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张咏(946—1015年),字复之,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人,是北宋历史上颇具知名度的人物。他在《宋史》中与田锡、王禹偁合传,史官论曰:"三人者,躬骨鲠蹇谔之节,蔚为名臣。"张咏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中进士,在朝历任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御史中丞、礼部尚书等官。在地方任过崇阳知县、杭州知府、荆湖北路转运使等职,还曾两度出知益州(今成都)。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病逝于陈州(今河南淮阳),  相似文献   

2.
陈良 《文史天地》2022,(1):44-47
"禀尊严之气,凝隐正之量." "魁奇豪杰之材,逢时自奋,智略神出,勋业赫赫,震暴当世,诚一代之伟人也." "岂不以刚毅正直有劳于世如公者少欤." "以宽得爱,爱止于一时.以严得畏,畏止于力之所及.故宽而见畏,严而见爱,皆圣贤之难事而所及者远矣." "此君殊清节,可为世戒,此君殊重厚,可以为薄夫之检押."  相似文献   

3.
正蔡襄(公元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宋仁宗、英宗、神宗朝官员,历任漳州军事判官、馆阁校勘、知谏院、知制诰、三司使、权知开封府、福州知州、泉州知州、杭州知州等职。蔡襄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而且是著名的书法家、水利专家、茶学家和果木学家,是名动朝野的北宋名臣。一、仗义执言,《四贤一不肖》诗传天下蔡襄天资聪颖,寒窗苦读,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4.
正韩琦(1008—1075年),字秩圭,河南安阳人。历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拥立英宗、神宗即位,以其文武全才,忠义情怀,阔大胸襟,实干精神,镇安国家,救民疾苦,呵护英俊,立德、立功、立言,为世垂范。封魏国公,谥曰"忠献",世人常敬称之谓韩公、魏公、韩魏公、韩忠献。一、功安社稷孟子说:"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韩琦以"安社稷"为自己的使命,也在"安社稷"中享受着一个儒者的  相似文献   

5.
今人多认为吕夷简第三次罢相是因为宋仁宗决意改革,就先把他罢去,再任命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这种认识不准确。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王朝,即便烂到骨髓,也不愿在体制内改革自新,非要等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来改朝换代。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也因为触动了官员的既得利益而以失败告终,只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供后人玩味。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屡遭同僚排挤、攻击,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  相似文献   

7.
吕夷简(978-1044),宋真宗时期历任地方官,宋仁宗前期曾三次任宰相。他敏学多闻,善于作诗,朝廷典册多出其手。吕对北宋早期州郡学校的兴办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丰稷(1033-1108年),宋代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字相之,死后朝廷赐谥"清敏",故典籍中常称作"丰相之"、"丰清敏"、"丰清敏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多著政绩,特别在皇帝昏昧,党争激烈,群奸肆虐,政局残酷多变的哲、徽两朝,始终不忘儒者修齐治平之初心,气节高直,公忠不阿,勇毅敢为,正己心,正人心,正世心,如泥潭青莲,如高松清露,如深夜孤鹤,广受时人赞誉,史家褒  相似文献   

9.
谢泌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名臣,长期担任中央及地方官员,针对时弊提出过很多建议和意见,其人才、进谏纳谏、理民及军事外交思想对北宋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其思想源于儒家,也源于道家、道教,是儒道融合于一体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陈雄 《文史月刊》2010,(1):68-69
北宋名臣张咏,给中国文化贡献了“水滴石穿”“不学无术”两个成语,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相似文献   

11.
正陈希亮(1014—1077年),字公弼,北宋眉州青神县(今属四川)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历任长沙知县、雩都知县、房州知州、凤翔知府、京西转运使、京东转运使、开封府司录司事、太常少卿等职,无论是任职地方还是立身朝堂,他都嫉恶如仇,勇于担当,为官一任,振兴一方,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从不计较个人的进退祸福,享誉当世,流芳千古。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做行状墓碑,但为陈希亮的高风亮节和动人  相似文献   

