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章家书辨伪刘学照《清代四名人家书》系广益书局于1936年排印出版,近年台湾文海出版社将该书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其中有李鸿章家书90通。旧时坊间曾将其印制成单行本,名为《李鸿章尺牍》。笔者初读这90通李鸿章家书(以下简称《家书》),发现错误甚...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的功过是非世人多有议论,而他的情感世界则窥之不多. 终生在死棋局里博弈的李鸿章,早年参加秀才考试的考题,居然是一则《天台仙子送刘晨阮肇还乡赋》的爱情神话.李鸿章极力描绘了相爱中男女的情状,满纸的卿卿我我缠绵悱恻,却被安徽学政当场录为第一名.更有甚者,李鸿章还写过一组其情也哀,其词也艳的悼亡诗,而悼亡的对象不是他的原配周氏,不是继室赵小莲,甚至不是侧室莫氏,她是李鸿章一个叫冬梅的侍妾.  相似文献   

3.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述了自己,中心人物之一的杜少卿就是他的化身,所谓"一门三鼎甲"的天长杜家,实际就是全椒吴家,已是无异议的了。 "五十年中家门鼎盛。陆氏则机、云同居,苏家则拭、辙并进。子弟则人有凤毛,门巷则家夸马粪。绿野堂开,青云路近。"(《文本山房集》卷一《移家赋》)。机、云,轼、辙,指的是他曾祖辈吴国鼎等弟兄五人四人成了进士,曾祖吴国对且是探花,叔祖  相似文献   

4.
向继东 《炎黄春秋》2005,(11):72-74
因为电视剧《走向共和》连播的缘故,晚清人物李鸿章又成了人们争议的话题。梁启超曾写过《李鸿章传》,对李氏作了一番总结:“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  相似文献   

5.
政策与人性     
正这是春秋时期的一则故事,属于孔门往事。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出生在卫国,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子贡经商成功,所到之处与王侯分庭抗礼,是孔子弟子中最有钱的人。《孔子家语》里记载了一件子贡和孔子的故事:鲁国鉴于很多国人成为各诸侯国的奴婢(当时称作"臣妾"),所以制定了一条法律,凡是有人  相似文献   

6.
方英 《安徽史学》2004,(2):83-87
李鸿章与刘郇膏同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有"同年"之谊.在江苏省共事五年期间,善于处理传统政务的刘郇膏给予李鸿章较大帮助.尽管李鸿章曾抱怨刘郇膏才识短绌,缺乏洋务、应变之才,但仍委以重用,并称他与自己"一鼻孔出气",为僚属中不可多得之人.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魏巍曾3次奔赴朝鲜深入一线采访,其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毛泽东主席随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称为"最可爱的人"。魏巍曾在北京军区担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作者在他身边工作,做他的秘书,故而在魏巍诞辰100周年之际特别撰文,为读者再现他眼中魏巍的风骨与情怀。  相似文献   

8.
李日 《湖南文史》2011,(1):54-54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老乡观念特别浓厚,因此给他的门房下了一道命令:凡安徽老乡来,随时禀报,不得怠慢。起初,来投奔的安徽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可是,到后来投靠的人越来越多,李鸿章转而只见合肥真老乡。安徽其他县区的人为了冒充合肥人,往往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到合肥学讲合肥话,最后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正说李鸿章是晚清"第一重臣",应该不算虚传。1901年李鸿章病逝之际,正在从逃难地西安返京途中的慈禧,得到消息后慨然长叹:"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对1861年咸丰晏驾热河就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而言,李鸿章不仅可以托付国事,甚至是唯一可以托付的人。李鸿章却从来就不是朝廷的"应声虫",他在一系列军国大事上,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主意。八国联军入京时,身为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面对慈禧向西方  相似文献   

