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博物馆所撰《余杭小横山东晋南朝墓》,公布了小横山墓地发掘清理的东晋南朝墓葬121座,汉、明墓葬9座,在六朝考古及历史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121座六朝墓葬没有出土墓志,据此可推断该墓地应为六朝时期吴郡钱唐县临平一带的土著地方豪族家族墓地,墓主有可能为临平范氏。此外,砖印壁画、文字砖以及六朝地方豪族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尚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紧靠长江下游南岸边的江苏丹徒大港镇,该地北临长江,南为丘陵环绕,确是古代人们很适宜的生息之地。这里既有不少的商周时期的湖熟文化遗址。同时在丘陵低山上近来又发现了一些西周墓葬,出土了较多青铜器和陶瓷器。安徽屯溪地处新安江的上游,是皖、浙、赣三省交通要冲,四面低山丘陵环抱,奕棋村在市西5公里新安江的南岸,在50年代末亦发现几座西周墓,同样也出土了不少的青铜器和陶、瓷器。这两地墓葬出土的器物,由于它们同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都有些与中原同时期的器物有相类似之处,但它们又是同处于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在地方文化的影响下,又有其共同的地  相似文献   

3.
小塘山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在2021年的发掘中揭露出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遗址中出土了七件金属器物和一件铜液滴状物,经成分检测,有六件为青铜制品,两件为黄铜制品。本文通过与其他遗址出土青铜器相比较,认为小塘山遗址出土青铜器具有早期青铜器的特点,与其他夏家店下层文化青铜制品技术水平相当。同时,从器型特征来看,小塘山遗址出土器物显示了与夏商文化及欧亚草原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敖汉旗英凤沟金代墓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秋,敖汉旗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新地乡三家村英凤沟发现一处金代墓地,并征集到这个墓地出土的石棺一个、墓碑一通。1986年6月初,我们对墓地进行了复查,并对其中两座已全部暴露并受到破坏的墓葬(编号为M1、2)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英凤沟屯北距敖汉旗政府所在地新惠约10公里,西距孟克河约3公里。墓地位于英凤沟屯北面1.5公里的山洼中,北依一道东西走向的山脉。此山当地称为鹰窝山,顶上有石砌的燕长城遗迹,山南坡向前伸出两道  相似文献   

5.
龙啸 《江汉考古》2021,(5):70-77,97
在以邓家湾为代表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陶塑品,其中"抱鱼人偶"因其独特的造型,最为引人注目.过去学界对此多有讨论,本文重新审视了这些材料,认为这些陶人偶应称为抱璋人偶,其表现的是巫师手持牙璋的形象.文献记载玉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祭祀山川,因此"抱鱼人偶"表现的是巫师祭山以致雨的活动场景,这样的祭山求雨活动与后石家河文化时期江汉平原整体干冷的环境背景相符合.邓家湾遗址出土的所有陶塑动物、陶塑人偶即是这一祭祀活动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6.
绵阳边堆山文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堆山遗址位于四川绵阳市市中区新皂乡姜家湾,边堆山海拔553米,北面陡峭,俯临涪江支流安昌江,宝成铁路绕其山麓而过;山南坡缓,已辟为多级耕地。遗址位于山南,距山顶约20米。该遗址于五十年代,筹建宝成铁路时调查发现,出土有灰、黑色陶片和石斧、凿等标本。一九八八年十月,中国社科  相似文献   

7.
商代铜鼓     
此件铜鼓手1977年6月出自湖北省崇阳县白霓乡新婚村汪家嘴。崇阳县为鄂南低山丘陵区。汪家嘴位于崇阳县城东约历公里,为丘陵式盆地中的一个土岗。土岗北面!临一条小河一大市河。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河岸被河水冲鬲,时有坍塌。铜鼓就是在河岸坍塌后暴露出来的。铜鼓在地层中基本上是正位放置,顶部距地表1.5米,底部距河水面0.35米。铜鼓整体保存完好。铜鼓出土地点未发现墓葬或窖藏遗迹,也未发现与之相关的文化层或遗物。湖北省博物馆曾三次派员调查,仅在大市河河滩上采集到数量不多,冲磨较甚的陶片,其中有3件东周鬲足.笔者曾和…  相似文献   

8.
《文史月刊》2013,(7):F0003-F0003
新石器时期,陶质彩绘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河南省博物馆藏。 陶缸于1978年在河南省临汝县阎村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系夹砂缸。腹部一侧绘有鹳鱼石斧纹样,以红棕两色绘成。约占缸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左绘有鹳鸟一只,昂首挺立,六趾抓地。二目圆睁,口含一条大鱼;右绘一把石斧,  相似文献   

9.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3,(7):81
鹳鱼石斧图新石器时期,陶质彩绘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河南省博物馆藏。陶缸于1978年在河南省临汝县阎村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系夹砂缸。腹部一侧绘有鹳鱼石斧纹样,以红棕两色绘成。约占缸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左绘有鹳鸟一  相似文献   

