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的父亲曹珩,生于1891年,他从小勤奋好学,熟读诗书,本拟求学两湖书院深造,但社会现实促使他投笔从戎。13岁跟随叔祖父加入湖北新军,始任正目(班长)、排长等职。时值晚清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经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长驱直入,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帝国沦落为任人宰割的俎上肉。各地仁人志士热血青年纷纷探索救亡图存之道,父亲曹珩受当时新思潮感召,早年参加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团体“群治学社”;稍后又与蒋翊武等十二人共同发起组织了领导辛亥首义的最主要革命团体——“文学社”,担任文学社交通、书记员和营代表等职…  相似文献   

2.
袁南生 《纵横》2011,(1):39-43
蒋翊武是被章士钊称为“气象万千”的人物,他的名字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分不开。1884年12月,蒋翊武生于湖南澧县一城市平民家庭,20岁时加入革命团体华兴会,参加华兴会起义,由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11年1月,他在湖北新军中组织革命团体文学社并担任社长。文学社迅速发展成为武汉地区最有影响的革命组织,1911年9月,与另一革命团体共进会联合,组建武装起义总指挥部,  相似文献   

3.
1905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宗旨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国内志士仁人相继响应。后来,蒋翊武等人在湖北成立了文学社,接受同盟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团结全国各地革命志士共同奋斗的结果,但湘籍志士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为辛亥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不仅是舆论界的骄子、战场上的英雄,而且在组织发动方面格外引人瞩目。黄兴、刘揆一等人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在同盟会成立过程中,华兴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与会党的联络,焦达峰等人在日本东京积极参与组织共进会;为推动长江流域革命,宋教仁、谭人凤等人在上海组织中部同盟会;为发动巡防营士兵反戈一击,谭馥、葛谦等人在广州组织保亚会;在湖北革命团体的演变中,湘籍志士积极参与,钟畸、杨王鹏、蒋翊武先后分别担任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的社长,正是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领导了武昌首义。在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的过程中,由于黄兴等人积极努力和精心安排,使孙中山顺利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而胜利地完成了建立民国这一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5.
在风景秀丽的桂林市榕湖之北的丽泽门外(今翊武路),高耸着一块纪念碑,正面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12个大字。这是1921年孙中山先生驻(马 毕)桂林,督师北伐时为追念辛亥武昌首义领导人之一蒋翊武的革命功勋而题写的。碑的另三面,刻有胡汉民题写的蒋翊武先生事略:“蒋公翊武,澧县人,笃志革命,辛亥武昌发难,  相似文献   

6.
邓汉祥先生89岁1976年)于北京。清宣统三年(1911年),在四川保路风潮和革命党人袭击两广总督衙门(黄花岗之役)的影响下,湖北革命党人孙武、蒋诩武、张振武(时人称“三武”)等人在武汉联络陆军第八镇(统制张彪)和第二十一混战协(协统黎元洪)中的中、下级军官、士兵及陆军中学①、测绘学堂学生中的部分知识分子,组织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联络各省革命党人,加紧准备起义。陆军第三中学同学来自鄂、湘、滇、黔、桂、陇六省。辛亥年8月,我已读完二年级,正在准备毕业考试,云贵两省同学组织了同乡会,我被选为会长,常于星期…  相似文献   

7.
被孙中山誉为“开国元勋”的蒋翊武,近来已为史学界注重。有人认为蒋翊武是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如《辛亥革命史丛刊》1986年第六辑《蒋翊武烈士传稿》一文所谈:“维新思潮在湖南蓬勃发展时,蒋翊武深感振奋,于1898年春游学长沙,就读于谭嗣同协助陈宝箴、黄遵宪、江标主办的时务学堂……”。还有一些文章,亦持同样说法。此说  相似文献   

8.
花园山火种     
1911年,武昌首义一举成功,这是湖北革命党人组建一系列革命团体,多年来不竞声华、苦心经营的结果。湖北革命团体滥筋于花园山聚会,继之以科学补习所、田知会等团体,最后由文学社、共进会总其大成。如今,这些团体的名称只见于史册,而它们的遗址还点缀于三镇之中,提醒人们在20世纪初此地曾上演过的一幕幕历史壮剧。花园山位于武昌胭脂路北端,湖北最早的革命团体就产生于此。花园山秘密机关设在山上孙茂森花园李廉方的寓所中,原建筑今已不存,大致方位在今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花园山秘密机关领导人是吴禄贞。吴禄贞,湖北云梦人…  相似文献   

9.
彭刘杨     
在武昌,有几处以“彭刘杨”和“三烈士”命名的街道和设施。民元以来的武昌人,大抵都知道“彭刘杨”和“三烈士”所指。原来,它们所指即是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当日的凌晨,在清湖广总督署辕门前英勇捐躯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革命志士。彭楚藩,原名潭藩,字青云,湖北鄂城人,生于1888年。1906年入鄂二十一混成协炮队,同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被推为评议。因日知会“丙年之狱”的牵连,被开除出炮队。遂改名楚藩,投考宪兵学校,毕业后充宪兵。因勤于职守,格守军纪,为宪兵管带果兴河赏识,提升为宪兵正目。后加入革命团体文学社…  相似文献   

