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春志 《神州》2011,(27):94-95
子午谷奇谋是《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情节,同时在历史上也是一个争论了1700多年的公案,本文从军事、人物性格和写作技巧出发,分析了子午谷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佚名 《文史月刊》2011,(10):16-17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因军功被封为武安君。 白起从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以来,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前后指挥大小战役70余起,杀敌100余万,尤其是在长平之战中,用奇谋大破赵军,令六国闻风丧胆,白起自此也走上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被世人称为“战神”。  相似文献   

3.
晚清名臣曾国藩无疑是个人物。他头上顶着各种闪闪发光的头冠,成为6位汉人大学士之首,功名抵达极致。其人脉极旺,门生满天下,光是后来担任抚督的人数就有一个惊人的数字。然而,历史记载,曾国藩并不算一个特别聪明的人,第一,他的思维比较迟缓;第二,他做事少有奇谋,然而,  相似文献   

4.
吕方 《文史天地》2014,(8):67-70
正公元227年,诸葛亮向蜀汉后主上书,慷慨誓师北伐曹魏,千古奇文《出师表》令我们感动至今。然而,在北伐中他的战术却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与气壮如山的誓师陈词形成巨大反差。陈寿评价诸葛亮在北伐中的表现:"奇谋为短。"那么,果真是由于诸葛亮的战略战术失误主导了北伐的进程与结局,还是战争背后另有玄机呢?一、诸葛亮北伐战术受制于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曾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评价党和国家的一位领导人。毛泽东说的"诸葛"就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军师诸葛亮。诸葛亮一生的谨慎行事在魏延贡献奇谋良计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因过于谨慎而失掉的很可能完成北伐大业的唯一良机。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2017,(8)
正开国大将粟裕,是我党我军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长期革命和军队建设中,粟裕历任我军各级指挥员,直至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会委员。无论斗争环境怎样残酷,敌情怎样严峻,粟裕始终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以奇谋、奇兵、奇战,屡建殊勋,为党史军史增添光辉。  相似文献   

7.
李果爰 《神州》2012,(35):5
纵观《三国演义》,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部诸候争雄天下的战争史,一部描述三国英才大展才华,巧施妙计的军事史。战争中双方比的不仅仅是武将的勇猛力量,更重要的是文臣的出谋划策的能力。书中的人物在三国时代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计谋之争。在众多的计谋之中,将计就计这一计谋的运用更是为这部群雄之争的史书增添了精彩。  相似文献   

8.
正"越过千重水,踏破万重山;胡服同志到竹沟,妙计定中原。"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由刘少奇同志担任中原局书记。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会议精神和开辟中原抗战的新局面,刘少奇化名胡服,经渑池、南阳来到竹沟。竹沟,位于河南省南部确山县境内,因河沟边和山坡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簧竹而得名。这里一面邻水,三面环山,可谓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刘少奇抵达竹沟以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悍然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内战.从发动内战的那一天起,就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蒋介石集团推行其反人民的内战政策,注定了他们必然失败的命运.蒋军在战场上节节失败,特别是1948年内军事形势的变化,加速了其独裁统治的总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看到形势发展对它不利,试图用一条“妙计”来解救它的对华政策的危机:即是支持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发展桂系力量,  相似文献   

10.
姜子牙故里,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西北太公泉乡。最近,我们对有关姜子牙的史迹和民间传说进行了考察,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号熊飞,俗称姜太公。因其先人协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并以其封姓,称吕尚、又名吕望。姜子牙是我国商末周初的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著的《六韬》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兵书。因在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的事业中,建立了卓越功勋,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作了高度地评价:“周西伯之脱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谋,故后事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  相似文献   

11.
1948年5月,中共中央移驻河北平山县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西柏坡。西柏坡位于滹沱河畔,距一年前被我野战军攻克的石家庄150华里。众所周知,这里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指挥中心。世人未必知道的是危急时刻中共统帅部在这里上演一出现代"空城计",成功挫败敌方偷袭,而这一妙计得以实施的前提是中共强大的情报系统和忠诚的无名英雄。本文讲述的就是它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吴风 《中华遗产》2021,(3):112-117
和亲是中原王朝外交关系中的一个常规武器,但所嫁真的都是“公主”吗?亲疏不同,尊卑有别。这背后,藏着大家心知肚明的“游戏规则”。皇后之女,才配和亲?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大汉开国皇帝刘邦轻敌冒进,被匈奴人围困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长达七天七夜,后来,靠着大臣陈平妙计才侥幸脱险。  相似文献   

13.
达惹罕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天神和地神为了争夺地盘,双方打了起来。他们整整打了三天三夜,斗了几千几百个回合,天神因为法力和武艺都不如地神,结果被地神打败了。天神失败后,心怀不满,一心要寻机报复。有一天晚上,他想了一个妙计,偷偷地把太阳藏起来了。从此,大地失去了光明,人间一团漆黑。田地里的庄稼渐渐枯黄了。人们在漆黑的大地上不能打猎,不能采野果,不能种庄稼,只好成天躲在山洞里,靠泉水充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每天都有人死掉。  相似文献   

