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文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选择南非的中国新移民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非中国新移民群体的概况,阐释了中国新移民在南非遭遇的文化冲突以及他们的适应策略。研究发现,中国新移民在基本价值、家庭观念、消费观念等方面与南非人有明显的冲突,新移民群体对"南非文化"持一种"保持距离"的态度。具体体现在居住区域、社会交往和通婚等方面。同时,同质性强的中国新移民身处介于同质与异质之间的社会空间,对南非文化仍有明显的隔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并购后的企业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其中大致70%失败源于并购后的整合,而文化冲突与整合失败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正不断加大海外扩张的步伐,跨国之间的文化环境更加复杂,存在文化冲突的可能性更大,在中国企业自身文化尚不成熟、跨国文化整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更需要掌握企业并购后文化冲突的形成,文化整合的一般战略,并根据自身的情况与海外收购目标及社会环境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特定群体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表达了特定群体认知世界的共同方式,包括价值观、生活态度以及信仰.由于语言与文化的相因相联、水乳交融的关系,对语言对象国的文化理解力就成为外语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由此,外语教学课堂几乎就等同于一个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场所.当今外语教学突破以往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将文化理解、文化交流纳入到课堂中是时代的要求.而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自身的民族文化背景,在外语学习中,不仅要克服汉语和外语的文化差异,同时还要进行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言、本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沟通与交流.笔者作为一名民族高等院校的日语教师,希望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日语课堂上的文化特征的总结与归纳,力图分析、探索出少数民族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冲突,进而对民族院校的外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出个人见解,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遗产本体价值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峰  杨成 《文物世界》2009,(1):43-44,63
作为一种超越文化冲突的存在,世界遗产自从概念诞生起,就因其世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近些年在遗产申报与审批过程中以及保护和利用过程中爆发出来了诸如不同国家为相近或相同遗产的“所属权”引起矛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矛盾的发生,本质上就与世界遗产的本质相背离。回归遗产的本体价值是世界遗产的本质与目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铁红  李慧芬 《沧桑》2008,(3):85-86
诉讼文化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诉讼制度和观念在法律文化中的积淀,是从价值论角度对诉讼的宏观阐释。在此,主要针对诉讼观念、诉讼制度和诉讼价值观的文化冲突现象,剖析蕴涵于其表象中的深层原因,并从理论上探讨秩序和正义的冲突中当前诉讼文化整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日常生活中外地人与本地人源于文化差异的冲突不断。本文将以苏州市J村为例,通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这一细微视角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王健 《旅游科学》2008,22(5):44-48
本文讨论了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历程中始终面临的几个方面的文化问题。例如,跨国酒店公司的海外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对酒店管理的促进作用和带来的问题;酒店经营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中外酒店管理者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中国酒店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等。本文提出,应当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它可以有效地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优化酒店产品营销,指导酒店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指导酒店特色项目的设计运作,提高酒店对外投资效率以及指导酒店的品牌创建。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从华人新移民的文化自觉、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对近十余年迅速发展的海外经典读诵教育兴起的原因、背景及其作用进行了梳理和阐述,认为其兴起主要原因在于华人新移民在西方社会中普遍遭遇的文化冲突和认同危机,尤其是子女在华文学习中遇到的诸多现实困境。新移民积极创办的经典学习社团——"读经学堂",在海外华文教育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宣导、组织与教学功能。他们在课内外活动中主动选择和传承了跨国文化中具有日常实践性的"中华传统",如礼敬师长、身心合一、感恩、孝亲、终生学习等观念,在西方语境下努力重构东方"君子"式的儒家理想人格,从而帮助自身及子女实现文化上的"安身立命"。读诵经典不仅是海外华人积极开展的华文教育内容和思想形态,也是彼此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实现跨文化交流、达成族群认同的重要桥梁。由于海外新移民群体有着较为迫切的家庭教育、族群认同与思想交流等现实需求,此类读经社团未来可能会在华人聚居的更多国家和城市间蔓延。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亨廷顿的新作是其“文明冲突论”之理论框架的缩小版(美国版),即美国本土的“文化冲突论”。本文通过对“两论”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的梳理,结合亨氏政治学理论的相关观点,分析了美国“文化冲突论”中有关“核心文化”、“美国信念”、移民问题、多元文化主义等论说中的实证矛盾和理论悖论,驳议了亨廷顿解决美国“民族认同危机”的外敌指向。文章认为,“文化冲突论”是立足于种族主义立场的美国民族主义的宣示,其实质是以退为进的全球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0.
韧性概念演变与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韧性试图解释当冲击发生时为何部分区域能够适应恢复,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有的区域不能摆脱冲击影响,步入经济衰退轨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演化韧性的概念演变以及从均衡论观点到演化观点的转向,据此重新定义了区域经济韧性的概念内涵,认为区域经济韧性是系统面对冲击时,抵抗冲击影响避免脱离发展轨迹或通过适应恢复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探讨了区域经济韧性研究的三个理论分析方法,对关于区域经济韧性的测度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了评述,强调亟需加强韧性理论研究,界定清晰概念内涵,同时加强区域经济韧性定量本土化研究,将区域经济韧性理论应用到我国老工业基地等经济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与转型问题中,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A noted Singapore-based cultural geographer and specialist on Asia reviews the recent emergence of cultural geographic research on and within China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China's rise for the study of 21st century cultural geography more broadly. She identifies six major issues modern China is confronting that, when addressed from a cultural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may both enhanc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ntry and reshape the practice of cultural geography as a subdiscipline: agricultural reform, economic reform, urban change, 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related social inequalities, the changing family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 author argues that if China's cultural geography is to help the subdiscipline at large develop a more international and inclusive approach, it must be driven by questions of significance in China, yield constructive answers of relevance to China, and at the same time derive theoretical ideas that diversify the collectiv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相似文献   

