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在传世的古玺印中,有少数几方越族官印,据笔者所知,见于著录的有“越贸阳君”、“越青邑君”、“越归汉蜻蛉长”、“新越余坛君”、“渐越三阳君印”、“南越中大大”六方(见图)这些官印,由于都是传世品,在年代的断定上,缺乏考古学上的资料可供我们分析,不过,从各印本身的形制、钮式、字体风格的特点以及印文内容的考察,也可推断其所属的年代,各印为方形,钮式为瓦钮或鱼钮,与传世和出土的汉官印相同,其中的鱼钮则是只见于西汉前期官印的钮式,印文字体笔划圆转,结体方中带圆,为西汉官印印文常见的风格.一些印文中所署的“新”宇,系指新莽的国号;“南越”则是南越王国的国号,根据以上所列的这些特点,可以断定这些官印的年代系属于西汉  相似文献   

2.
正铜印历史悠久,大致源于东周,盛于西汉,古亦称"金印"。铜制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阶。汉代禄六百石以上佩之,南朝诸州刺史多用铜印,唐诸司﹑宋六部以下用铜印,清府﹑州﹑县皆用铜印。铜印的印面以方形为主,也有极少数的棱形和圆形铜印,印钮的形状变化较多,印文内容可分为官印、人名印、图案印、收藏印、宗教印等。青州市博物馆(原益都县博物馆)自1959年10月建馆以来陆续征集到一批古印,主要有官印、肖形印等。现择若干官印及有关佛教内容的印章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3.
《文物》1984年第8期《广东潮安县出土元代铜印》文中,将所出八思巴字印文译作"漳州路军民都总管印",我意应译为"漳州路总管府治中印"。总、管、府三字都曾见于已著录的八思巴字官印,如总、管二字见罗振玉的《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中的"管军总把印",府字见《枫园集古印谱》中的"效忠征行义兵万户府印"。军、民、都三字也曾见于其他八思巴字官印,其篆法与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丹东地区所属的凤城县、宽甸县、蚰岩县、振安区等地,历年来陆续出土了一批古代官印,这些官印是研究古代官职、地方史以及东北地区民族史的重要新资料,本文将按年代顺序把这些官印作一介绍。一、汉“关内侯印”1960年凤城县沙里寨公社蔡家堡子社员,在村后的山坡地上,发现一颗汉代鎏金龟纽铜印。印方形,每边长2.2、厚0.9、通高2厘米,重0.11斤。印文汉字篆书“关内侯印”四字  相似文献   

5.
部曲将与部曲督印,常见于印谱著录,旧谱如《汉铜印丛》、《十钟山房印举》、《十六金符斋印存》、《鉨印集林》、《金薤留珍》等。其中以《十钟山房印举》、《金薤留珍》著录较多,《十钟山房印举》著录部曲将印计有54方,部曲督印20方;《金薤留珍》著录部曲将印30方,部曲督印13方。新谱如《秦汉南北朝官印徵存》、《周叔弢捐献玺印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古玺印选》、《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玺印集》、《吉林大学藏古玺印选》、《吉林出土古代官印》、《中州古代篆刻选》、《陕西出土历代玺印选编》、《续编》、《故宫玺  相似文献   

6.
刘霞 《文博》2004,(5):64-68
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自1959年成立以来,陆续征集到一批有价值的古代铜印,时代上自汉代,下迄明清,共三十余枚。其中一部分官印,对研究当时的职官制度、地理历史等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现择选部分官印介绍于后,并就这些官印所涉及的官署、职官、地名及相关问题略予考释:  相似文献   

7.
1996年元月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扩建挖掘地基时,在一个废弃的井内发现一批金代铜质官印与铜版残片,经过整理,金代铜质官印共279方,铜版9块,均残。我们将所有铜印按其官职、类别、大小与用途进行分类研究,从中可以看到金代晚期的政治与社会面貌,为研究金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金朝一代的官印在使用与制造上前后有所不同,这是由于政治形势发生变化的缘故。官印在各个时期的不同变化表现于形制、内容及颁造机构。而西安钟鼓楼广场出土的金代官印均为铜质,据金史文献资料可知,金代的官制“大率皆循辽、宋之旧”。金代官印依据官职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扶风县图博馆,自1970年以来,陆续征集到新出土的汉、魏铜印十二方,包括官印六方,私印六方。其中,七方出土于墓葬,五方出土于窖藏。现介绍如下。一、私印六方 1."口延年印"。鼻纽,正方形,边长1.6×1.6、通纽高1.4厘米。印文为阴刻篆字,第一字锈蚀不清(图一)。此印是1970年4月绛帐公社营中大队第二生产队在给麦田灌水时,从被水冲开的一座古墓中出土的。墓中还出土了陶罐、甑、  相似文献   

