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山近况     
本刊曾在1992年以《姜昆和大山》为题,介绍过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洋笑星大山。这一两年来,大山在电视银屏上很少看到了,本刊的很多读者来信询问大山的近况,现在谨以此文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
陆安 《文史天地》2006,(4):22-25
他从大山里走出来,在枪口和刀尖上爬到了陆军上将的高位;他却没有走出大山,自负与短视让他最终又葬身大山。周西成的身上,是否闪动着夜郎王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泰山,山中之孔子;孔子,圣中之泰山。 一语道出了一座大山和一位圣人的微妙关系。其微妙,就在于他们的相辅相成——大山因圣人的光顾而成为文化的巅峰,五岳独尊;圣人因大山的滋养而成为文化的巨人,千古独步。  相似文献   

4.
雪域原本就是大山的王国。在这里,连绵起伏的山峦像一排排凝固的海浪,层层叠叠地涌向远方。山峦中最高的峰巅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这里的大山不但高峻,而且有“仙”。高峻是大山固有的自然景象,而“仙”则是生活在这里的藏族牧民用他们神奇的智慧和想象力赋予大山的灵性。因此,雪域大山的景观是自然和人文并举的景观。  相似文献   

5.
作为第二次上海事变导火索的大山事件,在战时及战后日本长期被视为"偶发事件",但从事密码破译工作的釜贺一夫少佐,证言大山勇夫中尉是在接到上司"请你为国捐躯"的口头密令后而决心赴死的。大山事件的目的,是制造对华战争借口,为海军争取更大规模的军备预算。因此,大山事件决非"偶发事件",而是日本海军的"阴谋事件",只不过战后日本海军通过有组织的焚毁罪证和严格的保密体制掩盖了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6.
正从"隐秘村"走来了一支藏族足球队,是奇迹,是时尚,也是一种精神。这个藏族村庄里居住着128户人家,人口不到700人,组织了一支俱乐部足球队,精彩的故事从这里开始……过去,尼汝人自称自己的家乡是"隐秘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尼汝人勤劳勇敢,总是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这是大山铸就的精神:大山的儿子永远眷恋着大山,不忘大山的养  相似文献   

7.
正是谁的旨意,放天马下凡,使它的一只蹄子踏在了祁连山的一块石头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是谁将这块石板珍藏,供奉于沉静的寺院,让它与大山共存,伫立千年?坐落在祁连山怀中的马蹄寺,被郁郁葱葱的大山环抱。山脉深沉逶迤,四季松柏组合成了浩浩荡荡的阵容,仿佛等待检阅的将士。遍布山涧的灌木花朵,姿势优雅舒缓,娇娆地缠绵着大山的脊梁。悬崖上的石窟,仿佛大山  相似文献   

8.
说起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大山不敢说最有名气,也算是数一数二。与大山聊天,一口比不少中国人还地道的普通话,使记者从第一句寒暄起,就忘了他外国人的身份。匆匆咬了一口三明治,大山歉意地笑笑,“我确实很饿了。”这是上海话剧中心排练厅,窗外  相似文献   

9.
弥勒县高甸乡的铜厂村后面,有一座留有许多矿洞的山,叫“挖铜山”。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也不知是哪个朝代了,有一天,铜厂村里来了母女俩。她们一到村子,东瞧瞧,西看看,然后指着村后的大山对人们说:“那座大山中有许多铜。你们这些人啊,为什么不到大山上挖出铜来换衣穿换粮吃呢?”话说完,人们看到母女二人就化作一阵风直向那座大山飘去。后来,人们才知道她们是两位铜神。第二天,人们将信将疑地来到这座大山上,选了几个地方挖铜,坑挖到两三尺深  相似文献   

10.
红河哈尼梯田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创造梯田的哈尼族,则是大山的雕塑家。在哀牢山区域内哈尼族因为开创了闻名中外的红河哈尼梯田,被人们赞誉为雕刻大山的民族,是大地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人大山人的绘画风格,毫无疑问地是从传统绘画模式的传承和膻变中来。在充分地吸取传统给予的养分后,八大山人在不断的创新和变革中,逐渐地过渡到不同于传统风格、独具个性色彩的风格模式。这一独特性的建立,从而奠定了八大山人绘画在三百多年来倍受后世推崇和景仰的地位。也正是这一独特风格绘画形式的存在,这才促使人们去研究、去探寻人大山人的身世以及作为这一绘画风格创造者的所有一切。换句话说,人大山人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的确立,首先是来源于其绘画风格的确立。因此,对八大山人进行研究,就必须首先立足于对其…  相似文献   

