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我从贵州到北京,在中宣部工作,有半年吧,我没有敢讲话。耀邦同志问过我:来后有什么反映?我说:听到的就是:(这个人)不见动静。他说:是吗?逐步放开一点嘛。  相似文献   

2.
1989年1月,耀邦同志下榻在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内的九所,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故乡。耀邦同志很念旧,邀我和袁学之、穰明德同志到他住的6号楼谈谈。袁学之和穰明德二老,是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同学,但不巧,这一天他们两人都去了外省。我只能作为代表去看耀邦同志了。向来以健谈著称的耀邦同志,同我天南海北谈起来。当谈到去过全国哪些地方时,耀邦同志说:“我在1984年到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个省区考察,踏遍了大西北的山山水水,访问了各方面的人士,看望了边防哨所的战士,这次考察,四个省仅仅10个县没有去过。”他深有感触地说…  相似文献   

3.
遗憾的怀念     
1988年9月,记不清楚是上旬末还是下旬初,胡德平送来一封信。信封上有耀邦用毛笔写的几个字:“德平或安黎转交于光远同志。只有一纸字,别无它文。如于不在家,可暂不送。八日于天津。”信未封口,抽出一看,仅有两张烟台东山宾馆的信纸,上面写的原来是一首词,《戏赠光远同志,调寄渔家傲》。这首词是耀邦在烟台9月5日写的,3天后让德平转给我时他已在天津,我不知道下一站他准备到哪里。由于不知他的行踪,加上笔头一懒,也就违背了“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没有给他酬答。耀邦寄赠我诗词之类的事情很少,但这并不是第一次。在写这首…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1999,(2)
1989年4月15日上午的一次集会上,一位老同志对我说,听说耀邦同志逝世了。我不敢相信,忙问这是真的吗?这时来到的胡克实同志说:他早上曾去医院,耀邦同志确实逝世了。我一时头脑木然,似乎停止了运  相似文献   

5.
1988年,当时我在湖南省教委工作,有幸见到崇敬的耀邦同志,聆听了他的谈话,也坦率地陈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缘由是我和耀邦同志的侄婿徐海初早在解放前的学生运动中结识,他当时是长沙一中学生自治会负责人,我是清华中学学生自治会负责人。1984年我任中共长沙市委副书记时,海初回湘探亲,又曾相晤长谈。他的妻子胡素贞随耀邦同志在北京读书和工作,这次陪耀邦同志返湘,我得因便拜访。  相似文献   

6.
耀邦同志离开我们整整十个春秋了。十年来,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矢志丹心,时常萦绕我的心头。十年前当我突然得知他不幸病逝的噩耗时,悲痛万分,当即写了首“诉衷情”悼念他:痛悼耀邦同志一九八九年四月十六日突闻噩耗梗咽喉,往事涌心头。少年战场携手,长征喜同俦。肩重任,为国谋,谱春秋。感君勋业,造福人民,光耀神州。我与耀邦同志1933年1月相识,青少年时代在江西瑞金。当时我任少共中央少年先锋队总队长。一天,团中央书记顾作霖把我叫去,说交给你两个“AB团”嫌疑分子,是从苏维埃湘赣省转过来的。对他们要认真审查,既不能冤…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或大或小,或深或浅,都要受到 社会或他人的影响。在我七十多年的人生历程 中,如果有人问我,什么人对你的影响最大、最 深刻?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耀邦同志!在我 一生的许多关键时刻,耀邦同志用他的言传身 教,潜移默化地为我指明了做人、处事的原则和 道理,支持和帮助我走过人生坎坷之路。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或大或小,或深或浅,都要受到社会或他人的影响。在我七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如果有人问我,什么人对你的影响最大、最深刻?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耀邦同志!在我一生的许多关键时刻,耀邦同志用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为我指明了做人、处世的原则和道理,支持和帮助我走过人生坎坷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胡耀邦同志安葬江西共青城以后,我和老伴吴芸红一直有个心愿:去陵前拜谒。芸红是耀邦同志主持团中央时代的老部下,更是心心念念想去瞻仰耀邦陵。二十年前他刚去世时,我们曾去中南海旁会计司胡同寓所吊唁,在那幅最能传神的遗像前,行礼致敬,默读李昭同志大花篮的缎带上写的"耀邦,你光明磊落,无私无愧,安息吧!"不禁失声痛哭。几天后芸红随同团中央的同志参加人民大会堂的追悼会,静听赵紫阳总书记致悼词,见到大会堂外面青年学生一排排静默致哀,秩序井然的动人情景,至今不能忘怀。对  相似文献   

