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曾同俄国蒙古金矿公司合作开采外蒙古金矿。清朝灭亡后,俄国操纵的外蒙古傀儡政府同俄国蒙古金矿公司重订开采合同。1919年,外蒙取消自治,俄国蒙古金矿公司恢复向中国政府缴纳税金。1920年6月,俄国蒙古金矿公司与美国蒙古贸易公司签订合同,把所有矿权产业全部租与美国蒙古贸易公司。同年12月,美国蒙  相似文献   

2.
中俄北京会议,是我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以后,同沙皇俄国就蒙古问题进行的第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上签署的中俄声明文件实为又一个中俄不平等条约。这里选译的94通俄国外交文件即是关于上述会议及声明文件的,这些文件译自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直属帝国主义时期文献出版委员会编辑,由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于30年代出版的沙皇政府与临时政府档案汇编《帝国主义时期国际关系》第二辑,以及俄国外交部于1914年编辑出版的《关于蒙古问题的外交文件集》(即俄国橙皮书)。这些文件包括1911年10月至1913年11月,即我国辛亥革命爆发至中俄北京会议前后,俄国外交大臣、代理外交大臣与俄国驻华公使、俄国驻蒙古外交代表的来往密电。其主要内容是出席中俄北京会议的俄国驻华公使就谈判蒙古问题致俄国外交大臣、代理外交大臣的请示报告,以及俄国外交大臣、代理外交大臣所发出的有关指示及训令等。沙皇俄国为实现其侵占外蒙古之野心,一方面趁我国爆发辛亥革命之机,策动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及封建王公“独立”,进而逼迫外蒙古当局缔结《俄蒙协约》及《商务专条》,在外蒙古攫取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种种特权;另一方面以威胁利诱手段逼迫袁世凯政府与之进行谈判,签订不平等条约,以确立其外蒙古的宗主国的地位,使其侵略行动合法化。本文所选俄国外交文件反映了俄国驻华公使与我国外交总长在北京举行数十次谈判及逼签中俄声明文件的情况。中俄北京声明文件使我国在外蒙古的主权遭到进一步摧残,除保留了徒有虚名的“宗主权”外,我国在外蒙古的权利已丧失殆尽。上述关于中俄北京会议及中俄声明文件的俄国外交文件,对研究中华民国史、中俄关系史及我国北部边疆地区史均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将这次会议的俄国外交文件译出在本刊陆续刊布,供研究者参考。本文注释,除标明译者注外,其余均为原编者注。  相似文献   

3.
一、俄商在新疆的茶叶走私活动 茶叶贸易在中俄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有正当的贸易,也有非法的贸易。清朝末年,新疆地区“中俄商务交涉最纠纷者,莫如茶叶一端”。其所以如此,完全是由于俄国商人不  相似文献   

4.
茶叶是清代国内外贸易的大宗物资,也是销往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砖茶对清廷维护边疆统治秩序极其重要。借助康雍乾三朝对准噶尔部的军事行动所带来的商业契机,北商贩售砖茶至蒙古地区的经济活动在清中前期边疆贸易领域写就了壮丽篇章,促进了商贸线路、物资交易网络和商业市镇的形成。砖茶自产茶区流向万里之外的蒙古地区,成为当地居民的日常必需品和广泛流通的“货币”,并且终清之世位列输入品首位。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经恰克图与俄国贸易的北商群体严重受挫,遂将视野转向蒙古地区,并改变经营策略。清末,北商在蒙古地区的商业活动基本得以撑持,砖茶贸易仍保持一定的优势,但盈利情况一落千丈。由是观之,清代北商的砖茶贸易兴衰之道与清朝国力的盛衰走向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几个阶段考察了清俄关系中的蒙古中介作用。清俄发生关系前,俄国势力已渗入西蒙古地区。在喀尔喀诸部归属清朝以前,蒙古人已开始扮演清俄关系中介角色。《尼布楚条约》订立和喀尔喀三部臣服清朝后,虽有俄国人的拉拢利诱,但喀尔喀诸王公作为清朝命官主持对俄交涉事宜;蒙古语文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清朝对俄外交的正式官方语文之一。此外准噶尔汗国的存在曾对清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俄国并没有为此卷入准部与清朝的军事冲突中去  相似文献   

