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进忠,清代将领,土族,①西宁府(今青海省互助县)人,生年不详。早年丧父,家境颇为困难,因此在雍正初年投入西宁镇军中,冒顶马兵张元吉之名吃军粮,直到雍正五年(1727),因功拔补为把总,才在军籍册上恢复了本进忠的名字。本进忠在作战中以勇敢著称。雍正九年(1731)四月,准噶尔兵围困了吐鲁番城,战事紧张,清朝廷派扬武将军张广泗驰援吐鲁番,本进忠所在部队被调归张广泗统率入疆。于是他从大军北出扁都口沿河西走廊而上,到达新疆后奉命驻扎于鲁克沁(今吐鲁番东南)一带。七月,准噶尔部东犯吐鲁番,本进忠被调至北山坡截击,在一场遭遇战中他勇冠诸军…  相似文献   

2.
清廷曾五次用兵新疆。第一次雍正七年(1729)派岳钟琪征讨准噶尔。第二次乾隆二十二年(1757)兆惠、富德进讨阿睦尔撒纳。第三次乾隆二十四年(1759)成衷扎布等证讨霍集占兄弟。第四次道光六年(1826)杨遇着等征讨张格尔。第五次光绪二年(1876)左宗棠征讨阿古柏侵略军。除第一次用兵以车运外,其余四次用兵,在运送军粮、军火和其它军用物资主要使用骆驼。在新疆干旱、沙漠地带,驼运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保证了战争的胜利。第一次军事行动。雍正七年(1729)11月,岳钟演和傅尔丹奉命征讨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凌。岳出兵巴尔库尔(今巴里坤…  相似文献   

3.
清代乾隆朝统一新疆后,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伊犁,管理新疆事务,在各城分设参赞、办事大臣,并逐步推行屯田制度以实边陲。对维吾尔、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未作重大改变,分别在蒙古族游牧地区和东疆哈密、吐鲁番两个地区实行札萨克制,在南疆绿洲地区实行伯克制,在巴里坤、乌鲁木齐地区实行郡县制,新疆社会制度呈现一种多元格局。阿古柏侵占南疆八城、吐鲁番、乌鲁木齐和俄国侵占伊犁期间,新疆大部分地方又遭受野蛮的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认真研究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前的社会忧况、有助于了解其建省的必要性和它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哈密位于新疆东部,东接甘肃,北与蒙古毗连,南临戈壁,西邻吐鲁番。自古以来,扼守西域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清朝前期,清政府在哈密设置盟旗制度,给予哈密封建主高度的信任。哈密封建主在清政府统一和统治西域的斗争中,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就清代哈密回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作用,以及回王与清政府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清朝在新疆东路的巴里坤、辟展、乌鲁木齐和哈密设置了办事大臣。二十五年,新疆东路划归甘肃省管辖,各城办事大臣仍在履行职责。安西提督从巴里坤移驻乌鲁木齐后,办事大臣向其移交权力。三十六年土尔扈特回归后,清朝派八旗驻防新疆东路,三十八年设立的乌鲁木齐都统逐渐参与管理一切兵民事务,导致新疆东路由陕甘总督、乌鲁木齐都统双重管辖。管辖模式的演变是清朝应对新疆局势发展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哈密,地处祖国西陲新疆东部,东接甘肃,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毗连,南临戈壁,西邻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是新疆通往祖国内地的门户,自古被称为“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清朝前期,清政府在哈密设置盟旗制度,对哈密维吾尔封建主高度信任,从额贝都拉受封,历额敏、玉素甫、伯锡尔等,都在清政府统一和统治西域的斗争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  相似文献   

7.
热西丁红线     
弓月 《中国钱币》2008,(1):75-76
同治初年,受太平天国、捻军及陕甘回民起义影响,新疆首先在库车爆发反清起义,南北疆各地穆斯林群起响应。形成了以库车热西丁“汗和卓”、伊犁艾拉汗“苏丹”、乌鲁木齐妥明“清真王”及和田哈比布拉“帕夏”等为中心的封建宗教割据政权。清军退守塔尔巴哈台及新疆东部的哈密、巴里坤一线。清政府在新疆的统治机构基本瓦解,致使新疆于19世纪60年代陷入了封建割据、外敌入侵的空前战乱之中。  相似文献   