12.
江莉莉 《人文地理》2013,28(1):1-9,19
一位著名的新加坡文化地理学家,兼亚洲问题研究专家从更广的视角回顾了近年出现的中国国内外地理学者关于中国文化地理的研究,以及中国的崛起对21世纪文化地理学的影响。作者指出了中国目前正面临的六大问题,并认为如果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来看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还可以重塑文化地理学作为分支学科的实用性形象。这六大问题分别是:农业改革、经济改革、城市变迁、城乡移民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不公平、不断改变的家庭结构和环境变化。作者认为,如果中国文化地理学希望最大限度地帮助本学科开发一个更加国际化的,更为包容的研究方法,就要考虑到中国面临的这些重大问题,给出有建设性的答案,并导出新的理论观念,使地理学的理论思维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基因再现及人本观转基因空间控制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景观是环境层面上文化行为的空间产物,地域文化景观反映该地域文化体系的地理单元特征。地域文化遗产性景观揭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心理期盼认知传统行为)在空间上传承与形制叠加的人文地理性。对后者的研究国外已借用生物传承多样性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理念去解构。诸多研究多涉及聚落景观及其基因方面,还没有全方位延伸到地域文化景观的各类型,尤其很少介入地域传统文化(风水观)遗产性基因,及其遗产景观基因的排列或组合或结构的研究。本文引用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向创立的"现象学结构主义"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中国)地域文化遗产(形制)基因与结构;并据后现代人本性空间观理念,即在满足遗产性景观所在地(或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需求规律下,论及提升文化产业展现内涵下的遗产景观基因再现控制理念。  相似文献   

14.
李凡  司徒尚纪 《人文地理》2007,22(1):105-1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文化地理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搜集了1985-2004年的文化地理论文文献,将论文按地理类、学报类和其他类三类期刊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文化地理学期刊载文数量的时空分布特点、作者生产率、作者地域分布和单位分布、论文资助情况以及文献研究的内容等方面的问题,揭示了近20年来我国文化地理学发展的状况和特点,为我国文化地理学者了解和把握文化地理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岛文化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静  朱竑 《人文地理》2006,21(2):99-103
海岛型区域文化是有别于大陆区域文化的一种区域文化形式和类型。有关海岛文化的研究在国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十多年来在我国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试图对国内外海岛文化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述评,并探讨其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以期对国内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value of cultural policy research, particularly when such research forms part of projects that seek to produce insights or ‘outcomes’ that are useful to non-university research partners. The paper draws from the author’s involvement in a project examining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arts that was funded as part of the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s Linkage Project scheme. It addresses Eleonora Belfiore’s provocation that this kind of instrumental cultural policy research routinely amounts to ‘bullshit.’ Howeve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ritical function of such research, there needs to be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lifeworlds of cultural policy and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This multiplicity both complicates the possibilities for usefulness in policy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that it enables such research to be generative in unpredictable ways.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峻 《华夏考古》2003,11(2):105-112
为了解释文化因素的发展过程,本文首先回顾了19世纪以来文化演变和文化传播的研究历史,然后概括了贸易、迁徙和文化扩散作为文化传播的三种方式,并对其作了具体分析。而且对文化变迁的动力,作者也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文物的分析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萍 《东南文化》2000,(3):123-126
对文物的材质和构造进行分析与检测,不仅对考古研究意义重大,而且也能为文物的保存、保护、鉴定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在文物保护与检测方面常用的一些技术方法。这些技术在文物领域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更好地进行文物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re has been relatively little comparative research undertaken on sub‐national cultural policy. This article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b‐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ies by assessing the utility of national cultural policy approaches for comparative research at the sub‐national level in Canada. Drawing on studies of national cultural policy, the authors develop three main approaches to cultur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 the French, British and hybrid approaches – and explore their applicability to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ultur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in the Canadian provinces of Québec and Ontario. This exploratory research suggests there is room for optimism in drawing on national‐level experiences to undertake sub‐national comparative cultural policy research, particularly for comparisons over broad time periods. The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it will be important in subsequent research to further elaborate the models for present‐day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o refine and adapt them to reflect specificitie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of analysis.  相似文献   

20.
文化遗产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数量的不断增加,文化遗产管理模式的研究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在系统梳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选取辽宁省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适合辽宁省的文化遗产管理模式,同时。对于中国不同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