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出波斯景教徒李素由长安司天监郎官出仕河中晋州长史,担任的是民事长官而非"胡客令"中的武散官勋秩,可根据唐德宗贞元三年检括胡客法令,推出其出仕山西时间点的下限;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刊立年代,可知其在长安任郎官的时间点的上限。出仕河中晋州时间区间,迭加在唐德宗"建中削藩"的历史时空大背景中,可以视作李素个人命运与国家政治渐趋融合的一个契机。在"德宗削藩"的背景下,河中晋州区域政治地位,因李怀光之乱以及朔方军的盘踞而更加凸现,这也为脉寻景教徒李素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出仕河中晋州的缘由提供了考察视角。该考证,可补墓志之阙。  相似文献   

2.
晚唐政府对河西东部地区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历史研究》2007,(4):27-41
咸通四年,唐政府设置凉州节度,以统凉、洮等六州之地。凉州节度设置之初,唐政府多以朔方节度使兼领凉州节度。此后,随着河西地区形势的变化,唐政府将凉州节度的建制改为河西都防御,并最终易名为河西节度,其主要辖区也由陇右调整至河西东部地区,而唐政府通过凉州节度对其调整后的辖区进行了切实的管理。朔方节度虽一度不再兼领凉州节度,但其在晚唐时期仍频繁参与河西东部地区事务,反映出唐政府经营河西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的变迁,民族的迁徙,古今语言的演化,人们对许多新疆地名的渊源和含义已经所知甚少,有些地名还成了争论的焦点。下面谈谈我对几个新疆地名的见解,谨供研究历史地理和方志学的同志参考。一、塔克拉玛干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央的大沙漠,被称为“塔克拉玛干”。关于这个地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说,塔里木盆地的上古土著居民为吐火罗人,“塔克拉”为“吐火罗”的异译,该沙漠因当地的土著民族吐火罗人而得名;有人说,当地沙漠浩瀚无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人类难以在其中存活,要横越也非常困难,“塔克拉玛干”就是…  相似文献   

4.
林钧永 《新疆钱币》2005,(1):47-49,57
寄多罗人的早期历史尚不清楚,据说在四世纪中期,他们曾征服过索格底亚那(粟特),但他们在该地区统治的时间很短,大约在公元366—376年问被来自金山(今阿尔泰山)的(口厌)哒人赶出了索格底亚那,被迫南迁到巴克特里亚,并夺取贵霜一萨珊王国在吐火罗的领土(今阿富汗北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这时,他们的首领寄多罗已成为在吐火罗各部落中具有统治地位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杨共乐 《世界历史》2003,1(4):107-108
吐火罗 (Tochari)是中亚境内一个非常有名的古代国家。它兴起于公元前 2世纪末叶 ,大致居住于阿姆河以南、帕米尔高原以西、兴都库什山脉以北这一广大地区。在我国史书中最早记载吐火罗这一情况的是《魏书》。据《魏书·西域传》载 :“吐呼罗国 ,去代一万二千里。东至范阳国 ,西至悉万斤国 ,中间相去二千里 ;南至连山 ,不知名 ;北至波斯国 ,中间相去一万里。国中有薄提城 ,周六十里。城南有西流大水 ,名汉楼河。土宜五谷 ,有好马、驼、骡。其王曾遣使朝贡。”后来《隋书》、《北史》、《唐书》等皆有记载 ,将其译作吐火罗 ,《新唐书》将…  相似文献   

6.
吐火罗人是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古代民族之一,其传统疆域主要位于克拉玛干沙漠,疆界以北为天山,以南为昆仑山,以东是广阔无垠的戈壁,以西则是威严壮阔的帕米尔高原。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吐火罗的研究诸多,尤其对吐火罗语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就其本身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吐火罗语做以探究,并根据笔者的学术经验提出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神木县曾出土《宋故秉义郎徐府君墓志铭》志石一方。墓主徐德是麟府路的一名下级武官,曾参与北宋几次较大的军事行动,如熙宁九年讨伐安南、元丰四年攻陷宥州的战役,以及麟府路军与西夏军在接壤地区发生的青岗岭、厮罗川、龙横川、青鱼河四次战斗;徐德担任都虞候的府州威远军,是由府州厢军升格的禁军;而他担任巡检的保德军沙谷渡,则是麟府路与河东路之间在黄河上的主要军政、商贸渡口,地位极为重要。徐德墓志文还部分反映了麟州的文风、宗教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臣知州是宋朝地方行政运行中的一般规则,在特殊战略形势下,南宋兴州出现长时期武将知州的特例。武将知兴州直接导致南宋以兴州为中心的地区军、政合一体制的确立,这与宋朝节制武将和实行强干弱枝的国策相违背。为此,南宋中央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设立宣抚使、制置使等来节制武将的权力,以期恢复宋朝以文驭武的祖宗家法。吴氏武将知兴州以及中央以文驭武对策,是一个认识宋朝国家政策地方化过程的绝佳个案,从中展现出南宋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互动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王昌焕 《史学月刊》2000,(4):118-124
唐人喜神仙。唐代有作为的皇帝都信神仙,到处寻求丹药,以求长生不死;朝廷中的官和读书人也信仰神仙,特别虔诚,甚至达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一些宗室贵族、武将、宫人和平民百姓,也十分信仰神仙。有唐一代,神仙信仰广被社会,深入人心,成为鲜明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陈尚胜在中韩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唐朝与新罗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高潮时期。可以说,正是由于唐、罗交流和唐、日交流的深入展开,才得以形成东亚汉文化圈。新罗人在唐、罗交流活动中一直扮演了主要角色。不过,唐后期新罗佛教僧侣的入华求法,与中国沿黄海...  相似文献   

