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代河西地区行政建置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西夏行省、宣慰司、宣抚司、提刑按察司迭相交替时期,安西王相府与陕西行省兼领时期,甘州行省与宁夏行省分立、合并时期.河西地区元代行政建置较西夏时期最大变化为安西王忙哥剌白海行邸与甘州先后成为河西地区东、西部新崛起军政中心,且甘肃行省治所由中兴府徙置甘州.甘肃行省典型特征是军事色彩十分...  相似文献   

2.
正东莞作为岭南古邑,经历了5000多年的文明史,1600多年的建置沿革史。历史上的东莞行政建置经过多次变迁,区域位置变化较大,造成了对东莞历史分期研究的困境。然而不管区域范围扩大还是缩小,东莞是独立的行政建置还是隶属于广州或者惠州等地,而其地名的演变是有史可考、明辨清晰的。通过对东莞地名沿革、演变的梳理,分清新旧地名出现的顺序,可以从中了解东莞地名得名的缘由,对于了解东莞本地自然与社会的变迁有重要  相似文献   

3.
潜江地处江汉平原中部,北面靠汉水,西部和江陵毗邻。从断面可知,该地区古地貌西高东低。西部大都为老山土,东部被2—10余米厚的淤泥所覆盖。如果说潜江地区系古云梦泽,东部应为泽区,西部为云梦泽之滨。新石器、楚汉到六朝的文化遗存均分布在这云梦之滨的高岗地上。自1984年开展文物普查工作以来,共发现新石器时代文物点6处,两周时期遗址10余处,汉代遗址4处,楚墓葬群2处,东汉到六  相似文献   

4.
韩卓 《黑龙江史志》2013,(14):30-32
简述黑龙江自清朝开始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名称,到共和国成立后现今黑龙江行政区域形成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包括黑龙江省行政区域的产生和清代的行政建置、中华民国时期、东北沦陷时期(1931年至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至1949年)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基本变化情况5部分。  相似文献   

5.
辽东半岛在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明清两代,辽东半岛之得失关系到天下的治乱,而天下的治乱,取决于辽东的兴衰。因此,明清两朝统治者对辽东半岛的稳定与发展尤为重视,并随着辽东周边形势的变化,明清两朝不断的改变着对辽东半岛行政军事的机构设置。梳理明清时期辽东半岛的建置沿革,对于我们今天理解辽东半岛行政区划,以及建置沿革的由来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元两代是中国历史上城市行政管理发生重要变革的时期,其重要特点在于对不同等级的治所城市实行专门行政管理。元代则省并了州府治所城市司候司,保留了两都警巡院、路府治所城市录事司。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则拥有103个录事司管理100个城市。本文考察了录事司建置演变、行政职能、废弃过程及103个录事司建置的具体路府治所。  相似文献   

7.
清代新疆镇迪道建置沿革和职能特征演变,以及清末新疆建省时期道州县体系替代军府制之下多种行政制度并行体制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清政府治新政策的转变和道的职能变化趋势:民政权扩大和向准政区职能演变。本文辨析和阐述以上沿革过程,并对清代新疆道的建置沿革和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政区的形成,以及为其他边疆地区建置变革提供的示范作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6月24日,由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办的"宋以来区域文化建构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大学召开,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宋以来的地方行政建置与社会控制、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开发、地域文化建构与社会认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常建华论述了清代乾嘉时期江西乡保、地保等地方行政职役的变化。陈锋对清代  相似文献   

9.
论清代漠南蒙古地区的二元管理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所说的漠南蒙古,主要的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完整的政区概念。它东接盛京、吉林、黑龙江、南至长城,北临大漠、西隔河套与厄鲁特部落相邻。由于论题内的时间跨有清一代近三百年,其间这一地区居民、部落、行政建置和隶属关系屡有变动,因此既不能套用今天内蒙古地区的概念,也不能简单沿用清代的“内扎萨克蒙古”概念。旗是清廷在蒙古地区设立最早、数量最多而且又是用来专管从事畜牧业的蒙族居民的行政建置。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另一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行政建置──府厅州县制。尽管后者出现略晚,管辖的地域不及盟旗制广阔,管理对象…  相似文献   

