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跨越时空影响了西方近千年。公正的德性融合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学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正产生于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由人们日常习俗逐渐演变成为社会最为重要的德性之一,它是最完美的德性,是使人倾向于做正确的事情,使他做事公正,并愿意做公正的事的一种品质,是一切德性的总汇。公正就是"守法"和"平等"。在社会转型历史机遇期背景下,道德建设与社会发展速度不协调,存在着诸多不公正现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公正德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大文化、大美学与绘画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这里,文化是大文化,美学是大美学.绘画美学是大文化、大美学的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它服从、服务于大文化,大美学.在我看来,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人类面临的一个根本任务是:使全人类最好地生存和发展.为了担承这个根本任务,人类须要研究与解决三个根本问题:第一、人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第三、人类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也即人类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物质环境,以及人与环境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科学与迷信的斗争,几乎可以说科学是在与迷信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凡属迷信的东西一旦以宗教的形式出现就更顽固,对科学发展的阻力就更大.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它对教徒具有强大的心理影响和社会压力.古代基督教社会里,似乎大家都要相信有个至高无上的、全知全能的上帝,是他创造了宇宙、万物和人.  相似文献   

4.
《攀登》2000,(1)
二十世纪成为历史,人类走过一个百年世纪的辉煌,将步入下一个千年文明。回首刚刚过去的1999年,我国继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后,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华诞和澳门回归祖国的鱼大庆典,每一个炎黄子孙无不为之而骄傲与自豪。这是中国不断发展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走向富强的历史象征。新世纪的曙光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在这个历史性时刻,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面对纷坛复杂的局势,人类将致力于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克服核竞赛、地区性冲突、自然灾害以及发展中国家遭到的不公正对待的…  相似文献   

5.
崔永元对于他这-次饱受议论的电视行动,有了一套完整的说法:首先,他“不管长征是不是主旋律,它就是历史”而“主旋律是一个正面的词,谁都不要排斥它”,主旋律就意味着不好看,这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中的惩罚教育是教师为了帮助幼儿改正错误而对其不良行为给予否定评价或相应的处罚,以制止幼儿与学校目标不一致行为的一种教育行为。实施惩罚教育,必须把握好尺度,注重灵活性、时效性,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同时必须与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尤其应该与说理、赏识等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另外,惩罚者的态度、方法等直接影响着惩罚教育的效果,加强教师个人素养也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神州博览     
穆沙拉夫呼吁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和平相处1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三十四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呼吁国际社会不要接受文明冲突论,并呼吁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和解。穆沙拉夫注意到世界上的主要政治冲突都有伊斯兰的卷入。穆沙拉夫说,不管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它们都不应该导致两种文明冲突。他说:"两种文明应该共同解放。如果我们要使整个人类受益,那么各个人种应该和平相处。贫富之间必须进行互  相似文献   

8.
王嘉  张会英 《神州》2012,(12):60
教师惩戒在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惩罚学生是教师的权利还是权力,二者有何区别,教师惩戒的意义是什么,应当如何看待教师惩戒,如何合理公正的行使教师惩戒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文化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是在双重的涵义上阐述其历史理论的 :在形而上的层面 ,他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划分为人与人相互依赖、人与物相互依赖和人的自由自觉的存在三个阶段 ;在现实的层面 ,他强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分析 ,区分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 ,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人自身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马克思对人自身发展阶段的划分 ,具有深刻的文化学意义 ,它为我们研究人类文化模式的演进提供了一个标准。依此 ,我们可以将文化模式分为前现代的文化模式、现代的文化模式和未来的文化模式。后现代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前现代文化模式的回复 ,并未超越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0.
钱刘缪 《丝绸之路》2013,(8):150-151
本文梳理并回顾了国内外文献中对迷信概念和维度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学术界,对迷信的研究并不深入,且多集中在宏观社会学、民俗学等宏观领域,较少有心理学探讨。此外,由于国外文献对迷信的定义有多种视角和立场,中国学者在使用概念的时候很容易将他们错误等价,并导致不恰当的维度划分。笔者认为,不论是轻易地界定还是轻易地否定任何一种界定都是有失轻率的,对于迷信问题的探讨,研究者应该采取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社供给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深刻剖析了 1 958年大办农村人民公社时期 ,人民公社实施供给制分配原则的弊端、原因及经验教训 ,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平均主义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原则区别。历史证明 ,随心所欲地改变生产关系 ,制定超前的分配原则 ,一定遭到历史的惩罚。  相似文献   

