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海涛 《神州》2020,(4):65-65
玉雕艺术创作,其审美核心来源于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探索玉雕创作里的意境美,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传统审美,也有助于创作出更好的玉雕作品。  相似文献   

2.
孙佳兴 《神州》2020,(1):24-24
岫岩玉雕的历史悠久,尤其是他的素活工艺,以精湛而闻名,是岫岩玉石和巧匠的完美结合。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所以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这使得素活玉雕成为岫岩县文化的一大特色,给岫岩县产业带来了文化支撑,也推动了整个县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复杂的制作工艺,对玉石原料选择也比较挑剔,创作出一个好的岫岩玉雕作品具有费时费力、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并且销售的价格也明显高于其他的玉雕产品,所以目前岫岩玉雕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困境。但是要想更好的发展素活玉雕传统雕刻技艺,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制定发展措施才能得到更改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2003,(12):48-49
我国有尚玉传统、尚玉文化从两方面说。就玉的特性,我认为是不可居无玉的。这话是从苏东坡不可居无竹借来的。竹和玉都被古人以君子喻或喻为君子。玉很多人并不了解。不是古人不了解,是当代人不了解。古人中,以孔子为代表,提出“君子比德于玉”。古人还有玉有五德说,五德一是仁,二是义,三是不趾高气扬,有礼貌,四是有智,五是心地透明有信,也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五德。  相似文献   

4.
周鹏举 《神州》2020,(4):61-61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对于内涵意境具有着独特的理解。尤其是中国玉雕,与西方雕刻截然不同。艺术效果更强调内涵意境,表现方式极具含蓄又不失张扬。  相似文献   

5.
范学静 《收藏家》2004,(8):12-16
玉雕童子是宋代玉器中的重要品种,深受当时各阶层人士的喜爱。童子造型相当丰富,有的手持莲花或莲叶,有的足跨枝叶,有的抱球或持盒,有的嬉戏,有的舞蹈,特别是持莲童子更加富有生活情趣。玉雕童子的出现和盛行显示出民间清新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时代风貌,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持荷玉童这种题材在金银器、漆器等其他器物上也曾出现,存在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与宋代儿童生活风俗有关。他源于当时流行的佛教“鹿母莲花生子”的故事。故事说:古代西域波罗奈国的国王见到行路步步生莲花的鹿母夫人,心生怜  相似文献   

6.
赵崇贵 《神州》2020,(4):43-43
玉雕创作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孕育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创作的造型语言、审美特征以及文化意蕴,都需要大众给予更多的保护和关注。身为玉雕创作艺术的从业者,笔者从玉雕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障碍着笔,通过分析玉雕创作艺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而对玉雕创作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笔者言传身教,从自身以及自己的创作团队做起,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保持其技艺的专业性。笔者在对玉雕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坚守,在面对玉雕艺术这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中,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创作理念,用全方位的眼光看待问题,真正使玉雕创作艺术做到了可持续性发展。在这面对市场的重压下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玉雕艺术风格更加显得尤为可贵。赵崇贵是福建福州人,从事玉雕事业已经二十多年,父亲是个古董商人,赵崇贵从小对这些雕刻工艺品耳濡目染,特别是对木头石头雕刻十分着迷。正因这种痴狂,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结缘了玉雕,并且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因其雕工绝妙,刀法干净利落,而在玉雕界被誉为“霸刀”。这种坚持也成就了赵崇贵精彩的玉雕人生!  相似文献   

7.
吴正森 《东方收藏》2023,(9):130-132
在中国传统工艺中,藏西擦擦和现代玉雕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藏西擦擦是西藏地区的传统雕刻艺术,历史悠久,技术独特;现代玉雕则是在现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玉雕艺术,注重创新和表现力。传统的藏西擦擦以其精细的刻刀工艺和神秘的寓意而闻名,艺术家们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刀具,将各种动植物和人物形象刻划在各种材质的雕刻品上,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展现出其独特之美。文章通过探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深化人们对藏西擦擦与现代玉雕的认识,从而展现艺术的无限创作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苏晓非 《神州》2020,(5):49-49
随着当代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改变,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中国玉雕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征,发展到当代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所折射出来的美学思想,赋予了当代玉雕艺术全新的精神内涵,彰显出当代玉雕艺术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曹平 《收藏家》2007,(2):91-94
商代出土和传世品中的动物型玉雕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形象朴拙生动。动物型玉雕多见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两种:一是商代玉器制作在夏代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而动物型玉雕在整个玉器工艺中占重要地位;二是玉匠能仔细观察社会生活现象并和自己的艺术创造相结合。玉匠能娴熟地把握住各种动物的形体与习性特征,准确地雕琢出淳美动人的艺术佳作,以满足奴隶主豪华奢侈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11.
何宏 《文博》2011,(2):18-21
2005—2006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韩城市东北方向7公里黄河西岸的梁带村发掘了一组三座春秋时期的大墓(M19、M26、M27),并发掘了为其大墓陪葬的一座车马坑。本文选取M27墓室出土的人面兽身玉雕加以考释,通过与商周及汉代同类题材器物的对比研究,推断这件人面兽身玉雕的制作时间在西周中期,应是当时人们信仰崇拜的产物——神兽"马腹"。这件玉器的发现丰富了西周合雕玉器的内涵,它将神兽马腹出现的时间,提到了西周中期,为人们研究西周时期神话传说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古方 《收藏家》2010,(11):8-12
明清时期,玉器的琢治技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小如玲珑剔透的佩饰,大至宏伟壮观的玉山,无不精美绝妙,令人叹为观止。当时,琢玉主要地区在江南一带,而最重要的琢玉地点就是苏州。据宋代《吴郡志》载,早在唐、五代时期,苏州就有琢玉的工坊和名艺人了。  相似文献   

