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城市的发展,古老的石岭街已经消失了。但这条街上的人和事,却犹如一个梦,还会依稀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学子进京赶考,京城的官员莅临贵阳,都必须从这条街经过。这条街不宽,只有两丈左右,临街两边的住户,可以相互甩烟抽。在周西成还未改造贵阳的道路之前,从石岭街到红边门的市  相似文献   

2.
正我在西藏东南部的野外考察工作中,曾多次往返于林芝机场与林芝市政府驻地八一镇。途中经过的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那里有座寺庙叫喇嘛岭寺,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感觉林芝的寺庙不是很多,尤其是在八一镇城里,基本上就见不到寺庙,所以总想有机会时一定要到喇嘛岭寺去看看。经打听,喇嘛岭寺在林芝是影响比较大的一座寺庙,这更引起了我的兴趣。喇嘛岭寺在八一镇南面约30公  相似文献   

3.
大墩岭     
行走在山路,我总是犹豫不决.虽然我知道山里的每一条岔道都能通向山外,但我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看似平坦的路,却不一定能走得出去.这不,行走在山路上,我前面的终点是远在东山岭上的大墩岭,但拐来拐去还在山岭间盘旋,虽然我的眼睛已经清晰地看见了大墩岭,但我的脚还没有踏上大墩岭的土地一步.其实开着车上山就是一个错误.多年来,我们把路交给了车子,而我们的双脚已走不动路了,一些原本很好的路,在我们脚下就变得不好走了,以至于有时候会走不下去.如此想来,今天我即便到了山顶,也达不到目标.每次从大墩岭脚下走过,我总会怀着一份敬仰.这座并不算太高的山(我查了一下,大墩岭的海拔高度为2780米,和互助众多的高山比起来,这真的算不了什么),因为和我们离得如此近,又因为人们赋予它太多的信念,才使这座并不算出名的山给了我一份敬仰和向往.  相似文献   

4.
大山小品     
我曾经在大雾岭的山肚子里住过一个多月。如若问我对她的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她的山楂糠了。那是一种很有风味的农家小菜,在别处是不曾见过的。  相似文献   

5.
堆子岭化以湖南湘潭县堆子岭遗址为代表,是湘江流域新石器化谱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堆子岭化以红陶系为主要特征,纹饰复杂,器形以三足器为主,另有圜底器与圈足器。该化可分四期,各期有相应的承袭关系及自身特点。从其特征及源流分析,堆子岭化的来源既有本土因素,也有外来因素。洞庭湖区及汉东皖西南地区的史前化均对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堆子岭化的消失与整个长江中游的史前化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6.
银山岭地处五岭山脉都庞岭的南侧,是平乐县张家镇燕水村旁的一座小土岭,附近岗峦起伏,平地开阔,燕水和同安河从旁流过,沟通桂江,这里上通湘漓,下达西江流域,西通郁江、黔江,东达南海。银山岭富含锰矿,1950年代以后,在银山岭西北麓的锰矿开采区不断发现有青铜器、陶器和铁器等古代遗物,  相似文献   

7.
哈尔巴岭是长白山支脉牡丹岭伸向东北的一条余脉,横亘于敦化、安图两县之间,长春——图们铁路线和内地通往吉林东部边境的公路都从岭上通过,是古今军事、交通要冲。一九七八年夏,据大石头公社中学一位教师反映,在哈尔巴岭密林遮蔽处,发现一块石碑。当年七月六日,我所二人去哈尔巴岭大队调查,走访了几位老农,都说岭上有一条清代的官道,在分水岭处曾立有三、四块碑。生产队派了一位知情的老农为向导,带领我们越过沼泽,沿着蒿草齐胸、荒废多年的山道走了七、八里,爬上岭顶,见到了石碑。  相似文献   

8.
正贵阳"富水绕前,贵山拥后;沃野中启,复岭四塞",其名源于"贵山"是学界多数人的认可。而对于"贵山"究竟在何处,是贵阳北面哪一座山,却一直存有争议。一张清末贵阳城远景照,或能为我们解答一二。前人对贵阳这座城池有"富水绕前,贵山拥后;沃野中启,复岭四塞"的描述,贵阳因位于"贵山"之南而得名,这一点在学界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而对于"贵山"究竟在何处,是贵阳北面哪一座山,学界一直有争论。  相似文献   

9.
刘媛 《文史月刊》2024,(2):63-66
<正>黑石岭堡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与山西省灵丘县交界的地方,在地图上能查找到“黑石岭村”,位于黑石岭山顶,从山肚子穿过的张石高速公路有“黑石岭隧道”。随着现代公路的修筑和运输方式的改变,很多曲折蜿蜒的古老山道逐渐废弃了,黑石岭堡所守护的这一条也不例外,如今特意翻山越岭找寻这一处明朝遗迹,甚至颇有一点点不易。  相似文献   

10.
正一贵阳南郊的南明河畔,有一条二百米长的小街,依山傍河,风光旖旎,名曰"石岭"。此街虽小,自古却是城南的通衢。官绅进京、商旅往来,都须打此经过。明万历年间,石岭街上建有一处别业——"石林精舍",园内有片玉亭、小仇池、明霞洞、松风阁诸景,乃是个绝胜的佳处。在这座风景如诗的园林中,诞生了晚明一代才子——"诗书画三绝"的抗清烈士杨文骢。世人对杨文骢的印象,多来自于孔尚任的《桃花扇》:——"三山景色供图画,六  相似文献   

