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权是古埃及早期国家甚至是埃及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以往学界主要依赖图示和铭文史料考察古埃及王权的形成与演变及王权的特点。本文主要从王室墓葬的形式、结构、规模、陪葬品和壁画、铭文等考古实物的演变过程透视这一问题。从而,本文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更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通过对前王朝、早王朝和古王国王室墓葬的考察,本文认为古埃及王室墓葬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王权的形成以及早期王权向专制王权的演化,更体现了早期王权和专制王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塞德节是古埃及的重要节日,是法老参与演出的最古老、最重要的宗教典礼之一,与王权关系密切.节日在法老认为必要的时候举办,以庆祝法老顺利统治一定年限和更新王权为目的,但以后者为核心.在节日游行和一系列或公开或神秘的仪式过程中,塞德节巧妙地利用节日氛围,使全国人民再次认可了法老的合法统治地位和各种权力,使法老的王权以新的、更强大的面貌继续下去,在王权的实施、维持和强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塞德节完全是在宗教和喜庆节日的外衣掩盖下,由法老和统治阶级设计和庆祝,是宣传、确认、强化和推进王权统治的典礼,维护国家权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王权与专制主义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理论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历史为背景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王权与专制主义这两个概念的考察,结合古埃及各个历史阶段公共权力的演变,剖析王权与专制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王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发展为专制主义,而专制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又因不同的历史条件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托勒密王朝是古代埃及史上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法老埃及的王权与神权之间从来就不是和谐统一的,始终存在矛盾和斗争。但是,在托勒密王朝,二者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王权有效地控制了神权。这主要是因为托勒密王朝的国王借鉴了法老埃及的经验,采取了有利于王权的政治、经济政策,等级和阶级关系决定了宗教祭司集团不可能干涉世俗政权,文化背景也使托勒密国王从意识深处拒绝给予宗教和祭司各种权力。托勒密王朝王权与神权之间是赤裸裸的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这也正是托勒密王朝逐渐失去本土埃及人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青铜时代的北非地区,国家与部落是人类社会常见的两种重要组织形式,两者之间的交往互动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新王国时期,存在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国家与相邻沙漠中的利比亚部落之间的关系,往往呈现出“冲突模式”与“共存模式”之间的有机转换。究其原因,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地缘格局等,都会成为影响该时期“农耕社会”与“部落群体”之间选择何种方式进行交往的重要因素。借助历史文献及考古证据对两者交往模式及动因的综合分析,是正确认识北非地区古代国家与部落社会交往规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国王们都有长长的手臂”——法国路易六世时期的王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路易六世在其统治期间积极伸张王权,不仅改变了此前法国王权孱弱的境况,而且使王权的内容得到充实并使王权的外延扩展。路易六世在封建制下平定了王室领地内及周边堡主的离乱势力,统一的法兰西意识开始显现;他还在王室内部事务的管理上进行改革,加强了卡佩王朝的中央权威。路易六世扩张王权的努力同经济、社会和宗教领域的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法国王权向社会、经济和宗教领域的渗透改变了王权系于某个具体国王权力的单一维度并同封建制度发生关联。在封建、王权与国家的三度空间里,路易六世时期的王权可以得到更全面的检视。  相似文献   

7.
来自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为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贡献了文字、文学等文明要素,推动古代王权走向成熟.文字和文学是联系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的纽带,而掌握文字工具的大陆移民又是联系大陆、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字、文学来考察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之间的关系,是解析日本古代史中一些尚未明确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了解大陆移民在日本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它根置于特定地域的文化,具有民俗性与宗教性的双重属性,根本是一种地方性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当下,民间信仰有着对特色地域传统文化传承,也有着自我的调节与转型。本课题组探究转型时期民间信仰的发展状况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赵殿增 《华夏地理》2008,(5):184-195
与三星堆类似,金沙也是以宗教崇拜为核心.以巫祭集团(巫师.祭师和祭司组成的集团)为具体实施者及掌权者,形成的一种国家系统,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祭祀。  相似文献   

10.
