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3年2月2日,开国上将洪学智出生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双河镇。洪学智1929年参加立夏节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进入川陕根据地后,先后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战役。1935年3月起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  相似文献   

2.
李新市 《文史春秋》2012,(10):25-30
刘涌(1914—1972)江西省兴国县五里亭乡人,出身贫寒,父母早亡,从小过继给了别人。刘涌只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不知道自己的出生日和时辰,一生中从来没有过过生日。1930年刘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二师宣传队分队长,师直属队通讯连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四师第十一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二团政治委员兼营长,第二支队支队长,第八支队第二团团长,滨海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二旅第五团团长,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因叛徒出卖而被捕 1931年9月,陈赓被党中央派往鄂豫皖红色区域。他于10月初到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3师38团团长。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他被调任第12师师长。1932年9月,他又被调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 自1931年11月以来,陈赓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三、四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9月5  相似文献   

4.
郭兴福,1930年出生,山东省邹平县延安村人。14岁当兵,先后在国民党山东省保安三团、四团当勤务员、通讯员。1948年9月,他在济南战役时起义参加解放军,编补在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淞沪战役、漳厦战役,因作战勇敢.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三等战功.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郭兴福到第74师步兵学校和第四步兵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5.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生于大别山西麓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区项家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两万五千里长征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之一,历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三十一军军长,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  相似文献   

6.
杨国夫(1905—1982)将军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他1905年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老桥村一个佃农家庭,5岁父母双亡,8岁给地主放羊。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次年投身革命,任大别山区地下党组织秘密交通员。1928年他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游击队分队长、特务队队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连长,  相似文献   

7.
李振山,1928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鸡泽县西柳营村,青少年时期正处在中国光明与黑暗、侵略与反侵略、内战与反内战、压迫与反压迫的社会大变革阶段.他14岁成为儿童团团员,1945年4月成为第二野战军2纵4旅11团战士,从攻打山东郓城、河南羊山,到千里挺进大别山,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到解放西藏,行程两万余里,经历过大小战斗无数次,目睹了我军战士奋勇杀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壮烈场面,获得纪念章、奖章和勋章数十枚. 挺进大别山 日本投降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抢夺胜利果实,挑起了全面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进行还击,李振山所在部队二野2纵4旅11团奉命千里挺进大别山,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生死大决战.  相似文献   

8.
王晓建 《百年潮》2014,(5):41-44
正李达是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的。1932年2月,他从红五军团调至湘赣苏区,一年之内便由连长提升为红八军参谋长;红八军改编为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后,又任第十七师参谋长。他参与指挥了保卫湘赣苏区和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许多次战斗。红军长征做先导1934年,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酝酿战略转移。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转  相似文献   

9.
一 《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是开国上将萧华将军所创作的一部辉煌而又不朽的诗章. 1916年, 出生在江西兴国县东街萧屋村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的萧华,12岁参加革命,13岁时就担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5岁时便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17岁时担任红军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后改称红一军团第十五师,仍任政治委员),率领少共国际师7000余名官兵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  相似文献   

10.
周芳 《铁军》2024,(3):17-18
<正>程雄(1919—1943),又名程世杰,1919年9月生于安徽省岳西县店前镇;1938年在店前镇参加安徽省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直属二十六工作团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1月参加新四军。1940年5月,被分配到新四军第五支队。皖南事变后,他随所部编入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十三团二营三连,先后任连副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连长等职。1943年8月17日,他在江苏省六合县丁家山与日军作战中牺牲,年仅24岁。  相似文献   

11.
李用胡,湖北第二电机厂退休干部,曾参加过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回国后历任驻河南第六预备师某部排长、河南公安总队第三支队七中队副队长、队长、指导员等职;1978年转业到老家湖北成宁。他在任河南公安总队三  相似文献   

12.
忻口抗日殉国的刘眉生将军,是贵州省遵义县南白镇人。21岁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35年任国民革命军八十五师五一0团上校团长,(牺牲后追任为少将)。1937年10月2日,刘眉生团奉调山西,参加著名的太原外围保卫战——忻口战役。此役是国共两党相互合作配合的典型战例之一,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止,战斗历时20天。为了阻止日军南下直取太原,国民党第二战区在同蒲铁路上的忻口镇,集结八个军零三个师的兵力,我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一五师、一二○师及一二九师七六九团也积极参加了这次战役。10月7日,五一○…  相似文献   

13.
梁华盛(1903—1999),广东茂名县(今高州市)人。国民党著名将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东征、北伐。1932年任第83师第247旅旅长、副师长,参加长城抗战。后任第92师师长,并奉命参加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和红军。1936年秋,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侍从室中将参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190师师长、第10军军长、第四战区政治部主任、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军委会西南干训团教育长等,参与抗日战争,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先父哈庸凡与"大别山惨案"之革命烈士麦世法的交集,最早似乎可以追溯到抗战前桂林师专时期。1936年4月下旬,麦世法由桂林师专毕业。此前,麦世法的生平介绍均说他是1935年2月由桂林师专毕业,此属误传。据广西省政府1936年4月25日有电:"电知核准师  相似文献   

15.
  范宁 《铁军》2020,(5):40-40
胡定千(时年101岁)胡定千,1910年生,湖北孝感人,红军时期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8年2月,跟随彭雪枫南下,在新四军四支队第八团任营教导员,后任新四军二师六旅参谋长。解放战争及全国解放后,胡定千历任鲁中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华东军区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  相似文献   

16.
黄子荣,又名黄猛,是中国革命早期最艰苦岁月里牺牲的名的红军将领,他曾参加过北伐战争、百色起义、井冈山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师长、军参谋长,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1935年7月牺牲,时年40岁。  相似文献   

17.
虎林 《文史月刊》2004,(10):27-28
“东方的隆美尔”孙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将,安徽庐江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曾在美国弗吉尼亚西点军校攻读军事,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他率领三十八师(新一军)在印度兰加接  相似文献   

18.
李德生,1916年4月出生在大山腹地一个叫李家洼的小山村。1930年不足14岁时就参加了红军,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在震惊中外的上甘岭战役中,他充分发挥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克拉克和范佛里特将军,赢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徐国贤 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营长、副团长 ,雁北支队支队长 ,特务团团长 ,南下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 ,湖南抗日救国军第四支队支队长。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 ,副旅长、旅长。 1916年生 ,江西省莲花县人。192 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红八军二十二师师部通信班班长 ,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通信排代排长、连政治指导员 ,营长 ,模范师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营长、副团长、雁北支队支队长 ,特务团团长 ,南下支队第四…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第一四〇师奉命在通城、锡山、锦山一带驻防整训。1940年8月,军委会调第一四〇师至湘北金井休整,并奉命改部队编制为第四一八、第四一九、第四二〇团和一个补充团。此时该师编制序列为:师长,李棠;副师长,张涛;第四一八团,团长陈肃;第四一九团,团长徐定远;第四二〇团,团长牟龙光;补充团,团长程奎朗。1941年3月,改编后的第一四〇师参加了收复通城县城的战斗。3月12日午夜2时,我军成功收复通城县城。此后,这个鄂南交通重镇未再沦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