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鹏飞 《丝绸之路》2010,(12):87-88
程式化是中国戏曲非常重要的艺术特征,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戏曲的舞台艺术语言。本文介绍了程式的概念,并探究了程式成为戏曲舞台艺术语言的原因以及程式在戏曲中的体现,旨在让观众从舞台语言的角度对戏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一部梅兰芳的电影也许挽救不了戏曲的衰势,但是它能让我切实感到戏曲的存在与传承,这已经足够了。我又想起了梅兰芳与许姬传在远东饭店里的那次对话,梅兰芳说:“我觉得我实在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称述的。在艺术上,我到今天还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小学生……”我觉得我可以想象出梅兰芳说出此话时的表情,也能明白一点他走在美国街头时的心情了。  相似文献   

3.
武汀汀 《丝绸之路》2013,(24):30-32
甘肃不仅是秦腔艺术的发源地之一,还拥有在陇东道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陇剧、临夏民歌“花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花儿剧,更有在陇南高山地带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山戏。陇南高山地带有一种民歌,当地群众叫“哟嗬嗨”。大约从明朝末年开始,人们用它来演唱故事,这便是高山戏的起源,当地人称其为“唱秧歌”或“演故事”。在其后400多年的发展演变中,高山戏以其悠扬的唱腔、轻快的节奏、诙谐的念白,兼有为唱腔伴奏的器乐音乐,并与祭祀性质的舞蹈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程式。近年来,高山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活跃于民间文化活动中,逐渐登上了甘肃戏曲艺术舞台。  相似文献   

4.
传统戏剧不太像生活——读者别误会,我只是说“不太像生活”,没有说它不反映生活——古代戏曲虽然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是来源干生活,但它不像生活本身那么平淡无奇。特别是在形式上,戏曲绝对与生活迥异,它是仪式化了的生活。中国戏曲注重服装、脸谱、说白、唱腔、动作乃至一招一式的美术化和故事情节程式化,以及大团圆的结局,这些都与现实生活有别。  相似文献   

5.
张纯 《史学月刊》2000,(4):37-42
戏曲音乐的主体是声腔艺术,而戏曲声腔艺术,则萌芽于金、元时期的北曲与南戏。北曲的形成与发展,确立并开创了我国初具规模的戏曲音乐。曲牌联套体制的组织结构较为严密完整,调性色彩对比较为鲜明,形成了北曲在戏剧音乐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南戏的音乐成熟虽较之北曲晚,但它繁衍迅速,吸取民间创作的传统特点,特别是采用了北曲的套曲,形成了“南北合套”,同时也解决了复杂的音乐技术问题,成为戏曲声腔艺术繁荣、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代"这个词在汉语中出现于20世纪初,被普遍使用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晚清到民国初年翻译西方历史、接受三段历史分期观念的过程中,较早使用的词是"近世"或"近代",但相比之下,"现代"更能摆脱单纯的时间远近的规定,体现"modern"内涵中的"新异性",因而后来被更多地使用。到五四运动后,汉语中的"现代"概念逐渐通过自我确认获得正当性,一方面它将自己与"传统"相区别,树立自己的一套规范性表述,另一方面它逐渐成为一种价值尺度,从而摆脱了单纯的时间性。"现代"由此超越了一个简单的历史分期概念,而成为特别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周福岩 《民俗研究》2023,(6):69-81+154
非遗传承的辩证的或对话的维度阻止其仅仅成为一个第三人称旁观中的景观。相反,它参与并在第一人称上去转变其对话者。遗产能一直存活,是因为它参与到那些参与它的人的生活之中。传承或教导是一个区别于研究/学习之纯粹接受性的义务,它不是将所习得之物转化为可以被固化的知识,而是将其领会为在伦理中并因而是在超越行动中的意义。其本质在于活力、创造力和更新,这种更新正是通过一种传统形式的吸纳而发生。任何一个非遗的行动文本都保持着与社区或生活共同体的关联,这个关联因素可称为“文本的动力机制”。作为文化实践的非遗传承兼具存在的自我转型和传统的规范性特征,它是精神之连续的激活、永恒的觉醒和作为启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邱进财 《神州》2013,(24):216-216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如何塑造好剧中的每个人物,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浸润真情的抒情表演让人一看就永铭心怀,而只会模仿、复制、而不懂得创造的表演让人觉得乏味索然。黄佐临大师曾说:“不像不成戏,太象不成艺;悟得情与理,是戏也是艺”。因此,我认为,一个好的演员在塑造每一个舞台人物时,要尽力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用心去雕塑每一个剧中人物,通过多种表演载体、手段、程式和自身感悟,以及充分利用虚拟的舞台时空,去正确塑造每一个剧中人物。产生完美的舞台艺术效果,去感化和震撼在场的每一个观众。  相似文献   

9.
瞬间即永恒     
<正>朱刚是著名的戏曲人物画家。中国戏曲从大漠雪域到东海之滨,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富丽堂皇的殿堂、优雅幽深的庭院到人头嘈杂的江湖、庙会、集市,以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一套系统的虚拟写意的美感形式,道尽了一个古老民族几千年的酸甜苦辣,唱尽人性深处的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也由此打动了无数艺术家的心,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冲动,产生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美术门类——戏曲人物画。说到戏曲人物画,我们总会联想到林风眠、关良、叶浅予这些大师和稍晚的马得、韩羽这些大家逸笔草草的写意戏曲人物画。  相似文献   

