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偷盗行为,古今中外,直到今天,都有惩处的法律。古代一些地区或国家对于偷盗行为惩处的法律还很严,如断手指,剜膝,杀头或让众人以石击毙等等。就是我国现行的法律,对于偷盗行为的惩处,也是不轻的,根据盗窃价值数额的大小,从处以管制、拘役直到无期徒刑,若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或盗窃珍贵文物的,甚至可以处以死刑。至于犯了盗窃罪的人,不仅本人从此戴上了顶摘不下的“偷儿”的帽子,让人避而远之,有的还带累家人,让家人在乡里或街坊抬不起头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对盗窃罪规定了死刑,这与世界刑事立法的潮流和趋势背离。基于死刑不能有效遏制盗窃犯罪、盗窃犯罪侵犯的只是财产所有权,并没有危及人的生命与健康、对盗窃罪配置死刑不符合世界刑法潮流和趋势、判处盗窃犯死刑,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盗窃罪废止死刑已具备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底蕴等缘由,主张刑法应废止盗窃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3.
原荥经县严道古城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李晓鸥,自1986年任职以来,利用管理库房的工作之便,伙同他人先后盗窃贪污严道古城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12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4件。案发后经公安部门侦破审理,追回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2件,挽回了部分损失。经四川省雅安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晓鸥无视国法,盗窃国家馆藏文物,且盗窃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构成了盗窃罪。同时他还利用保管国家文物的职务之便,盗窃文物送与他人,情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有关规定并参考唐朝法律,对西夏法律中的盗窃罪及处罚原则进行了探研,内容包括西夏法律关于盗窃罪成立的规定、处罚盗窃罪的基本原则、盗窃罪的加重处罚因素和盗窃罪的减轻处罚因素等。  相似文献   

5.
陈凯健 《神州》2012,(23):256-256
把"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定为犯罪,体现了国家打击盗窃犯罪、保护人民财产权的决心。但是对于扒窃行为应当具体分析,不能盲目入刑。扒窃行为也存在未遂情况,希望尽快出台司法解释,维护法律适用的公平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赵婧 《黑龙江史志》2013,(15):158+160
亲属制度作为人类学学科史上的论争之一,也是人类学研究的传统,主张任何人类社会都存在一条支配性进化线索的单线进化论者通过对亲属制度的研究来寻找证据,以此追寻过去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变迁的痕迹。由此开始了人类学对于亲属制度的讨论,人类学者对亲属称谓的进行了基于不同标准和认知的分类,但各个分类体系都承认亲属称谓与亲属关系与亲属行为之间存在联系。本文旨在根据对一个汉人农村社区的观察,分析亲属称谓与亲属关系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血缘解纽─—主要以台湾社会为例管东贵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分子利害与共之有系统的凝聚。在中国,以姓为标帜的亲属组织,是最古老、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社会组织。而亲属组织是以血缘为凝聚力,所以它也可以称为血缘组织;这也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为世人所瞩目的问题之一,可能就是殖民统治或者是战争时期被盗窃或者非法盗运出原属国的文物的返还和赔偿问题。虽然由于公众的呼声、国际社会的干预和法律的压力,有些文化遗产被归还给原属国。但仍有大量的文化遗产被保存在非原属国的博物馆里,其中也包括众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希腊政府长期以来所进行的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埃尔金雕刻返还的斗争,进一步揭示了殖民统治或者是战争时期被盗窃或者非法盗运出原属国的文物的返还和赔偿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为仅仅依靠道德的呼吁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时候起作用的应该是法律,包括所涉及相关国家的适用法律,还有就是有关的国际公约,在没有明确的法律可以依靠的情况下,道德所起的作用可大可小。  相似文献   

9.
赵中维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社会研究所终身教授。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计算机微观模拟及家庭亲属结构变迁,中国历史上控制家庭规模的思想及行为,人口社会史研究中家谱材料的使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口状况及亲属结构的变化,联合国1982年发展  相似文献   

10.
"独子兼祧"是中国传统宗祧制度的一个重要创新。在清代,"兼祧"作为一种民间立嗣方式,最终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经过了一个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复杂过程。本文旨在运用判牍文书等原始史料,以政治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讨论"独子兼祧"与其前身"独子出继"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形态,国家法律的跟进变化,及其所反映出的清代立法、司法与社会生活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物返还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返还在法律意义上指被非法盗窃、盗掘并非法转让、出售以及非法走私出境的文物,通过不同法律手段,返回原主国或原持有者,当事人可以通过有关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或者所在地国家刑事、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追索的行为。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在处理国家关系,打击文物越  相似文献   