12.
彭毓斌,湖北黄陂人,1945年任国民党政府军陆军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10月2日。被晋冀鲁豫解放区部队包围于山西屯留北部山地,后战败身亡。他的身后自然就相对寂寞也相对复杂了。尽管现在中国共产党更加尊重客观事实,在有关抗日战争的书籍中。在反映抗日战争的电视剧中也可看到他作为民族英雄的少许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马周(601—648年),唐朝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人。在一般人们的印象中并不出名。在唐太宗时期也是一位爱提意见的谏臣。然而与同时期的魏征相比就显得很不知名了。其实,唐太宗更为喜爱的是马周,因为他是一个很会提意见的好官员。一、一封奏疏,改变命运马周字宾王,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家境自然贫困。尽管家里贫穷,但他很爱学习,嗜书如命,在亲戚的帮助下他读了一些书。他经过刻  相似文献   

14.
清朝以满洲部族为政权核心治理天下,直至咸同年间太平天国之乱,一批汉人士大夫挽狂澜于既倒,硬生生弄出来一个“同光中兴”的新气象。这批汉人出将入相,能文治亦有武功,除了众人熟知的曾左李胡之外,贵州织金人氏丁宝桢更是其中之翘楚。辞世后谥号文诚,诚者,真实无妄、无伪也。正是因为守住这个“诚”字诀的政治作风,他治理鲁蜀两地二十载政绩累累,也正是因为这份刚正之诚,才有就地正法权阉安德海的浑身胆气。  相似文献   

15.
钟兆云 《百年潮》2002,(4):75-77
1924年底,正在日本讲学的辜鸿铭,应台湾实业家、宗弟辜显荣之邀,辗转来到台湾讲学。辜鸿铭是清末民初享誉世界的文化怪杰、语言大师。作为西方人尊崇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孔子学说的最大权威”,1913年与泰戈尔同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者(此为中国第一人),尔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专教英国文学和拉丁文。其祖父辜龙池与辜显荣的祖父辜安平为亲兄弟,同出  相似文献   

16.
晏建怀 《文史天地》2014,(12):27-31
正靖康元年(1126年)冬,金军攻破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和大臣、宗室、宫人、倡优、工匠等3000余人而去,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在此国破家亡之际,有一批仁人志士,沥血披肝,舍生忘死,集绵薄之力,收拾旧山河,最后挽救了南方半壁江山于倾危既倒。其中,张浚就是威望最高、贡献最卓著者之一,他用一生的时间去抗金,有效打击了金国的嚣张气焰,让金兵闻风丧胆。  相似文献   

17.
名臣的时代     
和琳——满洲亲贵和琳,满洲正红旗,钮钴禄氏,和珅的亲弟弟。在驻藏之前,先后任笔贴式、御史,负责巡视漕运,又任兵部和工部侍郎,很有才干,得到乾隆的赏识。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一直在文职岗位上的和琳突然被授予正蓝旗汉军副都统这一武将衔,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根据清代制度,只有武将才能成为驻藏大臣,和琳即将参加到这一年的一场大战之中——讨伐廓尔喀之战。  相似文献   

18.
正李朝隐(665—734年),一生历经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五个政治时代。他出仕之时,正值武周末年,最高权力舞台可谓血雨腥风,纷乱无比。面对政治上的波诡云谲,不善投机的李朝隐并没有把精力用在攀附权贵上,以求永保官位不失或是让仕途扶摇直上,而是兢兢业业做好为官  相似文献   

19.
沈淦 《文史天地》2013,(7):46-50
他生活于唐末五代,在黄巢义军所建立的大齐政权、残唐政权及后梁、后唐政权中都身居高位。一个享受着高官厚禄而又置身于政治漩涡中心的人,在那个几乎破坏了一切生活法则,到处充斥着暴力、阴谋与杀戮的乱世之中,竟能以高龄善终于家中,简直堪称奇迹了。他就是张全义,从他那富于传奇的一生中,人们或许能够窥见当时社会之一斑。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因此,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跳槽都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但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官员,却因频繁跳槽而遭致千古骂名。早在北宋初期,欧阳修撰写《新五代史》,就曾文绉绉地批评他"可谓无廉耻者矣";比欧阳修稍后一点的司马光,大骂他是"奸臣之尤"。到了清代,王夫之干脆说他连奸臣都不如,"恶浮于纣,祸烈于(盗)跖矣"即使时至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他的《中国通史》里,依然毫不留情地给他贴上"奴才的奴才"的标签。事实上,他并非一个一无是处的"跳槽高手"。正因为历朝历代,对他的指责太多我们才只看到其"不忠"的一面。换句话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