11.
在唐朝与漠北游牧政权的较量中,漠南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消灭后突厥的过程中,唐朝的势力逐渐向北扩展,并在天宝四载(745)后突厥覆灭后控制了整个漠南地区。为了适应新的北疆形势,唐朝开始将边防线向北扩展,大同军、清塞守捉、蔚州州治先后北移,云州、蔚州成为唐朝在河东新的边防前沿。在朔方,唐朝先后设置振武军、横塞军、天德军,确立起对阴山南北的控制,突破了此前以黄河沿岸为防守重点的军事格局。后突厥灭亡后,为了维持漠北草原的均势,唐朝大力扶持葛逻禄等部落与回纥对抗,并成功地阻止了回纥势力的西进。  相似文献   

12.
唐末北方的几大藩镇中.朔方(灵州)节度使是除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汴州节度使朱全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之外的京西北较为重要的藩镇势力,对唐末的政治格局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由于灵州位于西域、河西通向中原的交通要道上.加以朔方节度使管辖区域内蕃汉各民族势力繁杂.又是唐王朝西北边境重要的屏障.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许诺由东北军将领担任安徽省政府主席,以促使东北军东调豫皖。但国民政府内部争议较大,蒋介石也对东北军将领有所顾忌,在东北军移防后他选择了由东北元老刘尚清担任这一职务。刘尚清接任后颇欲有所作为,力图恢复东北人的声誉。但抗战兴起后,毗邻南京和津浦线的安徽省所受影响逐渐加大,安徽省政府只能勉力应对。淞沪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为长期抗战计又筹划更换部分省主席,最终以蒋作宾取代了刘尚清。刘尚清的主政安徽,既配合了国民政府的西安事变善后安排,也为抗战初期安徽省的应变做了一定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论唐前期的军府学官严耀中唐前期武力之强大当有多方面原因,然与其继承和发展了汉魏以降各朝军制中的优点亦密切有关,而建立军府学官及军事教育体制则是其中之一。唐前期的军中教育是由军府学官制所体现的儒化教育和由专人实施的武学教学二个方面构成。下面试述之,以求...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与云南自治讨贼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3月,唐继尧回滇,东山再起,执掌政权。此后不久,云南暗中组织一个倒唐的“云南自治讨贼军”。云南自治讨贼军以老同盟会员马幼伯等人为核心,以“贯彻护国主旨,实行民治”为旗号,在其政治纲领里,号召声讨“利令智昏”,“勾结吴佩孚,倒行逆施”的唐继尧。自治讨贼军组成后,与孙中山先生发生过联系,谋求孙中山支持他的倒唐,在事机泄露,情况危急时,可能也极力谋求孙中山的救助。唐继尧对云南自治讨贼军恨之入骨,于1922年7月捕杀了马  相似文献   

16.
唐代平卢节度使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玄宗开元七年于营州(今辽宁朝阳)设置平卢节度使,作为营州最高的军政长官。史籍所见营州历任平卢节度使共有15位,平卢节度使的任命渠道主要有三种:朝廷任命,安禄山任命,先将士推立后朝廷任命。平卢节度使以汉人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边疆民族将领;其任前多为武将,亦有文官,还有宗室亲王遥领;平卢节度使多在营州地方官或军府官员中提拔任命。  相似文献   

17.
名臣的时代     
和琳——满洲亲贵和琳,满洲正红旗,钮钴禄氏,和珅的亲弟弟。在驻藏之前,先后任笔贴式、御史,负责巡视漕运,又任兵部和工部侍郎,很有才干,得到乾隆的赏识。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一直在文职岗位上的和琳突然被授予正蓝旗汉军副都统这一武将衔,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根据清代制度,只有武将才能成为驻藏大臣,和琳即将参加到这一年的一场大战之中——讨伐廓尔喀之战。  相似文献   

18.
卢沟桥事变后,29军扩编为33集团军,下属五个军,总司令为宋哲元将军。原29军旧部改为77军,军长由何基沣担任。1937年12月,77军军事训练团的四个大队经过整编到达河南新乡。吴文燕在第三大队特种兵第十中队炮兵科学习。  相似文献   

19.
唐贞观四年设置突厥羁縻府州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贞观四年设置突厥羁縻府州考述樊文礼贞观四年(630年),唐击败突厥颉利可汗之后,唐太宗采纳中书令温彦博的意见,在"全其部落",又"不离其土俗"①的情况下,将10余万突厥"降户"安置到了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南)的朔方广大地区,设置...  相似文献   

20.
李玲 《福建史志》2014,(6):56-57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光州固始县佐王审潮、王审邦、王审知三兄弟率兵响应王绪起义,携母徐氏率军一万多人辗转南下,进入福建。在征讨沙县二十七都十八盂“蝙蝠洞”(今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时,进驻现永安青水乡一带,并在青水昆岗(现青水龙吴村)驻军长达5年(另说3年)之久,建造罗兜祠、上官厅、中官厅、下官厅、兵房、兵坪、马道、练兵场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后立屋官厅为“三王祖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