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崇 《神州》2013,(34):69-69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将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有助于构建新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创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学琦 《丝绸之路》2014,(14):59-60
本文主要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分析结果几方面浅析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高超博士如何运用语料库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研究分析,探讨了语料库在其文章中是怎样发挥研究作用,从而得出明晰、高效的分析结果的。通过以上分析,归结出了采用语料库去研究相关问题是一种非常客观、有效的新兴研究方法。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广泛使用可以使语料库在语言分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济在中国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古史研究和中华文明起源等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贡献。他主持或参与了新中国建立前的历次殷墟发掘,并终生致力于殷墟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国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就是在他领导或参与的一系列考古发掘与研究下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他积极倡导并参与了上古史的重建,他的实践为古史研究构建了一条新的可行之路。李济还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学术眼光的学者,能够从世界范围内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传播和交流。他的这种宽阔的学术视野使他走在了同时代学者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4.
社会史研究与中国现代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史角度拓宽中国现代史的研究领域,是深化中国现代史研究的重要途径。文章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五种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各种观点的合理性及其缺陷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上述观点都可以借鉴,特别是关于社会史是一个新方向、新方法的观点,更可以直接地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将这种观点所提出的一些研究方法运用到中国现代史研究中去。对此作者从以社会史研究为基础、吸收社会史研究的内容、运用社会史研究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诸方面,就如何加深中国现代史研究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自我决定和角色认同理论,通过对43家旅游企业的领导-员工配对调研数据的采集,构建了变革/交易型领导、组织差序氛围对员工亲环境行为影响的跨层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变革型领导对旅游企业员工亲环境行为具有正向作用,而交易型领导则相反;(2)心理授权与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变革/交易型领导与员工亲环境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3)组织差序氛围显著调节变革/交易型领导通过心理授权与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员工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文章结论拓展了领导风格、组织氛围影响员工亲环境行为的跨层次理论与实证研究,并为推进旅游企业的内部环境管理实践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峡江地区宋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进行类型学研究,将本地区宋代墓葬划分为三个时期。然后,分析了峡江地区宋代墓葬的文化因素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使我们了解到峡江地区在宋代是一个较为封闭和落后的地区,有些文化现象在这种稳定的落后状态中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7.
作为海外华人研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王赓武教授的治学方法对其研究以及该学科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王教授的成长经历与学术训练,探讨他由治中国古代史入手,转而侧重研究中国—南洋关系史以及东南亚华人史的时代背景及其学术含义。本文认为,坚实的中、西学术训练为他的学术生涯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他转入海外华人这一新兴领域的桥梁;而战后东南亚激剧的时代变迁则促进王教授的双重学术视野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双重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中国与东南亚的交互相映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关怀以及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双重身份作为学术研究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8.
虚拟身份是当代身份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研究网络游戏中所呈现的虚拟身份问题是当代身份研究的必要途径。本文借用符号学的方法,以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游戏为研究案例,从多个角度厘清游戏中玩家人物的身份形成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文从身份政治的研究视角,对移民认同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认为移民认同问题的研究包括三个主题:族群身份层面的文化认同主题、民族身份层面的国家认同主题和全球化时期多重身份层面的全球认同主题。国际移民身份政治研究在时间线索上依据从单一到多维的趋势发生和发展;新的自变量的介入导致研究模型随之发生变异,以保持对后来出现的经验实际事件的有效解释和预测;移民身份政治研究可以提供多领域研究之间的共同理解的基本框架,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祖鲁族是南非最大的民族,其民族认同是在殖民时期复杂的历史条件之下形成的。通过南非祖鲁族历史的研究,探究祖鲁各个阶层在其现代民族认同形成中的作用,可以认为殖民时期现代祖鲁民族认同的形成不仅有西方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祖鲁人民在对抗殖民者和参与现代经济活动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自我身份认同。在殖民时期,祖鲁民族认同形成与包括传统权威、农民、工人和中产阶层在内的各个阶层的参与密切相关,民族认同形成过程具有本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文学的接受学与传统的影响研究的差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逐渐形成的新的研究范式,比较文学的接受学和传统影响研究相比既存在关联,更独具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研究角度以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现代阐释学是接受学的基础,而实证主义则是影响研究的基础;接受学从文学接受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意义的新生性与创造性,而影响研究则局限于作家作品,重视意义的唯一性;接受学运用阐释学、接受美学中的一些方法进行分析,而影响研究则主要采用事实考证、排除美学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接受学的形成,不仅是对接受美学理论的拓展和深化,更是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丰富。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对陶希圣的学业、思想和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其从一名世家子弟转型为现代知识分子。陶希圣以亲属法为研究对象,沟通中西思想文化,建立了一套独立的思想体系,为其身份转型奠定了基础。陶希圣身份转型个案分析,有助于重新思考"中国文化走向"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逐渐形成的新的研究范式,比较文学的接受学和传统影响研究相比既存在关联,更独具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研究角度以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现代阐释学是接受学的基础,而实证主义则是影响研究的基础;接受学从文学接受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意义的新生性与创造性,而影响研究则局限于作家作品.重视意义的唯一性;接受学运用阐释学、接受美学中的一些方法进行分析,而影响研究则主要采用事实考证、排除美学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接受学的形成,不仅是对接受美学理论的拓展和深化,更是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丰富.  相似文献   

14.
