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初期,出于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由中学生组合而成的团体“红卫兵”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演变成为一场极具破坏性且带有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色彩的红卫兵运动。 红卫兵运动点燃了“文革”之火,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红卫兵运动就没有“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2.
刘晋 《炎黄春秋》2008,(5):31-34
“红卫兵”最早起源于北京清华附中,当时我是清华附中的工作组长,我亲眼看到了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1966年6月1日,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批判学校教育路线的大字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北京市各大中学校的文化革命出现了高潮,学生自动罢课,领导组织瘫痪。  相似文献   

3.
“破四旧”运动发生于“文化大革命”初期,并由红 卫兵直接而广泛地参与和开展,是红卫兵运动的最初 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中学生组合而成的团体“红卫兵”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演变成为一场极具破坏性且带有狂热性的无政府主义色彩的红卫兵运动。  相似文献   

5.
1966年8月,上海的街头出现了北京来的红卫兵。他们穿军装、戴袖章、扎武装带,一副救世主的模样。这以前,上海的红卫兵好像没这般装束,自然也没这等威风。在复旦大学,我看见一圈圈的人把他们围在操场上,猛烈地为他们的演讲鼓掌;在我就读的中学,我看见他们演示了教训"牛鬼蛇神"的武斗……不久,学校也有了选派红卫兵去北京串联的名额,我们这些非红卫兵只得乖乖地靠到一边去。  相似文献   

6.
有些德国学者认为,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的一场历时十年的革命运动,其目的是通过全民教育来建立一个新的共产主义社会,毛泽东和刘少奇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是引发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因素。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运动引起了德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他们对红卫兵运动的兴起、人员  相似文献   

7.
1983年,在中组部青干局任处长的李志民找到我,说中央大力平反冤假错案,解放一大批干部,这些干部多年关监狱、住牛棚,与世隔绝,对文革中的红卫兵怎么回事不太清楚;他希望我写个东西,介绍红卫兵的起源和发展。我推脱不过答应了,但提出:各行各业都有红卫兵,很乱,我只写学校的红卫兵;红卫兵起源于中学,我对中学红卫兵不了解,只能写大学的红卫兵;其他大学的红卫兵我也不了解,只能写我就读的清华大学的。李志民同意了。  相似文献   

8.
1966年文革初期,“红卫兵运动”兴起,而名校清华附中则是红卫兵运动的发源地。作者系当年清华附中的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回顾了他的亲历亲闻,再现了当年混乱恐怖的社会状态:同学师长、亲朋好友、邻里之间,一夜反目,皮带棍棒肆意横飞,抄家打人家常便饭,无辜妇孺命归黄泉。请看《四十年前的“红八月”》一文。  相似文献   

9.
一段历史流逝的是时间背负的是沉重直面是一种勇气“文革”初期,我当上了造反派红卫兵。赴京串联之后回到成都,觉得当务之急是要投入火热的斗争。既然已经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就应该挺身而出捍卫他的革命路线。以前那种游离于运动之外的状况,是结束的时候了。在北京时,我得到了一份材料,是“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关于两个多月以来“文  相似文献   

10.
临阵点兵,要我们立即为接待大串连红卫兵做准备1966年8月1日,毛主席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对他们表示鼓励和支持,使红卫兵运动在全国迅猛发展起来。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首批接见了天津来京的红卫兵,更激发了全国各地红卫兵争相来京学习、参观“文化大革命”的狂热。显然周总理早已对这一形势有所估计,他让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和副秘书长徐明(女),8月19日连夜召集紧急会议,点名要我立即为接待各地来京大串连的师生作好准备工作。我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北京“旧市委”被咂烂,组建“新市委”时,由国防口调到北京市来…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初期,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的女学生谭厚兰,时为北师大红卫兵组织"井冈山公社"头头。她以"讨孔"总指挥的身份来到山东省曲阜县,掀起了一场疯狂的"讨孔"运动,使曲阜众多的文物古迹遭到前所未有的大破坏。其时,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停课闹革命"。因为可以免票乘火车,便有大批学生走出了校门,出现了全国性的红卫兵("红卫兵"是遍及全国的以大、中学校学生为主体的群众组织的名称。最早于1966年5  相似文献   

