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城虽已废弃不用,但它的故事仍然被中原之外的民族和西方人“续写”。这两件文物记录了中原大明王朝一夜之间的终结和西方对天朝虎视眈眈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辽朝奄有长城内外,雄踞漠北,其境内生活着众多民族,除了契丹人和汉人外,还有渤海人、回鹘人、奚人、室韦人等。当前对辽代陵寝制度渊源的研究,多着眼于中原文化和契丹本民族的文化,其他文化对辽陵的影响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辽陵中的渤海文化因素及其发展演变可知,辽祖陵因山谷而建的陵园形式,是对渤海山城的模仿,纵向的单轴线和南北二分式的陵园布局,则是借鉴自渤海三陵坟墓地。在显陵和乾陵中,祭祀建筑的阶地式布局和瞭望台的设置显示渤海文化因素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而在辽代晚期的庆州三陵中,随着政治形势和选址标准的变化,渤海文化因素失去了其所依存的政治基础和物质载体,进而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界限往往被人忽视,将“中国文化”等同于“中原文化”导致在人们的中华文明概念中很少有区域文化的成分。事实上“中原文化”只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中国东南地区的百越文化也应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于“中国东南沿海自古即有一海洋文化圈”犤1犦,福建作为百越中闽越族的活动中心,以其显著的海洋性为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埃及玩,拍得最多的建筑肯定不是金字塔就是清真寺。可我偏偏喜欢这个长得奇形怪状、有点儿像印度神庙的别墅——“男爵宫殿”。所谓男爵,名叫爱德华·安平,比利时实业家,他在开罗东北郊划出一块地辟为卫星城,取名Heliopolis(太阳城),本人也在这城里做了寓公,给自己盖了这么一座夸张的印度式宫殿。20世纪初,英式“花园城市”(Garden City)规划思想比较走红,男爵请了一票欧洲设计师,加上一票欧化的埃及设计师,要在北非沙漠里大张旗鼓造一个街道宽阔绿树成荫的花园城市。结果可想而知,太阳城的建筑风格恰好可用“殖民”这个词来形容。殖民主义是个奇妙的东西,风马牛不相及的地域文化很容易就被它蛮不讲理地拧在了一块儿。太阳城的教堂长得像土耳其的清真寺,街边的楼房立面装饰着摩洛哥式马蹄形拱柱,最奇怪的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其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人的身心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岭南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岭南文化在吸收中原主流文化的同时,有所变通与创新,表现在岭南传统建筑上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本文以广东地区为例,阐述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6.
先秦燕文化是构成早期长城文化带的重要范畴。燕国作为北方农耕文化中心,与周边草原游牧民族文化长期对峙和交融,形成兼容并蓄的文化格局。从西周至战国,先秦燕文化从滥觞、成熟逐渐发展至鼎盛,并强势扩张,造长城以拒内外之敌,其在北部边界抵御东胡等游牧民族的“燕北长城”及在易水流域防御齐、赵等国的“燕南长城”,是长城文化带初期成型的标志性建筑物。通过对“先秦燕文化发展谱系”“战国时代的燕长城”“燕文化在长城沿线的传播与影响”三方面的探究,建立起对先秦燕文化和早期长城文化带动态而立体的观照。  相似文献   

7.
开平城乡大地上的1833座碉楼,展示着碉楼主人中西合璧的生活状态和文明取向。一百年前,这一方土地上的人们从外在的建筑、器物,到内在的制度、观念,都对西方文化进行了农民式的接纳和创新,从而掀起了一场乡村“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8.
中原古长城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多年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目前已发现的中原古长城的线索进行整理,对中原古长城的类型和年代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中原古长城的国别进行了专题讨论,并提出豫北长城为晋长城的可能性,对中原古长城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馨  陈全方 《文博》2007,(2):10-15
中国古代建筑一向以富丽堂皇著称于世。它和西方古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就地取材,以土木结构为基础,建造各种各样的亭台楼阁、宫殿和台榭,以及民居,并巧妙地利用各种空间,排比组合成各种院落,“四合院”式的组合方式,和三进以上的院落深宫,构成我们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这和西方以石料为主的“歌特式”  相似文献   

10.
《神州》2012,(13):20-22
木质高浮雕戏文,山墙博风上的泥灰浮雕,檐前的金鱼滴水,石质式影雕,覆莲式木雕垂花,辉绿岩高浮雕柱础……不要说美轮美奂的建筑,单单就是俯拾即是的各种雕艺,就足以包罗万象。有南渡晋人的中原古文化,有伊斯兰风格,有印度佛教传统,有西方建筑与南洋建筑风格,无论鱼尾狮、金果、海象,都浑然一体地融汇在闽南的建筑技  相似文献   