10.
金雀山西汉帛画临摹后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2年和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和三号汉墓彩绘帛画的相继出土,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美术史是一份极为重要的资料;1974年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的彩绘帛画出土,又有其不同于马王堆西汉帛画等古代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这就使秦汉时期的绘画史资料更加丰富了。现将金雀山帛  相似文献   

11.
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出土的玉器,其中玉块有较大可能来自同时期的环珠江口地区,玉管可能与越南北部化圈存在一定联系;博罗地区与环珠江口地区在先秦时期共处于一个普遍使用玉的化圈中,这种用玉传统明显不同于同时期的中原、吴楚地区的玉化传统,它反映出先秦时期古越族先民独具特色的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2.
湖北随州叶家山遗址是一处西周早期的曾国墓地,出土了大批遗物,包括数量众多且铸造精美的青铜器。这批青铜器的总体特征与中原地区出土青铜器的风格相似,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叶家山青铜器属典型西周文化性质,并无自身特征,不过,也有学者指出,那里仍有一些所谓的地域特征。本文对西周时期若干遗址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调研,并将其与叶家山出土青铜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叶家山出土三足青铜器中,桃圆形器口的器物为绝对主体。而其它地区西周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仅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与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几件为桃圆形器口。基于此,叶家山出土的三足青铜器中,大多数器口为桃圆形,而这应属于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绥中县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西南端,南临渤海,西接山海关,燕山余脉为其北部屏障,东隔六股河与兴城为邻。这里各时期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根据考古调查证明,至今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达几十处,出土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文物。现将我县出土的青铜剑及相关遗物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青场瓦窑遗址是贵州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一处古文化遗址。2008年10月至12月对其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清理出更加丰富的遗迹,出土大量陶石器等遗物,对其文化特征和发展演变有了突破性认识。出土资料表明,它与分布在乌蒙山西缘的鸡公山文化遗存有一定联系但是独立发展的两个文化系统,原因与地理阻隔有关,瓦窑遗址在发展中更多地受到来自其北部四川盆地商周时期古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论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釜与巴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釜是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遗址中最常见的器物之一,具有鲜明的本地文化特色.本文经过分析发现,在峡江地区,出土有釜的文化遗存有渐渐西迁的趋势,与历史上巴人的西迁的时间和趋势巧合,而且很多已确定为巴人的墓葬中都出土有釜.故此,笔者认为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釜属巴文化范畴,为巴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汉魏墓葬中出土的壶形器包括钫和锺均象征着汉代的方仙世界,即所谓的东海三山;魏晋时期出现的魂瓶乃是归墟五山的象征。壶作为一种有形的物质象征,仅仅是用以表述汉代庞大的方仙思想体系的代表器物之一。汉魏时期的方仙世界是继承先前萨满教宇宙观而形成的,而壶所具有的方仙象征的形成,则标志着古代中国具有自身特征墓葬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安徽贵池发现东周青铜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7年8月,贵池东北约7.5公里的里山公社红旗大队徽家冲,出土一批东周青铜器。出土地点在一座小山坡上,坡下是一道小河沟,对面是滨临长江的大片圩田。由于长期雨水冲刷,小山坡上露出一件铜鼎的足尖,被放牛娃发现,几位社员到来挖出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徐州地区汉代墓葬的首次动物考古学研究。通过对徐州拉犁山汉墓M1出土动物遗存进行种属鉴定、数量统计、部位与年龄观察以及性质判断,并结合徐州两汉时期其他贵族墓随葬动物和其他地区汉代墓葬动物鉴定报告的梳理,推测拉犁山M1出土野生动物较多可能与墓葬等级较高存在相关性;随葬动物可能是作为肉食献给墓主,并显示墓主对财富和资源的占有。将汉代墓葬出土动物与汉代图像、文物和文献记载中所反映的汉代社会生活中动物利用的情况结合观察,可知拉犁山汉墓中动物的随葬与墓主较高的社会等级以及当时社会上层的肉食风尚相匹配,也体现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和礼俗。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7,(11)
<正>段■璧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外甥女,永徽二年(651年)病卒。她的墓志中记载:"粤以其年八月壬戌朔廿三日甲申子,窆于昭陵之南原,礼也!"其墓在今礼泉县烟霞镇张家山村北面的山梁上,西北距昭陵5公里。1978年10月至1979年1月,昭陵博物馆发掘了该墓,在墓室西侧出土了由4块青石条、6块青石板围成的石棺床(图一),现收藏于昭陵博物馆。棺床紧  相似文献   

20.
西夏统治时期,新样文殊极为盛行。本文通过对榆林窟、五个庙石窟、东千佛洞、旱峡石窟以及俄藏黑水城出土文殊图像的分析,指出西夏时期新样文殊更进一步强调文殊化现老人典故,且多以“五尊像”为主;同时新样文殊组合样式不仅出现在文殊变中,在普贤变中也相应延续。此外,作者对俄藏黑水城出土的卷轴画x-2435考辨中发现,主尊不是观音菩萨。新样文殊在西夏普遍流传并达到顶峰,与帝王五台山信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