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3~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洛川县月家庄墓地发掘了363座战国中晚期秦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月家庄墓地的发掘丰富了陕北南部地区战国时期的考古内容,对探讨秦人对陕北的经略,秦与戎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2.
该墓地是继陇县边家庄、店子村之后,在汧河沿岸发掘的又一处春秋秦人墓地。由于孙家南头墓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墓葬内涵特征,将有助于早期秦人东迁路径、城邑地望及早期秦文化区域特征的研究。同时,由于该墓地A类墓葬随葬器物中铜、陶共存的现象在以往发现的关中秦墓中较为少见,因此为东周秦墓分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3—7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咸阳渭城区塔儿坡发掘一处战国晚期秦人墓地,共发掘古墓葬406座(其中战国晚期385座、汉代20座、唐代1座),窑址13座(汉代2座、唐代10座、明代1座),出土文物847件(组)。该墓地东距秦咸阳城宫殿遗址约12公里,东距咸阳城西界约7公里。1995年,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该墓地东侧的咸阳市钢管钢绳厂分厂建设,发掘清理战国晚期墓葬381座,出版考古报告《塔儿坡秦墓》。  相似文献   

4.
宋甜甜  赵舒荑  赵兆 《文博》2023,(5):15-24+2
2017—2018年,为配合西咸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陕西西咸新区蒲家寨村的一处战国秦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墓葬、围沟、水井等遗迹340余处,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铁器及玉器等。墓地内散布有10座瓮棺葬,均属于秦文化范畴,其墓葬形制、结构各异,出土器物丰富,墓葬年代属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前后,是研究秦瓮棺葬及秦人丧葬习俗演变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擂鼓台墓地是荆州市一处较重要的秦汉墓地,1991年抢救性发掘了2座秦墓,出土了一批铜、陶、漆木器。根据出土器物推断墓葬时代为秦统一之后至西汉前期,这几座墓葬丰富了该地区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柴怡  刘尊志  赵兆  张广占  楚展鹏  黄佳豪 《文博》2022,(2):12-34+47+2
为配合西安北至机场西城际铁路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墓地清理墓葬76座,共出土陶、铜、铁、玉石等质地文物119件(组)。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的特征,初步判断该墓地主体应为战国晚期至秦代的秦人平民墓地。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咸阳都城附近居民的丧葬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秦国在统一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新近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的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立鸟陶器,实即带有茅草或羽状装饰的陶祖,是东夷人祖先崇拜的产物。山东莒县陵阳河等墓地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瓶形陶文,不过是这类神圣陶祖的抽象形式,有可能就是“且”(祖)字的原型。  相似文献   

8.
论天水放马滩秦墓地图中的“圭阝丘”非指圭阝县岳维宗1986年3月,在甘肃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一号秦墓中出土了珍贵的木板地图,根据同墓出土的秦简,可认定此图为“秦王政八年”(前239)秦国所属圭阝县地图。何双全先生《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地图初探》认为...  相似文献   

9.
陕西陇县韦家庄秦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陇县地处关中西部陇山大坂东侧的千河上游,是秦人受封享国进入陕西后的第一个大本营。史料记载“西垂宫”和立国后的第一个都邑“千”应在陇县境内。韦家庄又处在县西陇山大坂脚下,是秦人从西垂故地出发,经清水、张家川翻越陇山固关隘口进入秦地的必经之路,今日之陇张公路从村子中间穿过。村子三面环山,唯东部地势开阔。东北是千河,南是蒲峪河,两河在村子东南汇合后东去。韦家庄周边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土质肥沃,景色秀丽,是十分理想的生息之地。  相似文献   

10.
宝鸡茹家庄、竹园沟墓地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1974年起,宝鸡市博物馆在宝鸡市益门公社茹家庄、竹园沟、濛峪沟等地多次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迄今为止,已发掘墓葬二十五座,车马坑、马坑六座,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初步揭示了商末、周初具有明显的甘青地区和巴蜀地区文化特征的重要方国——(弓鱼)国的文化面貌,引起了考古界的注意。本文主要依据茹家庄、竹园沟墓地的出土资料,对(弓鱼)伯家族世系、(弓鱼)国与其它方国  相似文献   

11.
试论云梦秦墓陶器年代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以来,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云梦城郊、楚王城遗址西侧的睡虎地、东郊龙岗等墓地发掘了近百座秦墓。其中,睡虎地七号墓下葬年代为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1]:十一号墓葬为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2];龙岗六号墓葬为秦末(秦二世年间)~[3]。这些纪年墓葬的发掘,为该地区秦墓提供了断代的标尺。云梦在春秋战国时期原为楚国故地,楚人战国中期在云梦城郊筑城建国,志书称“楚王城”~[4]。公元前278年为秦军攻占在此设置安陆县城,其中心西移,隶属南郡。那么,云梦这批秦墓出土陶器的文化特征是什么?它主要是继承楚…  相似文献   

