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那个中国电影最深入人心的年代,他是最成功的导演,拥有长达半个世纪的辉煌;他是新中国泰斗级电影导演,是迄今中国获奖最多的电影导演;人们爱用这样的话来介绍他:要举出20世纪后50年中影响最大的中国文  相似文献   

2.
说到周恩来与张冲的关系,离不开"伍豪事件"。与此相关的,还流传着一个所谓1936年4月张冲在上海《申报》刊登"寻找伍豪启事"的故事。后者一直被作为张冲与周恩来恩怨人生的转折点描写,看作是"国民党抛出橄榄枝",派张冲秘密联络周恩来,开启国共谈判、走向第二次合作的标志性事件。都把它与张冲四年前炮制的"伍豪事件"相对应,凸显他与周恩来化敌为友传奇人生的戏剧色彩。但笔者考证发现,这个"寻找伍豪启事"的故事,实际上是个误传。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最后一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一位日本人榜上有名。他就是把电影当作人生的电影导演、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黑泽明。  相似文献   

4.
早在20世纪40年代,张瑞芳、白杨、舒绣文、秦怡便活跃在中国的电影,话剧界,蜚声全国,被誉为影剧界的"四大名旦"。令人感到有趣的是,爱看京戏而很少看电影的毛泽东,与这"四大名旦"竟然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张瑞芳日理万机的毛主席竟还记得我患过肠结核张瑞芳是中国现代有影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她与毛泽东交往中印象较深的,是她在建国前夕应邀到毛泽东家去的一次。  相似文献   

5.
“伍豪启事”的炮制者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准备放蒋的宴会上,周恩来第一次见到了蒋介石的随从人员张冲。当他来到张冲桌前,他停住脚步,做秘密联络工作的共产党人潘汉年连忙给周恩来介绍。周恩来握住张冲的手说:“来,张先生,为我们在今后的谈判中竭诚合作而干杯!” 张冲站起身来,举杯的手略有颤动。可以说,他是在座的国民党方面代表中心情最复杂的一位。这种复杂的情感仍然与周恩来有关。若干年之后,人们才知道,他就是“伍豪启事”  相似文献   

6.
他的每次出现,都可能带来一场革命2008年1月17日,星期四,当穿着圆领T恤、旧牛仔裤的大佬乔布斯现身于旧金山macworld大会,向各地涌来的粉丝们做年度个人"布道"时,除了很炫地"显摆"了自家新一代超薄笔记本电脑macbook air外,他还正式宣布:苹果公司将联手电影巨头米高梅、20世纪福克斯、华纳电影、迪斯尼、派拉蒙、环球和索尼,共同推出iTunes电影租赁业务。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左翼电影",不仅与程季华等学者定义的"左翼电影"有别,而且与当时国民党提倡的"教育电影"有别。在国民党方面看来,20世纪30年代获得其推崇和褒奖的电影,并非"左翼电影",而是"教育电影"。作为两种政治属性截然不同的电影类型,"教育电影"与"左翼电影"可谓界限分明。尽管如此,在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中,"教育性"与"左翼性"的元素常常同时并存,使得它既可成为具备政治合法性的"教育电影",又可成为"左翼电影"。这导致国民党党政部门在给这些电影定性时出现混乱,在1933年的"浙省密报事件"和"艺华事件"中互相指责,并导致了国民党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改组与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成立。但由于"左翼电影"的制作策略等原因,不管是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还是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都对他们认定为"左翼电影"的电影,大多采取修剪而非禁映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周琳 《民俗研究》2017,(6):119-127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看电影"已成为上海市民最受欢迎的"时尚"娱乐方式,与转瞬即逝的电影艺术共生共荣的电影期刊随之承载起记录早期电影面貌的重任,民国影刊中的佼佼者《明星半月刊》作为30年代上海中国电影刊物拥有最多读者之一的电影杂志,以明星公司的多位女性明星担当其封面女郎。研究她们的发型妆容、服饰神态、拍摄环境等多种角度,可以展示早期影刊封面女星对时尚生活的引领,探寻上海都市如何在西方好莱坞电影强势文化中突围,展现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电影刊物的特色栏目"读者信箱"展示了影迷与明星、读者与编辑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解构文字背后的女星形象和电影生活。  相似文献   