11.
宁夏是西北要塞,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悠久的历史和独特浓郁的回族穆斯林风情共同孕育了宁夏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人文旅游资源,其中贺兰山岩画、水洞沟遗址反映的原始文化以及长城文化、边塞文化都在宁夏有着比较完整的保存,西夏文化更是被中西方游客视为世界历史中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古代于阗国的货币刘文锁古代于阗国的中心相当今天的和田河绿洲地区。于阗国的立国时间,不晚于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2世纪)。于阙开始强盛是在东汉初期约公元60年前后。于阗国的考古文化表现了一种非常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走廊文化”特征。其国货币既包括东方汉文化体系的汉式货币,又包括西方文化体系的货币,然而又有着于阗本地的货币─—这种货币本身又是深受了东西文化的强烈影响。迄今为止发现于以今和田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的于阗国货币,分属三种货币体系:1.中原汉市体系,Ⅱ.中亚及西方货币体系,Ⅲ.于阗国自制货币。中原汉币体系的货币,以两汉五铢钱和唐代钱币为主,此外尚有属于新莽时期(公元9-23年)发行的货泉,以及宋代的铁、铜钱等。于阗汉式货币(五铢钱等)可能直接来自中原地区,因为于阗汉式货币与于阗国的自制货币二者有根本的差别,而且,目前在于阗考古中尚未发现有汉币的钱范资料,这只能使人认为,它们直接来自中原地区;由于丝绸之路的商业来往和使节、军旅等活动,中原地区的货币进入了于阗,而且由于汉币的良好品质和金融信誉,加之汉帝国对于间等地的政治和文化领导等因素,使得这些中原货币在于阗国被使用。属于中亚及西方货币体系的,目前考古  相似文献   

13.
“三岔口”和“Y”形文化带,是苏秉琦先生对中原与北方这南北两大文化区从史前到商周时期古文化发展及其间相互关系的形象比喻,也是苏先生在论述从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到中国文化起源和文明起源的一个重点所在。一“三岔口”指的是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地区在北方地区商以前古文化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所谓‘三岔口’,指的是它东北方的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一方;它西南方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夏商文化’为一方;它西方的‘河套地区新石器文化一青铜文化’为另一方”。①三方的文化因素在张家口地区“碰头”。这一概念是1…  相似文献   

14.
李振 《东方收藏》2023,(2):116-118
齐长城,即东周时期齐国所修筑的长城,后世称“长城岭”“大横岭”。齐长城作为东周时期齐国伟大且艰巨的军事防御工程,不仅是山东境内现存古代规模最大、年代最为久远的地面建筑遗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钜防之一,是目前国内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古建筑遗址”,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愈来愈受到历史、考古、地理、建筑、军事、文化、旅游等诸多方面专家及学者的关注。笔者通过对齐长城长清大寨至赵家林东山段的调查研究,加深对齐长城价值的认知,从而保护和利用齐长城资源。  相似文献   

15.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大西北沙海中一颗明珠,它又像一株奇葩在中国佛教艺术中吐放出芳香异彩。它虽然受龟兹佛教艺术的影响,但决不是简单地模仿与照搬,而是经过古代艺术匠师的“各驰奇思”,在汉晋时代扎根敦煌于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西域艺术创造出来的,它具有中国的作风和气派。本文仅就莫高窟中的中原传统文化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甘肃山丹境内明长城遗存及勘察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建成 《丝绸之路》2009,(12):30-33
我国的万里长城历史悠久,举世瞩目。修建长城一直是中国古代自战国时期至明代的历代王朝为保护疆域完整、抗击和防御外敌所实施的一项重大军事战略防御工程。而甘肃省山丹县境内的明长城作为目前我国最为完整的长城遗存之一,堪称是黄土夯筑类长城的一座大型“露天历史博物馆”,对研究明代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建筑艺术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这一段长城在水、风、雨、日光、地震以及过往车辆引起的震动等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损坏严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修复保护和管理整治,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参照有关历史文献及长城勘察技术资料,试就长城的修建过程、战略防御功能及其文化、科学价值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式青铜釜是我国北方民族古代文化遗存中特有的器型之一。“鄂尔多斯式”青铜釜之称,始于三十年代前后。它之所以取名于此,是因为当时搜集者(主要是日本人)在呼和浩特、张家口等地收购古物时,听古董商说是鄂尔多斯所出,因而在著作中引用此名。关于这种釜的综合探讨,曾见于三十年代,日本水野清一、江上波夫著有《内蒙古、长城地带》,梅原末治著有  相似文献   

18.
故宫东北部的“宁寿宫”一组建筑群,建于清乾隆时期。它体现了我国十八世纪宫殿建筑艺术的成就,其中有著名的宫廷花园——乾隆花园,采用了纵向轴线的布局手法,把狭长的地带划分成四个大的庭院,各自布置成不同风格、不同景色的花园,在造  相似文献   

19.
徐菊凤 《旅游科学》2008,22(6):43-48
东西方国家民众的主体旅游方式和旅游传统有着明显差异,长期以来,西方人喜欢一地停留式的“度假旅游”,以中国人为典型代表的东方人则喜欢周游式“观光旅游”。本文认为,东西方之间在旅游文化上的这种差异,不但体现在社会主体旅游方式上,也体现在各自语言文化中有关旅游的日常用语上,还体现在旅游机构的名称,以及旅游统计口径和划分标准上。本文进一步认为,是以下六大因素决定了社会主体旅游方式的形成——文化观念、社会环境、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心理因素、科技水平,并分析了它们如何作用于人们旅游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唐山境内的明代长城张殿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以规模壮观、历史久远著称于世。在我国境内,长城分布的范围十分广泛,从东北边远地区到西北边陲,从中原地带到塞北草原,都保存着古代长城的遗址和遗迹。建国以来,不少地区的文物工作者对长城进行了艰苦的实地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