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知不足斋丛书》时,一些学者由于没有注意到丛书初印本与后印本的差别,导致评价丛书中收录书籍的版本价值时,出现了偏差。文章通过对初印本与后印本的比较研究,指出鲍廷博在《丛书》印行之后,对其中收录的很多书籍再次进行了校改,导致后印本与初印本文字有所不同,从诸多方面来看,两者各有优劣。因此,在使用《知不足斋丛书》本时,应尽可能将前后印本予以对比,择善而从,更好地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清康熙刻板《倘湖樵书》多个印本与《博学汇书》版刻的比较,指出《博学汇书》与《倘湖樵书》实为同书异名,前者是在后者书板基础上改刻而成。包括《博学汇书》在内,康熙刻本《倘湖樵书》经历了初印本、第二次改编印本、改题《博学汇书》印本、回改题名后印本等至少四个阶段,各次印本的内容、编次、文字等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唐会要》人名校考陈冠明通行本《唐会要》有两种版本,一是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排印本,其后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书局影印本,均属此版本系统;一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排印本。二者相比,前者未作校勘整理,故讹误较多;后者以江苏书局本为底本,校以...  相似文献   

4.
徐阳 《文献》2022,(6):99-120
程珌《洺水集》是南宋中后期的一部重要别集,现有研究对其文献源流的认识尚有不足,诸多关键环节未得揭示。就宋元时期的编刻而言,是书在程珌生前编集后,至少经历了宋末初刊与元初重辑再刊。关于该书现存版本,公认为善本的嘉靖刊本尚有鲜为人知的初印本,保留了后印本不存的分工录刻者题名与内文漫漶文字。向为学者忽视的北大藏清抄本来源于初印本,而被收入《四库全书》的崇祯本当渊源于后印本。至于前人所谓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校勘“优点”,实则并无其他版本依据,皆为理校,存在误读妄改。  相似文献   

5.
姜复宁 《中国地方志》2020,(6):38-47+125
嘉庆《肥城县志》纂修肇始于嘉庆十九年(1814),成书于嘉庆二十年,凡19卷,是清代肥城第二部县志。纂修者曾冠英时任肥城知县,同时又在金石学、书法学、考据学领域学养深厚,既是地方官又是学者的身份使其对方志纂修用功甚勤。在体例方面,嘉庆《肥城县志》在继承前代志书体例的基础上扩充条目、分类细致;在内容上,增补康熙《肥城县志》的阙略,收录诸多乡土文献;同时受乾嘉时期考据之学的影响,对地方史相关问题细致考证,在地域文化研究方面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张延和 《文献》2022,(6):157-179+2
《精忠录》是明朝人编纂的有关岳飞事迹、著述,和身后历朝褒典、凭吊诗文的纪念集,是岳飞祭祀史、事迹编纂史及其爱国精神弘扬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早前在国内和日本仅发现了该书的后期版本,初刻本的发现有助于我们厘清该书的编纂和流传过程。《精忠录》由河南汤阴县教谕袁纯初编于明景泰、天顺年间,编成后未刊刻。成化五年由汤阴知县尚玑在初编本基础上增补后初次刊刻,其中所载岳飞《满江红》词是在纸本文献中首次出现。该本此后历经多次递编重刊,在杭州府官员主持下先后产生成化八年后刻本、弘治十四年刻本和正德五年刻本三个刻本,弘治十四年刻本流入朝鲜后产生宣祖印本、肃宗印本和英祖印本三个铜活字印本。《精忠录》后期版本所见版刻插图等亦有较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版本学概说     
关于版本学这个名词,比目录学要后起一点,考究版本大概从明朝末年才开始的。第一部专门研究版本的著作,是清末长沙叶德辉做的《书林清话》。到现在讲版本的还脱不出它的范围,现在介绍几部研究版本的重要著作。 1.书朴清话十卷 叶德辉自刻本、石印本、铅印本,有余话校补等。 2.论书绝句 杨守敬 上海古籍出版社印本。 3.留真谱 同上,木刻本,这是最早的书影。 4.中国书史 刘国钧 铅印本,这是北大图书馆系的讲义,刘氏还有简明的有关版本学的小册子。 5.古书版本常谈 毛春翔 上海古籍出版社印本。  相似文献   