10.
两宋是两湖平原开发史上的重要时期 ,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 ,两湖平原成为经济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 ,人文地理面貌的变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互为因果。两宋时期 ,两湖平原 ,即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地区的地理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表现在新的县级政区在湖区和丘陵地带出现 ,人口密度上升 ,分布日渐广泛 ;人工堤防以长江干堤为中心 ,在长江南北两岸有所增长 ,其他河湖岸边也较多地兴建堤防 ,从而为沿江沿湖低洼地带农田的垦辟创造了条件 ;江陵、鄂州等大型城镇日渐成长 ,进而构成区域性市镇网络的中心 ;乡村小集市较为普遍 ,即使在水网纵横的河湖…  相似文献   

11.
以往政治地理学对于行政建置的研究,多注意其结果,极少注意到变化过程。广东花县原为数县交界之地,从明中叶开始,当地不断出现要求建立新政区的呼声。方案有建直隶州、建镇、建县三种。但历经150年,直到康熙年间才最终建县。本文分明中叶、明末、清初、最终建县4个阶段讨论国家与乡绅对政区建置的意见分歧,表明乡绅意志最终通过政区设立得到体现,反映出地方权势对国家决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西夏地方行政建置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景宗元昊统治时期为代表,实行监军司一州(城)二级制,主要的地方行政组织有监军司、州(府)、堡(镇)寨等。后期以仁宗统治时期为代表,实行经略司(路)—监军司—地边城司三级制,主要的地方行政组织有经略司、府、军、郡、县、监军司、城、寨、堡等。另外,在农业地区还并行有负责赋税的转运司(路)—郡县二级制。西夏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三:一是效仿宋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二是以军统政,军事主导的色彩浓厚;三是因地制宜,在政区级别上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13.
翻开宁夏地区的历史,人们不难了解到,距今五六千年至二三万年以前的新旧石器时期这里已经有人类居住,至少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战国时代,即在南北境内设立了郡、县两级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后至蒙元中统二年(1261年),又首次设立行省,直到明、清和民国建元,查宁夏的地方建置中从无磴口县的建置。但是,当1929年宁夏再建行省时,在新省所领九县二旗(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镇戎县和磴口县以及阿拉善旗、额济纳旗)之中却出现一个新县——磴口县。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疆行政建置的演变,使新疆最终形成“道四、府六、厅十一、直隶州二、州一、县二十一、分县二”的行政区划格局,为今天新疆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行政建置的调整是国家力量不断向新疆基层社会推进的结果,为国家直接治理新疆基层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年),县级政权运作机制开始向分职化、科层化运作方向发展.县的法律地位与组织架构较为明确,县行政体制中出现了县政会议、县行政会议、区长会议、县党政谈话会、以及各类专门委员会会议等运作方式;县对地方事务也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决定权;县司法与县行政逐步分立.县级政权运作机制中出现的这种新因素,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地方政权组织中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因素在实际操作层面,成效不大,因而其象征意义要大于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一轮修志,综合性志书普遍设有建置区划或建置沿革篇(卷),一般列在门类之首。21世纪初,开始倡导编修续志时,有人认为建置、地理、风俗方言等事物在续志时限内变化不大,应予取消。经过争论和修志实践表明,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有的地方建置区划变化很大,理应记载;即使变化很小或没有变化,若缺了建置的内容,总感到志书不太完整.因为“建置区划”是方志的传统篇目,缺了这一基本元素,就不像是方志了。  相似文献   

17.
绵阳市特色乡镇概况 绵阳是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绵阳古称“涪县”“绵州”。据《元和郡县志》《华阳国志》《直隶绵州志》等记载,绵阳最早的县级政区建置为汉高祖六年(前201)设置的涪县,属广汉郡;自此后.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县以上政区建置。从隋代后,政区建置逐渐稳定,形成市境中部以今市区...  相似文献   

18.
张家港自唐宋以来,一直分属江阴和常熟.直到1962年从江阴划出9个乡镇、常熟划出14个乡镇组建沙洲县,才重新成为独立县级行政建置。由于这一历史原因,张家港的历史文化同江阴、常熟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对徐霞客的研究同样如此。本文试从张家港境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角度,探讨徐霞客和张家港的关系,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公元2003年,是南疆历史重镇龙州建置1290周年。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设立羁縻龙州,这是龙州建置之始。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龙州经历了兴替沧桑。今日龙州行政上是地级崇左市属县,  相似文献   

20.
李倩 《黑龙江史志》2013,(13):32+34
关于兰州地区隋唐以前的行政建置、地名,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看法。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使得兰州地区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有突破。如兰州地区的最早行政建置,应该是秦始皇三十三年所置的榆中县。关于隋开皇元年置兰州总管府的性质和职能问题,隋开皇元年设立了兰州,同时设置了兰州总管府。这样就消除了过去在此问题上的含混和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