10.
杜导正 《炎黄春秋》2005,(11):21-22
我同耀邦同志有过近十年的工作关系,感触最深的是他的民主作风。耀邦并非不坚持己见,但他平等待人,从谏如流。  相似文献   

11.
吴江 《炎黄春秋》2005,(11):17-18
2005年为胡耀邦九十诞辰。耀邦逝世于1989年4月。直到1995年我才写《十年的路——和胡耀邦相处的日子》一书纪念他。耀邦逝世后,骨灰安葬于江西省共青城富华山,有一群众自发营造的陵墓。我于1999年耀邦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前往陵园拜谒,归来写《谒胡耀邦陵园记》一文,兹录其最后一段文字如下:“耀邦为改革开放冲锋陷阵,名动历史。而其主政也则郁郁,终至不容,且终至于死。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我在甘肃任团省委书记时结识了胡耀邦同志,并在其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里与耀邦同志有过多次交往。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境遇下,我亲身感受到耀邦同志多方面的人格魅力。在我的眼里,耀邦同志既是一位充满活力和正义感的伟大政治家,又是一位亲切和蔼、富有人情味的兄长。如今,耀邦同志已离我们而去19年了,但他永远活在我心里。  相似文献   

13.
龚育之 《炎黄春秋》2005,(11):20-21
去年四月,我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上发言,提出了编《胡(耀邦)选》、写《胡(耀邦)传》的建议。我说:  相似文献   

14.
不幸和大幸     
李锐 《炎黄春秋》2005,(11):16-16
十六年前,耀邦溘然长逝。我在悼文中说过,这是当代中国很大的不幸,也是一切以他为师、为友、为长者、为楷模的人的很大不幸。  相似文献   

15.
熊清泉  曹辉 《百年潮》2011,(7):35-38
整理者按:一个阳光明媚、眷暖花开的下午,胡耀邦同志的老部下、湖南省委原书记熊清泉同志和我聊起他与耀邦同志交往的难忘往事。85岁高龄的熊老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起耀邦同志时一脸的崇敬与怀念。从他满怀深情的述说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我领略到了耀邦同志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严如平 《百年潮》2000,(8):9-14
耀邦同志是一位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党的卓越领导人。他只上过初中一年级,就辍学投身革命。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孜孜不倦地勤奋读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获得了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50年代有一段时间我有幸在耀邦同志身边工作,受到他许许多多教诲,特别是亲身感受到他勤奋读书、好学深思的精神,使我终身受益,铭记于心。  相似文献   

17.
李昌 《炎黄春秋》2006,(1):18-23
耀邦与我初识,是在1939年的延安。那年秋天,以王稼祥同志为主任的党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按:此机构成立于1938年11月)听取各个根据地来延安的同志的报告,为中央的相应指示准备意见,大约每两周开会一次。我参加了这个委员会,耀邦时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也是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参加了这项工作,我们经常见面。其实,这之前的1938年9月我第三次到延安时,就已听人说起胡耀邦,知道他在苏区做青年工作,曾任少共中央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  相似文献   

18.
胡耀邦对陈独秀评价的关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惠 《百年潮》2001,(9):22-24
我认识耀邦同志的时间比较晚,接触也不多。大概起始于1980年我参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的工作时,他几次来与小组的同志们谈话。后来《历史问题决议》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通过前后他几次找我们开会讨论。我们还有幸在这次会上目睹耀邦同志当选为党中央主席的热烈情景,他在当选时发表讲话的风采。不久在党的十二大文件起草工作中,他来与我们谈话的次数更多,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当时我在省教育委员会工作。11月26日接到胡素贞同志的电话,说李昭同志来了长沙,希望见我。胡索贞是耀邦同志的侄女,湖南解放后,耀邦同志将她从浏阳接出来,以后曾多年带在身边。1984年我任中共长沙市委副书记时,因处理一件  相似文献   

20.
耀邦同志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而我是一个普通干部,且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沦为一个被批判的“贱民”。我与耀邦同志素昧平生,从无交往。可是,就在我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而找到他的时候,尽管当时他也被诬陷为“走资派”,身处逆境,但是他毅然向我伸出仗义的热情的援助之手,给了我勇敢地活下去的力量。今天我能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