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世纪初期,在传教士内部发生的“礼仪之争”已经演化为清王朝和梵蒂冈所代表的欧洲礼仪文化之间的冲突。康熙为使入华传教士遵守“利玛窦规矩”,重新思考他的宗教政策和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安排法国来华耶稣会士白晋、傅圣泽等在清宫研读中国典籍《易经》,并就白晋等人的《易经》研究与传教士展开对话。这场文化对话,不仅揭示出“礼仪之争”发生后在来华耶稣会士内部出现的矛盾及白晋所代表的“索隐派”的文化倾向,也表现出康熙在“礼仪之争”中对待耶稣会传教士的策略以及对待西方文化与宗教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马若瑟是康熙年间来华的法国耶稣会士,来华后曾被白晋介绍给康熙,在京城生活了一段时期。本文从西方早期汉学的角度对马若瑟的主要汉学著作《汉语札记》做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该书的结构、价值和影响;同时还对马若瑟用法文翻译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历史过程、学术影响做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具体文本出发,呈现了马若瑟索隐派思想的主要观点,揭示出在中国传教和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问题上,马若瑟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喜欢看的感到郁闷,喜欢看的又觉得乏味最近,一个老段子有了新版本——周末晚上9点刚过,住在隔壁的老外敲开中国邻居的门说:"我家电视坏了,没法换台。"邻居回头看了一眼自家电视,淡定地回答:"哦,这个时段全中国只有一个台:选秀台。"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代有两次大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次是汉魏六朝的佛教文明冲击,宋明理学吸纳了佛教精华而获得更化。另一次是明清以来欧西文化的冲击,这一次有些复杂。从徐光启一直到康熙,都对西方文化有兴趣。徐光启带着很明显的目的,即想用"天学"来丰富发展儒学。康熙学习西方科技,对西方的医学、数学以及自鸣钟、钢琴等都很感兴趣,康熙对自然科学的重  相似文献   

5.
清宫廷西洋乐队西洋音乐和西洋乐器是清康熙朝传入中国的。当时供奉内廷的西洋传教士南怀仁、徐日升等将西洋乐器进献给康熙皇帝,并为之进讲西洋乐理,教会康熙皇帝用西洋乐器演奏西洋乐曲。法国传教士白晋曾充当康熙特使,回国向法王路易十四呈递的奏折(《康熙皇帝传》...  相似文献   

6.
承德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主要标志的。清朝康熙初创热河行宫时这里只有十几户人家,称为热河上营和热河下营。蒙古人称为"哈伦郭勒"(汉译热河)的牧马场,康熙巡幸塞外,见这里"群山回合,蔚然深秀"⑴,大自然的美使康熙陶醉了。另一方面康熙注意到承德"北控蒙古,南拱卫神京"⑵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修建热河行宫。康熙亲自参加踏勘和测绘活动,他访问村老,知道这里"草木茂,绝蚊蝎,泉水佳,人  相似文献   

7.
翁文灏在1930年发表的“清初测绘地图考”中说:“据一七三六年法国杜赫德(Du Halde)著《中国地理志》序中,记述康熙帝先命天主教耶稣会各神父,先作北京附近地图。帝亲自校勘,认为远胜旧图。乃命测制各省全图。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十六日开始工作,由白晋(Joachim Bouvet)、雷孝  相似文献   

8.
段子     
《环球人物》2013,(10):96
如此漂亮一个会说几句中文的老外,去一个中国收藏家的家里做客。收藏家给他介绍藏品:"这是唐朝的桃木桌子,这是明清的红木椅子,这是象牙筷子。"老外想:中国的东西后面都有个"子"字吗?这时,收藏家的太太进来,手上戴着手表。老外:"啊,好漂亮的表子!"老农进城老农刚进城就见广告牌上写着:小辣椒只需699!老农惊。继续前进,又看见一个广告牌:小米,1999!老农心想,是骗子?继续前进,突然又看见  相似文献   

9.
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所铸"康熙通宝"钱存世量较多。但钱币的大小、轻重、精粗、多寡差别较大。其中,康熙轻钱的存世量尤少。本文对康熙轻钱讲点浅见:爱新觉罗·玄烨八岁时即帝位,翌年改元康熙(1662),按顺治定制铸行"康熙通宝"钱,  相似文献   

10.
传说清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农历七月的一天早晨,互助威远镇小庄村"里院家"(祁氏五方门)老阿爹天麻麻亮就起了床,他昨晚已打算好清早要  相似文献   

11.
理雅各翻译的《中国经典·春秋》以康熙六十年(1721)刊刻的《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为底本,并将其作为译注的重要参考,但理雅各的《春秋》译本与封建帝王的春秋学格格不入。理雅各视《春秋》为史书,他持"真实性"原则否定了《春秋》的褒贬之义及书法、义例,又因"真实性"原则消解了康熙《春秋》的编者在褒贬之处寄寓的经世之用。理雅各与康熙《春秋》编者的激烈冲突,反映出19世纪西方史学与东方经学两个学术体系的扦格难通,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窒碍。  相似文献   

