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第3期《炎黄春秋》刊有《"异化"问题的讲座和周扬的遭遇》一文,追叙了周扬同志晚年的一些遭遇,读了令人感慨万千。文中插了一张照片,文字说明是"1983年4月8日周扬与人民日报同志交谈"。我初看时有点诧异。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在报社文艺部工作,除十年动乱时期外,同周扬同志常有接触。多次听到他在大会小会上的报告和讲话,报纸文艺宣传计划和重要的文艺评论请他审阅,在他晚年也有不少  相似文献   

2.
周扬写作法一例 1981年暮春季节,周扬为了撰写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人会的讲演稿,邀请陈荒煤、黎澍等七八位作家和学者,在他家中的大客厅聚谈,总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吧。 客人刚刚到达坐定,周扬就从内宅急匆匆地走进来,和颜悦色地跟大家握手寒喧。他坐在大家对面,谈笑风生地指定人们依次发言,代他考虑一下应该讲些什么?于是按照大家就坐的椅子,自西而东,轮番说话,纷纷发表着各自的见解。 我默默地瞧着周扬脸部的表情,一会儿眯着眼睛在沉思冥想,一会儿又仰起头,微微地笑着,突然又低下头,慢悠悠地在记录着什么,他是多么出神地倾听着人们谈话。…  相似文献   

3.
陈荒煤的两封信 1981年6月8日,时任中国文联党组第一副书记的陈荒煤,给文化部副部长兼中宣部文艺局局长的贺敬之写下这样一封信: 敬之同志: 此件请阅,我建议并恳切要求文艺局印发。听说默涵同志发言增即了不少。就是说除  相似文献   

4.
在“中南戏曲观摩会演大会”中 1952年,我和我夫人徐虹奉调到中南文化部,从那个时候开始基本上都是跟随荒煤同志工作,直到他去世。当时,荒煤是中南文化部的副部长,实际上部里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他在主持。我和徐虹被分配在调研科工作,由荒煤直接领导,徐虹还兼任荒煤的秘书。  相似文献   

5.
永不熄灭的“地火”———记“荒煤追思会”本利记者张正〔编者按〕为了纪念老文艺家、文化部原副部长陈荒煤同志及其业绩,我们特编发了本刊记者采写的“荒煤追思会”的报道和周巍峙、汪洋、陈播同志的怀念文章996年11月29日上午,人们冒着北京初冬少有的严寒,心...  相似文献   

6.
周扬的名字,我老早就知道了,直到1940年6月,在延安的一次集会上才第一次和他相识,但也没有同他交谈。四年之后,党中央决定成立延安大学,下辖行政学院、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和自然科学院三个学院,任命周扬为校长。我于1943年在“抢救运动”后从西北局调到行政学院接受甄别。1944年甄别结束,党组织没有让我回西北局,决定我到延安大学工作,成了周扬的部下有一年多的时间,这是我与周扬第一次同事。以后又几次相处,但时间都很短。抗战胜利后我到北平办《北平解放报》后,重返延安,参加几个地区的土改,1948年到中央宣传部。1954年周扬…  相似文献   

7.
周戎 《环球人物》2013,(14):42-43
纳瓦兹·谢里夫已经63岁,有些谢顶,但精力充沛。在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交谈时,他面前摊开了一本咖啡色封皮的笔记本。谈了一会儿,一个秘书进来了。过了5分钟,又一个助手进来了。谢里夫看着笔记本,有条不紊地布置工作。那是2013年的4月18日,巴基斯坦大选还有20多天就将举行,他对记者说:"我已开始为大选后的执政作准备。"他拿起张美国报纸说:"你  相似文献   

8.
“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念马克思的报告会引发风波 1983年3月7日,中央党校礼堂里,一场气氛热烈的学术报告会正在进行。报告人是前中宣部副部长、此时仍然担任中宣部顾问的周扬。出席这场报告会的有中央党校校长王震、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宣部长邓力群。报告结束之后掌声经久不息。王震和邓力群都走上前来与周扬握手。王震还好奇地问:“我还有一个问题想向你请教:你说的‘yihua’,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他指的是“异化”二字。  相似文献   

9.
于蓝 《纵横》2014,(3):54-55
我知道陈荒煤同志是在1938年,他率领移动剧团到延安演出。那时,我也刚到延安不久。他和张听等同志都参加了演出,我的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10.
贴“鼻子”     
正6月22日下午,我到舅爷爷家去作客,和小宝哥哥、丫丫姐姐一起玩贴"鼻子"。小宝哥哥先在一张日历上画了一张没有鼻子的脸,然后把一段双面胶在一张书签背面贴上。做完一系列准备工作后便向我们宣布规则:用布罩住  相似文献   

