,淞沪已有十九路军防守,十九路军有著名的将领蔡廷锴、蒋光鼐,还有一位在日本士官学校学重炮专科以及德国摩哈尼国家空军学校学习飞行战术的翁照垣将军。十九路军军士都是英勇善战的,抵御日寇是无问题的,你们不用怕。由于吴淞地处要塞,学校停课,我乘小船到了上海,与几位中公同学在菜市路…  相似文献   

19.
陈支农 《百年潮》2005,(5):28-34
蔡廷锴,广东省罗定县龙岩乡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曾任第十九路军军长、总指挥,参与领导了震惊世界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及"福建事变",是著名的爱国将领.  相似文献   

20.
1933年11月,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等十九路军将领因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不满,并对其欲利用"剿共"为名而借刀杀人感到自身不保,更为红军共同抗日的主张所吸引,决定联共反蒋抗日。但是中共上海中央局遵从共产国际指示,拒绝与之接触。在十九路军派代表到中央苏区直接取得联系后,共产国际又强调谈判是瓦解和利用敌军的手段,不愿真心与之合作。在福建受到攻击时,又拒绝给予其援助,导致其迅速被消灭,而自己也失去了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良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