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兴(1874—1916),字克强,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县)人。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价级民主革命家,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革命领袖。他的一生,为推翻卦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位伟人。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了中国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使中国在积贫积弱、饱受帝国主义列强蹂躏的困境中,迈进了现代国家的门槛,走上国家民族的整合之路。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孙中山的民族观经历了从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到多民族国家的转变,这个过程曲折而艰辛。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者如何从"驱除鞑虏"和"仇满"的狭隘的种族主义逐渐演变成为倡导民族平等的"五族共和"的民族主义思想,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阐述其思想变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3.
已故辛亥革命老人、武汉工学院教授(系主任),我尊敬的老师赵师梅,早年加入共进会,追随孙中山先生积极参加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活动,并在武昌首义之役中戮力效命,立下功勋。  相似文献   

4.
<正>青天白日旗原是孙中山早年的亲密同伴陆皓东为兴中会所设计,计划在1895年广州重阳节起义中使用。起义流产,陆皓东被捕遇难,成了"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此后孙中山参与  相似文献   

5.
何大章 《纵横》2011,(2):50-52
宋庆龄(1893—1981),海南文昌人,生于上海。少年赴美求学。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投身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49年,宋庆龄应邀北上参与筹建新中国成立,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相似文献   

6.
徐渊 《中国钱币》2015,(2):29-35
<正>一一场因袁世凯复辟帝制所引发的护国战争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月22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声明,如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当即辞职,推袁为总统。2月12日,袁世凯借着辛亥革命的冲击力逼迫清帝退位。次日,袁即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公认","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1。孙中山履行诺言辞职后,临时参议院选  相似文献   

7.
摩尔 《文史月刊》2009,(9):65-65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清朝政府奔走呼号。但他没有自己的军队只能利用军阀与清廷作斗争。后来虽然推翻了清朝,建立了共和,但由于军阀的部队不听调遣,共和政权还是灭亡了。因而,孙中山很想建立自己的军队。  相似文献   

8.
房列曙 《安徽史学》2006,1(6):59-68
孙中山选拔文官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首.他所说的德,不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而是以符合"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官吏是人民公仆等思想为价值取向.孙中山指出选举制、委任制有弊端,主张以考试制度补救之,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同时,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运行机制.孙中山的理论创新,奠定了我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黄克武 《近代史研究》2016,(4):4-26,160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出现与"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密切相关。此词在清末由梁启超首先提出,至孙中山的"五族共和"说而确立,清末民初可谓"中华民族"观念的创生期。至20世纪20—40年代,受到中日战争的影响,"中华民族"的讨论再度勃兴。本文阐述抗战时期中国朝野(指政治与学术精英)对于"中华民族"的讨论,析论其国际背景、内涵与意义。抗战时"中华民族"之讨论一方面引发内部之分歧、权力的斗争,另一方面该观念所造成之凝聚性,则有效地团结人心,共赴国难。  相似文献   

10.
正从1996年到2000年,作为中国学术界最重要的科研项目之一,由包括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文献学家和天文学家在内诸多专家共同参与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探讨了中国上古三代的年代问题,并于2000年得出初步结论。专家们发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下文简称《简本》),~①对夏商时代提出概括性断代,对西周时代提出绝对性年代框架,对西周诸王(含共和)给出确切在位年代。关于西周诸王(含共和)  相似文献   

11.
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的建政学说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行动的发展阶段;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治制度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2.
中华自由党是由谢树华、林与乐等人于1912年1月8日在上海发起,同年2月3日正式成立的。该党推孙中山、黄兴为正副主栽,提出“维持社会自由、扫除共和障碍”的口号。最近,我局在本县文家乡德胜村上湾覃大安同志家土墙中发现了其祖父覃玉林(1872——1944年,自由党党员)收藏的几件有关中华自由党的史料。特予公布,以为研究民初政党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民主共和一直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奋斗的目标,辛亥革命打破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为共和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实施提供了契机。虽然在西方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在中国往往变形走样,但一心独裁的统治毕竟也不敢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能悄悄地偷梁换柱,逐渐地将民主共和转变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帝制,开创共和,建立民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孙中山的名字也与其革命生涯紧密相朕。 湖北籍旅日华侨王佩叔是位著名的爱国人士。他痛恨封建专制,同情民主革命。孙中山原名孙文,一度住在王家,为避免反  相似文献   

15.
"五族共和"思想是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初期提出的解决当时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五族共和"思想作为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其中无疑带有时代的进步性,但同时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深入研究"五族共和"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对于我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无疑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清末指的是清王朝统治的最后一个十年(1901-1911年),这也是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十年清王朝不可避免地衰颓,因而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良好时机。当时有两股政治力量集结,它们共同反对清王朝。但诉求不一,路径两样,彼此之间相互抵牾。一股力量是孙中山的同盟会,它的目标是推翻清王朝,实现以汉人为主的"共和民主"。欲达此目标无他,唯有革命,亦即武  相似文献   

17.
冯夏根 《安徽史学》2000,1(3):63-66
在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族主义是产生最早、宣传最多、影响最大的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强调“五族共和”、“五族一家”,……  相似文献   

18.
赵寿龙 《百年潮》2002,(12):38-42
今年是"七君子事件"66周年,也是"七君子"之一王造时诞辰100周年.王造时,1902年8月3日生于江西安福.原名雄生,8岁启蒙,老师以英雄相期,改名"造时".1910年起,王造时经三年私塾、四年小学,受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激荡,兹生民主共和、正义、人道、公理、科学等美丽名词,痛恨卖国求荣袁世凯、日本强盗,崇尚孙中山.1917年(16岁),考取清华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因反对卖国贼上街演说,遭二次被捕.五卅运动中主编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惨剧特刊".  相似文献   

19.
试论孙中山振兴中国商业的经济思想及其演变林家有孙中山作为一位民主革命家,他成就了伟大的事业,领导人民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相似文献   

20.
争取和保持国家统一,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反对军阀割据,建立统一、共和制度的多民族国家,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他的思想与革命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其内容。为实现和谋求国家的统一,孙中山奋斗了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