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法战争结束后 ,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在桂西南地区积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 ,吸引了大批移民。移民实边不仅奠定了今天桂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格局 ,而且对广西的国防、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促进了近代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中法战争结束后,边疆危机日益严重,清政府在桂西南地区积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民往居。移民实边不仅奠定了今天桂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格局,而且对广西的国防、政治、经济、化诸方面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近代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试论近代移民对巩固中国边疆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中叶以后,我国边疆地区危机四伏。在边疆危机和内地人口压力的刺激下,清政府和以后的民国政府相继推行移民实边政策,改变了内地与边疆人口分布稀稠悬殊的差距。由于边疆地区移民人口的大量迁入,筑成了一道抵御外来入侵的坚实边墙;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力量的加强;促进了边疆地区新的行政建置的设立,使国家控制力得到加强;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4.
在清末的吉林东部,设置县级政区是官方应对边疆危机、深化地域治理的重要措施。这些政区的界线走向,既有原八旗驻防区、垦区的影子,也体现了划界者对山川分布和边疆形势的顺应。政区界线的划定,使得这些政区成为一系列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地域开发单元。政区多以山川为界,这不仅是出于垦务的便利,有时也是为了应对边事交涉、民务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政权更迭,黑龙江在各个不同的政权时期,在边防法制指导思想和内容上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地方政府也针对边疆防御与边疆治理制定了"移民实边"、屯垦兴边、"裁兵殖边"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本文对近代黑龙江边防法制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在研究以"移民实边"到屯垦"殖边"为中心的边防法制演进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对于当今依法治边、依法护边以及构建边防法制体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史学界对于清代后期,在东北和哲里木盟东部地区所推行的移民实边政策,在理论上和具体问题的估计上,有不同的见解,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移民实边措施是清朝统治者,“在内蒙古地区所推行的一种政治欺骗、经济掠夺的民族压迫政策”,它造成了严重的恶果,“蒙古人民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生存危机”;“使蒙汉民族之间隔阂日深,农牧矛盾日趋严重,导致双方进行流血斗争”;“正因如此,给日俄等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可乘之机”。这个政策从表面上看,是清政府为了便于巩固边防,实际上是极反动的侵略政策,就是在客观上也没有反映蒙汉各族人民共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要求。(二)“移民实边政策  相似文献   

7.
边界是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之一.光绪、宣统年间,奉天东部的行政区划经历了较大调整,县级政区的边界也随之产生变动.在勘定奉天东部县级政区界线时,官员基本遵循了山川形便的原则.同时,柳条边、土地开发程度、边疆局势等因素也对县界走向产生了较大影响,具有地域特色.奉天东部县级政区界线划定的结果,既反映了官员在设置政区时的一般考虑...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以后,我国边疆地区危机四伏。在这种危机和内地人口压力的刺激下,清政府和以后的民国政府推行移民实边政策。西北移民是移民实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推行于新疆地区,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并对近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1860年之后,东北柳条边外地区内忧外患并发。为了摆脱危机,清政府于光绪初年设东边道及通化等县,管辖鸭绿江中游到长白山腹地的广大地区。随着人口日增和边疆危机的加深,加强边政建设,尤其是地方行政设治,成为当务之急。1908年清政府批准设立长白府。长白府设置后,首先完善内治,强化控驭;其次加强对朝侨管理,抵制日本的侵略图谋;最后,招民实边,建设边陲。经过边臣疆吏不懈努力,荒芜略辟,边陲粗安,使清朝在其垂暮之年,力行边政,阻遏了侵华势力对我长白山地区的领土觊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护了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0.