14.
千古一宴     
正红,是利刃挑破战甲,是落花无奈委地,是英雄的旧伤、美人的绛唇,亦是千秋家国的辗转征伐;白,是才子铺开生宣,是佳人高楼劝酒,是落雪的孤城、静夜的春山,亦是容华谢后的一纸孤零;黄,是戈戟刺穿宫墙,是皇座炽热滚烫,是壮士的朽骨、将军的坟冢,亦是龙袍加身的君临天下。拟将雪月风花,共热血狂沙,鲜甜辛辣调为一酒,凤尾龙香慢捻,邀君细细品就。国士良将,奇计奇谋,美人自刎,枭雄犹斗,多少青史情史滔滔向脑后,大江东去,淘尽风流。千古一宴,谁与相酬。  相似文献   

15.
纵横家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战国时以合纵连横为代称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是时代的主题。一般认为在这一时代中纵横家仅是个从事外交活动的社会群体。而本文则认为纵横家是当时社会兼并与反兼并斗争的最积极、最直接、最实际的参加者。他们所持的长短纵横之术有以韬略智谋为万事之本,重视人才不拘一格,以说为谋自我实现,奇谋异策层出不穷等四个特点。他们的游说谋划以实践为主,充满强烈的主体意识,尤其突出实用理性精神。他们的这些精神后来逐渐被儒家所吸收,在中国文化的母体中释放出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一家平时和睦相处,但有时也会出现"风波"。最近,爸爸工作特别忙,家务事都是妈妈一个人承担,于是妈妈就对爸爸有意见了。这天早上,两个人因琐事吵起来了,吵架之后,就谁也不理谁了。家里失去了往日的欢乐。怎样让爸爸妈妈和好呢?我想出了一条妙计。这个星期天的早上,我五点钟就起床了,悄悄地在厨房里热牛奶、烤面包、切香肠。爸爸起床后,看到桌上的早餐,十分惊讶。我忙对爸爸说:"爸爸,这是妈妈为你准备的早  相似文献   

17.
一只黑狐狸,掉进了猎人设下的陷井。它想让猎人不捉杀它,摇身变成了个身穿黑衣的人。猎人来查看猎物了,黑狐狸大声呼救:“好心的猎人,快救我啊!”猎人见他的陷井里竟有个人,忙把它搭救出来,并嘱咐它:“以后走路得小心点,这里是我专捉狐狸的陷井。”说罢,猎人把那“人”领到自己家里,热情地招待了它一顿饭。黑狐狸怕再次掉进陷井里被猎人捉杀了,就想出了个自以为能永远保住性命的妙计,便对猎人说:“好心的猎人,以后若有  相似文献   

18.
栽下情意栽下爱造林人儿上山岗,树苗青青泛绿浪,泼下汗水栽下爱,眨眼一片好春光。秋后金谷挤破仓春到土家忙不闲,风吹绿野吐清香,耕耘插秧人赶早,秋后金谷挤破仓。往年荒山变金窝如今土家福份多,政策落实心里乐,生产责任到了人,往年荒山变金窝。下田不等雄鸡啼如今政策合民心,田地包干到了人,富裕要靠路子正,蜜砒要靠脚手勤。刚刚开了包千会,社员开颜心里喜,各显神通想妙计,下田不等雄鸡啼。政策落实有奔头政策落实有奔头,姑娘媳草情意厚,锄当梳子苗当发,梳得遍地绿油油。蜜甜要靠脚手勤(外五首·土家族)@杨玉花~~…  相似文献   

19.
群山环绕的黔东南,林木葱茏,花繁景秀。由于地处偏远,不仅保持了优异的自然环境,也使得世代深居在这里的苗族人民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原始淳朴的生活形态。他们或耕种、或狩猎;或造纸、或纺布;或织锦、或蜡染;或挑花,或刺绣;或铜鼓芦笙、或火枪镰刀……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许许多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写下了一段段离奇艰辛的历史,也为世人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渔猎农牧经济特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先秦到明清的数千年间,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有诸多的少数民族在那里生息繁衍,他们在发展渔猎农牧经济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民族之间,在经营重点上,或重狩猎,或重渔捞;在生产方式上,或重游牧,或重圈养;在所有关系上,或重个体种植,或重集团屯垦,经济形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在发展渔猎农牧经济的过程中,古代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人们还以其聪明的才智,发明并创制出了不少极富东北地域特色的经济技术;当然在发展渔猎农牧经济的过程中,也因受到诸种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利、弊之双重影响,或推进、或滞缓了他们的民族经济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