13.
力强 《世界》2004,(11):19-21
1957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安振洲就走进了新中国第一家玉器厂——北京玉器厂学艺,他的师傅是被称为玉雕四怪之一的花鸟玉雕大师刘德瀛(另外三怪是王树森、何荣、潘秉恒)和玉雕大师高翔。虽然那时的学徒工已经不像旧社会那样,只是打杂做家务为师傅带孩子,根本学不到技艺,但是老话“师傅领进门,学艺靠个人”,要想做到师傅那样必须刻苦地学习,不断地磨练,当然也得要聪明有悟性。特别是在玉器行业,更需要勤动脑动手。玉不琢不成器,在琢玉的过程中,人也在不断地成长。安振洲就是在持之以恒的刻苦学习中,逐渐地从学徒工成为了师傅。  相似文献   

14.
张尉 《收藏家》2008,(5):69-72
明活玉雕人物中,单独人物形象或以人物形象为主作为装饰纹样的作品包括仕女、童子、文人、武士、官人、渔翁、番人、天女、飞天、刘海、和合、魁星、佛像、观音、寿星、道人等,各类人物尽管形象不同,含义亦异,但所具时代特征却十分鲜明。通过对它们制作年代、社会功能、造型手法、琢工技艺等的比较研究,可使我们加深对明清人物题材玉器的认识,并将有助于这方面的断代鉴定。  相似文献   

15.
张亮 《南方文物》2013,(4):191-193,196
玉舞人形象在战国墓葬中始有出土,在两汉墓葬中出土较多。这些玉舞人以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再现了汉代乐舞文化的发展.并为研究汉代社会习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陈亮 《文物世界》2007,(5):3-10
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玉器以其特有的品位和属性,融入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红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玉器为代表,形成了第一次发展高潮;至商代晚期以殷墟玉器为代表,达到了第二次发展高潮。西周玉器承前启后,又有新的发展,因目前尚未发现西周王室墓地,无法观其全貌。但宝鸡西周古氆国贵族墓地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为我们管窥西周玉器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熊建平 《收藏家》2011,(9):75-76
刘台子西周墓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曲堤镇刘台子村西约200米的高台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期,山东省考古工作者对墓地进行了3次科学发掘共发掘了5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  相似文献   

18.
《华夏人文地理》2013,(2):171-171
在中国有一门独特技艺,这技艺与文化传承关系密切。却完全是一手艺活。今天许多人连“拓”字读音也拿不准的情况下,传拓技艺能够继续传承。已经堪称奇迹。2009年我在汉中,作家王蓬介绍褒斜古道旁有张姓拓碑世家,其家传技艺堪称一绝,旷野绝壁上粗粝凹凸的《石门颂》,被他们拓印得字划分明神韵十足——可惜1967年石门修水库时。  相似文献   

19.
王可 《中华遗产》2008,(7):44-61
20世纪80年代官方做了一次统计,发现中国武术流派不下129种,而奇兵怪器更是不可计数。如果将中外的技击术来个对阵的话,西方屈指可数的拳击、格斗、击剑会显得多么黯淡无光。同是技击术,为什么中西方会展现如此不同的面貌呢?  相似文献   

20.
夏福仁 《神州》2020,(6):40-40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建造着自己的艺术宝库,古老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作为一种人文创造,青田石雕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丰富着浙江地方民间美术的历史与文明;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青田石雕以它的发生发展记载、构筑着浙江地方民间美术演进轨迹与繁荣景象。一千多年来,青田石在石雕艺术家们的智慧和汗水里生根发芽,艺术赋予青田石以特殊的生命,青田石雕寄托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