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虽然代价巨大,然其仍是在国家持久战略指导下,对中国坚持持久抗战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
周渝 《贵阳文史》2014,(4):29-32
正70年前,国民革命军中的黄埔名将方70国民革命军中的黄埔名将方天(黄埔二期)、罗广文(黄埔教官)、胡琏(黄埔四期),乃至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等王牌部队的荣耀与辉煌,皆早已退出了时代的舞台。对今人而言,他们似乎是遥远的历史故事,但在周文天老人心中,他们又仿佛还未曾离去。走过烽火岁月,远去鼓角争鸣,70多年前的那场卫国战争在新生一代的印象中,大概只停留在白纸黑字的史实记载、泛黄的老照片或黑白的影像之上。然而对于年过九旬的周文天老人而言,70多年前的抗战经历成了他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忆。他的传奇经历,与闻名于世的"名将摇篮"黄埔军校及"军中王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抗战爆发之初,未及弱冠  相似文献   

3.
蔡尚权是位新四军老战士,定海盐仓蔡家墩人。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参加了大小战斗近百次。他离休后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经常在社区、烈士陵园为青少年讲革命故事。我参加舟山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蔡老整理战斗故事,他的抗战经历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4.
正我曾经两次到江苏丰县采访东北抗联老兵张敬在。在我所采访的抗战老兵中,他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他在杨靖宇的部队中待了两年,打过好多仗,身上多处负伤。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脸颊穿进、左脸颊穿出,嘴里的牙被打掉好几颗。第一次见面,他用手中的拐杖做了一个瞄准开枪的动作,说:"(我)当年就是这样和杨靖宇司令一起打鬼子的。"张敬在老人年过九旬,发白如雪,皮肤  相似文献   

5.
我第一次见到吴大猷老是1992年5月17日,他在李政道教授和夫人陪同下,从台北经香港来北京。这是他时隔46年后第一次重返祖国大陆。我当时负责大猷老来大陆访问的接待工作。当时他是海峡对岸来访的职务最高的人,而且是一位患病的87岁的老人。我感到压力很大,生怕有闪失。在机场上,我见他虽然坐在轮椅里,但精神很好。  相似文献   

6.
周扬的名字,我老早就知道了,直到1940年6月,在延安的一次集会上才第一次和他相识,但也没有同他交谈。四年之后,党中央决定成立延安大学,下辖行政学院、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和自然科学院三个学院,任命周扬为校长。我于1943年在“抢救运动”后从西北局调到行政学院接受甄别。1944年甄别结束,党组织没有让我回西北局,决定我到延安大学工作,成了周扬的部下有一年多的时间,这是我与周扬第一次同事。以后又几次相处,但时间都很短。抗战胜利后我到北平办《北平解放报》后,重返延安,参加几个地区的土改,1948年到中央宣传部。1954年周扬…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宋美龄为了抗战事业经常奔波于前线,武汉会战之际,几次遇险。一、首次遇险,由于军官们的掩护,宋美龄没有受伤1938年6月,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薛岳,命令第二○○师副师长邱清泉、第二十八军军长桂永清率部前往兰封县阻击日军进攻武汉。当二人赶到兰封后,桂永清不屑一顾地对人说:"这些敌人算得了什么!看我们来打他个落花流水。"果然,他打了一场小胜仗,更是忘乎所以,将其夸大为"兰封大捷"。  相似文献   

8.
经盛鸿 《百年潮》2014,(5):51-56
正2007年2月1日,南京古城一个严冬的日子,我来到了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的一户人家,采访一位已94岁高龄的抗战老人。他身材不高,穿着平常,但十分精干,手脚灵活,头脑清晰,谈吐不俗,一点儿也看不出是已近百岁的老人,更看不出他就是曾在抗战期间,在日伪统治下的沦陷核心区南京城里,凭着一腔杀敌复仇的爱国热血与勇敢机智的行动,制造了震动海内外的惊天事件————"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毒酒案"的传奇人物。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詹长麟。  相似文献   

9.
从1938年6月12日日军在安庆登陆,到11月11日岳阳沦陷.武汉会战整整经历5个月。这是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战线拉得最长、战争规模最大、时间持续最久的一次战役。在武汉抗战的最后一天,即1938年10月24日,国共两党的撤退,武汉居民的疏散,工厂、学校的内迁,与抗战时期其他城市的撤退相比,是更有计划性、组织性,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进行到上海、南京相继失陷之后,武汉已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日本侵略军在占领徐州打通津浦线后,其第三期作战计划,则为夺取武汉。因为武汉已是抗战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为敌人势所必攻,而我势在必守的战略要地。  相似文献   

