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无论人类以前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尘烟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博物馆里的每一件"物"都是人类文明的物化形式,是历史记忆的物质体现,还有什么比这更具象、更清晰地让我们看到,曾经从哪里来,将来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2.
正无论人类以前曾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尘烟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9位神女的通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约在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  相似文献   

3.
无论人类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历史的烟尘终将概莫能外地将其湮没。人类聪明智慧的文明成果,要想得以永存,唯一可依的手段,就是建设利用博物馆。世界上第一个有据可查的博物馆,是古希腊文献记载的缪斯神庙,即公元前三世纪埃及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城宫殿里所建的缪斯庙。这座毁于1600多年前战乱的缪斯神庙,就是人类保存文明成果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文物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历史和记忆,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文章以中山市博物馆为例,从品牌意识的树立、品牌团队的构建、品牌形象的建立、品牌项目的创新等方面,对博物馆品牌教育活动的开展途径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作为国家文明标志的窗口,不仅是物质文化与精精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收藏机构、研究机构,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它将把人类历史文明反馈给当今社会。这些历史瑰宝对于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起着不可低估的感召、凝聚和激励作用。宏扬历史业绩,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爱国主义热情,是博物馆教育宗旨之所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一个国家振兴的重要途径。教育上不去,国民素质提不高,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只能成为空谈。为此,博物馆就应把社会效益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主要标准,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上。本文拟就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发表一些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作为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博物馆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博物馆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必需品,关乎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便极为重视粮食的储备建设和仓廪制度的完善。粮农类主题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媒介,在展示中国农业文明、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立足于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类型与特色研究,通过梳理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类型与特色,以期展示中国农业文明,梳理粮食历史文化,为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理论研究贡献应有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机构,而藏品则是一个博物馆立足的根本,是推动和开展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实现,必须依托良好的藏品实物及其衍生方式来进行。做好博物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博物馆在社会整体形象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新形态的博物馆不断出现,工业博物馆作为展现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本文将视角聚焦在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建筑、展览策划和形式设计,观察目前工业博物馆在遗址利用、主题策划、展览展示和社会教育方面的特点,以沈阳工业博物馆和柳州工业博物馆为主要研究对象,浅析工业博物馆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馆藏的文物聚集了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物证,件件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国之重宝,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博物馆收藏、展览和研究这些文物,是提高社会文明的历史使命,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民族人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大众考古》2020,(3):2-3
《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发展意识,达到培养科学精神、激发人文热情、感受文化恩惠、敬畏历史创造、重温古典之美、拓展创新资源、助力民族复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代乾 《神州》2013,(4):221-221,223
博物馆之产生始发于人们对物的收藏意识,收藏意识之产生则在于人们对物所承载文明价值的认知。由于人类文明价值不断积累以及社会分工不断深化,收藏物得以累积、区分,其蕴含文明的价值亦逐渐为社会所认知,于是出现了专司收藏的各类博物馆。博物馆是承载物化了的人类发展文明的组织。其每一件馆藏都蕴含着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文明,具有开阔思路、启迪智慧、传承文明的效能。正所谓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就集中体现于博物馆馆藏之中。  相似文献   

13.
《大众考古》2023,(12):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4.
《大众考古》2023,(11):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5.
《大众考古》2023,(10):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6.
《大众考古》2022,(6):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7.
《大众考古》2022,(9):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8.
《大众考古》2022,(1):94-95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9.
<正>共享人类文明成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拓展文化创新资源《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  相似文献   

20.
《大众考古》2023,(6):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发展意识,达到培养科学精神、激发人文热情、感受文化恩惠、敬畏历史创造、重温古典之美、拓展创新资源、助力民族复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