11.
《百年潮》1997,(3)
“文化大革命”祸起,周扬首当其冲,被扣以“阎王殿”(指中宣部)的“二阎王”、“文艺黑线总头目”、“三反分子”等罪名,很快被打倒。其时,周扬刚动过左肺切除一叶的大手术,身体十分虚弱,在天津养病。1966年12月1日,他被从天津转移到北京,送到北京卫戊  相似文献   

12.
张复 《百年潮》2012,(10):53-60
20世纪80年代,我曾陪父亲张仲实到周扬家看望周扬。之后,又几次访问过周扬夫人苏灵杨。20多年过去了,记忆中的许多事情都已淡忘,但当年看望周扬和采访苏阿姨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下面,将我所知道的周扬的情况写出来,与大家分享。陪父亲看望周扬1984年3月,在首都文化界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父亲与久未见面的周扬会面了。此前的1978年,父亲在解放军301医院住院时,周扬曾偕在301医院住院的周立波一同来看过父  相似文献   

13.
荒煤去了!     
荒煤去了!□汪洋荒煤去了,我痛惜影坛又一颗巨星的陨落!自1952年他到中央文化部领导电影工作起,他就既是我的上级又是我的战友,朝朝暮暮一晃44个春秋了。在同一事业的领域里,能够如此长时间的共事,也可谓人生一大快事了。我在北影主持工作35年,经历了该厂...  相似文献   

14.
正吴江的嘱托知名思想家张显扬先生于2013年9月18日去世后,笔者经师母张靓文的同意,开始整理他的有关遗稿、书信和一些资料。不久前,发现了一个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资料室的档案袋,档案袋上张显扬先生用红笔写着"吴江同志交我保存的两个材料,1989.3.7"。文件袋中确实有两份材料,第一份材料是1985年6月24日吴江致胡耀邦秘书张耀光的信,全文如下:张耀光同志:送上最近我的文章一篇  相似文献   

15.
忆荒煤在电影工作中的二三事□周巍峙1944年4月,我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全体同志回延安后,就在鲁艺工作。那时和陈荒煤同志不在一个系,平常很少接触。荒煤同志写话剧《粮食》(一般叫“大粮食”,因西战团洛汀与朱星南合作也写了一个叫《粮食》的独幕话剧)时,周恩来...  相似文献   

16.
走出老河口张光年,1913年11月1日出生在湖北省老河口市城区(原光化县城)路家巷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父亲是老河口城区一个钱庄的普通职员。张光年从小被送进老河口国民小学读书,并在钱庄  相似文献   

17.
汪言海 《江淮文史》2008,(5):140-149
我的采访本记下了我对安徽省六安农校原党支部书记,后调六安地委党校任职的惠不非同志的访谈,时间是1979年8月11日。当时,我是安徽日报社常驻六安地区的记者。访谈前,惠送我一张他写的为宛志正平反的呼吁书,接着向我详细介绍了案情。他告诉我,他经历了这个错案,他为这个案件的平反已经奔走了很长时间。他说,这个案件不平反,他于心不安。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作家斯蒂芬·金发表了恐怖小说《魔女卡丽》后,声名鹊起。那之后他的几部小说也都大卖,一些还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出版商里皮看中了斯蒂芬小说的巨大商机,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只要你愿意写,我就会出高价买下你的小说版权。我敢保证,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最有钱的作家。"斯蒂芬想了想,摇摇头说:"我还有更重要的事做!"  相似文献   

19.
他的企业像个"屯兵场",而他则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农民工"司令"张全11月11日早晨7点,深圳平湖,太阳刚刚升起,400多名穿着蓝色厂服的河南农民工在一片空地上整齐站立,张全收拿着小喇叭开始用河南话讲话:  相似文献   

20.
2004年6月1日7时06分,一代豫剧表演艺术大师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溘然长逝,享年81岁。作为一位德艺双馨、妇孺皆知的戏剧艺术家,常香玉的名字在中国大地响彻半个多世纪,她的去世,自然令人痛惜,令人怀念。常香玉当年为赴朝志愿军义演并捐献飞机一架,后又赴朝慰问演出,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但她赴朝并不顺利,其中还有一些故事鲜为人知。常香玉致周扬的信亲爱的周扬部长:您的亲切关怀的来信,教育着我,鼓舞着我,读着信使我感动。使我流着喜悦的眼泪。为了革命队伍更纯洁,为了我们国家的制度,我已向西北文化局张季纯局长谈过,决定我爱人不去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