11.
毕苑 《炎黄春秋》2014,(4):87-93,85
1940年6月15日,萧军来到延安,这是他第二次来延安。第一次是两年前(1938年3月)的短暂停留.而这一次,他在延安一住就是六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萧军一家随“鲁艺”前往东北解放区,告别了延安和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2.
忆周总理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总理生前,我同他老人家有过多次接触,在一段时间内,总理曾直接领导过我工作。总理的音容笑貌、平易近人、远见卓识、忘我的工作精神,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在他诞辰百周年之际,特撰写短文,表示我对他深切的怀念。(一)在太原听周副主席演讲我第一次见周恩来是在1937年8月上旬,地点是太原。抗战前,我在北平民先总队部负责组织工作,“七·七事变”后党组织决定我离开北平到保定设立临时总队部,与全国民先联系,而原先总队部的队长李昌等在北平坚持工作。到保定,彭真同志要我把临时总队部迁往…  相似文献   

13.
陈诚与湖北抗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诚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高级将领,在湖北抗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1935年他就开始负责修建武汉要塞,以作国防中心。在武汉抗战时期,他是武汉会战的江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取得了万家岭大捷。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湖北省政府主席,他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发动民众进行投入保卫大武汉的爱国行动中,成功地组织武汉工厂西迁,为完成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在鄂西抗战时期,他肩负保卫中国临时首都重庆西大门的重任,组织了荆宜战役,取得了歼敌2.6万人的鄂西战役的胜利。他发动的新湖北运动成为鄂西现代化的起点,并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关山 《炎黄春秋》2004,(8):8-17
反对两个“凡是”获小平赞赏关山(以下简称关):任老,你是抗战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又长期身居要职,与小平同志一定有过不少交往吧!任仲夷(以下简称任):我在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之后直到1977年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前,与小平同志没有单独直接接触过,只是听过他几次报告和讲话。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大概是在1939年冬或1940初,听他作抗日战争中“关于锄奸问题”的报告,当时他才三十四五岁,留着小胡子,人很精神,讲话声音很响亮。第二次是在太行整风学习时,听他在北方局党校作关于“抢救失足者”的报告。1956年我出席“八大”,听他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6月,接到一个老人的电话,说自己从武汉来,是张适烈士的儿子,《哈尔滨市志》中有他父亲的传记,并说下周要给我们送些父亲的资料。我翻开志书,找到这篇传记……才知道张适与李兆麟同日被害,对东北地区地下党组织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一周后老人腿摔伤住进了部队211医院,于是在6月18日的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中等身材、头发和眉毛都已花白、步履有些蹒跚的原解放军工程学院院务部政治委员、离休干部张同嘉——张适烈士的次子。得知老人很快要离开哈尔滨,我回家整理了老人的口述资料,带着疑问6月20日晚上再  相似文献   

16.
我手执96枝白菊花,为一个崇高而沉默的灵魂送行。2003年11月30日,我第一次来合肥采访周枏时,曾把一束康乃馨献给这位时年95岁的法学宗师,祝他健康。世事无常,半年后,如同白菊代替了红康乃馨一样,一幅遗像凝固了这位老人恬静的笑容。他于2004年4月15日辞世,摆脱了呼吸道与肾病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许多电视剧提到东北战事中的国民党新编第五军。这个军曾是我军在辽沈战役中遭遇的一支劲旅,也是辽沈战役正式开战以来被我军全歼的第一支整军建制部队,陈诚为此还丢掉了东北行辕主任的官位。这个军的代军长陈林达将军是个传奇式人物。我父与陈林达同为湖南老乡,又在河南保安团共过事,后来同时进入五十二军,抗战胜利前后又同在一九五师,陈林达任师长,我父任参谋长,并先后晋升少将。由于陈林达与我父有着相同的经历又长期共事,特别是在抗战的一次战役中,陈林达率部血战日军,处于弹尽粮绝的危难关头,我父带领部队及时救援,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木木:我一贯保守矜持,谈过两次短暂恋爱,也只到kiss的程度。第二次恋爱失败后,我遇到一个男人,对他很有feel,激情澎湃,找回了初恋的感觉,认识一个多月就同意和他开房。那是次糟糕的经历,当时我对他是否有女友满腹狐疑,再加上是第一次,无法放松,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19.
见到陈行庚老人 ,是在省委大院的三号楼、他原来工作过的办公室里。一大早 ,当我冒着凛冽的寒风和细雨匆匆地赶到时 ,离我们约定的时间还有5分钟。但老人已经在等候了。他的秘书谢宏告诉我 ,老人是个非常守时的人 ,每周一省顾委老同志的政治学习 ,他总是到得最早的一个 ,而被那些老同志风趣地称为“冠军”。已经87岁的陈行庚老人 ,在两年前经历一场病变后 ,手脚已经不太灵便了 ,一身已经褪色的中山装 ,一双布底的棉鞋 ,不高的个子透着一股和善 ,与我们在街上看到的任何一个普通的老人没有什么不同 ,但依旧红润的脸膛 ,炯炯有神的目光 ,清…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年近古稀的退休老人,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保存与自己经历密切相关的各种证件和票据,诸如小学时的成绩单和毕业证书,使用过的粮票、布票和饭票,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看电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