10.
苏州杀降事件与戈登李鸿章的矛盾冲突王洪运1863年12月6日,卖友献城投降清朝的苏州太平军守将郜永宽等八人被李鸿章杀死,震惊中外的“苏州杀降事件”发生。这一事件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的中外关系,负责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英方代表人物——“常胜军”统领戈...  相似文献   

11.
赫德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其影响力不仅仅是晚晴的海关方面、外交方面和邮政方面,他对中国军事的干预,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从插手清政府历次重要的军火购置,图谋总海防司之职,调解戈登和李鸿章的矛盾,到给清政府军事改革建言献策,都缺少不了他这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曾在广西做官多年的南宋永嘉人周去非,在他的著名笔记《岭外代答》中,几次记叙了广西土著民族的特殊居室。卷四《风土门-巢居》: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与日本刘世华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考查李鸿章政治生涯与日本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全面地了解李鸿章,公正地评价李鸿章。同时,反思李鸿章与日本竞争失败的原因,可以启迪肩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一代中国人。一李鸿章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是...  相似文献   

14.
1994年8月10日的《贵州日报》,报道本省闻人乐嘉藻在北平终止了77年人生旅途的消息时,用的标题是“黔著述家又弱了一个。”乐嘉藻字采臣(又作采澄),生于黄平,长于贵阳,是清末举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失败,派李鸿章要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乐嘉藻即参加了康有为为首的公车上书,提出拒签和约,变法图强的主张。他以提倡新学为己任,曾慷慨解囊,创办私立学堂,设立科学研究会,建立图书馆等,平刚曾撰文赞称:“先生本以名孝廉而饶于发,既博置新书,复广通声气,一时西南负革新之望,不闻第二人也。“乐氏曾当选贵州咨议…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的好友欧阳兆熊,写过一部有名的笔记,叫《水窗春呓》,里面写了不少关于曾国藩的史事。在“一生三变”这条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曾国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关于曾国藩的“挺经”,曾国藩的孙婿吴永,在所著笔记《庚于西狩丛谈》卷四中也曾谈及,他记李鸿章曾对他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决。”(下引此书时皆见卷四)李鸿章所说的老师,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否确曾著过《挺经》呢?从这里举出的两条笔记看,似有两种可能:一是著过;一是仅仅有腹稿。若是著过…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虽然是临川人,但是南京可算他的第二故乡。他曾三次游学南京国子监,在金陵为官八年。他一生撰写了著名的“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  相似文献   

17.
朱琳 《神州》2011,(6X):22-22
《论语》中,有两则侍坐韵文字。一则是《公冶长》篇第二十六章,讲颜渊季路侍,师生三人各言其志;另一则是《先进》篇中第二十六章,即大家耳熟能详的选人中学语文课本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中最精彩最经典的莫过曾皙孔子的千古对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相似文献   

18.
陈宝良同志的新著——《中国流氓史》,即将付梓问世。他希望我为之写篇序言。我曾思忖再三,一般说为人写序者,多是大家名流,或者是有卓识高见,这在我都不敢当。不过,因工作关系,我一则是宝良同志这部书稿的第一个读者;二则,和他又是同道,都曾在明清学术思想文化领域耕耘。前几年,当我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时,一位学术界的朋友就曾向我推荐说:“北师大有个年青人叫陈宝良,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思想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19.
庚子年李鸿章于两广总督任上奉召北上,中途在上海期间曾与日本国会议员佐佐友房会晤。此事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颇具意义。综合利用中日文献钩沉这段历史,可知义和团事起后,李鸿章最早向日本做出了外交试探。抵沪后,他又策划派亲信杨崇伊搭乘日舰代行入京,从事秘密联络。他与佐佐友房的会谈,涉及义和团事件善后及日舰护送杨崇伊北上诸多问题。作为人所共知的"亲俄派"人物,李鸿章在对日外交方面多有表现,但是其"亲俄"色彩为日所忌,沪上外交也无奈地附着了浓重的国际政治阴影,仍以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