10.
明代著名藏书家毛晋编选的大型戏曲作品集《六十种曲》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选集之一。该集选收元杂剧1种,南戏5种、明传奇54种(其中汤显祖《还魂记》除原作外又兼收了硕园的改订本)。其文字规模之大约为臧晋叔选编的《元曲选》的四倍多。其所选剧本,或以前未见刊本,或取前刊优善之本,故对保存戏曲作品颇有贡献,历来为戏曲研究工作者和戏曲爱好者所重视,认为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六十种曲》编刻于明末清初。原刻本10种集为一套,计分六套。各套标有汲古阁"绣刻演剧十种",前后分六次陆续刊行…  相似文献   

11.
<正>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国的戏曲班子为了生活也为了艺术,带着行李、行头,在一个沿河城镇演出结束后,又乘船赶到另一个城镇演出。就这样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演过去,其行话叫"跑码头"。所以,中国戏曲传播向来有"水路传播"之说。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大动脉,沿线城镇最为众多、最为繁华,正是戏班子"跑码头"的最佳场所。它促进了古代戏曲的南北交融,提供了戏曲繁荣的物质基础,奠定了大运河沿岸"百花齐放"的戏曲面貌。在大运河文化血脉的滋养下,更产生了中国的国剧——京剧。而江  相似文献   

12.
《神州》2011,(25)
微博能在中国得到突然爆发,并不只是它像它广告语说的能记录生活、分享精彩那么简单。可以说,微博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为大众提供了全新的公民身份的平台。它让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的绘制是最难的,这在历代的《画论》中都有人提出。对于现代水墨来说,它没有一种固定的程式、要求,它主要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是在写生过程中慢慢体会学习的,就好比摸着石头过河。它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又要兼顾现实,如何在灵活的笔墨语言中创作形象、创造艺术语言,同时体现中国画的精神,坚守国画的底线,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仙人半开门"图像是汉代画像的一类重要题材,流行于川渝地区和鲁苏地区的东汉中、晚期墓葬中。分析其图像构成,以及图像中启门人、道士的具体身份,可以看到在东汉中、晚期画像中出现并流行一种新的升仙程式。在这一升仙程式中,道士作用的突显反映了早期道教兴起和天师道在巴蜀地区盛行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从1964年到1976年的12年时间里,中国戏曲舞台上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景象:全国360多个剧种和几千个剧团纷纷编演现代戏、学唱京剧样板戏,无法学到京剧原腔原调的地方戏剧团,就将样板戏移植到自己的园地中来,总之,以京剧现代戏为主的样板戏以压倒一切的态势占领了全国的戏曲舞台(后来乃至银幕),而浩如烟海的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则统统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样板戏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回顾它产生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江青对凝聚广大戏曲工作者心血的样板戏的掠夺和歪曲以达到其篡党夺权的目的以及她的御用文人整理归纳的一套样板戏创作模…  相似文献   

16.
岳西高腔     
正岳西高腔,原称高腔,是安徽地方古老稀有剧种。明末清初由文人商贾溯潜水、长河传入岳西,在乡土文人中"围鼓"习唱,并组班结社,活跃于民众之中。清光绪年间,岳西高腔全面融入境内各民间灯会,与本土民俗文化相结合,进入鼎盛期。因其流传于安徽省岳西县,于20世纪50年代定名。岳西高腔戏曲文学、戏曲音乐、表演艺术及其基本活动形式自成体系,风格独特,并有着严格而成熟的程式规范。2006年,岳西高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卜德山 《神州》2020,(4):71-71
在戏曲表演中塑造艺术形象能够突出演员的表演能力、舞台感染力和生活经验,良好的戏曲表演技巧不仅能完整的表达出戏曲人物情感,还能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升华艺术价值,使观众有全新的体验。本文分析了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和能力,提出了运用戏曲表演技巧塑造艺术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民歌,是该民族特性生动的、艺术化的演绎。它能完美地从听觉上将一个民族的形象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作为汉民族一个支系的客家民系的民歌也是如此,它充分表达了客家人的性格、民风、生活和追求,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客家,了解客家;同时也向人们展示客家音乐的一些特色与规律。在“五里不同声,十里不同风”的情况下,能否在无数的山歌、小调中找到那么几首能够代表整个客家地区风格的民歌呢我认为《交情歌》应该算为一首。它不仅在赣南、闽西和粤东、粤北广为传唱,还衍生出了许多变体,甚至发展成了戏曲、曲艺唱腔。本文…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戏曲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舞台艺术。曾经的中国大地几乎无处不飞歌,戏曲以其优美的唱腔,平俗的语言娱乐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戏台作为它的物质载体,承载着戏曲艺术昔日的辉煌。从威严肃穆的大内宫殿,到繁华嘈杂的街市里巷,无不可以看到古戏台的留存痕迹。古戏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代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期聚焦“余音未了:中国古戏台”,关注了古戏台建筑从简陋到奢华、从质朴到精致、从繁华到衰败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0.
心潮澎湃说喜儿杜近芳我自幼得师教于被世人誉为“通天教主”的著名戏曲艺术教育定王瑶卿先生,故我从此才有对传统京剧坚持继承发展的舞台表演生涯50载。唯难于1958年我在初演现代京剧《白毛女》中的喜儿:您说,传统京剧“九旦”中的哪一“旦”的表演程式,能够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