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安大良城(一作大良平或大良坪),是南宋末年四川军民抗击蒙古(元)军的一个重要据点。史载,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余玠筑城大良坪为广安军治所,(《宋史》卷89《地理志》)宋、蒙双方在大良城的争夺战相当激烈。宝祐六年(元宪宗八年、1258年)十二月,大良城宋军守将蒲元圭降蒙古。(《元史》卷3《宪宗纪》)蒲元圭被蒙古命为元帅,守大良城。景定二年  相似文献   

2.
涪陵龙门桥     
一蔺市是四川涪陵市西郊著名的古镇。镇东一里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周围有众多的汉墓。此地在唐宋时代已为驿站。南宋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南下。蒙哥命大将纽磷造浮桥于此渡江,以阻南宋援军西上增援合州钓鱼城。元、明、清三代亦为驿站,是涪(州)渝(重庆)南岸沿江陆路大道的必经之地。同时,这里也是涪州(今涪陵市)西部江南乡村大道的交会点和商品集散地。  相似文献   

3.
申辽原 《文史天地》2010,(12):49-52
700多年前,蒙古通过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终于灭亡了南宋。南宋的抗蒙战争,在四川历时最久,而四川的抵抗,最后终结于合州(今重庆合川)的钓鱼城。钓鱼城最后的守将——王立,一位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屡败蒙古军的骁将,在最后关头,为了保全城中十万军民的身家性命,不顾背负一世骂名,向蒙古人递交了降书。  相似文献   

4.
在南宋抗击蒙(元)战争中,播州杨氏及其他少数民族武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合川钓鱼城之战中采用了播州谋士冉进、冉璞的计策,筑山为城,击退了蒙古军队,使蒙哥受伤而死,取得了在西蜀战场的重大胜利,延缓了南宋朝廷的灭亡。并挫败了蒙古人想通过贵州进攻湖南的“斡腹之谋”。  相似文献   

5.
崖山之战     
<正>1279年1月,元军开始以水师围攻南宋最后的基地崖山。张世杰率南宋的最后力量在崖门海域与元军展开了20多天的海上较量战,史称崖山之战,又称崖门之战。1279年2月3日,元军水师以炮火作为掩护对宋军发起猛攻,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10余万南宋军民投海殉国。崖山之战是元与南宋的最后一战,标志着南宋朝廷的灭亡。  相似文献   

6.
南宋末年的宋、蒙战争期间,四川当局曾在今宜宾地区境内构筑了三座抗蒙(元)山城,即现兴文县的凌霄城、宜宾市的仙侣城和登高城。这三座山城除仙侣城外,遗址尚可凭吊,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叙州在宋、蒙战争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以及双方的攻、防势态。叙州当云南,贵州入蜀之要冲,位金沙江、岷江汇入长江之处,梁名戎州,宋更名叙州。在蒙、宋战争的最初阶段,蒙古进攻的重点,主要放在长江以北的四川战场上,但是,处于三江要冲的叙州,也免不了要偶遭摧残。例如淳(礻右)二年(1242年)十二月,蒙古按竺迩军在攻破遂宁、泸州之后,直抵叙州城下。当时叙州城址,早在唐会昌三年  相似文献   

7.
绵阳博物馆藏有一件1955年出土于绵阳开元场唐代绵州古城遗址的铁军权。分析军权铭文涉及的历史地名、古代职官名等文字信息,可推定军权年代应为南宋,且系军中衡器。结合相关史料可知这件铁军权很可能来自南宋乾道至开禧年间四川抗金部队"吴家军"。  相似文献   

8.
发生於南宋理宗开发元年(1259)秋冬间的宋蒙鄂州之战,是关系到南宋生死存亡的一场重要战役,指挥入侵的蒙古军最高将领是蒙哥汗之弟、总领漠南漠地军团庶事忽必烈,直接领导鄂州保衙战的南宋最高军政长官则为贾似道。  相似文献   

9.
建炎通宝是宋高宗(赵构)南渡后在建炎元年始铸的。此钱存世有小平,折二,折三;钱文分真书、篆书,小平钱中有背川一种,实测径2.48厘米,重4.2克,“川”系地名,即西川之简称。南宋依靠四川的人力物力财力,部分地抵挡住了金人的南下,保住了偏安的小朝廷。当时的政治中心虽然在东南,而川陕亦是军事重心。因此在绍兴年间先后在四川利州设  相似文献   

10.
正福建莆田地区有个流传甚广的南宋"四异同科"科举故事,也是"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格言的出处故事。据传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当年的进士榜上,黄公度中状元,陈俊卿中榜眼,年纪最大的是73岁的林邓,被称为"榜尊",年纪最小的是18岁的龚茂良,被称为"榜幼",本科的状元、榜眼、榜尊、榜幼皆为兴化军莆田人,时人称为"四异",千载难遇。相传朝廷举办琼林宴时,高宗问黄公度:"卿土何奇?"黄公度答:"披绵  相似文献   

11.
正《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启蒙教材,书中的窦燕山,可谓家庭教育的典范,他教子有方,5个儿子先后登科及第,人称"五子登科"。而同处北宋的陈省华,堪称更优秀的家长,其3个儿子比"窦氏五龙"更加出类拔萃。陈省华祖籍江西,后唐同光二年(924),高祖陈伯万受朝廷之命,率军南下邵州(今湖南邵阳)征讨梅山峒蛮。陈伯万爱民情深,  相似文献   

