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娟 《南京史志》2023,(31):24-26
<正>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有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勤学、谨信、谦逊等精神,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能够帮助幼儿提升文化素养,以及健康成长。幼儿园传统文化区域建设能创造丰富的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深远的意义。传统文化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育素材,结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我们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有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典籍。整理研究我国古籍,批判地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于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和丰富我们的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培礼 《沧桑》2008,(6):174-175
在当前有关传统文化的研究、教育和普及的热潮中,我国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其文化理想和文化价值取向的追求,都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介入和现代转化,因而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而高校图书馆在校园传统文化教育中,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本文详细探讨了这些职责,即:积极倡导的职责、善于引导的职责、促进现代转化的职责,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赵军辉 《丝绸之路》2009,(22):117-118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的精神文化财富,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没有得到很好保护和继承。高校在继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具有自己的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史立红 《神州》2020,(1):275-275
免费开放是文化站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了解当前文化站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分析如何在发展中提升免费开放的作用,以此为发展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6.
傅浩兰 《神州》2013,(31):41-4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我国对于如何保护及发展传统优秀文化,尤其是如何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为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大学传统文化教育力度,笔者将从大学生、课程、教师及社会角度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以实现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相互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朱丹 《福建史志》2022,(2):41-45+72
福建传统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治理中厚植福建传统家训文化,有利于社区丰富教育内容、满足文化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启发治理思考,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打造社区良好风气。可通过以家训文化涵养社区风貌、融入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服务等路径,充分挖掘福建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蕴含的治理智慧,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助力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世界经济一体化日益凸现,各种价值观念的中外文化相互交流深入而广泛,面对如此大背景,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品格、文化传统。文章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将中国春节与西方狂欢节分别作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了比较分析,试图挖掘出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涵,从而更好地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进而接受、热爱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饶力铭 《神州》2020,(5):30-30
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历史的国家,这也使得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精神内涵。在本文中,将根据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来研究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正确的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以此来推动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感。  相似文献   

10.
孙学豪 《风景名胜》2021,(5):0109-0109
插画作为极具现代化表现的一门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用性、审美性、创新性、直观性以及创新性等多特点融于一针。而为了能够促使插画艺术表现能够更加突出,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在其创作过程当中,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可以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和方法。由此,本文以“插画中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设计分析”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希望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插画艺术中,实现对插画艺术的创新,实现其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国当前文化自信的根本,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是当前文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田野文物作为当前历史文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保护现状不太理想,这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文章针对田野文物保护对策进行深入探究,希望可以为当前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梁辰 《黑龙江史志》2012,(24):10+13-10,13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需求带动了我国文化市场的繁荣,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相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产业成为目前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  相似文献   

13.
美丽中国之梦必以生态文明为根.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培育生态文明之土.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种族同源、生态文化同型相类,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儒家思想一样,极具智慧、极其宏富,当可共为人类实现永续发展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晓星 《神州》2020,(4):107-108
分析现阶段我国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可知,加入中华传统优化文化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促使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果。经过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结合培养,学员的知识储备、素养及能力有着极大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几方面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机融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以期为党校后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提供传统文化合理利用的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志》2008,(1):33-33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和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强国情、省情教育,着力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的要求,进一步发扬编史修志这项我国特有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需求带动了我国文化市场的繁荣,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相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深邃的史料资源,地方志书作为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取代的文化类型,挖掘其产业性,努力创造文化产业价值,是贯彻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刘春 《南京史志》2022,(13):25-26
<正>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幼儿的特性,选取符合幼儿成长认知规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科学、合理地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自行设计、组织一系列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能够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学习相结合的活动,激发幼儿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这不仅能够推动孩子全面成长,增强孩子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为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推动群体发展和时代进步,有助于传承与更新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李修松 《安徽史学》2023,(1):5-12+168
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我国早期革命知识分子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业已指导俄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与根植于他们骨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度的契合;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乃至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说明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故此,要努力实现基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自觉和奉行自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继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之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地方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文化基础工程,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地方志工作,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  相似文献   

20.
王操 《区域治理》2022,(6):225-228
我国传统村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近些年来许多传统村落的开发度相对较低,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较差,由于收入相对较低,致使我国许多传统村落逐渐处于荒废的状态,这对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研究,将现代化虚拟信息技术应用到村落保护中,不仅能够保护我国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