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由于其是在当时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所以,历史局限在所难免。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论创新,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必然。我们要在坚持“宇宙是物质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宇宙观的前提下,深化和发展对宇宙中各类物质的认识,特别是对人自身的认识。进而真正确立起全面科学彻底的宇宙物质观,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人的活动是构成人的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物传与人的历史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物传是人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份。人物传与人对历史的再创造,包涵着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主要涉及人物传本身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语》中有相当多的观人记述。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相关的文献资料来看,《国语》观人记述较为全面而深入地反映了西周春秋时期的观人途径和手段,并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蕴和明显的进步意义。就整部作品的文学性而言,《国语》观人记述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这主要表现为借一人之口刻画人物、直指人物内心的白描手法、赋予人物形象以深厚精警的意蕴等。  相似文献   

4.
《史记》和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思想理论和社会现实的角度,论说了《史记》认识到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的意义。文章从人神关系认识的历史发展引出“主体史观”的看法,并从多方面阐发出在历史发展中突现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要历史表现。《史记》的体例表现了一定的社会结构和人群的整体作用;《史记》叙述内容的全面性,反映了作为主体地位的人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并从人的自身活动出发,强调包含着具有人的追求、品格、奉献、情感为特征,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对表现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史记》认识到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史学成长体现自觉的一种标志,对以后的史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中,人的活动构成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同时,人的活动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历史的记述是难以与人的活动分离.故清人兰鼎元说:“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  相似文献   

6.
从史学功用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当前高校历史教学严重脱离社会现实需求,必须从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着手,增强高校历史教学的社会实践性。相对而言,史学功用观在高校历史教学当中,一直都是积极倡导的观点,但在长久的教学当中,仅有少数教师能够坚持史学功用观视角,并且按照相关要求以及规范去教学。相对的,大部分教师都在应用传统的视角去教育学生,才会导致现阶段"愤青"的大量出现,这对社会的发展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积极意义。在日后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中,必须始终贯穿史学功用观视角,帮助教师和学生对社会、国家、国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吴楠  彭波 《攀登》2013,(5):46-49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当代中国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自发与人为并存、分化与依赖并存、自由与平等并存。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恩想的当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8.
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自由主义基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理性人假设,其正义理论必定是政治上的、形式上的。马克思基于现实的个人规定,着眼于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批判了自由主义正义观的局限性,提出了现实上的、真正的、实质的正义理论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历史思考的现代性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现代社会的属性,是对传统社会的性征“化成现代“的表征。现代性内涵就思想观念层面而言,主要包括线性不可逆的时间观、民族国家的政治观、科学理性的认知观。当它们用于认识和解释历史时,便分别体现为进化史观、民族国家的历史叙事观以及科学主义的历史知识观。自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中国史学研究受到这种内在的现代性取向的强大影响,渗透着浓厚的现代性情结。  相似文献   

10.
西汉道义观的形成,一在于董仲舒从天人关系上对天道和人道运行的本质要求进行凝练,形成了政治道义观。二在于司马迁从历史经验上对历史运行秩序的重构,使"义"成为观察历史秩序的参照,从而形成了历史道义观。三在于盐铁辩论从行政理念的角度对西汉制度进行讨论,使得参与讨论的御史、大夫们意识到国家必须承担起社会道义,才能长治久安,初步讨论了国家道义观。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兰 《史学集刊》2004,1(2):98-104
古希腊人在对自由的不懈追求中 ,也使这种自由观念随着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呈现出曲折的变化 :从最初的不敢相信自身的力量 ,用幻想出来的神祗代替人实现意识上的自由 ,到强调社会生活当中的集体自由权利以及对这种自由身份的誓死捍卫 ,再到充分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依据自身认知对世界做出判定 ,最后由于对社会和自身力量失去信心而将世界内在化、完全退入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当中。这一过程反映了古希腊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问题上的态度变化 ,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心路历程 ,是开启解读希腊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何平 《史学集刊》2001,2(2):10-14
历史进步观是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一种区别于历史循环论和基督教神学史观的新历史理论。历史进步观念关于世界历史具有统一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模式以及科学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等观点构成我们当代历史思维的基础。后现代主义对这些理论观点进行了挑战。他们也批判历史进步观的所谓“启蒙运动构想”。这使得讨论历史进步观的理论内涵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红兰 《沧桑》2010,(5):9-10
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自由主义基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理性人假设,其正义理论必定是政治上的、形式上的。马克思基于"现实的个人"规定,着眼于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批判了自由主义正义观的局限性,提出了现实上的、真正的、实质的正义理论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1915年《妇女杂志》的女学思想反映了女性开始逐步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女性开始获得和男性同样重要的家庭地位;教育是妇女谋生的先导。女学观所反映的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是近代中国女性时代转型的重要体现。但是该《妇女杂志》中的女学思想也存在其历史局限性。近代中国女性的全面转型,需要中国社会的整体演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陈廷湘 《史学月刊》2008,(12):51-61
"人"的观念的现代转型是全世界思想家数百年的研究主题,也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古代文化从人性善,即人与至善本体(仁、天理之类)同体共在出发,在抽象的意义上把人提到万物之灵的高度,但倡言去除人的天然欲望和政治权利,造成对人的千年桎梏。由西方发源的现代人论则把物欲满足、政治权利、思想自由视为人的根本自由。在中国近代,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领导人始公开承认人的私利的合理性,倡导人的解放。但他们未能把人的解放置于理性范围,最终放弃了初衷。新文化运动激进人士在更广泛的层面提倡人的解放,也讨论了人的私欲与社会亲和的关系问题,但因时间太短和过分强调精神解放,思想的局限性仍十分明显。五四以后,大多数启蒙者转入政治革命道路,国民党大倡文化回归,少数思想家继续人的解放的讨论,但对问题的思想源头缺乏探讨,研究未能深入下去。中国近代以来"人"的观念的转型探索任务远未完成。  相似文献   

16.
观风鸟源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超 《文物春秋》2007,28(1):38-44
观风鸟是唐宋时期墓葬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神煞明器。本文追溯了观风鸟人首鸟身的形象及其功能,并阐明了其由最初的壁画表现题材到唐宋时期作为随葬明器的演变及其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7.
孙跃纲 《攀登》2013,(2):41-45
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历史视野观照核心价值的科学性,可以发现它的科学性、有效性建立在它的目标、基础、主体与途径等各个方面,与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基础,以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为主体,以唯物辩证法与科学技术为手段和途径,从而能够极大地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历史局限性,凝聚各民族人民的力量,形成推进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自由问题的探索,自由是人类不断追问的问题和不断追求的理想,人类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类追求、实现自由的历史。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被认为是科学的自由观,是无产阶级全体劳动人民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9.
当代罗布人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鱼为主食,并辅以其他丰富的食品;独具地方特色的嗜好品繁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其饮食文化变迁显著。这些特征是由罗布人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丰厚而悠久的历史传承等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贾嘉 《黑龙江史志》2013,(10):85-86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所承载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明史中最光彩照人的篇章,它记录着中国社会发生最深刻、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足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记录。红色资源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文明特征的重要源泉;是全面正确地认识党的历史,坚定党的领导的信念的重要基石;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传承的历史支点。红色资源不仅给我们呈现了辉煌的历史篇章,更是赋予我们继往开来,实现更大辉煌的强大动力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必然肩负历史使命,不断根据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和知行风貌进行培植、凝练和大力倡导。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在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动力,成为一名高举革命火炬的传承者,一名共产党人精神的接力手,俯视功名,甘于奉献,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践行着党员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