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黔灵山的弘福寺,在春节期间历来香火都特别旺盛,人头攒动,人群里不乏虔诚的善男信女,也有心存各种愿望的各色人等。大年初一烧香礼佛,佛祖真的是有求必应吗?每一个烧香叩拜的人,是否真的懂得一曲膝、一弯腰、一低头、一匍匐里的佛法精神?环境保护,从寺院做起,这是在雾霾日益严重的今天更要竭力倡导的环保新概念。希望有一天,寺院是一个礼佛而不是烧高香的清净道场。  相似文献   

2.
劝君洗手的烧香雀 每天清晨,在鸡足山的寺院、庵棚、阁居等处有个脆波波的声音在叫“洗手烧香,洗手烧香”。这是烧香雀在提醒香客居士以及忘了时间的小沙弥,去洗手烧香拜佛。 这山的精灵,红嘴,全身羽毛翠绿,形如八哥,人称“烧香雀”,有人又叫它“小鹦鹉”。 烧香雀一般活动在立春以后小暑以前的黎明时分,在白天的11点到下午2点的时候,也会鸣叫。 神秘的“念佛女郎” 朝阳时分,一缕金辉似彩带飘动在山林幽谷、寺院之间,给灵山带来灿烂的晨光。 越过猢狲梯,来到华首门一带,就会听到青山峻岭、幽岩峡谷里,有很多年青女子悠扬婉…  相似文献   

3.
张琦  张鹰 《中国西藏》2010,(2):52-59
春末夏初,高原上的季风尚未走远拉萨的老城区,尤其是各寺院周围,礼佛转经的人便骤然多了起来,只见人群熙来攘往,络绎不绝,空气中袅袅桑烟缭绕,香雾氤氲。你便知道,藏历四月临近了,拉萨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宗教节日——萨嘎达瓦节。  相似文献   

4.
阴山 《中华遗产》2007,(5):48-53
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的文化。佛教寺院不只是烧香的地方,不能只单单把佛教看作一种宗教,还应该知道它也是一种文化。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信仰传统,一个民族的根是不能动摇的。——心澄法师语录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笃信佛学,喜欢到寺院进香,加上陆小曼和观世音菩萨同一天生日(农历九月十九),吃斋的机会很多。除了常去龙华寺、灵隐寺外,也去过陆小曼的故乡常州的天宁寺礼佛。  相似文献   

6.
晋华 《旅游》2015,(3):110-113
佛经上说,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加工和使用香料的国家,烧香的历史早于西周。而佛香文化以其不朽的品格,独特的魅力,一直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传统中家家户户都供奉着一只香炉,在礼佛与祭拜祖先时,拈香一炷,藉着缭绕的烟雾,传达心中的那份敬意与追思。地处晋冀咽喉之处的太行水乡古镇娘子关,有着韵味独特的北方风貌和山清水秀的南国景致。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古朴的边塞文化曾使这里手  相似文献   

7.
西湖香市     
乃良 《古今谈》2001,(2):75-75
唐宋时期,杭州西湖周围的天竺、灵隐、昭庆、净慈等寺院已有“香会”。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亲临各佛寺庙礼佛,武百官也常去拈香。民间亦相沿成俗。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中国人,凡祭祀拜神祭祖大概没有不烧香的。可是祭神为什么要烧香?“香”,发端于何时何处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人们祭神拜祖都要烧香,到底为什么?烧香又源自何时?本刊过去虽曾说过,但说得还不够详细。为帮助读者将它的来龙去脉弄得更清楚,请再读读本文吧。  相似文献   

10.
<正>美,并不在乎残缺。实际上,人类对于审美具有一种特殊的癖好:那就是残缺有时候非但没有影响人类对于美的欣赏与追求,反而更加增强和延伸了美的神秘与想象空间。众所周知的地中海断臂维纳斯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实例证明。而今天我所要向大家介绍的则是在洛阳博物馆展出的北魏永宁寺塔基址出土的泥质塑像残件:永宁寺遗址位于汉魏洛阳城遗址内,原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专供皇帝太后礼佛的皇家寺院,它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公元  相似文献   