10.
共进会与文学社的联合 1911年,武汉的革命枪口瞄准着清朝政府,时时可以发射;但是共进会和文学社这两个革命团体却缺乏密切的配合,因而急需改变这种状况。1911年4月初,蔡济民、查光佛、梅宝玑、牟鸿勋、陈磊等在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中间,积极往返奔走,多方斡旋,使得两个团体同意推举代表,互相协商。双方于5月2日(农历四月四日)在长湖堤西街八号龚霞初同志家中开会,初步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1.
香港:我人生的转折点 我出生在浙江上虞,父亲在上海读完大学、找到工作以后,我们全家就搬到上海。这时我正读小学三年级。1937年暑假,我小学毕业正准备考中学时,“八·一三”抗战爆发,日本人开始占领上海。我们全家除父亲外都躲避到老家上虞的乡下去。我进了上虞的春晖中学。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学校,朱自清、丰子恺等都在那里教过书。日本人打到浙江后,我随全家又回到上海,并继续在上海的中学读书。我的整个中学时代就是在这种动荡不安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2.
先父周邦佐(1866-1951),湖北省孝感县人,字永武,自幼目睹清廷腐败,列强侵略,民不聊生,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矢志救国。18岁人湖北新军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二标二营左队当兵,不久代理二营左队曹长,选送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继入将校讲习所炮科学习,毕业后回营任副目、正目。先后结识了革命党人胡光瑞、黄申芗、赵承武、张振武、曾省三等多人,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 2月,经黄振中介绍人文学社,后加入同盟会。 发难起义 先父同四十二标的革命党人从事秘密革命活动时,密存弹药,积极准备,为了响应…  相似文献   

13.
共进会与文学社的联合 1911年,武汉的革命枪口瞄准着清朝政府,时时可以发射;但是共进会和文学社这两个革命团体却缺乏密切的配合,因而急需改变这种状况.1911年4月初,蔡济民、查光佛、梅宝玑、牟鸿勋、陈磊等在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中间,积极往返奔走,多方斡旋,使得两个团体同意推举代表,互相协商.双方于5月2日(农历四月四日)在长湖堤西街八号龚霞初同志家中开会,初步交换意见.文学社派王守愚、刘尧澂、蔡大辅出席,共进会推杨玉如、杨时杰、李春萱出席.先就武汉革命进行方策和利害,广泛会谈,彼此目的无甚悬殊.谈到两党合并问题时,因为初次接洽,都带几分客气.杨、李说:我们两个团体本来是异途同归,现在正是要同归的时候,不能再异途了,只要双方在原则上同意合作,一切问题都可以从长计议.刘、王等也说:我们两个团体都是以排除满人为革命宗旨,本来是一致的,合则两美,离则两伤,譬如风雨同舟,大家都能和衷共济,就能达到目的地,而且我们个人并不争权利和地位,只要目标既归一致,还有什么不可以商量呢?到了紧急时候,双方提出要做的事件,应当不分彼此,尽先去办.不过双方在征求各标营会员工作中,必须避免磨擦,万不可互争党员,只要能够接受革命主义的同志,都是革命党员,不必分某社某会的畛域.  相似文献   

14.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新生政权即将进人各项社会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时期,各方面都需要大批革命干部,省政府新建了一批崭新的“抗大”式的熔炉大学,如“湖北人民革命大学”、“中南军政大学”、“中原大学”、“四野青干校”等。但论建校规模之大,学子之多,影响之巨大,各项之最,非“湖北人民革命大学”莫属。该校从1949年7月到1953年3月四年办学期间,同时在省城武昌、黄冈县仓子埠、武昌县豹子溜、黄陂城关等地举办了四期.共培养学员15416人。  相似文献   

15.
活动于1904──1906年的日知会,是辛亥革命前我国著名的革命团体之一。日知会的革命活动与辛亥革命的胜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日知会创办于武昌高家巷基督教圣公会,并以此为本部开展革命活动,影响所及,除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以外,远至东北和新疆伊犁。以后,湖北的许多革命组织都与它直接或间接有关。日知会这个革命团体的发起人刘静庵、胡兰亭、曹亚伯都是基督教徒,而且胡兰亭还是一位牧师。日知会的主要革命活动是大造革命舆论,同时以教会学校文华书院学生为主体组成的“救世军”,外出布道,带有反清色彩…  相似文献   

16.
父亲当年的好友,百岁老人顾毓璓先生仙逝,我深感哀痛、惋惜。顾老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著述、创作等身,在教育、科研、文艺等方面贡献巨大。他的名字将永垂青史。两个“犯人”成了好朋友 1922年5月21日,清华文学社为即将赴美留学的父亲等同学举行送旧迎新会,父亲发言时颇有些动情,谈到母校,尤其是文学社时,甚感“依依不舍”,大家听了,情感上都颇受触动。  相似文献   

17.
民国清官——石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瑛(1879—1943),字蘅青,湖北阳新县人,晚清举人。曾长期留学欧洲,结识并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从20世纪20年代起,历任厅长、市长、省议长等职,为国民党内名重一时的元老级人物,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湖北三杰”之一。石瑛为官,廉洁奉公,终生安贫若素;勤政务实,所在皆有政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杨佐青,原名杨奠坤,曾用名杨树田、杨君武,在党内的绰号被称为“山东杨”、“黑杨”。1911年生,山东省文登县人。  相似文献   

19.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辛亥革命史,不能不涉及王宪章将军。他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实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武汉革命团体“文学社”副社长,武昌起义副总指挥。他对民主革命事业忠贞不渝,创下了不朽的业绩,并为民主革命而光荣牺牲。  相似文献   

20.
1913年2月,孙中山先生为了考察日本的实业、铁路状况和进行筑路借款活动,并试图促成中日同盟以对抗沙俄,前往日本访问。随行人员有马君武、何天炯、戴季陶等。于10日由上海启程,13日抵横滨,然后乘火车至东京。我祖父黄申乡当时在东京,任留日学生总会会长,便以留日学生代表和武昌起义将领身份前往迎接。与祖父一起前往迎接的还有田桓(田桐之弟)等人。这是我祖父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先生。湖北的革命团体,无论是共进会还是文学社,向来都是以孙中山先生为旗帜,一些革命党人对孙中山先生十分景仰,我祖父亦如此,只是无缘识见。1909年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