9.
"一只狗能够靠衔住空中的球这样的技艺赢得人们的宠爱与赞赏,那么我也是那条狗,我的球则是电影",当著名传记作者钱德勒问费德里科·费利尼为何从事电影事业,他微笑地如是回答。也许在一些人眼中,费利尼的电影只是充斥着丰满的女人、堕落的狂欢以及肉欲的情色。但是,在这些影像背后,费利尼总能准确触摸到了都市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被西方称作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最高峰,一生获得5次奥斯卡奖。当他1993年逝世的时候,意大利举国哀悼,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1897—1931年),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历任北大、清华、平民大学教授,是中国文坛一颗璀璨的流星,他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电影为切入点,从傅满洲——20世纪西方想象中近在西方的"黄祸"的化身——的来源入手,分析了西方大众心中中国人的形象演变过程,特别是以好莱坞电影中的傅满洲为例,深入分析了以傅满洲为代表的华人负面形象的由来、演变过程以及国人对这一形象的回应,呼吁要在国际影坛创立一个健康的中国人形象。  相似文献   

12.
正吴凯声这个名字,今天的人们可能有些陌生了。然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他的声名绝对直冲云天。吴凯声学问非凡,他是里昂大学法学博士,曾经用法文撰写过《中国不平等条约史》《中国宪政史》等颇具影响的学术著作;他也是上海法租界第一个获准用英语、法语辩护的中国律师,被誉为"民国大律师"和"中国近代法律界的泰斗"。  相似文献   

13.
王小帅:"中庸"的第六代导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帅是导演,这在中国,尤其在是北京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可如果冲着这些知道他的人喊一嗓子:看过王小帅电影的人请举手!那肯定是寥寥几只数得过来的手。这寥寥的几只手的主人不知是用什么"非法"途径看到王小帅电影的。王小帅虽是著名的导演,但他的片子在中国的众多影迷面前也是"只能闻其名,不能睹其影"的时候为多,他的大多数片子在国内都遭受着差不多的命运--未能获准公映。这种结果不知是否与他的独立电影人的身份或是他"过于"个人化的电影思想有些瓜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王小帅越是这样,越是挡不住人们对他拍的电影关注的眼神,  相似文献   

14.
陈仓 《湖南文史》2013,(10):22-22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斯大林借大清洗运动,将“十月革命”的参与者、见证人,特别是自己的主要政敌基本消灭殆尽后,他决定动用文艺手段,特别是电影方式重新书写俄共党史和革命史,突出他个人。1937年至1939年,由斯大林“编导”的电影“经典”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15.
刘志强 《炎黄春秋》2011,(10):86-91
考察中国人权史,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罗隆基作为1929年~1931年那场"人权论战"的主将,通过撰写大量的有关人权的文章,系统构建了其人权理论体系,并以此揭露国民党一党专制与独裁的本质。他的人权理论与观点不仅是他一生全部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政  相似文献   

16.
加伦,是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留下赫赫名声的一位外国人。作为孙中山的首席军事顾问,加伦在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他的祖国,加伦同样大名鼎鼎。他的真实姓名是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留赫尔。他是前苏联最早的5位元帅之一,但在"大清洗"中,布留赫尔因遭到诬陷而被处决。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初,种类繁多的呼吸器是隔绝鼠疫传染重要的医用个人防护装备。其中形如颌骨绷带的纱布呼吸器,本由哈尔滨的中国医师集体发明,然而在1911年的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上,由于西方医师的推动,这款呼吸器不仅被重新命名为"奉天口罩",且被当作他们的最新成果。20世纪20年代,伍连德成为国际鼠疫研究的权威,他通过实验验证"奉天口罩"的防疫能力,进而提出"奉天口罩"为他的发明,"伍氏口罩"的说法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8.
<正>唯物史观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至少表明,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唯物史观史学具有其产生、发展的社会与学术土壤,亦有其对现实与史学的贡献与担当。在当前中国史学呈多元发展的学术趋向下,更需要认真分析唯物史观史学产生的原因、梳理唯物史观史学在20世纪的走向、研究唯物史观史学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各种影响。20世纪初,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历程。"新史学"在批判旧史学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党、政、军的重要领导人,由于他从小深受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十分推崇王阳明的"心学",使他形成了保守的文化观念。他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力行哲学",成为国民党的官方哲学,他还发起了实为尊孔复古的"新生活"运动。这些都表现出其文化观是单一的、守旧的。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20,(4)
正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和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2009年钱学森去世时,外媒评价"钱学森是上帝送给中国人的礼物"。对于钱学森在20世纪50年代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辗转回国报效国家的爱国壮举以及他在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中的卓越贡献,人们耳熟能详。而他在科学技术以外的造诣,譬如他的文艺情怀和在文艺理论建设方面的贡献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