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为应对外部势力的入侵,中国和日本同时启动了近代军事变革。由于两国国情的差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两国军事变革的重心存在很多不同,并最终导致了军事变革的不同结局。其原因在于军事变革指导理论、变革主持者及政治结构上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中,投入力量最多,取得成果最丰硕的,当推近代中日比较研究。在全面介绍相关研究成果之前,有必要先简要回顾一下此项研究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后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势力向东方扩展,中日两国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由于两国的处境和面临的任务相似,然而探索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引起了广大的学者的极大兴趣。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两国社会结构的差异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然而两国在社会结构中的选官制度、土地所有制结构、对"商"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尤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近代化的进程。以史为鉴,分析此成败的因素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鸣岐主政广西时期,中国正值内忧外患时期。为有效地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变革措施,调整军队编制、建立近代电报系统和铁路网络,促进了军事能力的有效发挥。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积极调整军队编制结构 张鸣岐(1875—1945),字坚白,号韩斋,山东无棣人,举人出身,国子监监生,后入岑春煊(广西西林县人)幕府。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的实录都是东亚文化圈中的特殊史书,皆针对最高统治者展开记录。中国实录始终以皇帝为记载对象。日本由于最高权力从天皇下移到幕府再回到天皇之手,其实录记载对象也随之变动,出现了既记载天皇,又记载将军的特殊情况,但是始终都以最高当权者为记载对象。在实录修纂机构上,中日皆属官方所设,性质并无二致。在修纂体例上,中日实录基本相同,多采用“编年附传”体。但是,日本实录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德川实纪》分为正编和附录,就为中国实录所无。日本实录在仿照中国实录修纂之时,同时受到日本特殊政治架构和“封建”制度的影响,使其实录在记载对象和修纂体例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反映出东亚文化圈中史学在从中心向边缘的传播中,会出现接受和改造同时进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博岚岚 《神州》2012,(21):160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自发端之时便势头强劲,不久后中国也加入了这波变革浪潮,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军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我军事理论界也不断总结经验,从更宽的视野和更新的视角,对我军军事变革做出解读,本文就当前军事变革的"后发优势"做一简要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军事变革的加速推进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
8.
蔡豫 《黑龙江史志》2013,(17):149+151
16至17世纪的欧洲在一系列方面发生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变化,这些变化以后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其中基于多方面原因而发生的军事技术变革不仅改变了战争的面貌还扭转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对比,确立了欧洲在全球的军事优势。同时该变革还客观上推动了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要进行现代化尝试,必须形成一定发达程度的商品经济以及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建立一整套有效的产权制度。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中央权威。形成具有现代性的思想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群体的壮大。由于制度的差异,具体国情和历史起点不同,中日两国所走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风俗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禁女学"陋俗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随着西方文明渐入中国,严重影响中国妇女生活的妇女陋俗的变革首当其冲。兴女学是其中的代表。历史的延续使许多陋习在当今社会仍有较强的生命力,种种"禁女学"陋俗及其相关的话题,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在继承传统风俗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对陋习进行彻底的变革。文章通过禁女学等陋俗的变革轨迹发现其共同特点和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1.
张经纬 《世界历史》2003,6(3):54-63
本文基于中日两国的现代化同属于传播型、后发型现代化这一史实 ,参考现代政治学、社会学等理论提出了“思想→政治→经济”这一比较中日两国现代化的分析模型。“思想”作动于“政治”是利益表达过程 ,利益表达有“内表达”和“外表达”两种形式 ;“政治”作动于“经济”是政治输出过程 ,政治输出也有“硬驱动”和“软驱动”两种形式。在两国现代化过程的不同阶段 ,两国三个子系统间 (思想、政治、经济 )的作动方向是相同的 ,但由于两国三个子系统的内外环境、作动者和受动者的性质不同 ,因而每一作动环节出现的两种作动方式在转换和结合上存在着差异 ,正是这些差异影响了作动力度和效果 ,并最终导致了两国现代化的不同结局。本文还提出了上述分析模型的现实意义 ,即不同所有制形态下的现代化模式存在相互比较和借鉴的可能性 ,同时也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内外表达的协调转换机制和软硬驱动的有机结合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韩国河 《华夏考古》2001,(2):102-112
一、视点的选择和方法论 国际化的今天,把本国的文化立足于国际的视点,采取综合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逐渐成为考古学、历史学界的一个主要趋势,尤其是从异文化的角度或者是相互比较的研究方法,越来越成为国际合作研究的基本手段。具体到中日考古学的比较研究,其实也是从东亚的视点来整体看待和考察中日两国考古的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这种比较研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因为比较的对象相同,在人为交流和文化传播存在为背景的前提下,探讨当时两国或两地区间存在的历史实事和性质;另一个是被比较的对象没有任何交流关系,通过比较旨在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官方史学,具有制度化、组织化并且纳入政权机制的特点,这是区别于西方史学的重要特征.这种文化传统影响古代日本,使之也出现官方史学.但中日两国的传统官方史学存在着明显区别,这表现于修史的组织机制、修史成果格局和史学理念三个方面.时至近代.中日两国官方史学先后转型,但表现不同.中日两国都未能彻底摆脱官方史学传统,也不能完全将之保持,特别是日本明治时期做出复兴官方修史的努力,终归失败,说明官方史学虽然影响力很大,却不是史学发展的普遍方式,难免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欧洲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是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一个久盛不衰的学术热点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代又一代学,从经济发展、制度创新、人口运动、思想解放甚至宗教观念等不同角度,对这种社会转型的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近代洋务派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浓厚的政治军事性,分析了这种特性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阐明了这种特性对洋务派职业教育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小臣  孙敏  王莉霞 《人文地理》2013,28(4):144-147
研究法的价值取向有助于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发挥、释放法的实践理性功能。我国《旅游法》按照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的要求,整合了旅游产业各要素和旅游活动全链条,构建了涵盖促进法、行政法和民事法三方面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旅游法价值取向研究的基础上,对日本旅游立法情况进行分析,并从比较视角对中日旅游法的价值取向进行探究,以期结合国外旅游立法成功的经验,探索我国《旅游法》实施中国际旅游规则、国外旅游立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最后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语境提出中国旅游法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秩序建立,权利维护,促进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近代湖南教育的早期变革首倡于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人,兴起于维新变法期间。1895年以后,湖南就开始设立新式学堂,同时对古老的书院进行改革,加入新的学习内容。1902年开始,新式中小学堂大量创设,留学生教育也悄然兴起。当时的教育改变虽然不可避免还残存着传统教育的痕迹,但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师资队伍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湖南教育近代化进程已经全面展开,湖南教育向近代教育发生嬗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日本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期在许多地方有其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探讨这些异同点是当代兴起的比较考古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签订是北京政府内政与外交政策结合的产物,外交方针的背后有深刻的国内政治背景。出兵西伯利亚是北京政府困境中的主动作为,目的在于争取外交上的主动及战后和会上较有利的地位。中日共同防敌协定签订后,日本政府并未邀请北京政府参与筹划中的出兵西伯利亚的计划,甚至予以阻挠。日本擅自出兵满洲里,随意解释中日军事协定,这些事实均表明,签订协定只不过是日本借以扩大在华侵略利益,控制北京政府的既定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日词汇中的量词的研究及比较已经有一些先行者进行了研究。但各位前辈研究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