12.
《文博》2019,(5)
使用模型低温陶牛车随葬是泾渭秦墓地的鲜明特点。在24座战国中期至战国晚期早段的墓葬中共计出土低温陶牛车48辆,除牛和车轮以外,其它部分均为木结构,出土时木构件已朽。同时,与牛车组合出土的还有陶俑,应为驾驶或牵引牛车的驭手俑,皆为曳地长袍俑,或双臂前伸作驾车状,或作持缰挥鞭状,或作袖手端立状。泾渭秦墓地出土的低温陶牛车,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组合关系之明确,都是前所未有的;它在墓葬中出现的意义应更接近它载物的实用功能;与囷、壶、甗共出,反映出秦人的重农思想。  相似文献   

13.
雷建鸽 《大众考古》2023,(11):30-33
<正>2018年4—9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义马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进行了第二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共清理春秋时期墓葬9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2600件(颗),其中墓地南部M93出土的一件“虢季氏子虎父”铜鼎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东周时期关中地区国人秦墓棺椁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棺与椁是墓葬的基本内容,《韩非子·内储上》:“布帛尽于衣衾,材木尽于棺椁”;《管子·尽藏》:“棺椁足以朽骨”。秦人的丧葬习俗曾受到周代传统礼制的影响,棺椁也不例外,在其发展和演变的特征上具有普遍意义。研究秦墓棺椁的演变,则是从一个特殊角度研究秦文化,它对于认识周秦文化的渊源,以及秦文化本身的发展轨迹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国人,是指平民和一般官吏。东周时期秦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关中地区,因此近乎90%的秦墓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内。目前除已被发现属于秦国王室的秦公大墓或秦国宗室贵族的陇县边家庄墓地以外,还发现多座秦国国人墓地,累计墓葬达千余座。如宝鸡斗鸡台11座屈肢葬墓;长安客省庄71座东周墓葬;西安半坡112座战国墓葬;宝鸡福临堡10座东周墓葬;宝鸡县阳平秦家沟5座秦墓;宝鸡茹家庄7座东周墓葬;大荔朝邑26座战国墓葬;户县宋村1座春秋秦  相似文献   

15.
礼县是秦人发祥地,西汉水流域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及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大秦帝国建国的初创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本文对礼县早期秦文化研究项目的具体调察、发掘及研究情况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1974年冬至1981年春,宝鸡市博物馆先后发掘了宝鸡市茹家庄(弓鱼)伯及其妻井姬墓,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季及其氏族墓地、宝鸡市纸坊头(弓鱼)伯墓。迄今为止,已发掘墓葬二十五座、马坑、车马坑六座,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1954年发掘的凤县龙口遗  相似文献   

17.
资讯·国内     
《大众考古》2023,(11):10-11
<正>陕西咸阳:碱滩战国晚期秦人墓群2022—2023年,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碱滩村发掘清理237座战国晚期秦人墓葬,与其北部塔儿坡墓群应同为一处秦人墓地,形成上千座规模的大型战国晚期秦人平民墓地。  相似文献   

18.
咸阳塔儿坡战国秦墓出土骑马俑族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清理咸阳市区东北的塔儿坡古墓葬群时,发掘出土了大批战国秦人器物,其中出自编号28057号墓的两件骑马俑尤为引人注目,据认为“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骑马俑”,“将我国骑马俑的历史提前近100年”,价值甚高,意义重大。然而对其族属。以往研究却多语焉不详.本文试以此为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陶文二题     
秦陵“左司高瓦”陶文考辨 1977年发掘的始皇陵北二、三、四号建筑遗迹中,曾出土了一些陶文。学者们对陶文已有了较正确的释文。但其中,有一个陶文释为“左司高瓦”,我认为其中的“瓦”字欠妥,似有商榷的余地,下面谈一下个人的看法。“瓦”字,《说文》的小篆为瓦(图一,与陶文区别很大,陶文的字形是(图一,小篆的瓦比陶文多出一横和下边一笔的延长部分。再还有两个区别。一、陶文是一  相似文献   

20.
坡底遗址是关中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处秦人墓地,通过对墓地出土的154例人骨标本的人口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154例个体中,性别明确者91例,鉴定率为59.09%,年龄段明确者127例,鉴定率为82.47%;坡底居民的平均死亡年龄为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死亡年龄为30.29岁,女性平均死亡年龄为29.73岁;死亡高峰为壮年期(51.18%),其次为青年期(24.41%)和中年期(18.90%),不见老年个体。秦国长期征战导致关中地区大量男丁入伍应该是坡底居民性别比例失调(性别比0.596:1)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古代居民年龄组数据的分析,坡底居民的死亡高峰提前到了青年期和壮年期,这或许是战国晚期秦人生存压力较大,寿命普遍较低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