12.
康熙皇帝在中国历代君主中出类拔萃。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稳健卓识。这与他自幼勤学不辍密不可分。康熙除了具有雄厚中国传统化知识外,对“西学”也很有掌握和了解,诸如天、数学、地理、几何等都有一定成就,这是因为在他身边始终有一个称之为“外籍教师团”的西方传教士当他的教师。这些传教士想得到康熙对传教的支持,因而殷勤地向康熙传授“西学”,康熙从他们那里学习接受了西方科技化,对他勤政治国,了解西方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世界上是很早有地图的国家.但我国的地图缺乏精确度.现存的中国全图,较为精确的一部是康熙亲自鉴定的《皇舆全览图》,它是康熙四十七年,命供职清廷的耶稣会教士白晋、雷孝思等测量绘制的;它从北京附近长城始测,遍及东北、新疆、西藏等地,历经八年完竣,绘成皇舆全图.此后全图原稿为法国唐维尔收藏(现存巴黎国家图书馆).1736年,唐维尔将原稿按比例缩小,并稍作修改,在杜阿得《中国志》作为附图刊行;后又由巴黎戴绍苏出版社推出;1785年,第三次于格鲁西尔《帝国全貌图》刊行,它就是至今仍蜚声国际的《唐维尔地图集》(《皇舆全览图》的法文刊本).  相似文献   

14.
<正>前时整理康熙通宝,翻阅一些钱币著作和研究文章,多言康熙四十一年重铸一钱四分康熙通宝时,另铸重七分的"轻钱"康熙通宝。查《清史稿》,与史实不符,值得探究。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说:"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又恢复一钱四分的重量,另外铸造一种七分重的轻钱,大制钱每千文作银一两,小制钱千文作银七钱。"1王健、殷延明、张登勤《中  相似文献   

15.
《清史研究》2021,125(3):143-150
正《格体全录》是康熙帝通过在宫廷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张诚(Jean-Fran?oisGerbillon,1654-1707)、白晋(JoachimBouvet,1656–1730)等人了解西方医学知识后,命巴多明(Dominique Parrenin,1665–1741)等用满文翻译的一部西方人体解剖和病理的著作,是18世纪初中西交流的重要成果。此书图文并茂,中、法、俄、日等多国有收藏,  相似文献   

16.
读《清宫扬州御档》,发现几篇有关两淮盐务为皇室进贡衣服和衣料的档案。联想到民间历来相传的"扬帮裁缝",才知道不无史实依据。康熙三十三年(1694),苏州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李煦上奏:"恭进端午龙袍,特请皇上万安。"康熙的御批是:"知道了。"李煦所进龙袍,有可能是在苏州所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下文简称《清代卷》)下编第19章《四川省》重庆府璧山县载:"治所即今重庆市璧山县驻地璧城街道。初属合州,雍正末直属府"。(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444页)又据是书言:康熙元年"裁安居、铜梁、定远3县入合州,裁璧山县入永川县"。附注依据为"康熙《清会典》卷19,第1册上,第197页"。(案此据《五朝大清会典》康熙刻本影印,线装书局,2006年,见《清代卷》第443页注释七及第786页"主要参考文献")今核康熙《清会典》卷  相似文献   

18.
朱红  吴若峰 《旅游》2005,(10):60-65
来北京,不到长城非好汉,不住四合院会遗憾! 在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里,很难再找到老北京胡同里这幽静古老的四合院。北京有几家四合院改造的宾馆,都不太大,但却是很多人特别是老外喜欢尝试的地方。 这里有老房子、老家具、老摆设,还有尘封的往事。  相似文献   

19.
静初 《风景名胜》2013,(8):172-173
老外,这样的词语给我们印象,大多是黄发碧眼大高个的西洋人;当我们有机会出国,我们也变成老外——远从东土大中华而来的黑头发黑眼睛老外。我在印度旅行时,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当作"物以稀为贵"的老外,被要求合影留念,被围观签名到手软,或者享受不一样的阶层待遇。其实,外国人在印度所受到的礼遇远远超过印度本国人。无论在哪座城市都有为外国人准备的火车售票点,政府仿佛专  相似文献   

20.
正《晚清时期老外的"国学"情结》自1807年英国人马礼逊来到中国后,来华的西方人络绎不绝,他们往往背负外交、经商抑或宗教使命,其中不乏长袍马褂久居甚至老死中国者。他们身上表现出长期耳濡目染中国传统文化而形成的"国学"情结。第一,人名多附庸中国传统文化。美国汉学家Samuel Wels Williams,中文名字为卫三畏。"三畏",不仅与他的英文名Samuel音相近,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