8.
新疆镇西县(今巴里坤县),位于新疆东部,距哈密县北百余公里,北接外蒙,东通甘肃,西往吐鲁番及迪化(今乌鲁木齐市),自古为屯兵牧马之地,是新疆东面之军事要冲,亦是东部重镇之一,后来由于公路及铁路改道经哈密入吐鲁番及迪化,镇西地位一落千丈。1931年初(民国二十年),新疆哈密地区暴发当地民众武装动乱,目的是反抗新疆省主席金树仁政权。军阀马仲英藉此机会,以“兴师援哈”为名,率兵入新攻占哈密、镇西一带,但因他是役身受重伤,加上新省大军将至,马仲英为保存实力,迫不得已撤回甘肃,重新再作部署。马仲英原名马步英,青海军事学校出身,其后在军…  相似文献   

9.
论交通线的变化对清代巴里坤的影响张建军巴里坤在清前期乃是清朝经营新疆之根据地,康雍年间曾两驻大兵,列障筑城,辟地兴屯,成为西征大道上的重镇。到了清中期巴里坤则发展成天山北路百物辐辏的商贸中心,人口一度达到数万。当其全盛时,据说:“商货云集,当商钱商以...  相似文献   

10.
清乾隆年间伊犁遣犯为民后的屯田吴元丰清政府统一新疆天山南北后,在伊犁地区,重兵驻守,大兴屯田。伊犁屯田,按其耕作者的身份,一般分为五种,即绿营兵耕作的兵屯、维吾尔族人耕作的回屯、民人耕作的民屯、八旗兵耕作的旗屯和发遣罪犯耕作的遣电。但是,伊犁屯田的耕...  相似文献   

11.
成化年间,明朝在西域的“基点”哈密遭吐鲁番侵扰,触发“哈密危机”.明政府向吐鲁番遣使责备并以关闭嘉峪关相逼,迫使后者暂时妥协.弘治年间,吐鲁番再侵哈密,明政府复以闭关施压,结果反令吐鲁番铤而走险进犯甘肃.杨廷和主政后,对吐鲁番采取强硬政策,继续关闭嘉峪关,断绝与吐鲁番的朝贡贸易,导致西北边疆局势动荡不定.“大礼议”后,王琼主政西北,开关通贡,放弃收复哈密.明政府对吐鲁番在开关与闭关问题上的反复不仅受西北边情变化影响,而且与内部朝政波动有关.最终,明政府承认吐鲁番吞并哈密,确立了西域地区的新秩序,开启了明代西北边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热西丁红钱     
同治初年,受太平天国、捻军及陕甘回民起义影响,新疆首先在库车爆发反清起义,南北疆各地穆斯林群起响应。形成了以库车热西丁“汗和卓”、伊犁艾拉汗“苏丹”、乌鲁木齐妥明“清真王”及和田哈比布拉“帕夏”等为中心的封建宗教割据政权。清军退守塔尔巴哈台及新疆东部的哈密、巴里坤一线。清政府在新疆的统治机构基本瓦解,致使新疆于19世纪60年代陷入了封建割据、外敌入侵的空前战乱之中。库车起义发生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六月四日,由回民阿訇马隆首先发动,得到了维吾尔、回等民族响应,很快攻占库车。据起义参加者毛拉穆萨.赛剌密于1908年…  相似文献   

