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骨针数量可观、形状多样、制作精细,穿孔骨针更是其制作水平成熟的体现。先民们使用骨针缝合衣物、编制渔网,少数细长、规整的骨针还可能用于缝合伤口。一件完整的骨针,需经过选料、截料、刮磨成型、加工针眼、打磨抛光等工序。  相似文献   

2.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其中的骨耜体现了这一时期文明的独特性。对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骨耜进行研究,揭示了其制作工艺、原材料选择、使用功能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出土的骨耜种类丰富,对其原材料及制作技术的探讨展示了当时的技术进步。对骨耜的形态和功能推断也展现了它在农业、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探索发现,骨耜在大汶口文化的宗教、仪式中的使用及象征意义反映了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结合农业经济背景,对骨耜的生产和交易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理解大汶口文化及其社会经济背景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正>马拉轿车作为我国清代至近代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它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考察古代马拉轿车的制作工艺及驾驭技术仍对现在研究工艺制造、民俗文化等具有很高的价值。现以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收藏的清朝马拉轿车为例,对其历史年代、制作工艺、使用材料及使用方法方面略作探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了解当时的科学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黎族的制骨工艺宋兆麟骨器是人类继木器、石器发明之后又一重大发明,在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许多考古资料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云南保山猫猫洞的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骨角器124件,占出土工具总数的41.6%,有骨针、骨锥、骨铲、骨镞、骨镖、骨刀、骨棒、...  相似文献   

5.
骨器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中国考古学关注的课题。本文梳理近十年以来中国骨器研究的新成果,并着重对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骨器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在新石器时代,无论是地域还是年代上,骨器制作的程序和方法均比较相似,片切割和磨制为主要加工手段,"因材作器"是这个时期骨器生产的显著特征。青铜锯的应用是青铜时代制骨手工业的技术性革命,极大地提高了骨器制作的效率,并对当时的生产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二里头遗址制骨所使用的铜质工具很可能是铜刀,而非铜锯。中国最早使用青铜锯的年代很可能不在夏代,而在商代早期,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青铜锯的使用和城市化的发展,为青铜时代制骨作坊的规模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市场条件。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绛紫绢地“长寿绣”丝绵袍进行了保护修复。为了更好地复原文物,达到适宜展示陈列的状态,在修复之前针对此文物做了材质鉴定、织造工艺、材料老化判断及裁剪工艺等系列研究。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全面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之后发现,这件丝绵袍的裁剪制作工艺与发掘报告所述裁剪缝纫秩序不同,是先刺绣好面料后,再裁剪制衣,证实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丝绵袍制作工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绛紫绢地“长寿绣”丝绵袍进行了保护修复。为了更好地复原文物,达到适宜展示陈列的状态,在修复之前针对此文物做了材质鉴定、织造工艺、材料老化判断及裁剪工艺等系列研究。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全面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之后发现,这件丝绵袍的裁剪制作工艺与发掘报告所述裁剪缝纫秩序不同,是先刺绣好面料后,再裁剪制衣,证实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丝绵袍制作工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骨角质文物丰富的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世界各地考古学、人类学、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材料,但由于骨角质文物一般年代久远、保存环境各异以及自然矿化等因素造成该类文物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该文拟从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的角度,对目前骨角质文物的制作材料与工艺、病害研究、修复技术及预防性保护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尝试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保护需求。我国骨角质文物保护需求主要包括出土饱水器物的现场保护是骨角质文物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最早的古文字资料即有字甲骨的防风化研究是骨角质文物保护中的重点课题;全国各地出土的不同时期动物骨骼的保护是骨角质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一件用孔雀羽线制作的亲王用吉服袍。以往对此件袍子的研究,只是文字上描述。本文使用现代科学仪器三维视频显微镜,多方位、多角度对其制作材料、工艺进行了显微观察,通过资料分析探讨了孔雀羽线的使用方法和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0.
传统金箔制作工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金箔制作工艺是传统金属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作金箔的主要和唯一方法是锻造,自商代起一直沿用至今。早期由于未采用隔层材料,只能逐片锻打,厚度也不可能太薄,随着隔层材料的使用,特别是至迟在明代使用的乌金纸,使金箔的厚度大大降低。从最早的逐张锻打发展到目前的一次锻打1000-2000张,生产效率有了极大提高。工序也有了进一步发展细化。科技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对传统工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对传统工艺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对传统工艺进行调查和研究,为此对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传统金箔制作工艺进行了调查,从合金的成分、熔炼、打制和切割工具、隔层材料、制作工序等方面对金箔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11.
徐志明 《丝绸之路》2011,(16):98-99
江苏泰州兴化戴窑砖瓦生产历史悠久,烧制雕刻工艺精湛,对研究中国砖瓦艺术发展史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就戴窑砖瓦艺术的制作技艺及砖雕种类、常见雕刻纹饰等进行记述。  相似文献   

