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攀登》2016,(3)
国家治理是国家产生以来从未间断过的社会政治实践,治理主体在国家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治理主体划分为"人治""官治""共治""自治"四种类型。治理主体现代化是指治理主体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治理素养和能力的现代化。推进治理主体现代化可以通过"倒逼推进""主动推进""自发推进""自觉推进"四种方式。治理主体现代化是依靠和为了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实现治理主体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以及其它两个要素治理工具和治理客体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抉择是对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实践,是以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为鉴,从中国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制度保障、精神支柱、生存土壤和可持续动力方面为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绘制了战略蓝图。  相似文献   

3.
王丽华 《黑龙江史志》2013,(21):355-356
邓小平是对中国现代化有重大影响的伟人,他一生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并结合马克思学说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创造性的发展,包括政治层面的"人本"、经济层面的开放性和外交层面的"和"。  相似文献   

4.
吴玉敏 《攀登》2014,33(5):28-34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思考都是基于世界现代化的视野,与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化潮流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置于现实的现代化实践中,是通过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始了现实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探索征程。这正是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时代眼光和历史维度的战略思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的问题千头万绪,但论其主题,就是中国能否从农业文明中走出,从传统中走出,重建合乎世界潮流趋势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19世纪晚期的洋务新政,乃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最具意义。然而,20世纪的政治纷争,使这场现代化运动在不同话语体系中有了不同价值,"现代化叙事"高看了洋务新政,而"革命叙事"则不以为然。"革命叙事"中的洋务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其意义何在,有哪些调整,还是很值得注意的学术史话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历史史实为依据,试分析"白色革命"在伊朗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并总结""白色革命""失败的原因,从而使读者对"白色革命"有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和《美国的本质》一样,于哥的第二本书,有思想的穿透力,有对时代的切肤之痒。他以韦伯社会学的进路,用"普遍主义"和"个人主义"两个概念,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历程,与其背  相似文献   

8.
正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引发的工业、产业乃至社会等的重大变革,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存在形态、运作模式和社会支持系统。这一变革既凸显了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远见卓识,也赋予了"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和内在逻辑。新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深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认识,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指硬件设施现代化,更强调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第二,从"全球胜任力"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教育要"面向世界"的认识,深入思考如何真正利用国际化的力量推进中国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正周有光,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奉调入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研究的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全面、科学的阐释。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  相似文献   

10.
《实业计划》与浙江现代交通的构想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绘就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交通现代化是其核心内容,也是孙中山研究中最具争议的内容之一。孙中山这一构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有其不现实的一面,却是国人现代化梦想的开始。孙中山是当时国内少有的从宏观层面对铁路进行总体规划的专家,并具有世界性的知识眼光和前瞻性的发展理念。他对铁路建设是有研究的,对铁路沿线、沿海各地进行过实地考察和前期论证,及不遗余力的宣传鼓动,以点燃国人心中现代化之希望焰火。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几次来到浙江,均对浙江交通提出希望。"建设之大计,当远测于十百年后,始能立国基于永久。"支撑其宏大构想的基础理念,对以后乃至今天均有指导价值。从孙中山提出三大港计划之初至今,历史行将百年。与全国一样,孙中山关于浙江交通现代化的纸上构想一件件成为活生生现实。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考察40多年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可以勾勒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脉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这一演进逻辑根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  相似文献   

12.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从现代化的角度解读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就不难发现这一理论本身所隐含的社会发展观及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文明冲突论"在相对主义文化决定论的框架下,提出多元现代性和多元现代化的观点。这种观点否认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性和现代化,宣称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现代性内涵和现代化模式。这种社会发展观看似开放,其本质却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其矛盾折射出西方文明在当前世界格局下文化策略的调整。它旨在将人类共同享有的先进文明成果特殊化、西方化,以非西方中心论的名义将现代性相对化,最终取消非西方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非西方社会对此应保持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的一些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广大世界史工作者,在加强世界史基础课题研究的同时,自觉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当作主攻方向,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认真探讨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认识和分析世界历史发展中的新变化、新问题以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其中,世界各国在向现代化过渡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不打算对"现代化研究"这一课题的总体情况作介绍①,只就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观点提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旨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市政改革运动在汉口兴起.作为市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专家治市在推动近代中国城市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和城市管理科学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专家治市的成功与否,既受制于民国整体的政治环境和城市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亦与专家治市中的主体--近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变和文化转型有很大关系.由于市政体制受制于国民党"一党专制"的集权体制,加之近代中国没有建立起西方式的公务员体制,而且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及近代知识分子对权力的人格依附,近代中国没有也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专家治市"的"良好市政",市政独立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富于创造性的资源"。目前,我国有70%的人口在农村,新农村建设的好不好、快不快对我国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影响。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乃至我国发展问题的最根本出路,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势在必行。本文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绿色"发展观念起源于人类对工业文明及其所造成的危机进行反思后,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所达成的一种共识。我国的"绿色"发展战略是为了适应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所作的一个顶层设计,其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发展战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它通过提高公民的绿色环保意识、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和责任评价机制,来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时代主题的反映,当代社会思潮是人们对"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在观念上的反映。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社会思潮有:人道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并进一步分析它们的演变过程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一主题,通过对我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探索的历史回顾,分析总结我国在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进程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在今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在他看来,没有食品安全,再现代的农业也是"土鳖"北京四季大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称四季大通)董事局主席任杰峰有段名言:"没有食品安全,再现代的农业也是‘土鳖’;没有农业现代化,不管城镇化、城市化,一切都是空话;没有城乡产业链,土地再集中,农民进城也没用。"在他眼里,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结合,打造一条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农村经济、保障城市供给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这正是四季大通在做的事。它依托生态化高新科技,在各地兴建安全食品产业园,形成一条种植、养殖、加工、贮藏、物流、销售产业链条,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供给,也推动了城镇一体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米登山 《人文地理》1989,4(3):32-33
近年来,古城西安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建筑占据的空间迅速扩大,环境气氛体现出现代化城市的特征。然而由于对新老建筑的协调重视不够,使古建筑环境受到"建设性破坏"。违背了西安市的城市性质,即"在保持古都风貌的基础上,逐步把西安建设成为以轻工、机械工业为主体,科研、文教、旅游事业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这里可知对西安的城市建设应把保持古都风貌作为建设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