13~18世纪云贵川交界地区政区设置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18世纪金沙江以东的云、贵、川交界地区在政区设置上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变化趋势表现在:在政区层级上,由繁而简;在基层政区设置的空间过程上,由外而内;在政区的实际控制上,由虚到实。这一时期本地区地方部族力量的不断减弱与中央权力的逐渐加强是导致这些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明朝平定云南后,为适应云南边疆外弧地带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地理环境和多样民族性特征,在西南边疆逐渐建立起一套“内边区”与“外边区”差异化的边疆行政区划和管理模式,并对云南外边政区实行军管性和羁縻性的统治.这是明朝边疆控制和政区建置的创新性制度,体现了明朝疆域观在行政管理上的灵活性,保障了西南边疆较长时间的稳定,为中国现代国家领土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边疆情势危急,许多边疆团体应运而生,中国再次掀起了边疆研究的热潮。中国殖边社由汪扬、高君实等人于1931年成立,以"研究及开发边疆"为宗旨。自成立以来,该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创办《殖边月刊》、创建图书馆、发行图书、开展边疆考察、投身抗日救国活动等。围绕移民殖边、边疆教育、开发西北等方面,该社阐发了诸多主张,但限于资金、人才短缺等因素,很多未能付诸实践。尽管如此,中国殖边社的成立切合了当时边疆危机、国人要求保卫边疆的需求,其所开展的活动及主张,对当时以及后世的中国边疆开发及边疆政策的制定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界线和幅员是政区的重要地理要素。清朝共有203个县级政区发生过析分,析分后大多是新设县级政区,也有少量增置直隶厅的情况。随着县级政区析分、裁并增多,聚落点、柳条边等人文地理要素成为政区“分疆画界”的重要依据。清代县界调整较为密集的区域为奉天、苏南、陕南、川东、闽粤交界处等地,这些区域增设县级政区较多,体现了清代的地域开发进程。“分疆画界”作为清朝均衡地方治理的行政手段,在治乱理正、基层治理与应对边疆危机等因素推动下运作和演变。县界的空间形态总体上是在依照自然“山川形便”形塑合理的幅员、调节与行政中心的距离等综合设计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东汉政府在征讨羌人起兵失利的情况下,决定弃边徙民,企图以此平边患,保中啄。家居边郡的王符目睹边患,特别是东汉政府弃边举措给边民芾来的灾难,坚决更对弃边内徙,主张救边、安边、实边,认为有国必有边,缩边削地不能保国专宁,只有平息边患,使边疆安定,国家才能专宁;只有采取优惠的政策移民实边,开发边地,才是平边患、保中原的良策。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和毛泽东曾就东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提出诸多构想,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在东北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上,孙中山侧重经济和国防,毛泽东则侧重革命和建设;在东北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孙中山主张交通运输业和移民实边垦荒,毛泽东则把东北建设成为共和国的工业基地;关于促进东北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孙中山认为要“节制资本”,毛泽东建立的则是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6.
作为抗战时期四大边疆研究团体之一,新亚细亚学会通过创办《新亚细亚》月刊、出版丛书、组织边疆考察、举办边疆文物展览会等途径,向国人介绍边疆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该学会提出了整饬边防、移民实边、发展交通等诸多建设边疆的构想。该学会对边疆问题的研究,切合了时人要求保卫与开发边疆的客观需要,促成了边疆研究的又一次高潮。受诸因素所限,该学会亦存在历史局限,如官方色彩过于浓厚、仇共反共、过分崇拜宗教以及“大汉族主义”倾向等,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其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法战争后中国西南边疆面临深刻的危机,清政府在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还对边疆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积极调整,在西南沿边地区设置了三个边道。边道道员除了拥有广泛的行政司法权外,清政府还赋予其兼管海关事务、中外交涉和防卫边疆等权限,提高了边道应对边疆事务的能力和效率,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广西迁移省会的失败反映了清政府治边行政对策上的局限性,但同时也反映了边疆重臣试图通过改变行政中心以强化边防的努力,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德藏《蜂蜜山招垦四至地图》以晚清时期蜂蜜山附近及穆稜河流域为中心,详细描绘了该地区的山峰、河流、湖泊、聚落及交通线等地物,具有重要的区域史料价值。该图产生于晚清吉林东部地区移民实边、设局招垦的历史背景下,精准反映了边疆危机中该地区的开发进程。通过静态的地图解读历史断面,结合地图之外动态的宏观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晚清吉林边疆地区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兴边富民与安邻、睦邻、富邻关系研究》一书,将东北边疆作为一个研究单元,结合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现状,通过综合调查和系统研究,从政策实践和理论认知等不同层面展开研究,具有明显开拓性,为深入观察和研究边兴、民富与邻国关系调整提供了一个从东北边疆内部研究的样本。透过这项研究,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兴边富民行动在东北边疆的实施过程、具体措施、实际效果,以及对于相关省(区)在兴边富民行动增效提质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云南边疆地区事件频仍,危机深重。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及云南地方政府均注意在边疆地区调整建制,组建新的管理机构,试图强化管理,稳定边疆。民国时期设置的云南殖边督办公署是具有代表性的边疆高级管理机关,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因此,考察该机关在边疆地区处理边务的能力,是总结民国时期云南边疆政策的一个较好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