11.
《旅游》1996,(9)
博山城南8公里处,是著名的樵岭前风景区,有“天然公园”的美誉。主要有三处景点:溶洞、王母池和淋漓湖。三处景点由一条迂回曲折、峻险奇迷的山谷连接,两旁危岩陡峭高达40多米,谷底一条公路游人或驱车或步行如履平川,公路一边是谷中溪流。樵岭前独特的山光水色令游人驻足赞叹。 博山溶洞,位于樵岭前村东的半山腰中,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喀斯特”地形。据地质勘探,此洞形成于1200万年以前,洞中钟乳产生于20—30万年之间。该洞呈南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在江西德安附近万家岭一带围歼了日本军队第106师团大部,打死打伤侵华日军三千余人,史称“万家岭大捷”.本组史料选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详细记载了第二十九军团、第四军第九十师、第六十六军参加万家岭战役的具体情况,对研究万家岭战役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广泛流传在我国广大藏族和蒙古族地区。国内外研究这一史诗,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国际文坛誉之为亚洲的《伊利亚特》,早被列入世界文化宝库。史诗部分内容,国外早有德、俄、法、英、印度、蒙古、拉丁、列普夏等多种文本流传。这一史诗篇幅浩瀚,国内搜集到原文的已有四十多部,计一千多万字,一百多万诗行,是目前所知世界最长的史诗。史诗内容广泛,对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历史学、古代军事学及畜牧学、藏医学、地理学等方面都有参考价值,是了解古代藏族社会的“百科全书”。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各地也广泛流传着这一史诗,《加岭传奇之部》就是根据德钦县的藏文手抄本翻译整理的。故事叙述加地皇帝噶拉耿贡的妃子尼玛赤姬,是个妖魔转世,她死后,如不焚尸,将在九年后复活,再次捣乱世界,使众生不得安宁。加帝的公主阿贡措等七姊妹知道后,便托鸽子给岭国格萨尔大王送去书信,请求格萨尔到加地帮助焚毁妖尸,给加地人民消除后患。为了降妖除害,维护加岭两地人民的友谊,岭国格萨尔决定应加地公主的邀请,到加地去帮助消灭妖尸。但要降伏妖尸,必须持有几件法宝,这些法宝有的在木雅,有的在印度,有的在阿赛。格萨尔为了得到这些法宝,派出王妃珠牡、梅萨等七姊妹化作飞鸟,到木雅地方去寻找。珠牡等不幸被木雅王俘获,遭受种种痛苦以后才得脱险。后由于木雅王受骗中计,侵入岭国,遭到了岭国的打击。本期选刊的两章就是叙述这一经过。后来,岭国先后克服了种种困难,分别在木雅、印度、阿赛等地得到了所需的法宝,格萨尔便率领随从,到了加地,受到了加地皇帝的盛情迎接。格萨尔进入皇宫后,运用神通法术,焚毁了皇后妖尸,给人民除了后患。格萨尔一行,以后又历经曲折,最终才圆满返回岭国。《加岭传奇之部》是一曲歌颂加、岭两地人民深厚情谊的颂歌。本刊以后还将选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从纪念塔到南明桥,这条1000来米的新华路,是一条很值得一说的名街。 现在的新华路一带,以前是一片梓木林。贵阳筑城以后,尤其是在明中叶以后,才慢慢形成一条小街。但由于它在城外,到清末时路也不宽,同老石岭街差不多。周西成修环城路时,过了南明桥,就往右拐,经箭道街,与西线相接,也没有经过这里。1935年中央军入黔后,才把它拓宽并延伸到陈家坡前,接湘黔公路,成为进出贵阳的重要通道。这条路在近代历史中曾经有过好几个名字。因它是通往南明桥的路,曾叫南明路;因它在老贵阳的南面,曾叫市南路;  相似文献   

15.
滚兔岭文化是三江平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早期铁器时代文化遗存,年代约当两汉时期.198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双鸭山市滚兔岭遗址并提出"滚兔岭文化"的命名.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发表的一些相关材料,对该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分期、谱系等重新进行了梳理、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对该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程敬东 《江淮文史》2022,(5):128-135
<正>桥岭遭遇战,是日军第五次侵犯广德期间,与国民党县政府机关和所属地方部队在桥岭的一场遭遇战。2020年8月,《桥岭遇敌记》残碑在四合乡水塘村下村村民组被发现,印证了当地百姓流传的一个抗战故事。  相似文献   

17.
漳州平和九峰是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的所在地.这里有许多土楼像明珠一样撒落在崇山峻岭中。其中,九崎岭乡下石村的一个奇特土楼建筑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青树岭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屈家岭文化早期遗存,主要遗迹有房子、灰坑和灶。主要遗物有鼎、罐、有领罐、盆、豆、瓮等。青树岭遗址的发掘,为进一步弄清屈家岭文化早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对于解决屈家岭文化来源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巴岭路是唐宋时期联系汉中与巴中两地的官道,明清以来沦落为民间小道,20世纪中后期开始引起学界关注,然而巴岭路线路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本文在文献基础上结合实地地理考察和考古资料,提出当时存在大巴岭路和小巴岭路两条路线,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20.
《岭·格萨尔王传》史诗的主人公岭·格萨尔的生活原型虽然是历史人物,然而作为历史人物的岭·格萨尔与作为文学人物的岭·格萨尔既一脉相承,血肉相连,又不完全是一人,不可划上等号,因为史诗中的岭·格萨尔,已由历史人物升华为文学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