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华 《丝绸之路》2010,(6):37-38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精神品格和制度特征。“性善论”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德主刑辅”、“为国以礼”的特色;“民本”思想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因“宽仁慎刑”、“重惜民命”而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贱商”思想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私法领域呈现出明显的重义轻利的公法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李晓曦 《沧桑》2009,(4):92-93
儒家法律思想在我国法制思想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而“礼治”作为先秦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是中国封建时期的法律思想的基石,影响着封建法律制度的构建,也因其历史上的功过对我国当代法治有所启示。本文在探讨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礼治”思想的基础上,对当代法治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礼治”思想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12,(9):30-31
纵观中国法律史,历朝历代以“仁道”、“恕道”的儒家思想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法律制度,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对于老耄、幼弱、愚痴之人犯罪或免或减(即所谓的“三纵”),比如唐律规定,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以及笃疾者,不加拷讯,流罪以下可以赎罪;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以及笃疾者,犯大逆、杀人等死罪可以上请减免,一般的盗窃或伤人罪也可以赎罪;年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也不加刑。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关于“儒”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关于“儒”的研究动向赵寿凤郭玉良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就会知道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思想界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所谓儒家思想,依据一般的解释,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思想。但是,什么是“儒”呢?为什么要把孔子的思想称做儒家思想呢?对于这些问题,应...  相似文献   

5.
车振华 《民俗研究》2006,(3):222-226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儒道互补,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儒家思想又富于浓厚的道德色彩,信奉的是伦理中心主义,因此伴随着儒家思想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文化中一切精神层面的东西都蒙上了伦理的色彩,文学当然也不例外。以中国古代较早传入西方并引起很大反响的文学作品为例,如《好逑传》,之所以能得到歌德的好评,就是因为它以才子佳人的故事演绎了儒家“发乎情而止乎礼”的思想,富有东方道德的浪漫色彩。而《赵氏孤儿》除了与西方文学相类似的“复仇”主题外,其中蕴含的“忠”、“义”观念也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我们因为深深浸淫于儒…  相似文献   

6.
李芳 《丝绸之路》2009,(10):108-110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在新加坡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独立后的新加坡,坚持在“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高度重视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公民道德教育。作为儒学源头的中国,很有必要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正确处理儒家思想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丰富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学界普遍认为秦、汉的法律是法家制定的,其中并无儒家思想的成份在内,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始以儒家思想改变法律的面貌,以礼入法,中国法律经历了一个儒家化的过程。然而,将出土秦汉律与传世文献进行比较,可发现秦汉律的基本框架、原则和内容商鞅变法时已经确立。它是一部等级性法律,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社会等级秩序和家庭伦理秩序。因此,秦汉律所蕴含的家族主义和等级观念从其建立伊始就已经存在,而非法律儒家化的结果。礼与法从来不是对立的关系,对立的只是儒法两家的社会主张。战国秦以来法律所表现的等级性和家族主义就是李悝、商鞅等创制的不同于西周旧礼的新"礼"。  相似文献   

8.
邵鸿烈 《古今谈》2007,(2):29-32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只有极个别以地域命名的、具有学术性质的区域思想文化形态,“浙学”便是其中之一。 “浙学”是以事功和功利为核心,主张农商皆本、农商俱利的经世致用之学。浙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农商皆本”、“农商俱利”、“经世致用”同儒家思想体系和治国理念的核心“重农抑商”、“重义轻利”有巨大差异甚至对立性。  相似文献   

9.
《文史天地》2013,(12):93-93
中国自西周就开始有孝道。影响最广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孟子·离娄上》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  相似文献   

10.
八五年八月,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举行了一次“儒家伦理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新加坡及海外学者一致认为:传统的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有明显功用,需以扬弃态度,结合新的情势发扬和运用儒家思想。怎么运用呢?美国哈佛大学华裔教授指出:儒家的“以礼相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思想,尤其适合那些多种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国家、地区、社会,比如新加坡。这种思  相似文献   

11.
张麟 《神州》2012,(30):26-26
儒家思想的信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原则。这种信仰,我们称之为“情感信仰”。儒家的思想以仁爱为本、修己安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态度教化世人。儒家思想与宗教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相似文献   

12.
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存在于南海的九条以国界线方法标绘的“断续线”,确认了中国对线内岛礁滩沙的主权和对周边海域的海洋权益。“断续线”与领海外部界限、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范围主张线、菲律宾“条约线”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使其在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人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向来以“君子动口不动手”为金科玉律。然而,到了民国时期,风气渐变,一贯温文尔雅的文人们摒弃文雅的武斗风范,代之以拳打脚踢和群殴。许多大师级的文人也未能免俗,纷纷加入了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武斗行列。  相似文献   

14.
“论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史论形式。《宋史》论赞是元史臣对宋代历史的一种考察,一种“盖棺论定”,而这种考察和盖棺论定是以统治获得资政启示和进行教化为主要目的,其着眼点集中在一代成败兴亡的教训、总结典章制度的得失和褒贬历史人物的善恶上。《宋史》论赞以儒家思想,特别是理学思想的价值取向为圭臬,但运用司马迁以“通古今之变”的研究方法把握宋代历史兴衰治乱规律,和继承中国历史编纂的“直书实录”的优良传统,是《宋史》论赞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姜涛  沈厚铎 《中华遗产》2009,(9):114-123
中国古代刑律中酷刑充斥,且以封建礼教为立法思想,轻视法理。清末,列强就以“中国法律野蛮、落后”为借口,无视中国主权实行“领事裁判权”。那么,是谁将中国法律推向近代化?我们来掀开清末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高佩育 《神州》2013,(1):181-181
花鸟画的审美最早缘于古代儒家思想影响下的色彩审美,但首先是色彩的审美观。经历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时期的绘画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利用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从礼、义、教角度来规范绘画造型和色彩。水墨是古代文人创作运用最多,也最熟练的基本材料。中国传统绘画自古就有“墨分五色”之说,花鸟画写意是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时,将人与社会、自然三者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花鸟画写意性绝不是简单造型与立意上的思想观念,而是要表达中国传统绘画“状物抒情”的功能本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不管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构图都是其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一般以官修《二十五吏》为正史。这些史书的修纂者,大抵都秉承“以仁为体,以礼为用”,“代圣贤立言,为治国立道”的宗旨,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佛家和道家理念为补充,记叙历史事件与重要人物,宣传宗法制度与社会圣君的仁治、忠臣贤吏的仁政德行。记录暴君酷吏、谗臣奸宦的恶行劣迹,等等,可谓泾渭分明,皂白清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不是只有“四大发明”,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政治文化,对于人类近代文明也有过积极的贡献。明清之际,中国的主体文化一儒学一程朱理学,在欧洲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一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一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菜布尼茨创立欧洲实践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7年开始,我们在若干研究计划支持下,建立了1830年至1930年间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专业数据库,并曾利用这一数据库,发表了数篇以“共和”、“民主”、“权利”、“个人”、“社会”、“经济”和“科学”等关键词为分析对象的论文,探讨这些重要现代观念在中国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它们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数据库方法不仅可以为观念史研究提供更准确的基础,而且,进一步的分析疏理,还可以对以往某些公认的观点做出修正或质疑。中国近现代思想变迁大致可分为如下三阶段:1840年至1900年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对西方现代思想选择性吸收时期;1901年至1915年是儒家思想退到家族私领域,而在公共领域全面学习西方的阶段;1915年至1925年为第三阶段,正是在这第三阶段,学习引进西方现代制度带来的问题,引发了知识界对民主、权利、社会等重要观念的重构,形成了中国当代思想。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从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建立适合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