12.
正翻阅史书,常常可以看到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的大型战争,而且距离现代越远,这种数据越夸张。例如白起坑杀赵国40万将士,赤壁之战中曹操80万军南下攻吴,淝水之战谢安大破80万前秦军,隋军率百万大军攻打高句丽等等。但是再往后阅读史书,则会发现战争军队记载的数字"缩水"了。其实不是"缩水",而是古人在军队人数记载上有夸张。举几个著名战争的例子,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史书上记载的军队人数有多么的不靠谱。  相似文献   

13.
1982年4月初,位于重庆江北上横街的重庆织布厂,在扩建厂房工程中,挖出古墓一座,经清理研究证实此墓为元末农民起义军著名领导人明玉珍之墓(即《玄宫之碑》所指的睿陵)。墓内出土了一批重要的珍贵文物,其中堪称国宝的文物,就是“玄宫之碑”。现将该碑发现经过、形制和历史意义,以及尚待研究的问题,简述于后,供有关学者研究与参考。一、碑的发现及其形制“玄宫”又名“玄堂”,原本古代帝王居住的宫室,唐宋以后,谓帝王死后的地下宫殿,至明代则专称帝王陵墓中的圹室  相似文献   

14.
国之大事,莫急于兵,兵之大要,莫先于马"①,马以其行动迅捷,善于驰聘,为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所青睐,被视之为"甲兵之本"。历朝对之极为重视,明朝也不例外。明代马政制度形成于洪武、永乐时期。洪武初,设太仆寺于滁洲。永乐时,都城北迁,又设太仆寺于京师。南太仆寺掌管两淮、江南马政;北太仆寺掌管顺天等府及山东、河南马政;在靠近边境的山西、陕西、辽东则各设行太仆寺、苑马寺。内地以民牧的方式养马民间,供京师军士骑操;在边地,则"官牧以给边方之用。";又于四川、陕西设茶马司五,以茶易番马,补边马之不足。②明代马政从…  相似文献   

15.
曾育荣 《中国地方志》2015,(2):38-41,63,64
《寿昌乘》系南宋晚期寿昌军(今湖北鄂州市)方志,大致散佚于明清之际,清末文廷式自《永乐大典》辑出,后柯逢时刊刻文氏辑本,是为武昌柯氏息园刻本,此即"宋元方志丛刊"影印之底本。《寿昌乘》是唯一存世的宋代湖北方志,所载内容,如寿昌军沿革、军制与军学等,均仅见于此志,史料价值弥足珍贵。然而,该志的辑佚却未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漏辑、文字舛误与体例混乱三方面。翻检《永乐大典》残卷,可新辑出《寿昌乘》佚文四条,且可纠正文字传抄之误;分析辑本纲目间的层级与隶属关系,则能恢复此志体例原貌。  相似文献   

16.
正晚清名臣王茂荫(1798—1865年)出于公心为朝廷推荐人才,一生中不下数十人,所荐之人大都得到录用。其儿辈为他作的《子怀府君行状》("子怀"为王茂荫之号)中说他"于国计民生政事得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时事方殷,人才为重,故于宏奖风流,尤注意焉。前后荐剡不下数十人。凡所敷陈,多蒙?纳;凡所推荐,多蒙录用"。为王茂荫遗著《王侍郎奏议》作序的易佩绅(咸丰八  相似文献   

17.
小宁石城是南宋末年,余玠领导四川军民抗击蒙古军队而修筑的城堡,在今平昌县东北20公里的云台区荔枝乡杨柳村。达县地区1987年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一石城遗址和石刻题记,经过实地考察,现将所得到的资料报道如下,同时结合文献材料,兼及一些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小宁城遗址概况 小宁石城遗址位于杨柳村所在地的小宁山顶上,高出地面300米,四面壁立,只有一条小径通山顶,山下东面有公路连通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简单的国家行政机构已经无法应付日益复杂的时局,这就需要大批有才华的平民通过其他方式成为"士"阶,参与国家机器的管理运作。所以"士"作为贵族与庶人上下汇流之处,人数不断增加,这就成为其兴起的必要条件。同时随着争霸战争的持续,各国统治者都意识到需要招纳在学术领域有影响力的人进入朝廷,来增强自身的政治号召力。这样,平民凭借文学晋升则成为一种风气。"中章、胥已仕,而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正是这样一个时代背景赋予了士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更为广阔的舞台,使得他们可以周游列国,陈述时事,大展抱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理学社会化进程的加速,南宋诸儒家国天下的同构理想更加宏大。以夫妇为核心的家庭被视为价值观的承载者,是建构秩序的基石。通过对典范形象的价值熔铸,南宋诸儒对循理节欲的夫妇关系给予了导向性诠释,两性情感在家庭生活中不断收敛,夫妇之义作为儒学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被充分彰显。传统意义上的夫妇之职在"天理"的范畴中得到合理系联,原本无涉外事的阃内之政逐渐拓宽边界,呈现出更加鲜明的社会化特征。在重建礼制、增进价值认同的过程中,南宋诸儒着意对"女士"形象进行了道德重塑,夫妇以道相合成为典范书写的重要标准。双方均需以道自任,共同肩负践行和传承儒道的使命,夫妇同志作为士阶层的理想婚姻被南宋诸儒大力倡导。  相似文献   

20.
民初的两个“四川银行”和两种“四川兑换券”张善熙1.民国二年至七年的“四川银行”(1913—1918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四川响应,张培爵、杨庶堪起义于重庆,成立“蜀军政府”,以张培爵、夏之时为正副都督,宣布独立,同时,省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