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国家对文化的现代化和民主化的政治意愿支持下,1977年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的开馆标志着法国博物馆复兴的起点。而同一愿景下,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初推出了重点文化项目工程政策,将接待公众和文化调解活动列为文化机构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过去的25年中,如同在全社会其他领域一样,数字化工具在博物馆已经逐步发展起来。对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对中介调解在最广泛意义上的研究显示,在众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包括信息、通信、知识传播、非正规教育、与公众的关系和交流,亦或是文化旅游。然而,即使数字载体已经改变了传输的理论和实践,迄今为止却无法完全让传统的形式彻底消失。今天的文化数字策略所面临的挑战是要找到对技术的迷恋与抑制之间的平衡,强调其卓越性但不忽略对各种设备装置、网站及移动应用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旅游》2012,(8):84-85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场面、道具等的统称。皮影戏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戏曲剧种之一,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子清代的河北,干百年来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3.
章敏行 《中华遗产》2009,(1):118-133
因为有三峡大坝工程,才有三峡文物的抢救,也才有了修建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最初由头。这是惟一一座处在外省却冠以“中国”二字的博物馆,足见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鸟兽尊、虎钮錞于、景云碑、乌杨阙不过是其万千珍宝之一沙,却足以令我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巴渝文化之风。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势态迅猛,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各类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目前全国博物馆的发展格局也逐渐形成,综合地看,上海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代表了我国博物馆建设发展的最高水平,这两个博物馆目前在国内博物馆界的地位和影响恐怕还难以超越;发展形势良好的省级博物馆新馆成为区域性中心博物馆;各行各业的特色博物馆填补余下的博物馆发展空间和空白。这是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次高峰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第一个高峰相比,有根本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饶胜 《收藏家》2020,(2):27-30
青铜镜是青铜器物群中自成体系的瑰宝,肇始于齐家文化,经历了战国、汉代、唐代的三次发展高峰,直至明清时期逐渐衰落,绵延4000余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青铜镜与世人的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6.
贾敏 《丝绸之路》2011,(8):105-107
本文主要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在详细分析该地区博物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博物馆与文化强市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建设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博物馆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并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固化收藏、研究展示与教育桎梏,而承担起了教育、文化传承、城市“客厅”形象以及改善民生的社会职责,有力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当前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时代的发展要求,其与社会的紧密程度也不断加深,更好地承担其社会责任,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基于此,文章就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城市文化进行了分析。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阐述了对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城市文化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第二个部分分析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第三个部分分析了博物馆的城市文化;第四个部分提出了博物馆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诠释了城市文化建设与博物馆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不同门类的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其所陈列展览的内容是这些城市或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一座城市若没有博物馆就彰显不出其高雅的文化品位,因为它表现了该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的文化底蕴,并给人们提供着丰富的精神食粮。伴随着现代化的社会进程,博物馆与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显得更加密切,所以,我们在进行城市文化建设时,要把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放到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展示平台,在城市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博物馆在铭刻城市记忆、凝结城市文化身份、引领城市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博物馆对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出发,探索现代博物馆在新时期传承和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崔鹏 《文物世界》2009,(6):74-76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景德镇自古以来以陶瓷工艺著称,通过精美的陶瓷艺术,卓越的制瓷工艺,千年积淀,最终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确立了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城市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物馆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不仅具有文物收藏、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等方面功能,而且具有引领城市文化、弘扬城市精神、搭建城市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今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总体规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应以新的视角阐释博物馆的功能。博物馆应成为精神的家园、文化的绿洲、知识的殿堂、城市的客厅、文明的窗口,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加自觉地关心城市文化的进步,以推动社会发展为己任,注重自身业务活动与人居环境改善的内在联系,塑造公平、公正、民主、法治的价值观,鼓励人们创造更加和睦与和平的生存环境,从而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人类文明赓续绵延。  相似文献   

12.
李娅 《旅游纵览》2023,(6):148-150
近年来,我国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建设不断加快,逐渐形成全新的文旅融合发展形势,可为博物馆公众服务创新提供新思路。社会大众通过文化旅游,对文化元素产生兴趣,经过引导成为博物馆的新观众。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详细介绍文旅融合对博物馆公众服务发展的作用,创新发展理念与发展方法,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李娅 《旅游纵览》2023,(11):148-150
近年来,我国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建设不断加快,逐渐形成全新的文旅融合发展形势,可为博物馆公众服务创新提供新思路。社会大众通过文化旅游,对文化元素产生兴趣,经过引导成为博物馆的新观众。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详细介绍文旅融合对博物馆公众服务发展的作用,创新发展理念与发展方法,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研究已越来越成为一门学科。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经过了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微省博物馆,发出了"每个省都应该有一个这样的博物馆"号召之后的第一轮中国博物馆建设时期。第一轮的博物馆发展高潮,可以理解为国家与省级较大型博物馆建设的铺垫,是中国历史上博物馆建设的良好开端。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博物馆当中,苏州博物馆是一个另类,也是一个典范。它的设计特立独行,却处处散发着江南水乡婉约的气质,低调而谦和。建筑大师贝聿铭用一个极具现代感的空间,完美典藏了超越时间概念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5,(2):70
<正>安徽省皖西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三千多件(套)。该图录遴选馆藏文物珍品198件(组),所选文物以代表皖西鲜明地域特色的出土文物为主,以青铜文化、陶瓷文化、葬制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通过图文编  相似文献   

17.
苏州依水而缘,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此,苏州的老弄堂,也无不例外地成为了苏州流水生活中的一个依附或停顿。同时,这也注定了苏州的老弄堂,要比江南其他城市的老弄堂多了一份如水一样的轻柔与舒缓。所谓性格决定生活方式,正是苏州老弄堂那份与生俱来的舒缓,才孕育出了姑苏城的悠闲、恬静的生活节奏及苏州人精细、柔和、淡雅的处世之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苏绣之精致、园林之幽雅、评弹之细腻、昆曲之柔美、檀扇之轻盈;才有了花乌风月、倜傥细腻,柔情与蜜意相融的"天堂",才有了亭、园、塔、桥所相映而成的那份画意诗情以及寒山寺久久回荡的钟声。如果说姑苏城的慢调性格是由流水萦绕而成的话,那么一条条掩映在小桥流水中的姑苏老弄堂,便是慢调苏州的一个被浓缩了的城市表情。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大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以及社会公众对文化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强,展览成为博物馆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最佳"文化产品",博物馆改变过去以基本陈列为主体的局面,临展比重显著提高。文章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角度,指出当下展览策划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河北博物院的实践案例,探讨公众文化需求在展览策划中的导向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遗址博物馆,因其所处的空间特点,更因其遗址和文物经历了历史的筛选、时间的考验,它的发展,特别是其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一座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城市遗址博物馆及其相关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存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多种问题。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因其发展较早,以及秉持一贯的市场化与产业化的理念,并且对该类博物馆的相关产业延伸内容重视程度较高,在该类博物馆的管理与经营方面相对成功。本文通过对西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城市遗址博物馆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与提炼,力图在总结其成功经验的同时获得有效的,可供国内该类博物馆及其相关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谢雨婷 《东南文化》2021,(2):165-171
在公共服务领域,"可及性"是从公众感知视角评价公共服务效果的重要视角;在博物馆领域,实现资源和服务面向公众"可及"是近代以来公共博物馆的追求目标之一.立足博物馆服务的特质和公众接受博物馆服务的全过程,可构建从公众感知视角评量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三个由表及里的内部维度——"可获得性""可接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