西周、春秋时期民俗观及其在战国时期的流变整体呈现从"谨俗"到"顺上"的演变逻辑。这一演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方面:民俗主体的变化、王权与民俗的上下关系、民俗的地域性以及民俗作为社会管理手段。这一演变的本质是王权主义对民俗观的改造。这一改造一方面是民俗功用的历史变化;另一方面,也是民俗作为一种"拟权"的"文化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华夏传统文化基因及中华文明的载体,其在史前时代就已具有朴素的美学和神学的内涵。本文以其为例,主要探讨一下其中所孕育的中国古代文明的诸多特点之一的神权与王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洪山真人原是一位仁慈及于牛马的孤苦农夫,殁后被乡亲们奉为牛马牲畜的保护神。明代中期洪山庙已经遍及中原各地,香火旺盛,其祖庭密县洪山庙庙会也因此成为一处大型的药材交易市场,是同期沿太行山、伏牛山东麓南北分布的众多药材市场中最为繁荣的药市之一。然而,当乾隆初期洪山庙药市臻于鼎盛之时,却被禹州取而代之。禹州迅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大型药材集散地,密县洪山庙药市却趋于衰落。两地药市的消长变化与洪山信仰相互交织,显示出专业市场的独特性,非施坚雅市场理论所能概括。此个案研究也对许檀市场层级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黑神信仰是贵州一个独特的神明信仰,在明清至民国期间兴盛达近六百年之久.其以唐代将领南霁云为神祇,并建庙宇忠烈宫祀奉之,其中影响卓著者首推贵阳忠烈宫.因贵阳忠烈宫在清末民初逐渐演变为黔省近代文教重地达德学校,故有必要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对之进行探究,从而明晰当地黑神信仰的源流、嬗变及其实质.藉此可知,在明清时期,黑神信仰通过官方引导、民间自发两种途径传播与兴起,积极服务于当地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进入近代,达德学校作为忠烈宫的后继者,在对黑神信仰所彰显的传统美德予以传承的基础上,以科学民主教育对黑神信仰进行了超越.是故,贵阳忠烈宫无疑在过去数百年间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山西民间信仰的地域分布与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明清山西通志和各县地方志中的祠祀部分为主,揭示了山西民间信仰地域分布的差异性及其制约因素.研究指出,泽、潞、平、并四个地区是山西民间信仰分布的中心,其中晋东南泽、潞地区是山西民间信仰最丰富发达的核心地带,晋西吕梁山区则相对薄弱,处于边缘.这一分布态势对地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佳木斯地区有大小佛教寺院十座,出家僧尼一百三十余单,皈依居士数以万计。佛教信徒的信仰目的各不相同,大多数信众的信仰具有某种功利性和实用性。各寺院宗教活动普遍积极入世,参与社会生活,贡献社会。佛教事业走"人间佛教"的道路是佳木斯市佛教协会的宗旨,也是佳木斯地区佛教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立阳 《民俗研究》2016,(1):99-106
民间信仰因缺乏统一教义和组织形式而被杨庆堃先生归为分散性宗教,但是这种分散性的信仰形式却与世俗社会的制度和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以闽南保生大帝信仰为例,当地民众宣之于口的三个信仰观念——"灵""份"与"缘"以及相关实践,从信仰观念的共享和实践的角度,展示了民间信仰神明与庙宇网络的形成以及民间信仰的弱关系与地缘、血缘强关系的结合,从而围绕神明信仰形成了超越社区、地域甚至跨国的信仰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经典信仰是人类文化信仰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信仰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经典信仰文化建设,是构建和弘扬该社会信仰文化和信仰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这个社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主流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神的标准化"一经问世就成为民间信仰研究中强有力的解释工具,但胶东半岛妈祖信仰的发展实践表明,"神的标准化"有其局限性,不能适应于所有地区。因为神灵信仰势必要与传播地的文化相融合而实现本土化,而本土化是对标准化的消解,这就使得神灵信仰不能实现彻底的"标准化",而只能是一种"半标准化"。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信仰是具东北特色的山神信仰文化之一,也是长白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白山信仰经历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时代,发展为物格神崇拜、人格神崇拜,历史上帝王封禅、民众祭祀是推动长白山信仰不断演化变迁的推动者。近代以来,长白山信仰发生了变化,从官方信仰空间转换为民间信仰空间,其发挥了调节心理、整合地方、规范道德等社会功能。以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关系为视角,考察近代长白山信仰的发展及内涵的变化,发现在长白山区一带,广泛存在对长白山山神的祭祀和崇拜,其对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