8.
《麻城县志》记载麻城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笔者研读四版《麻城县志》,各版各有所长,清康熙九年刻本《麻城县志》、乾隆六十年刻本《麻城县志》、光绪八年刻本《麻城县志》文风相通,整体风格相似。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尤其是续编,贴合时代特色,增加了党政、新式教育、新式交通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玉门因石油闻名,西晋张华编修《博物志》以来,文献多有记载或引录,《甘肃通志》等误为范晔《后汉书·博物记》。经对比研究发现,多种单行本、丛书本的《玉门县志》不是清抄本或道光六年抄本,就是其影印本。清抄本和道光六年抄本的区别仅是抄写的不同而已,两个抄本或都来源于同一底本,或道光六年本抄自不能确定具体时间的清抄本。《玉门县志》的编成时间,最早当在嘉庆九年之后,最晚当在道光六年之前,是以《重修肃州新志》为主,并参考《甘肃通志》重新编修而成,有的内容系直接抄录,有的进行了修正删改。《玉门市志》是在新时期编纂的玉门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全面而又特色鲜明的志书,充分体现玉门的地域与物产特色,但在编纂时参考了旧志,未能核对原始文献,沿袭了旧志中的有些错误。  相似文献   

10.
正四川省宣汉县地方志办公室编辑的《宣汉历代县志集成》(上下册)2017年11月由线装书局影印出版。宣汉县按照"保持原貌、原版翻印"的原则,将新中国成立前编纂的乾隆《东乡县志》、嘉庆《(道光)东乡县志》、光绪《重修东乡县志》和民国《增修宣汉县志》4部县志,汇编成《宣汉历代县志集成》。上册收录乾隆版、嘉庆(道光)版和光绪版县志,下册收录民国版县志。正式编印时,用阿拉伯数字重新编定页码,前附序、专家点评、宣汉历史简介、目录、主修知县  相似文献   

11.
毛晋汲古阁刊本《花间集》是一个比较精审的明刊本,但其来源尚无定论。本认为,陆游跋本《花间集》仅是陆氏写了跋的一个宋本,并没有刊刻流行。毛晋所谓陆跋本是自己借用陆游跋抄补的某一宋本.这个宋本很可能就是聊城杨氏海源阁曾藏的鄂州公册子纸印本,毛本多从此出,但毛氏刊刻时也参照了其他版本。因此毛本的来源不能简单地指定某一本子,它是一个综合各本而又较多沿袭公纸印本的一个新版本。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20,(5)
正司马温公《资治通鉴》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经事纬,要言不烦。又参校所采诸书异同,为《考异》30卷,明所以去取之意。元丰七年(1048)奏进,元元年(1086)下杭州镂版。至宋元之际,胡三省为之音注。本文基于印本调查,分析胡注版本源流,简述元刻初印本之文字优胜。一胡三省(1230~1302),字景参,又字身之,号梅,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宝四年(1256),与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同登进士科。调吉州泰和尉,  相似文献   

13.
有清一代,著力保护洛阳古迹者,当属雍正初河南知府张汉。清乾隆《洛阳县志》、《河南府志》、嘉庆《洛阳县志》,皆列张汉为“名宦”、“循吏”。  相似文献   

14.
哈密地区继《哈密县志》汉、维吾尔两种版本出版后,1993年又出版了《巴里坤县志》,《伊吾县志》也在排版印刷中。哈密是全疆第一个完成修志任务的地区。《哈密县志》曾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社会科学成果著作一等奖,全国优秀志书一等奖;《巴里坤县志》获得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现哈密地区史志办正集中力量修纂地区志。阿克苏地区1992年出版《阿克苏市志》、《柯坪县志》,并分别获得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1993年又出版了《库车县志》和《温宿县志》,现在正抓紧编纂《阿瓦提县志》,是修志进度比较快的地区之…  相似文献   