12.
记忆中的东山没有宽阔通畅的柏油马路,没有平整的文化广场,没有可与外界交流的信号,仅有的是环环包围、绵延起伏的大山和那纯朴的脸庞,但是,是家乡的大山教会了我一切. 还记得儿时追着父亲赶着马车,穿梭在泥泞蜿蜒的巷道捡马粪拉干柴.  相似文献   

13.
青争  李中朝 《旅游》2004,(10):60-65
《大山里的黑衣壮》,是一本书的名字,知道这本书源自路上碰到的两位朋友,而朋友是在那坡碰到的。来到那坡是因为黑衣壮,黑衣壮就在大山里。  相似文献   

14.
正向往山外世界20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鄂西南巴东县大山深处,是个地道的土家汉子。经由大山的哺育,勤劳朴实、热情憨直的土家族性格特质,深深融入作为土家人后裔的我的血脉。大山的孩子劳作早。小时候放学后,我帮着家里扫地抬水、烧火推磨、养鸡喂猪,上山放牛放羊、砍柴割草、摘果拾菇,下地扯黄豆、种洋芋、掰包谷,啥活都得干。贪玩是孩子的天性。真干起农活来,日晒雨淋、草扎叶划、负重爬坡……远不像文学作品描写的"炊烟袅袅、硕果累累"那样美好,又  相似文献   

15.
半坡,鲜为人知的神秘山寨。 半坡,属花溪区黔陶布依族苗族乡,掖藏在深山密林中,一条山乡公路傍山转,连通大山外。它古老、偏僻、闭塞、孤寂、苍凉。然而,它有独特迷人之处:雄奇苍茫大山景观,显赫历史土司衙门。凭它,它让人系情于此。 结识半坡,是在1992年9月  相似文献   

16.
1996~2000年,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组成的赤峰考古队,在对内蒙古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进行重点发掘的同时,围绕着大山前遗址群对半支箭河中游地区先秦时期的遗址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田野调查.调查结果在<半支箭河中游先秦时期遗址>中做了详尽的报导①.  相似文献   

17.
大山的脊梁     
《沧桑》1994,(5)
勤劳、纯朴、贫困的锡崖沟人,为了走出大山,溶入外面的世界,从1962年起,在崇山峻岭间探路、修路,30年如一日挖山不止,付出了几代人的苦斗、汗水、鲜血、生命,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终于战胜了挫折失败、痛苦绝望,在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上硬是开凿了一条人间罕见的长7.5公里的“之”字型险路,他们不愧为——大山的脊梁.  相似文献   

18.
夏日银山     
蓝紫色的烟光中.大山慈祥地环顾着我们,重重叠叠.起伏绵延。在城市里憋久了.猛地看见这绿如瀚海的大山.如同见到思念的母亲.重逢久别的恋人,有种控制不住的冲动.真想一下子冲上去拥抱这山.拥抱这山上郁郁苍苍的林木.还有那久闻盛名的银山塔林。草草用过晚餐,迫不及待地.我们便奔向大山和它怀抱中的塔群。山绿、川绿、村绿、路绿,绿色在我眼前跃动、融合、伸展,铺满视野,融进心田.汇成无边无际、立体的绿的海详,心绪一下子由躁转静。一股股带着青青草味的.凉丝丝的空气扑进车窗.恼人的暑热为之一消。下午4点从市中心出发…  相似文献   

19.
【失误原文】绿太阳■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二中许惠吉"外婆,您瞧,太阳真小,像个绿皮球。"外婆先是一愣,然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理直气壮地解释道:"因为阳光照在大山上,大山就变绿了;阳光照在溪水上,溪水也变绿了……"  相似文献   

20.
陈孝荣  穆林 《旅游》2010,(1):16-16
一走进鄂西的大山深处,眼里立刻塞满的,除大山之外,就是那层层叠叠的板壁屋了。它们显然就是一群年轻力壮的小伙儿,那么刚强地站在山冈之上,挺拔、俊秀,招人喜爱。也显然是一群漂亮的乖姑娘,那么柔情似水地呆在山湾里,乖巧、温柔、含情脉脉。正是因为那一排排、一丛丛、一簇簇的板壁屋,山便活了,水便秀了,天便高了,太阳呵呵乐得脸膛更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