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若飞自传     
我于一八九六年生于贵州安顺城内一个地主家庭中。亲祖母早死。只在五岁前,我是九十多岁的曾祖父最宠爱的小孩。自曾祖父死后,庶祖母即将我父亲逐出(她偏爱其亲生的伯叔)。我母被留作磨房推磨与厨下烧饭工作,而我与妹妹则成了祖母伯叔每天拳打脚踢的东西。七岁时才被齐生舅父接到贵阳(连同母妹一块)。我父亲当时流浪各地,自己衣食都照顾不过来,所以我童年时代,完全是在舅父家中养活长大的。我舅父家庭也很清贫,完全靠教书过活。他创办达德学校,我即在该校读书(这个学校现在已有三十七年历史,有学生一两  相似文献   

2.
一吴晗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省义乌县吴店苦竹塘村的一个书香世家,幼年酷爱读历史书和历史小说。1928年夏,吴晗到上海吴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胡适担任校长的中国公学大学部。1930年8月,吴晗自费到北平求学,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二年级作插班生。吴晗勤奋刻苦,受到蒋廷黻和郑振铎等著名学者的指点,学习期间便接连  相似文献   

3.
抗日名将佟麟阁常林佟麟阁是满族人民永远引以为自豪的一位抗日民族英雄。1892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河北省高阳县渡口乡边家坞村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小男孩,他就是后来的抗日名将佟麟阁。他原名叫凌阁,字捷三。自幼就跟随舅父在乡间读书,学经读史。许多...  相似文献   

4.
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 1903年,孙寒冰出生于江苏省南汇县周浦镇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在镇上开一个小木器店,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生活困难,不得不跟着舅父到东北谋生,一面读书一面在电报局当练习生。1919年由上海中国公学考入复旦大学商科,1922年毕业,1923年留学美国,1925年获华盛顿大学  相似文献   

5.
张海瀛 《炎黄春秋》2004,(11):21-24
我是1964年初,拜吴晗先生为师攻读明史的。当时,吴晗先生有两个研究生。除我以外,另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张显清同志。吴晗先生考虑到我们两人的学习进度不同,便让我们分别求教,每周一次,我被安排在每星期五的下午。先生为了使我能够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又同院、  相似文献   

6.
吴晗(字辰伯)是父亲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在昆明就认识的朋友。当时吴晗叔叔任教于西南联大的历史系,父亲则在云南大学任文史系主任,与吴晗是同行;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父亲和吴晗又担任民盟云南省支部的领导工作,吴晗负责联系青年学生的工作,两人又成了同志,父亲称呼吴晗为“辰伯”,吴晗则称呼父亲为“图南”,这个习惯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建国以后。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1999,(1)
新中国成立后,吴晗和郭沫若同在北京任职,过往甚密。吴晗常去郭老家作客,郭老一看到吴晗来总是很高兴,两人开怀畅谈,大多是谈学术界的问题。在学术观点上,郭老和吴晗有一致也有分歧。他们一起探求,一起争议,一起磋商,求同存异。其中有关武则天的研究和探求是比较突出的,他们互相请教,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相似文献   

8.
正妈妈准备开奶茶店,一方面为了打发时间,一方面也为了补贴家用。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店已装修好了,店中设备也齐全了。这可引起了"好奇宝宝"——我的注意。"这是什么?收银台吗?"我明知故问。看着舅妈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我的手可痒了。"是的。"舅妈简短有力地回答。"我也可以来试试吗?"我用恳求的语气问舅妈。"嗯!"我欣喜若狂,大声叫道:"万岁!舅妈万岁!""不过,你得自己研究!"舅妈露出了狡黠的笑。她  相似文献   

9.
正吴晗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新中国政坛的重要人物。1940年之前,吴晗说自己基本上"埋头做学问,不过问政治"。但随着时局的败坏,他对当局的不满也日益加强,写了不少借古讽今的作品。吴晗的文名远播解放区。曾彦修说,他在延安及解放区时,吴晗的文章一出版,"必定恭读,对他五体投地"。1948年,中共中央号召筹备召开新政协。吴晗积极响应,来到解放区。11月间,他在西柏坡受到毛泽  相似文献   

10.
QQ伴我成长     
正上四年级的时候,班里很多同学都有了QQ号。看到他们课间聊天时兴高采烈的样子,几乎都与QQ有关。我动心了,便央求妈妈帮我申请一个,可妈妈怕影响我学习。直到有一天,我去舅舅家,看到舅妈正在玩农场游戏,我顿时眼睛一亮,连忙过去说:"舅妈,帮我申请个QQ号好吗?"舅妈欣然答应了。只见她熟练地点击"注册账号",填上姓名、密码和注册信息,点击"登录"。此时,屏幕上出现了一行数字。舅妈告诉我,那就是我  相似文献   