15.
黄汉 《文献》2023,(4):96-117
嘉庆初年,姚鼐手订、刊刻、增补诗集十卷与文集十六卷,付之江宁刘文奎家雕刻,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印本。其后,李际春补刻诗外集,姚雉续刻诗后集,梅曾亮续刻文后集,又有姚原绂翻刻印行诗文集。道光以降,诗文集流传产生了“全集”的形式。同治五年,李瀚章因《惜抱轩全集》书板毀于兵燹,故重作校勘,另刻新本,是为省心阁本。此本有原刻与翻刻之分,原刻亦有初印和后印之别。翻刻本不仅改正了原刻后印本许多错讹,而且刊刻更为精良,上海校经山房、会文书局皆据之印行出版。徐宗亮又因省心阁本“翻雕于楚而不常印行海内”,故取文集别为校刊。目前学界普遍使用的《惜抱轩诗文集》,实据省心阁本之原刻后印本整理而成,故书中错讹甚多。姚门弟子校阅、助刻姚鼐诗文集,诗文集反过来又滋养了一批又一批姚门弟子,吸引了众多读者依附姚门。  相似文献   

16.
旧方志的印本并不仅仅包括初印本及有明确标志的增刻本与递补重印本,还有一种没有明显标志的重印修订本。这种重印修订本对旧本大致有增、删、剜改、补注4种类型的改动。这种印本或并不被目录书著录,或误被当成其他印本的复本,往往为学界所忽略。在旧志整理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对这种印本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整理底本,制定科学的整理凡例。在目录编制与旧志影印方面,也应该对这种印本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金史>丛考》,陈晓伟,中华书局2022年11月出版。该书是《金史》文献学研究的最新探索成果,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版本再审”,以修订本《金史》所涉南监本与百衲本异文校为线索,通过举证典型案例重新评判南监本的版本价值。还讨论了百衲本中影印八叶洪武覆刻本后印本“补版叶”以及修润两大问题。第二章“新本献疑”,通盘梳理修订本《金史》,逐条检讨校勘记,择要举例辨析,对不妥之处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8.
龙伟业 《文献》2021,(2):33-58
《九家集注杜诗》共有五种版本,依次为南宋淳熙八年郭知达刻本、南宋宝庆元年曾噩刻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抄本、清嘉庆八年武英殿刻本、民国二十九年《杜诗引得》铅印本。但因叶德辉、洪业等名家误导,学界对此多有误解,所谓"乾隆武英殿刻本"、"乾隆武英殿聚珍本"(活字)及其"嘉庆时翻刻之本",实皆嘉庆八年武英殿刻本;所谓"元明间刻本",纯属子虚。以《九家注》为例,可以窥见清代修书刻书与书籍著录之一斑:《四库全书荟要》不收《九家注》,是其编纂从速、去取不精的例子之一;学者、书坊、官书局等未详《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实情,错误地著录乃至"重刻"不少"聚珍本"。今人从推测清宫印出"聚珍本"《九家注》后又"不欲其流传",到断言清宫宋本《九家注》"绝不会是宋刻"等等,以讹传讹,应予澄清。  相似文献   

19.
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像。大佛的建造,始于唐玄宗开元初(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九十年。 乐山大佛现已确认为唐代杰作。但是进一步从文物的角度研究,能够证明大佛建造年代和经过的,是流传下来的唐韦皋撰的《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以下简称《大像记》)这篇文章,保存在清嘉庆八年的《嘉定府志》和嘉庆十七年的《乐山县志》、嘉庆二十年的《四川通志》以及民国二十三年的《乐山县志》诸书中。唐贞元时作为西川  相似文献   

20.
江苏镇江,曾名丹徒。镇江修志史上,编修过5本《镇江府志》、7本《丹徒县志》。现存7本《丹徒县志》,有5本是清代编修的,而其中又有3本是记述清末的。这就是光绪《丹徒县志》(以下简称《光绪志》)、《丹徒县志摭余》(以下简称《摭余》)和《续丹徒县志》(以下简称《续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