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依斐 《神州》2014,(10):64-65
"汉函谷关",又称为汉关,位于河南省新安县,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因地理位置重要,有"崤函孔道""中原锁匙"之称。同时,它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2007年被国家确定为丝绸之路捆绑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潼关沧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潼关,位于陕西东部渭河下游、旧潼关县港口镇东南的黄河边上,与崤函古道东口的函谷关遥遥相对,守卫着这条古道要津的西口。历史上因其守望着崤函古道中百余公里的桃林而又称为桃林塞。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  相似文献   

3.
函谷关下     
函谷关位于由洛阳至西安的必经之地——崤函古道的东口。早在商周时期,崤函古道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争之地。战国、秦之函谷关,东汉之潼关,分别置于古道之东、西两端,使得崤函古道更成了屏障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雄关险隘。[编按]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武帝元鼎三年,将函谷关东移约三百里。过去多认为这是由于楼船将军杨仆因耻居关外而请求武帝移关。本文从秦朝至西汉初年国家地域控制变迁角度,论述汉武帝时期向东推延函谷关这一事件的政治和军事地理意义,指出实际上汉武帝这次迁移函谷关,是对汉朝地域政策与大关中布防方略的大调整,所做调整,并不仅限于函谷关一处,时人称之为"广关",其本质用意是增益拓广关中的范围。在汉武帝元鼎三年"广关"之后,大关中区域北部的东界,由以临晋关为标志的黄河一线,向东推进至太行山一线;中部区域的东界,由旧函谷关,向东推进至新函谷关;南部区域的东界,由四川盆地东南缘,向东南推进至柱蒲关、进桑关一线的滇桂、黔桂间山地。通过增大关中区域的范围,特别是函谷关的东移和太行山以东地区划入关中,大大增强了朝廷依托关中以控制关东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昆仑关位于南宁市东北60公里南宁市兴宁区与宾阳县交界处的昆仑山东侧暗探山与领兵山之间的隘口,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关隘,抗日战争时期举世闻名的昆仑关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平型关战役遗址,位于灵丘县城西25公里至35公里的东河南、蔡家峪、小寨、老爷庙梁、关沟一线,全长约10公里,距古长城关隘平型关口2.5公里。战地以老爷庙为中心,西南距关沟、兴庄、铺西约2.5公里,往东距白崖台村2.5公里,往北距小寨村2.5公里,蔡家峪村4公里,东河南村8公里。  相似文献   

7.
正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北部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号称"中华第一关",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都位于山西。今河北境内有"内三关",分别是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2001年雁门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8.
针对秦函谷关创建年代及其历史地理背景问题,运用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二重证据法,结合实地考察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桃林之野"是西周时期著名的官营畜牧区,"桃林塞"是春秋晋国为防秦而建立的一道绵延的防御体系。它们虽与秦函谷关有密切的关系,但既不是函谷关,也不是其前身。秦函谷关是战国时期秦国随着实力增长,雄心勃勃向东扩张过程中,为控制这一战略要地,于秦惠文王八年至后元年(前330—前324)在桃林塞东入口创建的新关隘,初为备魏,后为防山东六国。  相似文献   

9.
函关古道     
正陕西关中地区和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由一条狭长的古道相连,在西周时期此地被命名为"陕",据考证原字形为"夹方",意思就是狭长的道路。函关古道长140里,蜿蜒山间,深险如函,因此也称为函谷。函谷的东头,叫作函谷关,战国时秦国所建,位于今河南灵宝东北。西头,便是潼关。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它位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2010,(18):79-79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主要由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六省区和中亚五国联合申报。河南省包括巩义石窟寺、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自马寺、汉函谷关与崤函古道等5处遗产选点。  相似文献   