11.
每年高考硝烟散尽,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套用老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欢乐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忧愁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在这些忧愁的家庭中,有些原因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可是由于家长对儿女给予了"糊里糊涂的爱",结果却适得其反,使欢乐变成了忧愁。  相似文献   

12.
杨欣 《沧桑》2013,(4):232-232
张海瀛谱牒研究文集《缅晗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于2012年11月正式出版。张海瀛是著名史学家吴晗的研究生。吴晗先生特别重视族谱研究,张海瀛遵照导师的教诲,在族谱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为缅怀吴晗导师,特将此书命名为《缅晗集》。  相似文献   

13.
<正>吴晗(1909-1969),20世纪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吴晗的研究,就一直未曾停止。最初以回忆、怀念的文章为主,后来逐渐有比较系统的学术论著问世,现在可谓蔚为大观。回顾30多年来学界对吴晗的研究,笔者认为吴晗的生平与交游、吴晗的史学思想与治史、吴晗的史学贡献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其中也不乏争论,现就其中某些问题略加梳理,以求教于海内外方家。  相似文献   

14.
忆童年     
复杂的家庭关系 我出生时间是1922年农历五月二十三日。出生地点是山西省孝义县居义村。这是个将近200户人家的村子,在县城西北方,离县城约5里之遥。 我父亲名马子骅,小时候由他舅父供给念书,前清末年考中秀才,之后就跟他舅父学习中医,据说医道学得尚可,民国初年曾在太原第一中学当校医。山西军阀阎锡山执政以后,成立了一所法政学校,校长是冀贡泉,汾阳人,我父亲和他相识,于是就兼任了该校校医。这所学校是专门培养县长以下的法政人员,毕  相似文献   

15.
忆吴晗     
<正>我于1961年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分配到北京市历史学会工作,有幸在吴晗直接领导下工作了5年,深得教诲。吴晗的为人、作风以及大家风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追忆那段岁月,仍使我颇多感触。这里,我想就我在历史学会工作时和吴晗的接触作几点回忆。  相似文献   

16.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先后出版(或再版)有关朱元璋的传记,系年要录、故事、专题论著计十余种,公开发表的文章计120余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10个问题。(一)关于朱元璋的道路问题:明史专家吴晗对于朱元璋的道路问题深有研究,作过精辟的分析。《朱元璋传》是吴晗的代表作。吴晗写朱元璋传,从1932年起,前后经过20年,写了4次。他在1954年到1955年,写了《朱元璋传》第三稿。为慎重起见,这  相似文献   

17.
1896年10月11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农历九月初五),王若飞出生于贵州安顺北街一个号称“北城王”的家庭,取名运生,号继仁。王若飞对这个家庭有明确的看法,他说:“我于1896年生于贵州安顺城内一个地主家庭中。亲祖母早死,只在五岁前,我是九十多岁的曾祖父最宠爱的小孩。目曾祖父死后,祖母即将我父亲逐出。(偏爱其亲生的伯叔)。我母被留作磨房推磨与厨下烧饭工作。而我与妹妹则成了祖母伯叔每天拳打脚踢的东西。”1904年,黄齐生亲赴安顺,仗义将小外甥王若飞接到贵阳(随后也将母妹接来)。王若飞对舅父此举也一生铭记不忘,他说:“…  相似文献   

18.
侯富山(1908—1977年),原名侯平利,乳名大秃.1908年出生于盂县西烟镇一个清寒的农民家庭.父母早亡,寄人篱下.12岁时随舅父到阳泉铁路警察所当小差,后经教会医院的干娘推荐,入平定教会小学就读.后因学校经费不足,于1924年冬辍学.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到阳泉保晋铁厂(现在的阳钢)当徒工.侯富山在工资  相似文献   

19.
朱洪 《江淮文史》2002,(1):131-139
20世纪20年代末,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校长时,浙江义乌人吴晗也在该校读书,上胡适的中国化班,那时他叫吴春晗。在胡适影响下,迷上考据的吴晗写了一篇论《西汉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20.
本期寄语     
《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2009,(3):F0002-F0002
本期刊登10篇专题论文和两篇评论。其中,"理论与思想"栏刊登的张显清、赵克生合作的《从创造到普及:吴晗先生的学术贡献》是为纪念已故著名明史学家吴晗先生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