12.
乱伦禁忌:中世纪基督教会对世俗婚姻的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乱伦一词 (incest) ,来源于拉丁文incestus ,意思是不贞洁 (unchaste) ,用来指法律或风俗习惯不允许的、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不能产生合法婚姻的两个人之间发生性关系。亲属关系越近 ,乱伦罪恶越深 ,最严重的乱伦罪恶是直系亲属间发生性关系 ,如父母和子女之间。现代汉语对“亲属”的解释是“跟自己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①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为“亲属 ,也叫家属 ,是由血缘、婚姻或者两者一道联系起来的成员。亲属关系是社会所承认的生物学关系 ,这种关系是由生育和结婚建立起来的”②。而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对“亲属”的理…  相似文献   

13.
藏族的礼俗禁忌,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生于社会生活,继承于先民遗风,受宗教和政治制度的影响,部分吸收了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民俗影响。它一经产生形成或被人们接受后,就成了藏族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普遍遵循并用以判断或评价好坏善恶、文明野蛮的行为准则。它不仅体现着藏民族社会和阶级对人们行为的共同要求,而且也有约定俗成的法律属性。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藏民族,就必须懂得藏民族的礼俗禁忌。  相似文献   

14.
晁天义 《史学集刊》2021,(2):93-105
中国古代的亲属称谓不仅标识特定的血缘与姻亲关系,同时以多种途径泛化并用于政治及社会领域。泛化的亲属称谓加强了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的联系,同时在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构建了等差有序的责权规范和行为准则。泛化的亲属称谓,旨在凭借血缘组织的力量强化政治控制和社会交往,体现了古人以“循名责实”的方式推进政治、社会关系“血缘化”的尝试和结果。在不同文明或民族中,亲属称谓泛化现象的程度和面貌不尽相同,这与血缘组织在该文明或民族在国家产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与血缘组织在国家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高低相关。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独特方式所导致的文明“早熟”,决定了亲属称谓泛化现象在国家时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15.
宋原城  倪春雪 《旅游纵览》2013,(10):235-236
近年来,一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触犯法律的案件频繁发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高校学子违法犯罪现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更甚者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名校学子频频出现在黑名单上。从北京市大学生服务中心组织的一次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调查中获悉,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17%,其中盗窃约占七成。这一数字来自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近几年,  相似文献   

16.
民初以来,董康的法律思想发生变动。经过对清末修律的反思,董康逐步提出"知新—温故"的成熟理念。自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在"知新—温故"思想的指导下,董康对"中"(中国固有特色)与"西"(世界共同趋势)作出区分,就民国刑事与民事立法改革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主张《刑法》在符合大同趋势的基础上,注重礼教传统与社会现实需要;《民法》前三编可以符合世界趋势,但《亲属编》《继承编》的修订应当注重身份关系与社会习俗。董康希冀借此减少立法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龃龉。应当明确的是,董康主张的"温故"是在"知新"基础上的"温故",其主张恢复的礼教是与法律共存的治理手段。归根结底,一方面,董康所提出"知新—温故"之宏观理念,与文化保守主义社会思潮以及法界群体反思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董康所提倡规复本土合理制度、促进立法文本与法律适用符合社会及其文化、"一切法律,悉随社会为转移"的具体主张,在法界众多反思者中显得更为明确、有力。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即传统经典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使社会处於一种无所指引的状态,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的“学术思想”的出现,部分就是在填补这一空白。读书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形象,也都面临重新界定和重新认识的需要;而读书人的行为,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不论是菁英还是边缘读书人,都徘徊於读书治学和社会责任之间,往往一身而兼有士人和学人两种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型而著称。伦理纲常深透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家庭等等各个领域,亲属之间的相互称谓也有充分的体现。潮汕是中国的潮汕。潮汕先民的主体是古代中原移民。潮汕人在继承、保留中原汉民族民间亲属称谓习俗的同时,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又创造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亲属称谓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潮汕民间亲属称谓习俗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习俗一样发生了流变。本文试在考察潮汕民间亲属称谓习俗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倪玉平 《史学集刊》2020,(1):31-33,20
新中国建立以后,对中国经济史学以至整个中国史学界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化,就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由于马克思主义重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经济史研究被纳入并成为史学研究的主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文革”前,中国大陆史学界的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尤其是有“五朵金花”之称的中国古代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萌芽、农民战争、汉民族的形成等五个议题。古史分期的讨论,实际上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历史发展道路。农民战争的起因及其利益诉求,也是重在经济领域。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萌芽,更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意。这样看来,“五朵金花”中的四个议题都和中国经济史有直接的关系。由于问题意识集中,导致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史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辛奕  左昊越 《风景名胜》2021,(4):0085-008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与实行,法律在城乡规划行政过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行政行为过程中会存在众多问题与挑战。本文首先就相关城乡规划法律了解中国现行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相关概念,其次对城乡规划行政行为中合法性边界进行相关思考与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