以天坛公园具有固定居民活动的滞留性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行为观察法得到人群分布密度与使用者行为数据,在景观建筑学领域对居民行为影响公园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在整体规划层面,通过GIS建立交通网络模型,计算出公园开放空间可达性,将结果与人群分布现状相比较,分析二者形成差异的原因,提出线性活动空间应成为关注重点;在空间设计层面,发现使用者对活动时间、空间的选择受行为类别差异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对公园内滞留性活动空间形态进行归类.并提出改造策略。从宏观到微观探寻使用者行为与活动空间设计的内在关联,为从使用者行为分析入手的公园绿地研究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5.
尹达先生的治学道路有着极其鲜明的特色,就是“从考古到史学研究”。这一道路的形成,深受两个人的影响:一位是郭沫若,一位是梁思永。尹达先生的重要学术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以《新石器时代》、《中国原始社会》、《中国史学发展史》三本著作为代表。重视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研究与综合研究,是尹达先生在“从考古到史学研究”学术道路中形成的极为重要的治学特点,也是尹达先生能够沟通考古与史学研究,将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郭海燕 《神州》2012,(33):191-191
概念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数学概念对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概念教学首先就要对概念进行引入,教师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根源,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实质,然后要不断的复习和巩固数学概念,用准确地数学语言阐述数学概念,最后将数学概念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实现数学教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吴永材 《满族研究》2022,(4):101-104
福建省长乐市的琴江村,是一座具有浓郁满族文化特色的村庄,也是我国唯一保留比较完整的清代八旗水师旗营。近年来,对琴江村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满族文化传承、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旅游开发、建筑风格、民族认同等。本文以琴江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参与观察法、比较法和总结分析法,对该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左娅 《世界历史》2022,(1):74-91+154-155
缅甸女性的社会身份问题是东南亚女性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曼荼罗体系还是佛教体系下,早期缅甸社会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都有明显的张力。这种张力容忍了两种对立态度的同时存在:一方面,这两种体系都能有效地压制女性在这两类体系中的社会地位及权力,使她们无法成为缅甸社会中的主流群体;但另一方面,这两种体系都给予了女性群体一定的空间和自由,让她们能够部分参与社会实践与宗教活动。显然,这两种对立态度在进行着紧张与松弛之间的调和,并成为边缘群体身份构建的准则,由此构成缅甸女性边缘流动的身份特性。  相似文献   

19.
论文运用历史研究方法,从倭乱时期的移民和明清交替时期的移民两个方面考察了明代遗民的迁移以及定居过程;分析了明代遗民同时具有对明朝、对韩国、对明代遗民社团的多重认同和形成这种认同的客观条件,并将明代遗民的地位变化过程与韩中关系的变化过程相结合进行探讨。相对于向来以单一民族自居的韩国,朝鲜时期的明代遗民,是对韩国民族的一种学术性挑战,同时明代遗民研究对韩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也是一种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20.
张安新 《神州》2011,(8):99-100
网络给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影响到了公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意识是公民社会赖以建立的基础,对现代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网络政治参与对公民意识形成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主要从公民意识形成的规律以及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