11.
汉魏洛阳故城的南面有三处险要的关隘,即正南的大谷关、东南的轘辕关和西南的伊阙关,它们是拱卫当时京师"八关"的一部分。水泉石窟位于大谷关之北,北距汉魏洛阳故城20公里。这里是东西走向的万安山的一个山口峡谷,一条小沙河由南而来,流向东北,注入伊河。石窟位于沙河东岸的峭壁间,坐东朝西,面临沙河,今属偃师县寇店乡水泉村。水泉西约23公里的伊阙关就是闻名中外的龙门石窟。水泉东约20公里是险要轘辕关(今称"十八盘")。  相似文献   

12.
神秘的悬索关李并成悬索关,为汉代在丝绸之路主干道河西走廊所设的四座关隘之一。这四座关隘即:玉门关、阳关、金关和悬索关。它们皆置于通驿大道要口,且靠近长城塞垣内侧,在中西交通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依《汉书·地理志》,玉门关、阳关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内,“皆...  相似文献   

13.
《沧桑》1993,(4)
旧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与河北省井陉县的交界处,距娘子关7公里,是古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旧关又名故关。《平定州志》记载:“故关在州东九十五里,即汉韩信下赵井陉口是也。”井陉是以地形而得名。《太平寰宇记》说:“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吕氏春秋》载:“天下九塞,井陉其一。”《关地记》里也有太行八陉,井陉为五的记述。井陉在古代乃是出进太行山的八条孔道之一。“两山险隘,关居其中,盖晋之咽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史称“天险”“锁钥”。在石太铁路未建之前,此处乃是通京的大道,又  相似文献   

14.
嘉峪关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重要关隘,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稍偏西,酒泉绿溯的西边缘,南靠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图一)。这里,南面有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山峦重叠,蜿蜒向北伸展。其支脉文殊山,距关7.5公里,高2,228米。北面是连绵起伏的黑山,峰峦挺秀,逶迤向东南延长,距关不  相似文献   

15.
九门口长城     
刘沙力 《华夏地理》2003,(2):126-126
九门口长城关,又名"一片石关",位于辽宁省与河北省的分界处,地处辽宁省绥中县城以西65公里,是明长城线上的重要关隘,因所居地势险要,战略上地位的重要,被誉为"京东首关".2001年年底,九门口长城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  相似文献   

16.
娘子关揽胜     
《沧桑》1995,(2)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它是出入山西的东大门,是万里长城重要关隘之一,为中国九大名关中的第九关。 娘子关,处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中,但  相似文献   

17.
玉峡关,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东南65公里的龙虑山巅,为晋豫两省之咽喉要塞,北由玉峡关峡谷贯通于石窑滩、井底峡谷;南部峰峦叠嶂与壶关、陵川相连;东边绝壁悬崖,横切中州大地;正西缓缓而上与靖林山脉相接。是我国现存惟一一座断山开凿、设于山顶的关隘。与天为党凌绝霄汉ADDFENGADDFEN山西名关——玉峡关@张建新$平顺县地方办公室 @张松斌$平顺县地方办公室  相似文献   

18.
古代蜀道的“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马滩秦墓出土木板地图已经可以看到道路和关隘的显示,足见关隘对于交通路线的关系,很久以前就受到重视。古代蜀道的"关"是当时交通规划和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交通控制和交通管理也因此得以强化。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工作应当以对蜀道文化遗存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为基础,蜀道的"关"的历史存在和文化意义,自然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蜀道的"关"的研究、复原和开发,也会有益于现今相关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丝绸之路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线路跨度近5000千米,共计33处代表性遗迹,其中中国境内分布有22处考古遗址及古建筑遗迹。河南1.汉魏洛阳城遗址2.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3.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4.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甘肃12.麦积山石窟13.永靖县炳灵寺石窟14.瓜州县锁阳城遗址15.悬泉置遗址16.玉门关遗址  相似文献   

20.
三崤山补证     
<正> 崤山道上有石崤(西崤)、千崤(东崤)和土崤三山,合称“三崤山”或“三崤”。与此相对应,在崤山道上又有石壕、乾壕和土壕三所聚邑,合称“三壕”。拙作《崤山古道琐证》(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4辑),曾经推论以壕、崤中古同音之故,三壕当分别得名于三崤山。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