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章学诚的史学批评理论内容丰富,从经世致用的史学批评目的论,到注重史义,到区分文史关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史学批评体系。他还提出史学编纂的基本要义和原则,强调史学家修养和正确开展史学批评的方法,在300年前,能有这样的关于史学批评的完善意见,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是中国史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成就和高峰。回顾和反思这些理论,对于我们当下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的研究是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的著作很多,汇集于《章氏遗书》,其中最重要的当是《文史通义》、《方志略例》、《校雠通义》,后人将这三部著作汇编为一书,称《文史通义》。章学诚一生致力于文史研究,仰观国史春秋,俯察图经志乘,穷毕生之精力,创三书,立十议,标新立异,终成一家,成为方志学的奠基人。作为一名修志工作者,应将《文史通义》作为终身的读本,从中获取史笔文心之精要。  相似文献   

3.
傅振照 《浙江方志》2001,(2):23-28,31
章学诚,字实斋,号少岩,原名文(孚支),浙江会稽(今属上虞市)道墟人,后卜居绍兴城内塔山下辛弄(此处今存章学诚故居)。生于清乾隆三年(1738),卒于嘉庆六年(1801),享年64岁,葬于山阴芳坞。清代著名的史志理论家,《清史稿》称其所著“《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推原《官礼》有得于向(刘向)、歆(刘歆)父子之传。其于古今学术,辄能条别而得其宗旨,立论多前人所未发。”“学诚好辩论,勇于自信。  相似文献   

4.
杨成其 《古今谈》2004,(4):18-20
朱希祖(1879~1944)字遢先,浙江海盐人。曾任北京大学及南京、广州等地高校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毕生搜求书籍,是著名藏书家、文史学者。他一生在考古、史学、文学、版本目录学、文字学、方志等领域探索与研究,造诣深湛,成果卓著。对明史研究尤深。清朝(1644~1911)共二百六十七年,  相似文献   

5.
汤文博 《安徽史学》2008,7(4):123-124
20世纪以来史学史领域关于章学诚的学术研究成果已经是蔚为大观。学者们围绕《文史通义》,主要从史学理论和学术思想两个方面,对章氏的学问进行注解和诠释。至今学界鲜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章实斋和《文史通义》。笔者以为实斋先生的文字所折射出的学术思想和他的性情似有内在的联系,其朱陆异同论就是立足于个体——不同人的性情——提出的他对于统一性的儒家之道的理解。因此,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他一生著述宏丰。其中堪称代表作的。即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文史通义》。章学诚生前,《文史通义》只有少数篇章有所刊印,直到道光十二年(1832),其次子章华绂才在大梁(开封)编刻出全书,华绂所编的这个本子.  相似文献   

7.
吕思勉治史特别重视史料,对史料的内容、范围、类别、价值以及搜索、考订和运用史料的原则及方法等等多有论述,颇有特点和价值.他把史料分为两种九类,把史料范围推廓得很广.他特别重视史料的搜辑与考证,强调要按一定的专题去搜辑,当务之急是作史料汇编.他专门总结了书籍、实物、古事的辨伪考证方法.对于各种史料的价值,吕思勉也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学诚循着"文史校雠"之学的取径建立起"六艺皆官礼之遗"诸说,实为"六经皆史"观念之根源。从该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其丰富的意蕴:由"六经皆周官掌故"与"古无私门之著述"所指涉的"道器合一"、"官师合一"、"治教合一"的价值观念;由与经学的抗争而激起的从"述作"角度诠释的"以史明道"的主张;由《史籍考》的编纂而突显的"尊史"思想;由修志实践而悟到的以"府史之史"(即"书吏")的卑微身份以道自任的主体意识;从以史通今的立场出发,既视经典为"一代之实录",又深深维护其为"万世之常法"的思想。章学诚对六经的新认识与他应对"汉学"、"宋学"交攻的背景密切相关,更与如何发挥经典在他所处时代的作用这一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9.
朱星宇 《福建史志》2023,(6):25-33+75
《方志·物产》是20世纪中叶以万国鼎为首的中国农业史研究者为整理中国农业遗产,从超过7000本的地方志中所收集整理而成的农业专题类书,分为《物产》《综合》《分类》三个大部,其史料价值与贡献得到业内学者一致好评。再整理《方志·物产》需要对《方志·物产》的目录项进行重新整理与校核,并以此为基础补入更多方志物产的专门史料。  相似文献   