6.
山西茶商     
左宝 《文史月刊》2003,(11):29-30
山西茶叶商人在清初康熙、乾隆年间就在张家口兴盛起来。茶商以砖茶销往内外蒙古,以红茶远销俄国,在远东、中亚和西伯利亚一带都有山西茶商的足迹。山西茶商为发展全国经济、勾通物资交流,促进中外人民友谊做出了贡献。张家口地理位置险要,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内地与蒙俄贸易的码头和商品集散地,随着清康熙年间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日臻强大,经过康熙帝的运筹帷幄,亲征噶尔丹,统一了新疆、西藏、青海和漠南、漠北,安定了边疆,打通了内外蒙古至俄国的贸易通道,张家口的对外贸易便兴盛起来。在张家口经商的山西茶商,不仅占有东西苏(…  相似文献   

7.
经济侵略是晚清以来俄国侵略蒙古的主要手段,而侵略权益的获得和保持又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实现的。从对蒙古市场的觊觎、染指、侵占,到迫使蒙古市场全面对俄开放,始终与《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等三个不平等条约紧密相联。本文将就关于蒙古市场的三个重要条约的签订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廓清蒙古市场是怎样一步步对俄开放的,以及由此给汉蒙关系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俄罗斯是随着向东方的逐步扩张和与中国通商而开始了解和研究中国的。俄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蒙古和中亚民族史教授巴尔托尔德在其 1 92 5年出版的《俄国及欧洲的东方研究史》一书中认为 ,俄国人起初最想知道的是“中国在什么地方、如何富庶以及是否有利可图”。从俄国政府给出使中国的使节的指令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俄国政府及商人对中俄贸易的关注程度。在给巴伊科夫的指示中 ,沙皇政府要求他了解贸易方面的情报 ,比如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商品、俄国人应该带什么货物去交易、中国的水陆交通运输等。所以 ,是现实的经济利益促使俄国努力要…  相似文献   

9.
俄卫贸易是沙皇俄国殖民东扩与卫拉特蒙古在时空接触后的一种必然交往行为.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俄国政府对毛皮产品和领土扩张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根源于作为“局部型社会”的游牧社会与定居社会之间的依赖关系,即依赖畜群与空间移动的卫拉特游牧社会对外部市场的需求.占据支配权的西伯利亚俄属诸城在双方贸易中往往直接或间接伴有殖民政治需求,于是在贸易与“臣属”抉择中,俄卫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10.
中俄边境贸易关系始于何时,目前尚不易弄清确切的时间,据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载:后金崇德三年(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向清太宗皇太极进贡物品中有俄罗斯的鸟枪之事。据此判断,大约早在17世纪初,在沙俄扩张势力向西伯利亚地区推进中,俄国官兵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移民,就与我国北方边境地区的蒙古、哈萨克、维吾尔等族发生了贸易关系。当时,我国正处于明清王朝兴废更替时期,故在中国官方史籍中对早期中俄边境贸易的记载甚少。至今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个课题的探索研究也  相似文献   

