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钦州于隋开皇十八年得名,唐代或为钦州,或为宁越郡,宋元以降,地名未易并沿用至今。纵观钦州历史地理沿革,其治所凡四,为钦江、灵山、南宾和安远,唐宋时期共历三次迁移。史籍对钦州治所的三次变迁有近十种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不同说法逐一辨析,推断钦州治所在唐天宝元年到北宋开宝五年之间,自钦江县初徙灵山县,在今灵山县旧州镇;北宋天圣元年,自灵山徙治南宾砦,在今灵山县灵城镇;北宋嘉祐六年,又自南宾砦徙治安远县,即今钦州市区。  相似文献   

2.
古大昌县,西晋分巫县和秭归县设置,旧名泰昌,北周改为大昌。治今巫山县大昌镇北。宋代大昌县治所曾有过迁移,今日学者对此说法不一。一说西晋至明清,大昌县治均在今巫山县大昌镇;一说自北周以来大昌县治今巫溪县城厢镇,宋宁宗嘉定八年,移治水口监,即今巫山县大昌镇水口村;一说北宋大昌县在大宁监南六十里,南宋嘉定八年,知监张或请复还大昌于旧县,徙治水口监。但监南六十里为今何地不明。事实上,宋代大昌县治地在端拱元年以前、端拱元年至嘉定八年(988一1215)和嘉定八年以后有所不同。北宋开宝六年,在大昌县设立大宁…  相似文献   

3.
大足,唐乾元元年(758年)与昌州同置。光启元年(885年)徙昌州来治。至元代初年废州县入合州,州治大足未再变迁。 大足石刻的始凿年代,有文可征者是在徙州治大足的第七年(892年),剌史韦君靖在今北山佛湾开凿出3、5、9、10号窟为始,经五代,到北宋元丰至南宋淳祐达到高潮,今存的宋代石窟多是在此间开凿。南宋末期,蒙古军在征战四川过程中,大足遭受摧残,“存者转徙,仕者退缩”至元代初年废州县入合州,到夏明玉珍又才复置大足,隶合州。宋末以后大足造像走向衰落,元世百年未发现一龛有纪年的造像,明代虽仍有雕刻,但无创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于唐代甘州设置"中府",即中都督府的有关史实,作了仔细的钩稽和考证。考得广德二年(764年)十月凉州被吐蕃大军所围河西节度被迫徙镇甘州后,为适应移治的需要遂将甘州升格为"中府";迨至大历元年(766年)五月河西节度又徙镇沙州,当年甘州陷蕃,甘州作为中都督府及河西节度使的治所前后不足两年。  相似文献   

5.
史书多言明永乐帝废弃大宁,悉以其地赏给兀良哈.陈鹤《明纪》:“(永乐元年)壬子复以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徙之保定,……悉以其地畀兀良哈。”《明史·成祖纪》:“(永乐元年)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徙保定,始以大宁地畀兀良哈。”中央广播电大《中国通史讲稿》中册231页:“兀梁哈属于蒙古族,……靖难之役中,明成祖曾得到三卫蒙古兵的协助,事后,割大宁以赏其功.”这段话大概就是根据以上二书的记载而来的,一些图籍,也多同意以上说法。史实并非如此,有加以辨析的必要。永乐帝为明代英主,在位时(1403—1424)不断加强北边防卫,对逃往北方,继续与明廷对抗的  相似文献   

6.
《宋史·王临传》(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10年):入为户部副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府、河中,卒。(10610页)宋代仅置广州,隶广南东路,治今广州。洪武元年(1368)始改广州路为广州府。府实为府州(治今陕西府谷)简称,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建宁县建县(升永安场为建宁县)时间,1995年建宁首部新编《建宁县志》确定为"南唐中兴元年(958年)"。该志出版后,"中兴元年"建县说被社会广泛使用。但明嘉靖、清康熙、乾隆《建宁县志》所载时间均为南唐中兴三年(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笔者就此问题对古今图书记载做了初步梳理,所见有"中兴元年"、"中兴三年(即宋建隆元年)"和"宋建隆二年"三种说法。本文经分析,排除了"中兴元年"说,并就有关问题请教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一、唐代中叶至北宋前期秦州州治成纪故城的地理位置唐代开元二十二年 ( 734年 )因地震 ,秦州州治由上圭阝城 (今天水市秦城 )迁徙至成纪县之敬亲川 ,成纪县治亦则小坑川移入新城。天宝元年 ( 742年 )州还治上圭阝。宝应元年陷吐蕃。大中三年 ( 849年 )收复失地 ,秦州又徙治成纪 ,上圭阝废县为镇。① 关于唐、宋成纪故城的地理位置 ,唐人李吉甫撰的《元和郡县图志》卷 39秦州条下记载 :成纪县 ,中。东南至州一百里。本汉旧县 ,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 ,履大人迹 ,生伏羲于成纪 ,即此丘也。瓦亭水东去县一十五里。北宋撰的《太平寰宇记》卷 1…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广东贡院始建时间颇有争议,有宋代说、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说、南宋淳祐年间说、南宋淳祐七年(1247)说、南宋淳祐十年说、明宣德元年(1426)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说等7种不同说法。现存最早的大德《南海志》记载广东贡院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明清时期万历《广东通志》、清康熙《广州府志》等方志在纂修过程中对大德《南海志》中广东贡院记述多有删减或误载,这是造成广东贡院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广东贡院未建或废圮之时,广东乡试常寓于佛庐,无固定之所。现在所言广东贡院多指清代所建贡院,忽视了广东贡院在南宋有6次、明代有7次的兴建、扩建、修葺等过程。  相似文献   