10.
王民 《福建史志》2003,(4):50-52
福建枕山临海,物产富饶。从现存的闽省文献来看,最早系统记载福建物产的志书是宋朝梁克家的《三山志》和赵与沐的《临汀志》,明清时期黄仲昭的《八闽通志》、王应山的《闽大记》、何乔远的《闽书》、周亮工的《闽小记》、陈寿祺等人的《重纂福建通志》,也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福建的物产状况作了增补。不过,真正被后人誉为福建物产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则是晚清福州学者郭柏苍撰述的《闽产录异》。  相似文献   

11.
张尔田是清末民初的重要史学家。在中国史学由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向之时,他以继承和发扬浙东史学为己任,在史学宗旨和史学方法等方面,注重对中国传统史学精神和方法的阐发;同时,他针对近代新史学中处于主流地位的新考据学派的疑古倾向和考据倾向展开批评。张尔田的史学思想,代表了部分近代中国传统派史家的史学思想,值得中国史学史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12.
论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戈 《史学月刊》2003,(8):11-18
史料是一种语言,对史料性质的分析本质上是一种“元分析”。只有在史料系统内部,史料才具有客观性。史料的客观性是一种语言的客观性。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就是运用史料的规范性,即语言游戏的规则性。史料与历史的关系是一种假关系。史料不能直接产生理论,但可以充分限制理论;史料虽不能肯定什么理论是好的,但可以肯定什么理论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13.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革命往往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事件,而革命史写作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美国史学界关于美国革命的历史叙事,经历了从辉格主义范式向新美国革命史学的转变,这场革命也从建国之父领导的政治革命,被改写成了一场由普通民众和边缘群体扮演主角的全面变革。在这一转变中,平民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性主义等思潮与革命史写作之间发生了微妙的互动。这种经过重构的美国革命史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已经从学术的边缘走向了中心,并为当前美国社会各种激进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能量。但它仍只是美国革命史的众多相互竞争的版本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采用IC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方法,测试分析了安徽张四墩遗址和薛家岗遗址出土陶器的微量元素,并运用热膨胀法测定了低温古陶器的烧成温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将测试数据作多元统计分析,系统讨论了张四墩遗址不同文化风格古陶的矿料来源,并探讨了张四墩遗址与薛家岗遗址陶器的产地、渊源的关系和制陶工艺方面烧成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张四墩遗址反映的文化是一种多元性的文化。一方面,它承继了本地薛家岗文化的部分因素,另一方面,受到东部的良渚文化,特别是北方大汶口文化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一二十年代,章士钊提出了调和史观。该历史观认为,“调和”是差异协同与对立统一,是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正是社会各因素“调和”的作用,社会历史运动呈现承续性、渐变性、循环性的特点。从调和史观出发,章士钊主张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要做到宽容与妥协。  相似文献   

16.
张昭远是五代时期才、学、识兼备的史家,他参预了多朝实录的编纂,这些实录成为后人撰写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在《旧唐书》的修撰中,张昭远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1906年《俱分进化论》发表为标志,章太炎的历史观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章氏经历了从价值的绝对主义走向价值的相对主义的心路历程。本文试图对章氏历史观发展的主要脉络及其主要特色作一探索,并揭示其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清人<张修府日记>为未刊稿本,罕为人知.日记内容极其丰富,记载了大量太平军、捻军、哥老会等斗争史料、同治光绪时期湖南名人交游宦迹及湖南地方资料等等,具有很高史料价值,文章举例揭示之.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国民党组织的建立与蒋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正秋 《史学月刊》2000,17(3):63-66
19291931年,蒋张在东北地区建立国民党组织问题上的争斗,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双方的争斗是在统一与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中央集团和地方集团在政治权力上的分配与争夺。其影响是相互的和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