12.
古代制陶包括工程和技术两方面:陶窑是土木工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为烧制陶器提供了可以反复使用的固定设施;技术为制作坯体和烧制陶器提供了工艺做法和工艺流程,二者相辅相成。古代制陶技术对瓷器的发明有直接影响,对冶金技术的发明、红烧土建筑技术的产生都有间接影响。研究古代制陶工程技术史的目标是创建中国特色制陶技术考古学。  相似文献   

13.
广州粤海关,在较长时间内一直是清朝主要的海关,是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特殊地位。"香港图"插屏是一件清代中期制作的象牙插屏,主体为象牙制成,表面涂染了丰富的颜色,像一幅立体的风景画。插屏图像不仅记录了当时多个欧洲国家的商船抵达广州黄埔港口时的景像,同时刻画了广州黄埔地区的地理、建筑、自然风貌,是一件关于粤海关广州港口的重要历史实物。插屏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工艺价值,作者在修复过程中结合科技检测、历史文献对其制作工艺、象牙染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图像内容对其命名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4.
对漆器文物的内在结构及表面漆层的观察分析,是研究文物病害形成原因和传统制作工艺的重要途径。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可在不损伤文物的情况下,观察文物内在的纹理结构,分析其原工艺制作方法。故本研究通过对文物X射线图像进行解析,分析金漆漆盒的胎体结构和文物的伤况成因,并对比文献记载中漆器胎底制作的差异性,尝试通过重构3D模型图片的方式直观展现文物木胎结构。研究漆器制作工艺和表层病害,有利于分析漆器文物制作工艺对文物病害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日后文物保护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用于分析文物伤况并制定科学严谨的修复方案,还可为以后的文物研究和工艺分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5.
大溪文化彩陶在类型和装饰风格上既显示出与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等的联系,又显示出与川西、湖湘等周邻地区其他史前文化的联系,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化学组成分析和显微结构观察,揭示了宜昌地区大溪文化中堡岛、杨家湾和关庙山遗址彩陶的技术特征,指出其彩陶制作可能是聚落间的普遍产业,宜昌地区大溪文化彩陶由多个作坊制作,同一作坊生产的彩陶可能供多个聚落使用。对深化认识宜昌地区大溪文化内部互联互通、延续发展的机制,以及长江中游新石器文明演进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黔西地区铜器时代金属制作技术及水平,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贵州银子坛墓地出土13件铜器和2件锡器进行了金相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中水银子坛墓地出土的战国到西汉时代的铜器,有红铜、锡青铜和铜锡铅合金多种材质,而锡器有纯锡器以及锡铅合金,合金配比已具有一定的水平。制作技术有铸造和锻造工艺,并能应用冷热加工技艺。本文对研究古夜郎地区金属器的制作技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广西桂平博物馆藏东汉铜甑对于研究广西地区青铜器冶铸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器物长期保存于潮湿环境中,矿化严重、保存状况较差,亟须保护修复。本研究应用X射线影像观察、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模拟实验验证等方法研究了器物的铸造工艺、合金成分以及锈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该器物为整体铸造成形,器物铸造时使用了轮制技术、刮板造型工艺以及铸后刻纹的工艺,箅部范块制作过程是用器身模翻制器身范后脱模,将器身模的圈足部分切下,然后在圈足泥模上刻出箅部型腔。在此基础上,遵循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力求将传统的文物修复手段与现代修复理念相结合,通过除锈、修补等保护修复措施后,不但提高了器物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达到了可以展陈,发掘文物潜在价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金箔制作工艺是传统金属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作金箔的主要和唯一方法是锻造,自商代起一直沿用至今。早期由于未采用隔层材料,只逐片锻打,厚度也不可能太薄,随着隔层材料的使用,特别是至迟在明代使用的乌金纸,使金箔的厚度大大降低,从最早的逐张锻打发展到目前的一次锻打1000-2000张,生产效率有了极大提高,工序也有了进一步发展细化。科技的发展的工业化生产,对传统工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对传统工艺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对传统工艺进行调查和研究,为此对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传统金箔制作工艺进行了调查,从合金的成分,熔炼,打制和切割工具,隔层材料,制作工序等方面对金箔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了记述。  相似文献   

19.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纪念银盘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港澳事务办公室批准生产。银盘直径200毫米,每只含纯银1000克,限量生产1000套(香港、澳门盘各一只),由中国钱币学会监制,编号发行。港澳回归纪念银盘的设计制作,使用了国内一流的工艺技术,参照造币质量标准刻制模具,启用五千吨大型压机压制成型。其艺术造型及制作工艺能代表我们国家的先进工艺水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纪念银盘  相似文献   

20.
陈亮 《收藏家》2023,(3):52-59
南诏、大理国时期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新的高峰时期,该时期的金器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绽放出自己独特的流光溢彩。本文以云南省博物馆藏南诏、大理国金器藏品作为研究对象,挑选出几件最具代表性的罕世珍品,对其造型艺术及审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金器的几个重要特点:金属制造业规模宏大、工艺极其精湛且发达程度较高、该时期金器大部分与佛教相关。同时,文章还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金属冶炼、铸造、雕刻等制作的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