11.
由陈春华编译的《俄国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蒙古问题》一书,即将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所收文件译自苏联官方三十年代出版的沙皇政府外交档案汇编及俄国外交部橙皮书等,其中包括俄国外交大臣就蒙古问题给驻华公使、驻蒙古领事等的训令及来往密电、外交大臣呈沙皇的奏折及内阁会议记录等,共三百多件。这些文件反映了沙俄精心策划外蒙“独立”,逼签俄蒙协约及商务专条、铁道条约、电线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蒙古是用不同的方式与中国、俄罗斯这两个伟大的邻国建立关系的。 俄罗斯和中国承担了蒙古 自治状态保护人的角色 成吉思汗及其后代们的帝国统治了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亚洲和东欧广大领土整整一个时代。俄国的大公们向蒙古的汗们纳贡了200年。中国处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治下几乎一个世纪(1280—1379)年。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地区与沙俄的贸易关系,既是中俄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黑龙江地方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将双方贸易关系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依次探讨了各个时期贸易的性质、方式、规模、特点及对双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近代以来双方的贸易关系虽然是在不平等基础之上建立的,但却极大地促进了俄国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对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4,(2)
<正>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蒙古帝国时期欧亚贯通,中国商品大量传往欧洲,使得中国商品对俄国人来说不再陌生。16世纪中国的器物文化便已为俄国宫廷所知晓,17世纪即有俄商来华贸易,中国物品成为俄国宫廷贵族猎奇的目标。18世纪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中国热随着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的引欧入俄被引入俄国,欧洲大航海时期由海路泊来的中国物品和中国知识也被间接地  相似文献   

15.
俄国与中国蒙古地区的贸易是随着俄国人的东渐开始的。据《俄罗斯互市始末》记载:“我朝崇德三年(1639年),喀尔喀土谢图汗贡物有俄罗斯鸟枪,车臣汗贡献亦有俄罗斯鸟枪。盖此二部地居岭北,因以市易所易献诸天府也,可知谦河菊海之间早有通商之事”①。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和车臣汗部居贝加尔湖和额尔古纳河之间。由此断定,最迟在17世  相似文献   

16.
米留科夫是俄国19-20世纪之交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在俄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学识过人,著述丰富,在多个领域为俄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首次完成了对俄国文化史的全面论述,开创了俄国史研究的新领域;开拓了俄罗斯思想史研究的新境界;重新评价彼得改革;进一步深化了"国家学派"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历史发展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中国对外关系与贸易史上之转折点 中国既是亚洲东部大陆大国,也是太平洋西岸海岸古国。早在上古就发生民间海上交通与贸易,到了西汉,中央政府也直接派官吏进行较大规模的海外贸易,标志着海外贸易正式成立,包  相似文献   

18.
中俄关系与外蒙古自中国的分离(1911—191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的俄国与外蒙古 ,在外蒙古“独立”问题上存在着很大分歧。在当时的条件下 ,俄国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利益 ,并不支持外蒙古形式上走向独立 ,而是打着“调停”旗号 ,一面唆使外蒙古脱离中国 ,投入俄国怀抱 ,另一面又以维护中国“宗主权”的幌子来控制外蒙古。俄国通过签订《中俄蒙协约》等条约 ,将外蒙古限制在“自治”的范围内 ,从而使其实质上从中国分离出去 ,并对该地实行“俄治”。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苏维埃俄国之间的蒙古(1920-192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Г·卢贾宁 (С Г Лузянин)先生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 ,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俄中关系史、现代中国外交史的研究 ,在俄 (苏 )、蒙古、中国三国关系研究方面发表了多篇论文 ,《2 0世纪的俄国·蒙古·中国 :1911— 194 6年三国间的政治关系》(莫斯科 ,2 0 0 0年 )是作者的代表作 ,也是近年来俄罗斯学者有关上述三国关系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发表于 1995年 ,着重探讨了 192 0— 192 4年间中俄 (苏 )两国就蒙古问题的交涉以及诸多相关问题。作者的有些观点难为我们所苟同 ,但文章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苏俄档案资料。鉴于此 ,特予发表  相似文献   

20.
《布连斯奇界约》与唐努乌梁海北境中俄国界的确定樊明方一、《布连斯奇界约》产生的历史背景蒙古高原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清朝在人关以前就统一了漠南蒙古地区。1655年,清廷敕封喀尔喀土谢图汗等8名封建主为扎萨克,喀尔喀蒙古正式归入清朝版图。当时唐努乌梁海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