13.
无言的高昌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吐鲁番和哈密往往被看作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就是另一个的影子和参照。说实在的,把吐鲁番和哈密共同视为新疆的东大门可能会更恰当更客观。两兄弟无论从地域共性还是文化共性讲,身影往往相叠。东天山脚下的这两个绿洲这两个盆地在丝路文化上所沉淀的异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车的姑娘一枝花。”传统的新疆民谣把吐鲁番的葡萄列在新疆瓜果与美女的前位。吐鲁番因葡萄而名闻遐迩,葡萄因产自吐鲁番而身价显赫。在历史的演绎中吐鲁番的葡萄产业与葡萄化,经历了数千年的熔炼,凝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甘新驿道里程抄本记载了甘肃安西至新疆哈密、巴里坤一带的22个驿站及路况、军台、水质、店铺等情况。抄本内容与史料记载基本一致,其中佚失的3个驿站当为哈密城、头堡、三堡。  相似文献   

16.
六十多年前,新疆蒙古族人民为反抗"民族仇杀"、"宗教仇杀",维护民族的生存权力、捍为民族尊严.追求民族平等、反抗民族歧视和奴役压迫,展开了一场血与火的斗争。这段历史至今还鲜为人知。今天,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阴魂不散,他们还在蠢蠢欲动,企图仿效历史上早已具名昭著的分裂主义的老方法,重新打出了"民族"、"宗教"的旗号,欺骗不懂新疆历史的人们,妄图把新疆从我们伟大祖国的温暖怀抱中分裂出去。这是万万办不到的。自清朝康熙时,自哈密实行札萨克制起,哈密的维吾尔人就一直归哈密王统治。哈密王不仅是清政府册封的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17.
李建红 《文物天地》2020,(1):98-107
普宁寺位于承德避暑山庄东北山麓,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图一),系为纪念清政府平定新疆准噶尔部达瓦齐割据叛乱胜利而修建。寺庙占地3.3公顷,依山面水,总体布局分为前后两部分(图二),前部为汉式伽蓝七堂形制,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图三);后部是仿西藏桑耶寺的曼荼罗布局,以大乘之阁为中心。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殿内明次间老檐柱间设扇面墙,墙前置石雕须弥座,上供木雕金漆三世佛像。东西两山墙前供奉泥塑彩绘十八罗汉像(图四),每尊高1.8米。  相似文献   

18.
地处荒漠之中的七角井古称七个井子,是汉唐时期的重镇。到了清末,这儿储量丰富的盐开始供应西域,1962年,兵团农五师、农六师、建工师、兵团哈密管理局、哈密专区纷纷来到这里开发盐,形成了几个盐场,古老的七角井焕发了生机。20世纪80年代,这儿人口最多时竟有五六千人。1984年成立七角井镇,1993年撤乡并镇,在五六十年代绘制的新疆地图上,可以看出它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当时兰新公路沿新疆的东大门哈密下行至七角井,由此分为两路,一路至木垒,一路至吐鲁番,由此进入南北疆。1978年,国道312线避开七角井改道南移,1996年,这里的住户陆续迁至距哈密20千米的七角井镇开发区,这个往昔的重镇彻底的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步步走向荒芜,演变成了只有3个人的古镇。  相似文献   

19.
乾隆朝对如何治理新疆没有成熟的方案,经历了从甘肃总督到伊犁将军的探索过程。乾隆二十四年(1759)初开始筹划甘肃总督管辖新疆,将安西提督、安西道移驻巴里坤、哈密,任命杨应琚为甘肃总督,确定甘肃总督的驻地,准备在伊犁、叶尔羌等地添设总兵、道员等文武官员。二十五年(1760)初,乾隆朝又否定了甘肃总督等地方文武官员治理新疆的计划,恢复陕甘总督建置,在新疆设伊犁将军。这一探索过程反映了乾隆朝君臣对新疆认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新疆地大物博,要想全面了解新疆,可以从了解新疆的几个地方开始,如南疆的焉吉、库车、阿克苏、喀什、和田,北疆的伊犁、塔城、乌苏、阿勒泰,东疆的哈密、巴里坤、吐鲁番。乌苏能名列其中,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乌苏在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上均有其独特之处,而这些特点,又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新疆的历史与现状。也可以这样说,《乌苏县志》从一开始编纂,就给人一种必须"担此大任"的感觉。今天,这部装帧精美的志书终于摆在了我们面前,欣喜的是,当我们以一种比较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她时,我们发现,这部志书的编写与出版都达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