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保健工作有纪律,保健大夫之间不能互相串,不能互相谈论自己保健对象的情况。但在中南海里的保健大夫们,因为年龄相近, 总有工作上的接触,有时还有相互替班的情况,又属于同一个小单位, 开会讨论问题,言谈见解也很投契,所以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许多年后,他们还能追忆起一些互相关照的故事。有一次,王鹤滨陪同毛泽东,住到了城西万寿路的新六所。到那里的第二天,王鹤滨见毛泽东尚未起床,就抽空回中南海办点事。谁知人刚到中南海,就接到汪东兴的电话:“王医生,你马上回来, 李讷病了!”  相似文献   

2.
汪友生 《文博》2001,(4):74-74,77
“中南海用瓷”,又称,“主席用瓷”,是指70年代江西景德镇专门为毛泽东设计和制作的一系列生活用瓷器。目前,冠以“主席用瓷”之名的瓷器被妙得很热,其价格在国内外的艺术品市场可谓扶摇直上,笼罩着神秘色彩的“中南海用瓷”,时下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货”。“中南海用瓷”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韩博 《文史月刊》2011,(11):18-18
周希汉中将性格耿直,战功累累,唯一的嗜好就是抽烟,且烟瘾极大。无论大仗小仗,每次战前周希汉总要过足烟瘾,曾有人劝周希汉戒烟,但周将军目瞪如鼓,就一句话:“要断烟,先断气!”  相似文献   

4.
1967年6—7月间,北京的造反派围困中南海,当时号称百万人,其实只有20多万人。他们驻扎在中南海西门外,时称“揪刘火线”。围困者搭起37000多个帐蓬,安了500多个高音喇叭,竖起了3000多面旗子,静坐示威,要求揪出刘少奇。围困由北京建工学院的造反派发起,长达两个月,在8月5日以后才陆续散去。  相似文献   

5.
老歌 《湖南文史》2012,(1):35-36
“门歌”是安徽传统的民间小调,属民歌、说唱二者兼有的类型。民间女歌手殷光兰自编自唱,竟然将这种传统小调8次唱到全国大舞台,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怀仁堂抓戚本禹 1968年初,那时中央经常在怀仁堂开碰头会,天天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准备出版本)的文章,但几次未见中央文革成员戚本禹来参加会。1月13日晚,江青的警卫孙占龙来到警卫值班室神秘地对大家说:“诸位,请出去一下,  相似文献   

7.
《杨尚昆生平纪事》一书记载:“1958年,春,毛泽东认为中办秘书室在整风反右中‘扶右反左’,杨尚昆因此受到批评。”据当年在中南海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同志回顾,该书所说的:“扶右反左”是指中南海“黑旗事件”;“受到批评”是指撤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简称:中直机关党委)及杨尚昆担任的党委书记。笔者通过翻阅资料及走访一些当事者,以“回归”当年的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8.
白振刚 《纵横》2009,(1):36-37
1949年1月6日至8日,毛泽东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共政治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会后,中共中央就开始准备从西柏坡前往北平的具体事宜,决定由周恩来、任弼时、杨尚昆主管迁移工作。  相似文献   

9.
余刚 《钟山风雨》2010,(4):27-28
<正>1960年7月26日下午,一个年约20岁的女青年匆匆来到中南海北门,在门外围墙上一口气贴了六张标语,然后来到门口对警卫战士说:"同志,你来看,这墙上是什么东西?"警卫战士过去一看,大吃一惊,忙问道:"谁贴的?"  相似文献   

10.
1949年6月,毛泽东离开香山进城,住在中南海丰泽园一个小院的平房里。中央军委和党中央也在中南海办公。为了工作方便,聂荣臻搬到中南海的春藕斋办公。  相似文献   