12.
“文革”初期,毛主席前后接见红卫兵8次,共1200万余人。组织、接待红卫兵和接见中的安全警卫工作,都是周总理组织实施和统一指挥的。那时周总理为首都工作组组长,直接指挥北京卫戍区。为便于指挥,首都工作组的指挥所设在天安门城楼正厅西边的一个开间内。每次接见,总参作战部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三国名将关羽的故里山西省运城市,已经举行了17届在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运城关公文化艺术节。每当各界人士在解州参观规模宏大的关帝庙,对该庙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发出由衷的赞叹时,我就会想起自己还是解州中学高二学生时,于“文革”初期在运城县委领导下,顶着破“四旧”的压力,带领一批红卫兵奋力保护该庙的情况。当时若没有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14.
十、周总理的关怀,接待韩丁、斯诺、伊文斯等访华,出访英、瑞典、加、美四国美国作家韩丁访华,要求了解清华在“文革”期间红卫兵运动的情况,周总理指定我陪同接待.为了接待外宾,革命委员会急忙给我调整房屋,把原已搬进的邻居迁走,五间北屋都还给我家,有了卧室和宽敞的客厅,临时动员教研组的同志来粉刷墙壁,并勒令我添置几样家具.当时,我原有的桌椅早已在运动期间“处理”掉了,而扣发了几年的工资也没发还,只得暂时告贷.安置好以后,革委会副主任谢静宜和何东昌都还郑重其事地来查看过.为此从1970年5月起由特钢调回清华,专门从事接待工作.和韩丁大约详谈了一个月,参加接待的还有工宣队接待组的刘师傅,韩丁的女儿卡门是北京101中学的学生,也参加了红卫兵,是蒯大富的热烈支持者,拿过长矛,参加过武斗,谈话时卡门是见证人.我事先曾向周总理请示  相似文献   

15.
1968年4月23日至7月27日,发生在北京清华大学的百日大武斗是“文革”期间首都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武斗,它不仅是文革的重大事件之一,而且影响到文革的进程以及红卫兵运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其中有少数从长沙、哈尔滨等地来的学生,被请上天安门,并安排在大会上讲了话。这就揭开了红卫兵大串连的序幕。 毛泽东认为学生串连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形式。他在8月31日第二次接见红卫兵时,表明了支持大串连的态度。消息一见报,刚成立的北京“红卫兵二司”立刻决定派三四千人到全国各重要地方,特别是上海、新疆等地串连,就地发动群众,开展“文化大革命”。紧接着,全国各地的学生,首先是离北京近的交通方便的大中城市的学生涌入北京,一天就有几万人。北京各大中小…  相似文献   

17.
在十年动乱的"文革"初期,江青通过叶群指使江腾蛟(时任南京军区空军政委)等人,利用当时在动乱中随意抄家的混乱局面,蒙骗一些部队的指战员和中学的学生红卫兵,在上海进行了一次针对一些文艺界人士的"特殊"抄家行动。这次行动的目的在于从这些人家中搜寻江青在上世纪30年代在沪活动的资料,以供江青对它们进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1966年6月,毛泽东再次回到家乡韶山,在滴水洞度过了神秘的十一天。一个月后,他开始亲自指挥"文革"。8月18日,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第一次接见串联来京的红卫兵,之后连续四次接见红卫兵。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革命师生来京参观革命运动的通知》,支持红卫兵串联。  相似文献   

19.
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与毛泽东同龄的73岁的宋庆龄心情就很沉重。她忧国忧民,常常终夜不得安枕,以作画来排忧解愁。随着运动的深入,宋庆龄也受到了红卫兵的猛烈冲击。红卫兵贴大字报,批判宋庆龄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破“四旧”(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马鼎盛是凤凰卫视著名军事评论员、主持人,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马师曾之子,出生在香港,却在北京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在亲历了“红卫兵”运动的狂热和“文革”的大串联之后,一个切·格瓦拉式的“愤青”返回香港。本文他讲述了母亲红线女一些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往事。——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