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璇  温薇 《神州》2011,(8):142-142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耕地面积1191.72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9亩多,粮食商品率超过70%。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也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高化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于是,史学界、理论界就如何看待50年代农业合作化的问题,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对其完全否定者有之,完全肯定者亦有之。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研究,以就...  相似文献   

4.
陶林 《沧桑》2008,(6):132-13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这一需求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在初期发挥了巨大的绩效和功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关于土地制度如何进一步创新,是学术界近10年以来农村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变迁为视角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韦大林 《百年潮》2007,(3):34-37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开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安徽先后进行了“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即“责任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即“包干到户”或“大包干”)及“农村税费改革”的试验和改革。  相似文献   

6.
士心 《福建史志》2010,(6):17-2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省逐步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开始.随后进行以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为中心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土地制度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发展农业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基本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系列变革,最终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集体所有制。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弄清当今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现当代史的重要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70年代,四川南部山区有这样一个生产队,它既是当时中国农村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个基层组织单位,同时也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早期雏形之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南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在各个时期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和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  相似文献   

10.
李方 《文史月刊》2010,(2):68-68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的蓝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实施与深入推行,使得广大农村到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热火朝天的动人场面。短短几年中,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显著提高,农村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大量农民转向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寻找就业机会;城乡分割体制逐渐被打破,国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放宽了城镇对农民的户籍限制,自由流动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比较研究董悦华农业合作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从形式看,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土地家庭经营到土地集体经营、再由土地集体经营到家庭经营的过程。这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回归。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土地所有制上的这两项...  相似文献   

13.
《攀登》2017,(2)
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经过近40年的运行,已显现出对农业生产的障碍与约束,特别是对大农业生产的排斥,甚至在一些地方产生了对土地制度的"内卷化"回应,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土地撂荒。一方面土地撂荒根源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历史惯性和传统文化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中存在着普遍实行和责任制本身包含的分离——重组机制,这给土地撂荒提供了必然的发生机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改变土地撂荒的现状,就要从产权救济、制度救济、经济救济、保障救济四个方面调整,发挥土地产权的激励和稳定预期的功能,调动土地使用者的积极性,从而制约土地撂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改革中出现的平均主义倾向,明确提出了反对"农业社会主义"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共中央一度出现分歧,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通过农业互助合作的形式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不再被当作批判的对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调整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此后,又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15.
深刻认识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坚持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文/袁海岚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3月总结80年代农村改革的经验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两个飞跃”,一是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济。从长期的实践来看,第一...  相似文献   

16.
季音 《炎黄春秋》2008,(8):45-50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以农村改革为序幕展开的。30年前,亿万农民以非凡的勇气,奋起冲破“左”的重重壁垒,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我在人民日报农村部工作,对此进行了多次采访与报道。我作为一个记者,见证了这场深刻变革的一些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7.
罗菊芳 《攀登》2010,29(1):83-87
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进行的理论创新和新的伟大革命。实践证明,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在改革的实践中寻找到的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为此,梳理、分析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探索和研究其历史经验,把握其发展规律,这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是在计划经济手段下所有的资源动员潜力用尽的背景下启动的。中国的二元经济发展潜力和人口红利以及在计划经济时期积累起的超出同等收入国家的人力资本禀赋等都在改革开放后得以释放,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  相似文献   

19.
河沿村位于积石山下,黄河北岸的土族聚居区,是民和“三川”各土族村中的穷村之一。它主要由张家、郭家、下马家、上马家、山赵家、大板沟六社组合为村。全村人口约2296人,耕地面积3420亩,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河沿村与全国贫困山区一样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通过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通过推广多种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意识以及农村生产力素质构成中的科技含量,坚持科技种田、发展小农经济,为生产力发展注入了一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初期,黄陂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民营科普服务站应运而生.这个由钟生文创办的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的经济实体,自1983年运营以来,服务项目逐步增多,服务地域不断拓宽,企业实力日益增强——固定资产由妻子的400元私房钱起家,已增至3万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