11.
40年代末,人民共和国建立伊始,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怀着对领袖毛泽东的敬仰与热爱,十分用心地制作了两方印章,精心用宣纸包好,托人专程送入北京中南海。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2日,是为宣传戒烟奔走呼号半个多世纪的卓祥表老人两周年祭日,谨以此纪念这位执着的“戒烟狂人”。同时献给5月31日“世界无烟日”。有人骂他是心理变态的“疯子”。有人笑他是自找苦吃的“傻子”。有人说他是不自量力的“堂吉诃德”。然而,他却执迷不悟,奔走呼号半个多世纪。在地处太行山深处的上党古城——山西省长治市的街头,以及机关、厂矿、学校。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身材瘦削,精神抖擞。穿戴怪异的老。只见他身穿写满“戒烟酒、禁赌邪”。“烟在百害。害人害己害后代”等字的衣帽。推着一辆“武装”特殊的破自行车,车把、车架上也挂满写着“吸进去自杀,吐出来杀人”,“人在烟雾中。犹如鱼在污水里”的旗幡。手持话筒。又唱又说。力举吸烟的危害。劝说“瘾君子”戒烟。他就是为宣传戒烟、含辛茹苦、忍辱负重、毫无报酬、风雨沧桑半个世纪的“戒烟狂人”。长治市太行技校退休干部卓祥表。  相似文献   

13.
《中华遗产》2013,(10):58-69
1993年12月,毛泽东的湖南老乡旷惠民架起一台摄影机,开始了长达20年的“寻毛之旅”。他追寻与毛泽东相关的每一个瞬间,探索后毛时代湖南人对毛泽东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李学谦 《百年潮》2009,(12):70-73
1954年中南局撤销武汉的中共中央中南局土地改革委员会之后,我从那里被调到在北京成立的中南地区工作部,不久后中南地区工作部又被撤销了,1955年我被调到中南海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直到1960年调到地方工作,一共6年.在这6年之中,我的亲身感受,亲眼所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以及朱德等第一代中央领导同志关心爱护机关干部,对下属情同骨肉,亲密无间,平易近人,在那里工作期间我觉得非常的舒心快乐,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5.
夏杰  龚喜跃 《百年潮》2010,(11):15-21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时,我曾参与了接收中南海的工作。我当时在华北人民政府交际处做统战联络工作,随齐燕铭、申伯纯、金城、周子健等从西柏坡赶赴北平,为中央机关进驻北平打前站。到北平后,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我们首先接收了中南海,并对中南海的一些建筑作了初步勘查。这件事虽然过去了60多年,但毕竟是一段记忆犹新的亲身经历。现记述下来,以使后人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6.
霞飞 《湖南文史》2011,(9):25-25
毛泽东一生简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住进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仍然严格要求手下的工作人员,自己所用的一切,都要从简朴出发,不能搞豪华的东西。对于自己睡的床,他同样这样要求。为这件事,他还在刚刚人住中南海时对身边工作人员发过一通火。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简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住进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仍然严格要求手下的工作人员,自己所用的一切,都要从简朴出发,不能搞豪华的东西。对于自己睡的床,他同样这样要求。为这件事,他还在刚刚人住中南海时对身边工作人员发过一通火。  相似文献   

18.
1956年9月底,印尼总统苏加诺应毛泽东的邀请,到中国来访问。到达北京后,苏加诺被安排在中南海勤政殿入住。9月30日,毛泽东在勤政殿接见苏加诺时,苏加诺拿起他的手,仔细地看了一会儿,说:“这真是一双东方巨人的手啊!”  相似文献   

19.
海纳 《文史月刊》2007,(11):16-17
1956年,中共中央正式任命了毛泽东的"五大秘书":陈伯达、胡乔木为政治秘书,田家英为日常秘书,叶子龙为机要秘书,江青为  相似文献   

20.
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在痛苦和屈辱中度过6年之后,毛泽东让彭德怀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他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参与三线建设。《彭德怀在西南"三线"》一文,讲述了彭总在三线建设中的日日夜夜和那些激动人心的往事,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