9.
《文物》1981年第11期乔今同同志《元代的铜印》一文,报道了甘肃征集到的一方北元宣光二年(1372年)铸八思巴文"中书右司都事所印"。文中指出,清代《西清古鉴》甲编附录及罗福颐《北元官印考》一文中所著录的官印,均为北元宣光元年(1371年)铸造,此宣光二年款官印,"为目前已知的北元最晚的一次铸造的官印之一"云云,似可商榷。  相似文献   

10.
"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印1973年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后子河乡上孙家寨村1号汉墓,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该铜印的印文及其反映出的印制、赐印制度,表现了当时汉与匈奴的外交关系,是汉晋时期民族大融合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12.
秦封泥“□禁丞印”,文字经考证,应为“■禁丞印”。“■”同“玤”,地在秦汉时古渑池,春秋时期“玤宫”作为周王“离宫”,具备苑囿等可供游玩的职能。战国时期,秦国取得渑池后,将“玤宫”和苑囿提升到新高度,专门设立“玤禁”负责离宫和苑囿安全。随着秦朝灭亡,汉初革秦制,“玤宫”及附近苑囿最终被更名后的“渑池宫”替代了。四枚同文秦封泥的存在,是这段变革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3.
秦封泥“□禁丞印”,文字经考证,应为“■禁丞印”。“■”同“玤”,地在秦汉时古渑池,春秋时期“玤宫”作为周王“离宫”,具备苑囿等可供游玩的职能。战国时期,秦国取得渑池后,将“玤宫”和苑囿提升到新高度,专门设立“玤禁”负责离宫和苑囿安全。随着秦朝灭亡,汉初革秦制,“玤宫”及附近苑囿最终被更名后的“渑池宫”替代了。四枚同文秦封泥的存在,是这段变革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4.
夜郎王印与滇王印同是西汉"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度的产物,但对西汉王朝而言,两枚王印颁赐的政治考虑是有区别的。在夜郎问题研究中,夜郎王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还原夜郎古国历史必不可少的条件,有助于判定古夜郎的中心区域、夜郎国首府、传承世系、历代夜郎统治者的墓地位置等,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热潮中,"夜郎"成为一块炙手可热的文化品牌,出现了民间屡屡发现夜郎王印的现象。要判定某些民间发现的夜郎王印的真伪,首先必须对汉代赐边方国印授的形制、质地、印文格式等有所分析。夜郎与滇同于西汉武帝时获赐王印,因而,滇王印应是夜郎王印的很好参照。破解夜郎王印之谜的途径,是以严谨的学风、科学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去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5.
行书五言联 今年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日子。胡小石(1888-1962年)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原籍浙江嘉兴,生于南京。少承家学。1909年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师从校长李瑞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把题款、印章作为画面布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代书画的题款、形式比前代更趋丰富,也更讲究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18.
In Tibetan,the name for a seal is Thangka.According to records,the word originates from Turkish,initially borrowing from Mongolian and finally absorbed into Tibetan.Various names were given to seals in Tibetan.Official seals are generally named Thangka,or Kathang in honorific dialect;personal seals referred to as Gyithang;general seals are called Dathang or Sethang.  相似文献   

19.
胡蔚 《四川文物》2021,(2):82-89
现藏四川博物院的清道光拓西汉扬量买山记拓片,从内容与文字风格上证实了扬量买山石刻并非伪刻。通过比对以及对拓片上题跋的研究,可知四川博物院所藏3张拓片只有清道光拓西汉扬量买山记拓片为原石所拓,其余2件为不同版本的翻刻。通过原拓与其它汉碑相关文字进行比对,对部分文字进行了释读,考证出刻石之人姓名应为"扬量",厘清了历史上由于没有见到初拓本而造成的文字误读。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光谱成像仪对宜宾市博物院藏族谱书画上11处模糊、局部有脱落的印记进行数据采集,用ENVI软件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印记光谱曲线和标准颜料数据库的比对得知印记颜料的主要成分可能为朱砂,并结合激光拉曼光谱仪进行验证。通过对光谱图像进行最小噪声分离和波段运算处理后增强了族谱印记的可识读性,印记可识读性的增强有助于正确识别印记内容,对族谱书写者、书写者印章使用信息、文物收藏信息和文物价值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