10.
范淑英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3):30-44,108,109
自1945年梅原末治《唐镜大观》著录两面"永徽元年"铜镜以来,考古出土和文物征集发现多件带有"贞观元年""贞观十六年""永徽元年""上元二年""大和元年"等唐代年号的铜镜。这些铜镜因有明确的纪年,在唐代铜镜艺术研究中曾被作为标准器对待。但这些铜镜在造型、铭文书体、纹饰等方面,皆与唐代铜镜有异,而与宋代铜镜相合。本文对5种8件带有唐代年号的铜镜予以重新考察,认为它们与一般宋代的仿唐镜不同,一是没有铸镜作坊铭或是姓氏铭;二是铜质精良;三是花纹清晰。因此,这8件器物应为宋代铸造的仿唐镜。  相似文献   

11.
<正>《唐大诏令集》载《册虢王凤青州刺史文》云:"泌州刺史、上柱国、虢王凤,履局端严,襟神秀整。"按:"泌州刺史"误,当作"沁州刺史"。《新唐书·地理志》:"泌州淮安郡,上。本昌州舂陵郡,治枣阳……天祐三年,朱全忠徙治泌阳,表更名。"可知"泌州"在唐代作为政区名始见于昭宗天祐三年(906)。而《册虢王凤青州刺史文》开篇云:"维麟德元年,岁次甲子。"颁于高宗麟德元年(664),时尚未设泌州,自不  相似文献   

12.
吐蕃攻陷沙州城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吐蕃占领沙州的时间,学术界一直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大致有大历十二年说,建中二年说,贞元二年说及贞元三年说,各家主张的依据不同,推订的方法不同,结论也就不同.笔者不揣冒昧,也想谈点个人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我们知道,杨志烈死后,杨休明继任河西节度使,于大历元年(766)徙镇沙州.在沙州他的职衔为“河西兼伊、西、北庭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赠太子太保”.休明卒年尚难定考,然《唐方镇年表》将他列在大历元年至二年的河西节度使任上,而大历  相似文献   

13.
<正> 自唐亡以来,长安虽已失去了国都的地位,但关中的险固形势,对于统一的王朝而言,仍有一定的魅力,明太祖就曾动过徙都关中的念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府(元集庆路)为都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南京),并以开封为北京(洪武元年八月)、临濠为中都(洪武二年九月),作为京师的陪都。南京虽地处富庶的东南地区,又有“龙蟠虎踞”的形胜,但毕竟  相似文献   

14.
兰陵恨     
“岭南涨海滨,古来多逐臣。” 钦、廉,前临浩瀚涨海,背枕十万大山,古人目为天涯海角,罪臣贬死此地者不知多少。即如叱咤一时的英雄人物,最后也土埋草没得无踪无影,徒令后人读史而掩卷唏嘘而已。 近读明代天一阁珍本《(嘉靖)钦州志》,中载:“隋大业四年,徙兵部尚书柳述于宁越郡。”再查《隋书·柳述传》,亦云:“复徙宁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近代城市纪念日(原称城史纪元)的讨论开始以来,主要可分为三说:一为中东铁路说,该说又有1898年6月9日动工修建中东铁路和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竣工之分.一为设治说,主要代表观点是1905年10月31日清政府批准设治哈尔滨关道(滨江关道)之日(由于对设治概念的理解不同,也有其它一些说法,勿庸赘述).一为开埠说,即1905年12月22日或1907年1月14日.三说之中,虽以持中东铁路之说者居多,但笔者是坚决不能苟同的.  相似文献   

16.
正西晋八王之乱,引发北方各部族混战中原,迫使司马睿于永嘉元年(307年)九月移镇建邺,晋室政治中心开始逐渐南移江东,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中国人口的第一次大迁徙,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永嘉南渡"。永嘉四年,晋将刘琨与鲜卑拓跋猗卢结为兄弟,以代郡封猗卢为代公,又徙楼烦、马邑、阴馆、繁畤、崞五县民于陉南,以其地与猗卢。本文谨就楼烦县迁于陉南之具体方位进行探讨。雁门郡楼烦县,战国赵武灵王置,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至神龟元年(518)间高昌王国的内徙活动,认为在柔然、高车与北魏三方角逐西域的政治格局下,处于柔然和高车争夺焦点上的高昌为求自保而以内徙的形式谋求北魏的保护。北魏出于经营西域的战略考量却只同意将要求内徙的高昌东迁于伊吾一带,借以控制丝路交通、牵制柔然和高车。这不仅导致高昌内部政局发生动荡,而且也使得两次内徙活动未果而终。  相似文献   

18.
永泰建县于唐永泰二年(766年)。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为避哲宗泰陵讳改称永福,民国3年(1914年).因与广西省永福县重名,复名永泰。历史上永泰的简称是什么呢?宋代陈渲复在《内巽流外巽流记》中说“永于为文二水.邑界乎山”.由此可知宋代永泰的简称为“永”。  相似文献   

19.
呼兰设治时间、历史文献记载不尽一致。 《呼兰府志》(黄维翰修纂,民国四年版)卷一地理·沿革说:“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城守尉”。但在地理·疆域中又说:“清乾隆元年(1736年)置呼兰城。”《呼兰县志》(柯寅总编辑,民国二十年版)大事年表  相似文献   

20.
中晚唐藩镇建置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裂地分镇,藩镇碎化造成数量日增而辖境大减。分镇使一批属州变成治州,地位大为提升,新藩镇所领属州数目骤减,相对分镇以前其比重与实力均有增强。同时,徙治使治州与属州角色转换,原本实力平平的属州,会在短时间内实现实力飞跃,甚至超过原来的治州。分镇与徙治逐渐发展,客观上促使藩镇渐弱而属州渐强。北宋太宗时,能够彻底废除藩镇,实现全国诸州直属朝廷,可从中晚唐分镇与徙治中一窥因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