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杂忆     
正过年的记忆,随时间排铺。盼望过年的人身份在转换,佐证着世事的斗转星移;备年货的家庭集体劳动是年味的催化剂,随着物资日益丰富与现代商业服务的便捷,过年的重心逐渐倾斜;过年方式的空间转移,是现代城市化进程演变出来的距离,让人们又开始追寻传统里年的意蕴和热闹。无论是在  相似文献   

2.
《旅游纵览》2011,(2):8-8
<正>告别虎年,迎来免年!这个年,你要怎么过?穿新衣、收红包、放鞭炮……这些仿佛是过年亘古不变的记忆,但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地仍有各地特别的过年方式。  相似文献   

3.
《旅游》2015,(2):68-69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是流行在北京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过年谣》,所说的内容大多为年前的准备。在老北京,过年时人们最期盼的是吃好的,穿好的,玩儿好的。而这一切都要靠年前的准备,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显得比过年更重要。在《过年谣》中,打二十三送走灶王爷之后的几天里,几乎都有具体的安排。而每做完一项准备,距离人们期盼的年就更进了一  相似文献   

4.
<正>最温馨:合家团聚,共叙天伦。中国人过年,就图个团团圆圆、喜气洋洋。在肃杀的寒冬,"过年"是一个能传递给我们暖意的词汇。奔忙一年的亲友们在家的号召下齐聚一堂,看看长高的孩  相似文献   

5.
杨春 《世界》2005,(1):14-14
过年是鲁迅先生家乡上空送灶的爆竹和空气里幽微的火药香;过年是“在炮火中行了宪,在饥饿中民主,有人花一万块钱吃一碗阳春面,有人花几十亿争取一个国大或立委”的痛苦记忆;过年曾经是物质生活匮乏时的一席“盛宴”;过年曾经是孩子小小心中的一件新衣、一个红包……  相似文献   

6.
"过年"之于我有三种各不相同的"味"。儿时过年,虽然清贫,却很温馨;军中过年,敌寇当前,步步惊心。现在过年,虽有鸡豚美酒,却时刻提醒着自己莫忘儿时的清贫,勿忘军中的艰险,更不要忘记正因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子弟兵在边疆站岗放哨,捍卫国土,我们才能阖家团圆,其乐融融。儿时记忆中的年1970年,我刚上小学,那年月我最盼望、最喜欢的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有新衣穿,还能吃上平日里吃不上的年夜饭,父母还要发给压岁钱,  相似文献   

7.
《神州》2012,(1):14-17
当下,人们为送礼而忙而累,只是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现代理念和文化规则,做到不拘小节、无伤大雅即可,而不太会品读或追究民俗文化的陈年往事,对于年有哪些礼和俗便是鲜有人问津了。那些被遗忘的年的礼俗,其实是庞大的民俗事象群,有着极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如果说过年是让中国人找到心灵密码的话,那么重温过年礼俗就是真正享有属  相似文献   

8.
正说过年,有写不尽的回忆,也有道不完的新鲜。年文化,恐怕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里最深最广的一种,没有哪件事比过年更加隆重。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和理想相互渗透和转换,便有了年的意味。所以,一切好吃好穿好玩好愿望,都要放在过年来尽情尽兴。过去,老辈子们平日竭力勤俭,岁时极尽所能,过年是一种理想生活的实现。现在,人们被时代  相似文献   

9.
“娃娃娃娃你别急,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八,宰公鸡;二十八,炒米花;二十九,贴“道友”;三十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挨家走。”这是一首曾在南京地区广为流传的过年童谣,大意是说过了腊八这一天,接着就要紧锣密鼓地准备过年了。“腊八”是春节的前奏,从这天开始,老南京春节种种活动的大戏即将上演。  相似文献   

10.
萨梦河恢②!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十二属满是个街子天;两街相隔十三日,十二个月是一年。今天不把别的唱,专把四季生产歌唱一遍。(一)冬季的歌 月的歌 萨啊味!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罗。一年开头要过年,过年大家才欢乐;一年开头不过年,大家心里不快活;大家心里不欢喜,新年旧年分不了。到傣家的寨子头看一看哟,哈尼的年什么时候过?问一问汉族兄弟哟,哈尼的年什么时候过?不知道年头年尾、是饿是 饱,吃新谷的三顿上你跟着去 找;分不清十二属头尾、是苦是 甜,妇女新婚的三个早上你跟着 去找;哈尼过的十月年,已经来到!十月年是不是生翅膀飞…  相似文献   