12.
Emma  肖非 《世界》2008,(11):124-133
兰佩·杜萨曾在自己一篇童年回忆小说中说道:西西里人很懒,不爱求变,“所有的劳作,就是上帝给予我们这些‘贪图安逸的人’的羞辱性惩罚。”小说中的亲王深谙世态炎凉,相信土地、历史、习俗、地方风气的恒定,任何人,不管带着什么样的野心而来,都得尊重一个地方的静态现实。在西西里,我们要接受的一个静态现实就是:岛上的子民们对于大自然丰盛地赋予心存感激,满足、安静地生活,日复一日。  相似文献   

13.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一种崇拜,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变,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宗教对人类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人类社会的明深深的打着宗教的印迹。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名名的政治家、学,黄遵宪正是站在一个世界的高度上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他一生的主要作中有着许多对国内外宗教的论述,他趋时实用的宗教观作为他庞杂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处在传统与现代过渡夹缝中的一代政治家、学的深层化思考。  相似文献   

14.
1967年10月8日,39岁的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被处决。45年过去了,他变成了一个符号,以纪念的名义反复出现,却终被遗忘和抛弃。追溯他的一生、他的理想与20世纪的拉美革命浪潮,他在25岁时写下的《页边笔记》里神秘人的预言,或者是对他最好的盖棺定论:“你不是一个象征,你是正在崩溃的社会中真实的一员……可是,你不知道牺牲了自己对这个社会有什么样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是一位百年一遇的伟大科学家,他不仅在科学领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和行动同样是人类的宝贵财富。爱因斯坦的一生是探索宇宙和谐奥秘的一生,是寻觅社会公正与和平的一生,是追求道德完满与内心自由的一生。爱因斯坦对于我们时代的意义在于,他的科学发现已经成为文明的基础,他的人格魅力象征着科学的道德权威。  相似文献   

16.
很难设想,在和平年代,还有别的什么情形能令一间普通民屋的存废如此牵动人心。“最牛钉子户”引起的反响之大、观点之对立,表明它触及了这个时代的痛觉神经,如果回避它所折射的矛盾,则表明社会神经的脆弱,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法理派的专家意见说:既然法律已经裁决,就应该执行,你不能以不违背公共利益,而要求对等协商,以公平交易来抗  相似文献   

17.
刘伯承是新中国第一个被错误批判了的元帅,他是在授衔后第3年遭到不公正的批判的。第二位是彭德怀,他是在授衔4年后受到批判。对于彭德怀遭受批判的事我们知道得比较多,然而人们爱戴的刘伯承元帅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人们则知之甚少。其实,战功显赫、举世闻名的战将刘伯承元帅,是我们党在解放后党内第一次错误斗争反“教条主义”的无辜受害者,正直、坦诚,为人友善的共和国元帅莫名其妙地遭受了一场人生磨难,反教条主义者却成为“教条主义”者,叫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8.
邢雅辉 《神州》2012,(30):123-123
所谓欣赏教育,是说我们教师需要对学生怀着积极心态和成功信念,在自己教育实践中对他们进行多加表扬和鼓励,少些责难。作为一个教育者,只要我们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优点和长处,始终抱着一颗欣赏和赞美之心,并相信这些优点和长处在未来的岁月里,必能结出累累果实,他就真的会像向日葵一样,始终向着我们欣赏和赞美的阳光灿烂开放,会一直从我们欣赏的阳光中吸取能够给自己带来发展的养份,不管以后会在前进中遇到什么样的坎坷,他都不会怀疑老师对他当初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刘伯承是新中国第一个被错误批判了的元帅,他是在授衔后第3年遭到不公正的批判的。第二位是彭德怀,他是在授衔4年后受到批判。对于彭德怀遭受批判的事我们知道得比较多,然而人们爱戴的刘伯承元帅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人们则知之甚少。其实,战功显赫、举世闻名的战将刘伯承元帅,是我们党在解放后党内第一次错误斗争反“教条主义”的无辜受害者,正直、坦诚,为人友善的共和国元帅莫名其妙地遭受了一场人生磨难,反教条主义者却成为“教条主义”者,叫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20.
第一个向林彪“顶峰论”挑战的人 1966年1月,林彪提出“顶峰论”,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大肆制造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和崇拜。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李达却惊愕地说:“顶峰?难道说不发展了吗?”有人提醒李达:“这是林彪讲的啊!,,李达愤慨地回答:“我知道是他讲的。不管是哪个讲的,不合平辩证法我都不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