11.
东嘎守望者     
位于西藏阿里札达县的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和世界上最庞大的土林,已经是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距离阿里地区札达县仅仅70公里地方的阿伊拉日山的一个小河谷里,有一个叫东嘎的小村子,村子附近高耸的砂岩绝壁上有许多洞窟,里面有美妙绝伦的壁画。在临近的皮央村,还有一处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的大型遗址。这些遗址和佛教古窟遗址建于公元10世纪,属于古格王朝仁钦桑布时期主要寺院之一,这里曾经是古格王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东嘎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石窟散布在东嘎村北面断崖上,自立的崖壁蔓延一公里多,壁上有许多的洞窟。其中两处石窟里的壁  相似文献   

12.
静默的时光里,我常常会想,人真的会有下一辈子吗?假如有,下一辈子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还会在一起吗?请原谅我偶尔偏离,偶尔弱智,偶尔天真,去想那么不靠谱的问题,好吧,尽管我不好意思承认,但事实上我真的想过。  相似文献   

13.
Ander  Bohm  Pascal  Maitre 《世界》2007,(10):174-186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长7000公里、宽3500公里的西伯利亚是对“无边无际”一词的最好阐述,即使是极为勇敢的哥萨克人也直到16世纪才敢踏足此地,多数人只在书中和电影里领略过她的真容……直到今天,她依然是一个谜。在极其神秘和冷峻面孔的覆盖下,西伯利亚,难道真的“生人勿近”?  相似文献   

14.
西藏高原上,藏传佛教发展了一千多年,在众多大大小的寺院里。我们会看到一个古老神奇辉煌宏丽的世界,看到藏民族独特的风情、优秀的艺术才华、非凡的想象力和杰出的创造性,高原寺院成为西藏文化的荟萃之地。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10到15世纪的500年中...  相似文献   

15.
瓦当佛韵     
秦汉瓦当代表了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一个辉煌时代。汉代以后,瓦当艺术整体上已经开始走向了巅峰之后的衰落。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纹样的瓦当,佛像瓦当即是一类。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国广大地区流传开来,在皇家的大力提倡与积极参与下,全国各地广建寺院,开窟造像,参禅礼佛之风盛行。佛教的力量不仅开始渗透人心,而且也渗入到了大众生活的许多层面,佛像瓦当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莫高窟第61窟是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功德窟.西夏重修甬道时在南北两壁绘制大幅炽盛光佛出巡与回归图,北壁中间女性供养人像有改绘痕迹.有关其身份,学界有僧守朗说、西夏国师说、速来蛮西宁王说等三种观点.该供养人像配备持伞盖侍从,参考西夏史籍及黑水城出土佛经发愿文,其身份很有可能是西夏晚期的皇(太)后.另外,西夏仁宗及皇后罗氏笃信佛教,多次举行大规模法会活动,亲赴河西礼佛烧香.因而,该供养人可能是罗太后.  相似文献   

17.
董楼平 《文物世界》2006,(6):10-11,35
香熏一物,既可养颜怡性、祛病强身.也可视为一种高雅陈设。香熏之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其始于汉并一直延绵至今。香熏亦称香炉、熏笼,古代较早的香熏多为陶瓷烧制。汉代时,薰业、熏香驱邪辟秽去疾的风气较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代表这个时代风格的铜质博山炉.陶质器物虽然常常见到,但应当是作为明器出现的佛教传入我国后.随着寺院的兴起,用于专门烧香的香炉也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8.
《龙王礼佛图》(以下省称“礼佛图”)是敦煌壁画绘制中出现较晚的一种新颖题材。现据莫高、榆林两处石窟统计,尚存四十余壁面(约一百余平方米)。从目前断代资料认定:“礼佛图”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的洞窟中,现存五代四十二个窟就有十三个洞窟(占30.9%)画有这种新型壁画题材。而最晚也是在北宋前期洞窟中出现过,宋代四十三个窟中也有七个窟(占10.9%)画有“礼佛图”。而在此后皆消声匿迹再不出现。这就:“礼佛图”是五代、北宋瓜沙归义军世守时期被绘制于洞窟中的特殊壁画题材。别的历史时期并不画它,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性。为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其次,从目前所  相似文献   

19.
杨大洲 《旅游》2002,(2):28-31
一座寺院,位于千里之外,曾去过七、八次之多,却依然想往,在我这一生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它就是座落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著名寺院——拉卜楞寺。  相似文献   

20.
一座寺院,位于千里之外,曾去过七、八次之多,却依然想往,在我这一生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它就是座落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著名寺院——拉卜楞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