11.
刘小琳 《世界》2005,(1):16-16
“过年,过关,过年关”,旧时穷人们盼着、怕着、熬着,怎么都情有可原。现如今,日子越过越舒坦,天天像过年,而“年”竟也成了一种负担、一份无奈、一腔牢骚。上至大领导,下至小百姓;有钱的,没钱的;有闲的,没闲的;有名的,无名的,都得过这新的年关。列位看官,且看他们怎生过关——  相似文献   

12.
德江土家年     
正占德江总人口八成以上的土家人过年,时间持续一月有余,也就是腊月三十前后各半个月的时间都呈过年状态。其标志是:民间,从杀年猪开始,到正月十五过大年结束;口中,漂泊在外的从"回家过年"开始,到"过完年再出去"结束;官方,从"春运"开始,到"春运"结束。杀年猪德江土家人过年,从杀年猪拉开序幕。而拉开序幕的时间节点,是冬至之后,大多数是从腊月中旬开始。之所以选择这一时间,是前人传下来的经验,在没有冷藏器具的年代,冬至之后的猪肉才利于存放,不易腐烂。  相似文献   

13.
关东年味     
春节,这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盛事,关于过年,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事实是,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和延伸,传统的年味已有些无所依附,但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东北乡下,依然沿袭着古老的过年传统。也许是北国的坚冰;东结了过往,也许是冬日的严寒让人渴盼春光,总之,春节在当地仍散放着热腾腾的年味,这是一股大家都倍感熟悉而亲切的味道。  相似文献   

14.
陕北的年俗是浓烈的、红火的、燃烧的、美丽的,见过的人们永远看不够,没有见过的人们听了都会沉醉。那种绝美、那种快活,在陕北之外的地方是找不到的。 如今,在城市里过年,清一色是现代都市模式:年味淡、节时短、风俗弱,而陕北的年俗就像热恋的男女,风情万种,奇美无比。  相似文献   

15.
儿时在乡下老家过年,印象最深的是二叔家杀年猪。在我们淮北泗洪一带农村,进入腊月,大家小户就为过年忙活起来。那是1953年,二叔家养了一只留作赶年的小猪崽,经过春天的喂养,夏天的放牧,秋天的追肥,一冬的加膘,到了年关猪已长到了300斤左右,肥肥胖胖,煞是喜人。为了方便庄邻过年买肉,二叔决定自家宰杀,乡下人称之为“杀年猪”。  相似文献   

16.
年之艺     
民间文艺技艺是过年最富有活力的部分。庙会、戏剧、歌会、高跷会、龙灯、旱船、幡会、气功和杂耍等等,它们不但因为“过年”而得以产生和传承,也成为了过年的主要内容,成为传承传统文化和精神遗产的重要载体。而今天它们面临着继承和保护的难题。板凳龙、朱仙镇木版年画、武安傩……它们都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很大部分属于过年文艺活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金陵岁时中,自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南京人就忙着过大年的各种活动了。南京地区广为流传着这样一首过年童谣:“娃娃娃娃你别急,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炒米花;二十九,贴“道友”;三十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挨家走。”蒸年糕、炒炒米、扫房子、爬城头等等,这些活动使南京人的过年习俗显得更加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8.
春节民风民俗趣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叫做过年。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侗、黎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等许多民族都过此节日。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也有过年的习俗(如今日本将元旦和春节合并,取消了春节)。一年伊始,万象更新,古人  相似文献   

19.
1964年,我中学毕业上山下乡在安顺县蔡官区白坟公社林场,1966年初,“文革”前夕的农历乙巳年春节就是在那里过的。48年飞逝而去,一个个春节匆匆而过,又一个个渐渐淡忘,唯独当知青的那年那月在农村过年的美好记忆留了下来。这是我知青酸楚生活中唯一有欢愉、岁月冲淡不了的记忆——那年春节乡下过年的3天。  相似文献   

20.
一犬得道     
陈四益  黄永厚 《世界》2006,(4):62-62
中国人的毛病之一就是喜欢讨口彩,明知是虚,也宁愿享受那受骗的甜蜜。前年过年,得永厚一猴,仙猿献桃,大吉大利,只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前景固好,但兑现无期, 难于征信,故我有“惯嚼苦瓜成好味, 此生不信有桃甜”之诗报之;去年过年, 得永厚一鸡,高视阔步,睥睨自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